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化會隨著中國的富強逐步上升

2020-12-23 國粹精管

國學的定位問題在當代一直是一個尷尬的話題,因為國學處在一個學術不能強應用,但學術本身內涵素質很足,又受專業領域人士愛戴追捧的地位上。

國學學術難以進行強應用,也和當下的世界氛圍有關係。

國與國之間首要的競爭在於科技,在於經濟,在於全球影響力。

而國學文化難以落地成為這其中的主要助力。

國學文化目前的定位更多的趨向於興趣、愛好、交流、學術迸發、修身這些軟實力的方向。

這和應用國學文化的人有關係,也和國學文化本身的應用度有關係。

如果中國能有一批非常高端的企業家都宣傳國學,應用國學,那麼國學自然會成為國家經濟命脈的利器。雖然很多企業家會應用國學思維去解決實際的問題,但是他們並沒有把國學抬到一個非常之高的高度。

因為當下的中國是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交鋒的時代。

兩種文明在交鋒的進程中,會進行科技,民生、國力、經濟、文化的綜合角力。

當中國還沒有完全的佔據到絕對上風時,文化就難以大興。

其實今天的中國文化建設已經處在上坡路上,但是因為整體的實力仍然處在變革當中,故而我們還沒有看到中華文明大興。但對於國學的實踐應用探索,學術理論建設,文化氛圍鋪蓋,我國擁有相對良好的基礎和成功案例。

