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容:國學文化小小傳承師的大能量

2021-02-19 子正文化

《子正文化》傳播:

中國傳統文化 | 經典教育 |書法 | 古琴 | 茶道| 花道  |素食

2008年1月出生的李尚容,自幼在家庭的薰陶下,酷愛讀書。自出生起,古詩歌曲是她每天清晨的起床音樂,日積月累中,熟記了上千首詩詞,種下了國學文化的種子。

三歲時,她開始系統的學習國學文化經典書籍,啟蒙於《笠翁對韻》《三字經》《千字文》《黃帝內經》《易經》等書,之後精學了四書以及《道德經》《聲律啟蒙》《孝經》《唐詩三百首》《龍文鞭影》《詩經》等書,且多數能夠背誦,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發揮。

同時,李尚容還閱讀了大量中外名作,達數千冊,尤其對於中外歷史類書籍涉獵較廣,熟諳諸多歷史典故。這些書籍讓孩子的視野廣闊了,思辨能力更強了,樂於助人,自信且豁達。

6歲時,李尚容參與錄製了央視《向幸福出發》的節目,展示了國學文化之美,被大眾關注,引起強烈反響,僅網絡瀏覽量就達兩億之多,帶動很多家庭及小朋友開始喜歡並且學習傳統文化。同年起,她先後受邀為兩套國學經典文言文書籍配音。歷時四年,錄製了33本共50多萬字的古文原著。這些書籍不但需要大量時間預習,錄製時都在封閉的錄音棚裡。為了保證質量,聲音、氣息都要符合標準,身體也要求一動不動,更多時候還要反覆誦讀,年幼的李尚容克服種種困難,成功地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她錄製的這些書籍已在國內外廣為傳播。

7歲時,李尚容參加了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比賽,面對題目,從容不迫,對答自如,獲「詩詞達人」稱號。節目錄製中間,尚容聽聞貴州一所大山裡的貧困學校有1600多名學生,卻沒有一本課外書時,萌發為學校捐書的想法,後在父母幫助下發起了一次眾籌,很快為這所學校籌集了價值16萬元的圖書等物資,並親自送往學校。除此之外,尚容還利用自己配音所得,捐助了騰訊「經典書籍助力留守兒童」項目,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小朋友讀上了國學經典書籍。

同年,團中央舉辦的「第一屆中華學子青春國學薈」全國國學大賽,通過層層選拔,尚容最終代表天津小學生參賽。備賽期間,研讀了一些國學書籍,並儲備了大量國學常識。儘管賽場上角逐激烈,她在全國小學生代表中,又是年齡最小的,還是以一半時間迅速答完了所有題目,最終以全國第六名的好成績入圍八強,最終榮獲二等獎。

8歲時,李尚容曾受邀擔任《四季古詩詞》音頻課的主講。在課件創作的過程中,尚容基於多年的詩詞積累及學習,常常能從孩子的角度更生動的詮釋古詩,這些不尋常的觀點更能引起孩子們的共鳴。此課程推出後,得到了頗多好評,帶動更多孩子喜歡上了詩詞。

同時,尚容還一直堅持參與創作並錄製《尚容學論語》《尚容學詩詞》的系列小視頻,公益傳播傳統文化。《尚容學論語》系列視頻,不但從孩子的角度詮釋了《論語》中的智慧言論,還針對小朋友們給了一些中肯的建議,旨在希望更多家庭及小朋友能體會國學之博愛弘大,受益於國學,此系列視頻激發了不少家庭對國學的喜愛。

9歲時,尚容被評為「天津市優秀讀書少年」,並成為天津市每年一度的公益活動「學國學誦經典」的代言人,積極參與傳播國學文化。這項活動每年一次,從最初兩萬多人參與,到今年已達十多萬人。同年,李尚容家庭還被評為「天津市書香之家」。

10歲時,尚容在廣東電視臺《少年聽你說》節目中演講了「國學教育是最奢侈的教育」,再次引起強烈反響及廣泛傳播,僅公眾號轉發就有四十多家,多數達十萬多瀏覽量。

2019年,尚容家庭被評為「全國書香之家」。同年,尚容考取「國學文化傳承師」中級職稱。

國學經典是中華悠久歷史、燦爛文明的見證,是歷代國人智慧的結晶,這些都需要我們更好的傳承,小尚容以身踐行,正在努力的路上。

子正書院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開啟智慧引領成長!

微信號:15218891886

 註:歡迎孕媽媽、媽媽帶孩子一起到書院。

  養正一個孩子,興旺一個家庭  

  養正千萬個孩子,振興一個民族

 愛他就讓他讀經吧讓孩子多一笑聲父母少一些操心!

