每一季的日劇其實都有在留意,除開時間上的空閒外,還講究一個眼緣,我的眼緣往往是因為主演或者編劇。例如看下導演和編劇上一部作品,看看主演是否是我的鐘意的那一位。
本次冬季日劇裡發掘了三部符合胃口的新劇,「嶽父大人」 「廢柴的我」 與這部 「家族的形式」,這三部分別對應的是蓮佛美莎子、深田恭子和上野樹裡(這麼一看,本季我都是因為女優而決定看劇)。日劇每部劇都有其各自的風格及所描繪的社會狀態與價值觀念,這三部除開「廢材」灌輸的價值觀非常正能量以外,「家族」在核心部分的渲染和現在社會主流展現的價值觀有著異常不同的個性與精彩。
回歸「家族」這部劇的劇情,我尤其喜歡的是劇中男主展現出來的一種生活態度,大介(香取慎吾扮演)的價值觀、處人待事的方式尤其是延伸到兩代人社會位置的定位、人生目標的價值觀念是與當下社會主流意識不一致的,男主大介雖然是個快40歲的單身漢,但他卻發自內心的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在他的生活哲學裡,「我來照顧我自己,我和自己分享所有興趣愛好,我家裡有我自己就夠了。」
經過長年努力工作,男主如願貸款買下了一套高檔單身公寓,將其打造成屬於自己的「城堡」,被自己喜愛的物件包圍,揮霍只屬於自己的時間和時間,通過與自己的相處就可以治癒一切。他也很愛惜自己,每天喝有機蔬果汁,有著固定時間營養攝取,獨自做健身,下班後品啤酒,周末去騎自行車,健康且高效,他就是這樣的獨居主義者,直到某一天原本平靜又有規律的生活中同時出現了被自己父親「闖入」……
於是故事中,父親與兒子間,倆人間特殊的身份與情感關係藉助衝突的而飛速進展,看似複雜了對於衝突,實則卻將大介帶到入一個非常簡單的思考: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生活的權利,人與人之間這種交集是生活的偶然,也是奇妙的必然,你不能評價它好或是不好,積極的人可能會積極看待,消極的人可能選擇消極看待,然而都是各自的看法,他人評價也無濟於事。斷定別人的人生是否幸福,這本身就很傲慢。
劇中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獨身和一起生活,如果硬要說編劇給了觀點,那這觀點應該是兩方都別去隨意評判對方。一些在正常生活節奏中的父親也給了主人公溫馨的建議,整個劇中完全沒有壞人,自然把話講到人心裡,無論接受與否,至少都覺得,那些溝通的話語出現在屏幕上,自己的心也會被戳痛。
作為在大城市租房居住者,生活成本和空間已經被壓縮的做不出太大改變,早高峰洪水猛獸一樣的地鐵,堵得水洩不通的高架和十字路口,這座城市帶著麻木的脈搏讓我們忘卻熟絡的情感。工作的時間要和領導客戶同事打著工作上的交道,聚餐和朋友交流近況也會能不談的選擇不談,父母和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即使有心靠近依賴下,也有點不知道從何說起。更多的時候,我們選擇自我自愈,就在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也許就是躺在床上關起門的黑夜。
我們選擇一個人,很大程度上是帶著被動的光環,因為僅有的自由不想被打破,我們的習慣已經漸漸固定,每個月故意囤貨的牙刷牙膏紙巾等生活用品,每天出門前就習慣性地把門反鎖,睡前就要聽聽搖滾或者民謠,翻幾頁床頭一個季度也看不完一本的小說,睡覺時翻翻手機朋友圈點點讚。很多的一些自己拼搏後養成的習慣,把我們養大成人的父母不會懂,更不要期待那些一見傾心,一旦感情破裂就會分道揚鑣的陌生人會懂,雖然聽上去會顯得自私和消極,但是趨利避害的我們為了更「節約」的保存自己的情感投入,避免浪費而不得不如此。
這部劇可能來的很是時候,讓我在屏幕中獲得了一些感同身受的溫馨,一個人異地久了,會生疏的面對家人和陌生人,雖然我知道父母與我依舊存在很難溝通的分歧,父母活在自己的慢節奏中,似乎並不能理解我的生活觀念,獨立許久的我,並沒辦法很快準備好去接受和另一個人一同分享生活,而且我也不能真正回到父母身邊,但是我至少知道了另外一種方式的生活也並不糟糕,知道在生活中,家人的期待和要求我們時,內心真正的期待,亦或者說,我至少能學到一些方法,去和生活中的猝不及防的事和水火不容的人安然相處。
選擇看什麼劇,都是依據當時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想法的一種選擇。其實看劇也是在看我們自己。當自己真的像大介孑然一身時,是不是真的覺得個人世界會給自己一個圓滿?不爭取不失去的做法會顯得特別的孤獨。 帶著心事孤獨下去,然後遇到同類,傾訴吧,不知道會否有這運氣。
得空,去看看吧。
B站,搜索「家族的形式」,推薦fix字幕組。
©電影你妹公眾號原創稿件,轉載請先聯繫
— 電影你妹 —
出品人:舊風
愛生活,愛電影
攝影、沒事、電影
[ 微信號:moviecs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