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財富自由徵途1000步的第17步!
家裡寶寶出生後,夫人在家帶娃,各種代購、砍價、優惠群層出不窮,全中國的寶媽們歡聚一堂、好不熱鬧。
某日我正在加班寫郵件,只聽得夫人驚呼:這個90後的日本代購一年竟然能掙100萬,上啥班,咱也幹代購去吧!
01 真的一年掙100萬?
作為工科男,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我自然不能輕信。
於是奪過夫人手機,拿出計算器準備好好計算一番。映入眼帘的是一個由499位美女組成、星光閃耀的群,而這只是其中一個,還有三四個類似的群。這就保證了代購妹子每次日本之行,基本都能有500個左右的客戶訂單。
商品提成按件數,小件的一件五塊十塊、大件的一件三十五十,每個人一般都四五件東西,大約是100元/人的利潤。
這麼算一趟就是5萬上下的收入。一趟四五天,兩周一趟,這樣算,月入10萬,年入百萬,真的不是夢……
代購妹子開著豪車,在三亞海灘曬著太陽,我倆看著人家的朋友圈面面相覷。
前段時間剛聽人說代購已死,這卻還活蹦亂跳、精神抖擻,看來我必須要仔細研究一番才行。
代購是咋來的,怎麼就這麼掙錢?
02 代購的源頭
追溯歷史,源頭竟然是在遙遠的2008年,那一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國內的奶粉徹底失去了媽媽們的信任。於是香港、荷蘭、澳大利亞奶粉需求量大增,代購服務應運而生。
廣大的留學生群體突然發現了商機,一邊上學,一邊買奶粉,不亦樂乎。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奶粉好,別的東西也不差。保健品、化妝品、奢侈品逐漸加入代購的勢力範圍。
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的80後中產對境外商品的胃口卻遠不止於此,去不了國外生活,用上國外的優質產品總可以吧,一兩件不足以顯示身份,來就來全套。
日本和香港的消費品舉世聞名,自然成了代購的兩大重鎮。從此之後,日用品、小電器、工藝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海外代購買不到的。
留學生的服務漸漸滿足不了國內巨大的需求量,於是乎專職代購應運而生。很多中途加入的日本代購表示:沒想到當年學著玩的日語,竟然派上了大用場。
3 物美,價還廉
只是東西好顯然不夠,國內好東西也有不少,為什麼不見大家搶著買呢?價格是另外一個關鍵因素。
代購每件商品都加價,但大家都不傻,要是貴早就不買了。就拿一個保溫杯來說,即使代購加了20的代購費,總價也才170,比起國內淘寶的200價格,還是要便宜很多。
國內的進口商品,貴就貴在高額的稅費。本人研究了半天,並沒有太搞懂收稅標準,總而言之一句話,稅是真高。
從國家的角度,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國內的生產企業需要生存和發展,需要保護。如果放低關稅,國外的產品質量又好又便宜,可叫國內的產品怎麼活。
只能說,國產貨的質量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04 進擊的女漢子
我們看到了代購妹子意氣風發、年入百萬,卻沒看到她分秒必爭、精細管理,活脫脫一個進擊的女漢子。如果是買幾件東西,自然是輕鬆愜意,可如果是500個訂單、幾千件商品,一般人就玩不轉了。
在有限的5天時間裡,需要合理的利用有效時間,第一天買什麼,第二天買什麼,一直到最後天買什麼都有一個提前細緻的安排,每天出門一直要到晚上一兩點才回來。
在這期間心裡要不斷的思考要買哪些產品、買產品的同時要不斷的發朋友圈、不斷的在群裡發視頻介紹、不斷與國內的客戶一個一個介紹產品,還要討價還價。兩個充電寶、三臺手機是標配。
產品採購完成,還得根據訂單一一整理完成,不出差錯,闖過海關之後,快速寄出,落袋為安。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捫心自問,即使給了這個機會,咱能搞得定嗎?
05 代購已死?
代購這個頑強的群體也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經歷過大風大浪。
首先的打擊,來自於電商巨頭,京東、天貓、網易都先後搞起了海外購,當時就有人說代購做不了了。不成想電商巨頭可以搞來好產品,卻必須得納稅,價格跟代購比仍然優勢不大。這一波,雖然衝擊不小,但代購算是挺住了。
然而該來的還是會來,電商法的出臺,算是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滅頂之災。如果拿電商法的要求來比照目前代購圈的通行做法,簡直處處雷區。普通代購一下子成了違法行為。
有的人選擇放棄,有的人選擇走正規途徑,無非是利潤薄點,有的人則選擇繼續碰運氣,畢竟海關不可能每一件行李都徹查到底。
文中提到的代購妹子,運氣還不錯,能在僅剩的空間裡,賺取最後一點紅利。
不得不說,私人代購的黃金時代確實已經終結了。
06 敢問路在何方
但是,這個時代帶來的全球化、品質化的生活方式,卻已經悄然生長壯大。
對於需要國外優質產品的人來說,電商平臺、正規個人代購經營者,都可以選擇。而國貨在洋貨的衝擊之下,伴隨著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也必然奔著高質量低價格的方向走去,這是我們喜聞樂見的。
抓住這波機遇發了財的,其實和二十年前買了房子的人是類似的,我們不必眼紅。時代的紅利是每個人都可以抓住的,至於發展成什麼樣子,則取決於努力程度和運氣的不同。
或許我們都該思考,下一個年入百萬的機會在哪裡?如果想不到,或者想到了不敢去做,那還是繼續老實搬磚好了。
而代購年入百萬的故事,依然會在江湖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