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定位問題在當代一直是一個尷尬的話題,因為國學處在一個學術不能強應用,但學術本身內涵素質很足,又受專業領域人士愛戴追捧的地位上。
國學學術難以進行強應用,也和當下的世界氛圍有關係。
國與國之間首要的競爭在於科技,在於經濟,在於全球影響力。
而國學文化難以落地成為這其中的主要助力。
國學文化目前的定位更多的趨向於興趣、愛好、交流、學術迸發、修身這些軟實力的方向。
這和應用國學文化的人有關係,也和國學文化本身的應用度有關係。
如果中國能有一批非常高端的企業家都宣傳國學,應用國學,那麼國學自然會成為國家經濟命脈的利器。雖然很多企業家會應用國學思維去解決實際的問題,但是他們並沒有把國學抬到一個非常之高的高度。
因為當下的中國是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交鋒的時代。
兩種文明在交鋒的進程中,會進行科技,民生、國力、經濟、文化的綜合角力。
當中國還沒有完全的佔據到絕對上風時,文化就難以大興。
其實今天的中國文化建設已經處在上坡路上,但是因為整體的實力仍然處在變革當中,故而我們還沒有看到中華文明大興。但對於國學的實踐應用探索,學術理論建設,文化氛圍鋪蓋,我國擁有相對良好的基礎和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