相關焦點

  • 【名人訪談】對話馮滬祥:深諳國學的臺灣學者的「中國夢」
    「國學」與「中國夢」是對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作為新生代,責任感是我對本次對話最深的感觸。 第二,關心中國的問題,如何知與行結合。即在中國未來走向光明大道的途中,自己能夠扮演什麼角色。尤其是習總書記上臺時,提出一個很值得大家奮鬥的目標,「中國夢」,並旗幟鮮明地強調,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這個很能振奮人心。因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這個文化基因今後需要重新把它活化。
  • 國學教育:中國夢,國學夢,少年夢
    「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朝陽團區委牽頭,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走進明圓學校,開展「中國夢,國學夢,少年夢」的主題活動。
  • 跟著詩苓讀國學,舜緣文化國學名家張詩苓老師專訪!
    現如今社會飛速發展,研究國學近年來成為熱潮,國家也在大力弘揚與支持傳統文化!眾所周知,國學文化非常多,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去學習研究,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今天有幸採訪了舜緣文化著名國學老師張詩苓老師,一起來看具體報導吧!
  • 中國教育電視臺推出《國學公開課2020》讓優秀傳統文化點亮春節螢屏
    2020年春節,中國教育電視臺本著「創新不泥古,繼承不離宗」的思想,連續四年用國學守護我們民族的詩與遠方,潛心打造《國學公開課2020》,九場國學大餐包含《託起明天》、《詩意中國》(上、下)、《春滿神州》、《匠心傳承頌中華》、《幸福中國年》、《古韻國風》、《潑墨中華情》、《讓世界充滿愛》、《四海童樂鬧元宵》,在春節期間鬧中取靜,讓觀眾靜心於國學文化的「琴棋書畫劍,詩酒茶花香」,在「詩與遠方」中再次感受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永恆魅力
  • 李尚容:國學文化小小傳承師的大能量
    《子正文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道縣:國學經典誦讀競技 2000名師生享文化盛宴
    紅網時刻永州7月15日訊(道縣站記者 謝萬波 通訊員 陳高海 易海蘭)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廣大師生的文化素質,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近日,道縣敦頤學校在該校中心操場舉行2020年「誦讀中華經典,營建書香校園」國學經典誦讀大賽,20多個節目輪番上演、同臺競技,2000多名師生享受了一場國學文化的饕餮盛宴。「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隨著1817班《讀中國》拉開了比賽序幕,誦讀比賽正式開始。《沁園春·長沙》讓大家感受到了「喜則氣滿聲高,悲則氣沉聲緩」的抑揚頓挫。
  • 國學大咖打卡永州
    他對會議的發展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會議應不局限於院長級別的人員參加,像本次會議加了國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幾個字就很好,會議應歡迎所有對國學研究、國學教育感興趣的學者來參加。第二,會議應逐步轉向以專題研究的探討為主,教育行政為輔,結合舉辦地點的特色地方文化,豐富會議內容及層次。
  • 靈機文化丁志鋒:1億國學愛好者是如何匯聚的?
    然而,西方文化的大批量灌輸,新一代年輕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日漸消退,很少有年輕人會去學習其中深奧的知識體系。可喜的是,在網際網路普及時代,科技讓文化傳承有了新的機會。恰好有這樣一個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品牌——靈機文化,將傳統文化結合網際網路,利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讓傳統文化更貼近現在的生活方式。
  • 吳雨錡參加「中華國學歌紐約花旗球場音樂會」唱古詩弘揚國學文化
    中華國學歌古詩詞系列作品《過故人莊》,歌詞來自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名作,旅美音樂家尤靜波作曲,小學6年級學生吳雨錡演唱。該演唱版本是2020年元月,在紐約花旗球場舉辦的《中華國學歌專場音樂會》現場版本。6歲便獲得「全國蒲公英青少年優秀藝術新人選拔活動」幼兒組聲樂專業組金獎;2015年8月,榮獲「第三屆國際少兒聲樂比賽」銀獎;2016年1月,獲得「第七屆小雲雀杯故事總決賽」一等獎;2016年6月,獲得「2016日本濱松第五屆國際青少年鋼琴家比賽」廣州選拔賽二等獎;7月,榮獲「圓夢中華 藝術之星國際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廣東省總決賽聲樂專業小學A組金獎;2017年1月,獲得「陽光下成長」中國藝術教育示範廣州賽區音樂表演類一等獎
  • 南懷瑾到底是國學大師還是文化騙子?
    在反對者眼中,南懷瑾的形象截然相反,他「不懂國學」,打著「偽國學」的幌子,講著張冠李戴「讓人哭笑不得」的文化。然而南懷瑾是這樣評價自己的:「我只是個非常平凡的人。我這一生,一無所長,一無是處。」他徘徊於政界卻不沾染政氣,他促成「汪辜會談」卻黯然退場,他籌款修建金溫鐵路卻還路於民,他小學文憑卻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1993年4月27日,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被永遠地載入史冊,但鮮為人知的是,之前的幾年裡,南懷瑾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付出了很多心血。
  • 《衣尚中國》用國學文化締造國風舞臺!
