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直擊深圳樓市跟風追起了熱播的《流金歲月》。
最吸引房產人的是女主豪宅銷售朱鎖鎖:一個大美女,和富二代把酒聊了聊人生,對方立馬就幫買了2套上海400平+豪宅。
才賣了幾套豪宅,就名牌加身;
更夢幻的是,劇裡的豪宅銷售為了和客戶打交道,還要公費學習高爾夫和紅酒品鑑……
看得小編怒寫一篇文揭秘深圳豪宅圈真相。
事實上,深圳豪宅經紀的確賺,頂層經紀年入百萬很正常,甚至年入1000萬,但入行一般先苦3年;
豪宅客戶錢是多,但大多也低調得無法想像:手錶100萬,T恤100塊;房子4千萬,路邊擼串;買9000萬的房,但看房騎的是共享單車……
總之,深圳豪宅圈,相當接地氣。
豪宅經紀人:年入百萬很正常
做豪宅經紀人到底賺得多不多?直接上小編三位經紀朋友的收入。
深耕深圳灣豪宅8年的老王(化名),以及在華僑城幹了14年的店長杜波,都表示自己已年入百萬;
其中,老王已經在深圳買了兩套小房子,杜波甚至在華僑城片區買了套房,但因為是普通住宅,他自謙「小業主」。
而某大型經紀機構香蜜湖片區的豪宅經紀人楊剛,本科畢業入行6年至今,年收入也已達到7、80萬左右。他的同齡人裡,也不乏年入百萬的豪宅經紀人。
如果是非常頂尖的經紀人,除了二手房成交佣金,還會與業界熟人合作一些項目,收入甚至會超1000萬。(但這已是鳳毛麟角)
很顯然,因為成交房源總價高(最低也要1千萬),豪宅經紀人的佣金收入相當可觀。
貝殼官網華僑城片區豪宅房源掛盤價一覽
但豪宅經紀人內部分化也很嚴重,事實上,圈內的收入,按一九定律分布(比二八定律更甚)。
大部分成交單其實都在頭部經紀人手裡,因此,有人能年入百萬甚至更多,也有經紀人一年到頭都賺不到多少錢。
部分機構底薪4千,部分機構沒有底薪只認提成,因此沒業績就等於沒收入。
腦補普通豪宅經紀人的心情
穿名牌打高爾夫?沒那麼浮誇!
賺得多是事實,但對於電視劇裡「一身名牌+出入各種上流場合」的橋段,三位經紀朋友直呼「太誇張」。
在深圳做豪宅經紀,形象很重要,但主要指衣著整潔得體。
已經做到管理層的老王與杜波,每天都要熨好西裝才出門,老王還在家樓下美髮店辦了卡,每天都要讓tony給自己做個造型。
大多數豪宅經紀人估計還是和房似錦的打扮一樣:簡潔,實誠。
穿不穿名牌,全看個人習慣,這在客戶眼裡並沒有那麼重要:
「反正你怎麼穿也沒客戶有錢。」
重要的是經紀人的精氣神以及業務能力。
紅酒高爾夫?能懂最好,但客戶不缺這種朋友,最關鍵的是:你能給客戶帶來什麼服務。
豪宅客戶閱房無數,專業水平能不能說服CEO高管,才是關鍵;
當形容起自己的專業程度時,老王的描述是:深圳灣哪個小區的哪套房有哪個角落,我都一清二楚。
豪宅客戶時間少考慮多,能不能第一時間察言觀色給出解決方案,才可能讓客戶下單;
更重要的是,豪宅經紀人得能吃苦耐得住寂寞。
如今還奮鬥在一線的楊剛,每天拓房源、聯繫客戶帶客戶,一年到頭忙得團團轉。
杜波總讓新人做好「入行苦3年」的準備,畢竟資源積累需要時間,而業務爆發的時間點,並不確定。
當年從大公司轉行做經紀人的老王,入行8年來,前3、4年的收入一直比不上前同事,也是到了這兩年,才開始年入百萬。
深圳豪宅業主:相當富貴,非常低調
豪宅經紀人賺得多,說到底還是因為背後有「財神爺」。
買深圳豪宅的到底是什麼人?
三個豪宅經紀人的信息順下來,豪宅業主的成分,那是相當「單一」:
大體都是房地產/科技企業高管、上市公司CEO以及企業老闆(畢竟人生贏家總是少數)。
片區間還有些差異,比如說深圳灣壹號的「首富樓」業主,是全國各地的首富;
深圳灣壹號·圖源小編事實拍
華僑城和香蜜湖兩個old money區很多早期業主都是香港人;
而香蜜湖因為附近就是金融中心,片區住了不少銀行高管。
「財神爺」們的富裕程度,也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十幾萬的馬桶、幾十萬的床墊、一家4、5口每人一臺豪車……
圖源實探深圳灣壹號車庫
深耕深圳灣的老王,至今記得自己第一次看深圳灣壹號時的場面:
光是房子的防彈裝甲門,就已經夠在內地小城市買上一套房,車庫像在開豪車展。
圖源實探深圳灣壹號
過那麼多年下來,老王也佛了:「銀行櫃員每天和錢打交道,也不會有什麼感覺啦,又不是自己的錢。」
深圳豪宅業主,錢不是一般地多,也不是一般的低調。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隱私保護心很重,買房查檔時他們往往不太願意,而填文件時,一般只填公司地址。
至於日常表現,豪宅客戶那叫一個接地氣:
有人戴著100萬的手錶,卻穿著100來塊的T恤,蹬著雙人字拖就來把單給籤了;
有人房子賣了4千多萬,轉頭就和經紀人在路邊喝酒吃烤串;
貝殼官網華僑城豪宅房源掛盤價一覽
就算家有豪車,他們也愛低碳出行:坐著幾塊錢的地鐵,來看幾千萬的房;
負責香蜜湖片區豪宅的楊剛就對一個客戶印象很深。
這位客戶原本住在香蜜湖的老牌豪宅裡,想在片區內換個房,看中的房子總價9000萬。
貝殼上香蜜湖老牌豪宅目前掛牌價
約好在目的地碰頭的楊剛見到客戶時,對方竟騎著共享單車。
客戶理由也很簡單:反正自家離這不到1公裡,開車還要找車位,倒不如騎車。
果然,能成(買)大(豪)事(宅)者,不拘小節。
富人買房:重要的是「我喜歡」
低調歸低調,豪宅客戶過人之處也藏不住。
剛需買房最關心預算;而財富達到一定水平的豪宅客戶,最在乎的往往都是:喜不喜歡。
房子舒不舒服、景觀好不好、小區能不能配得起自己的地位、住戶和自己是不是一個圈層……
這些才是豪宅客戶最關注的要素,至於價錢,能談最好,但假如實在喜歡,價錢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房子附近學wei不行?沒關係,再買套學區房/讀國際學校就好了。
據杜波介紹,華僑城片區許多業主都是住在華僑城,然後在香蜜湖買套學wei房。
除了出手大方,待人尊重也是大部分豪宅客戶的「標配」,往往看完房,客戶還會讓自家司機把經紀人送回店裡。
據三位經紀朋友反映,豪宅客戶往往更隨和,對經紀人也更有禮貌。
「他們尊重你的職業,很願意聽你的意見,也樂意和你做朋友。」
老王時常感慨,做豪宅經紀,有時客戶給自己腦子裡的東西,比給到錢包裡的更重要。
如今做到管理層的他,在和身為高管/老闆的熟客交流時,偶爾還會得到對方一些團隊管理上的建議;
而杜波的熟客要去外地置業時,也會想了解他的意見。
當然,豪宅業主和普通人也有共同點,那就是都關心房子能不能漲。
畢竟,「誰不關心自家資產能不能增值?」
▼
初步了解了深圳豪宅圈內幕就知道,現實遠沒有電視劇那麼懸浮:
豪宅經紀人,形象好固然能加分,但過硬的專業能力更重要。
至於深圳的豪宅業主,更沒有社交媒體上那麼物質和浮誇。儘管財富與才能過人,他們也非高不可攀。
說到底,深圳豪宅圈,非常深圳特色:務實。
只要有能力、肯奮鬥,在這就能賺到錢。而比起其它一線城市,深圳的階級觀念明顯淡泊,英雄不問出處。
這可能就是深圳吸引人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