    《衣尚中國》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匠心打造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節目以服飾為題,聚焦服飾之美,聚焦中國傳統服飾,通過講述服飾故事,探尋服飾背後的審美表達。勾連古今,揚中華文化!節目剛播出,舞美、內容等話題被誇上熱搜,這與幕後強大的製作陣容息息相關。
  • 老高電商圈子辦國學文化交流會,幫會員把生命變得更好
    第一位是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國學院院長王守常,他本人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也是無錫萬和書院的院長。王守常老師主要研究的是中國哲學史、佛教、近現代思想史,作為影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化熱"的三大團體之一,中國文化書院的早期參與者與現任掌門人是中國新時期"國學"教育的倡導者與實踐者。
  • 國學少年榮獲國際大獎
    (名師指導剪影)參賽學子喜獲中國美術學院印發證書與獎牌,可謂收穫頗豐!作為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使命的全日制國學學校。學校每月會舉辦作品展示,每學年更是會帶領學子們遊學參展與訪學名家。讓他們不局限於課堂中,身臨其境去感受歷代名家那超越名利、與道偕行的大境界,讓習書從技術層面上升到藝術層次,寫出有新意,有個性和意趣味之作品。學校裡長期的耳濡目染與親身實踐,培養出了細緻、專注與沉著,磨鍊出堅毅的心志,能保持高度專注。無聲的線條,張揚出不拘一格、別開生面的個性與思想。
  • 傳統文化蘊含科技力量—至善·合一行國學交流活動在華材中泰舉辦
    對於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歷經滄桑而完整地延續了下來。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大國,科技大國,更是文化大國。國學作為中華五千多年的重要文化結晶,一方面不僅是我們每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 薦書 | 章太炎:《國學概論》——打開國學視野的大師之作
    原來,孫楠已經舉家搬至徐州,將一雙本該接受義務教育的兒女送去國學學校,學習傳統文化。隨後,由於話題不斷發酵,這所令孫楠夫婦不遠千裡從北京追隨而來的「華夏學宮」,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徐州市教育局調查顯示,這所號稱「創辦了28年的傳統文化學校」不具備培訓資質,涉嫌違規辦學,更在安全、營銷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 西鳳工業旅遊再啟新航,慶功酒文化專場傳承國學經典
    本次活動是「國脈鳳香雲遊西鳳」西鳳酒文化體驗系列活動的又一次創新嘗試,也是西鳳集團獲批寶雞市首批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後的第一場主題直播活動,整場活動以「慶功酒」這一中國白酒文化貫穿始終,從多角度多方面展現中國白酒文化的深邃與魅力,通過「白酒文化科普」的互動形式,向廣大消費者深度揭秘西鳳酒的歷史文化和釀製工藝,讓更多的消費者通過這次直播能了解中國白酒文化、正確認知白酒
  • 16年羅曼尼康帝紅酒現金回收推薦【富強】江川
    16年羅曼尼康帝紅酒現金回收推薦【富強】江川如果你不喝酒,儘量不要打開它,否則會加速酒的變質。如果你再次打開它,你將不得不在你破壞了初保存的狀態後立即飲用它。"全國冬蟲夏草怎麼加工06未知摘要:全國冬蟲夏草回收廠家富強回收教你冬蟲夏草的加工方法!去除泥漿全國冬蟲夏草回收廠家富強回收教你冬蟲夏草的加工方法!去除泥漿刷上冬蟲夏草身體上的沙子。它是簡單而有效的,當它只是挖出來。即將到來的蟲草應該及時清理乾淨。
  • 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新秀獎名單(附頒獎詞)
    11月28日,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數百位學術大家、文化名流以及政經、傳媒、公益等領域精英人士共聚一堂,與全球網友一同見證這一頂級文化盛典。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致力於中華文化傳承的傑出人士,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文化書院等機構,電視劇《清平樂》、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凱叔講故事·國學系列音頻等項目獲得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24部學術著作獲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本屆國學大典增設的國學新秀獎則由10位優秀青年學者共享殊榮。
  • 國學、國禮、國藝、國粹——國學雙創導師聚南通
    昨天,在「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被譽為「北上海」的南通,「傳承國學智慧•創造人文財富全國公共文化建設國學雙創導師百城行」大型系列公益首場活動隆重開啟
  • 導圖秀《中國香文化》
    導圖秀-原創分享《中國香文化》中國有酒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玉石文化、陶文化、瓷器文化等等,其中的香文化雖然有很多史料和小說記載,但在當今的生活中,還遠不如茶文化普及。香文化裡面有兩個特徵導致了傳播受阻,一個是香料想相對比較貴重,古代往往是達官貴人才會作為日常用品去使用,算是一種輕奢品。還一個就是用香場景往往和祭祀與宗教信仰有關,道教佛教在民間的受眾其實不多,插香結義和宗祠祭祀的出現頻度和廣度都不高。也許檀香手串、民間香囊都會比線香、香粉更常見。隨著國學與傳統文化的激活,香文化的生命力逐漸顯露出來,「行香師」這個職業也慢慢被人所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