相關焦點

  • 解析小才女--李尚容成長因素
    我看完這個視頻後,結合自己目前正在從事的國學經典誦讀教育的經驗,談談自己對小才女李尚容成長因素的分析。6歲的李尚容是如何達到「小才女」的狀態呢?一、 不可估量的胎教節目現場最後請出了小女孩的媽媽進行採訪:李尚容的媽媽是一個聲樂老師,爸爸是一位工程師,首先家庭教養很好,媽媽在懷孕期,每天都離不開音樂,胎兒接觸世界的唯一渠道是聽覺系統。
  • 王詩齡小朋友厲害了,小小年紀竟然寫得一手好毛筆字
    其實她的爺爺是個畫家,每到生日都會畫一幅她的肖像,爸爸又是導演,從小生活在文化藝術的世界裡,自然比一般人更接觸到。李湘還在節目中分享了自己詩意教育的理念:她以「班昭之後,一人而已」之稱的王貞儀為典範。秉持「生活贈我苦與樂,我與詩意繪生活」的詩意生活態度,讓女兒從小就受到國學文化的薰陶。如今王詩齡不僅開始在書法、繪畫等方面展現出自己的才華,而且因其謙虛有禮貌的性格收穫了不少網友的青睞。
  • 六歲神童李尚容告訴我們:優秀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周末閒暇時,翻到一條關於六歲神童李尚容的視頻,這個孩子在節目現場,隨口拋出大段《四書五經》不僅能夠背誦國學經典而且能夠活學活用,讓主持人連連佩服、自認「沒文化」。李尚容的母親是一名聲樂老師,在懷她的時候就整天聽音樂,在胎教的時候就聽了大量的古典音樂和世界名曲。
  • 跟著詩苓讀國學,舜緣文化國學名家張詩苓老師專訪!
    現如今社會飛速發展,研究國學近年來成為熱潮,國家也在大力弘揚與支持傳統文化!眾所周知,國學文化非常多,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去學習研究,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今天有幸採訪了舜緣文化著名國學老師張詩苓老師,一起來看具體報導吧!
  • 利川一中朱方仕名師工作室暑假系列活動三:感悟經典,傳承師道,做新時代好老師
    活動期間,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中華文明傳播中心主任王文靜教授、全國政協委員王秦豐教授、當代教育名家郭齊家教授、中國航母專家田小川教授、臺灣國學大家辛意雲教授、著名作家郭文斌教授、臺灣師範大學張昆將教授、全國模範教師李俊芳老師等一大批名家大師有關《論語》、《大學》、《陽明新學》等國學經典、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分享、國防與教育講座,大師們的學識讓我震撼,讓我感受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堅定了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的信念
  • 李尚容!
    掩卷而思,虔誠而念,此時此刻,請先銘記「濠頭四君子」的英名——李尚民、李騫、李尚豐、李尚容。前文所述,之於我,君子者,尚勇,以行仁、行義為己任也,而烈士皆為如此,其德高尚,其行正道,其信崇高。據方志、黨史記錄,濠頭四君子犧牲前的職務皆能獨當一面,比如李尚民「濠頭支書」、李騫「濠頭支委」、李尚豐「赤衛隊長」、李尚容「甲子工會長」。革命不分先後,職務不分大小,奮戰的都是同個方向、同個信仰;他們可以犧牲,但他們絕不後悔,真正做到「人固有一死,便是重於泰山」。
  • 國學:大度源於氣度,氣量源於能量
    國學:大度源於氣度,氣量源於能量作者:醉賞更悠嫻習慣是力量,氣度是能量。胸懷格局的養成,離不開大度的氣量;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要煉養正能量的根基。修煉的人生當從身心行氣開始。這就好比:沒有經歷過高調,就不要總談低調;沒有經歷過煉獄般的捶打,就不要總談反樸歸真;那頂多是對審美的嚮往,決不會化成真正的現實。
  • 國學大咖打卡永州
    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院長張京華詳細介紹了國學院成立以來的辦學模式和辦學特色,並交流分享了國學院在舜文化、柳文化等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並著重對永州的舜文化、宋明理學、柳宗元文化、山水遊記、以元結為代表的摩崖石刻文化、瀟湘八景、以懷素和女書為代表的書法、九疑古琴這八個一級文化藝術資源進行了闡釋,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有機會去實地考察一番,期待能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與大家進一步加強在國學研究和國學教育上的合作交流
  • 老高電商圈子辦國學文化交流會,幫會員把生命變得更好
    如今的電商人已經都步入了中產階級,實現了對物質的追求,對精神的需求變得相當迫切,所以老高電商圈子在2020年即將結束時舉辦了一場國學文化交流活動。"今天這個活動毫無商業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一起生命變得更好,讓生命變得更好是每一個人的歸宿,做大企業也是為了生命變得更好。"老高電商圈子的創始人老高對到場的會員說道。
  • 非遺(中國書法)傳承師——周世君
    周教授酷愛中國國學文化,從 1990 年起就開始了系統地自學易經,儒學、道學、佛學等中國國學文化,同時陸續撰寫了百萬字的論文著作,有的在他的藍天周潤博客首次發表。他表示要把中國國學藝術文化傳承弘揚到世界各地,他的金文,漢儀篆書和甲骨文作品受到 黨,政,軍,各部委,社會各界人士國外友人的喜愛和收藏,為振興中華民族做出應有的貢獻!
  • 國學文化會隨著中國的富強逐步上升
    國學的定位問題在當代一直是一個尷尬的話題,因為國學處在一個學術不能強應用,但學術本身內涵素質很足,又受專業領域人士愛戴追捧的地位上。國學學術難以進行強應用,也和當下的世界氛圍有關係。而國學文化難以落地成為這其中的主要助力。國學文化目前的定位更多的趨向於興趣、愛好、交流、學術迸發、修身這些軟實力的方向。這和應用國學文化的人有關係,也和國學文化本身的應用度有關係。
  • 吳雨錡參加「中華國學歌紐約花旗球場音樂會」唱古詩弘揚國學文化
    中華國學歌古詩詞系列作品《過故人莊》,歌詞來自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名作,旅美音樂家尤靜波作曲,小學6年級學生吳雨錡演唱。該演唱版本是2020年元月,在紐約花旗球場舉辦的《中華國學歌專場音樂會》現場版本。6歲便獲得「全國蒲公英青少年優秀藝術新人選拔活動」幼兒組聲樂專業組金獎;2015年8月,榮獲「第三屆國際少兒聲樂比賽」銀獎;2016年1月,獲得「第七屆小雲雀杯故事總決賽」一等獎;2016年6月,獲得「2016日本濱松第五屆國際青少年鋼琴家比賽」廣州選拔賽二等獎;7月,榮獲「圓夢中華 藝術之星國際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廣東省總決賽聲樂專業小學A組金獎;2017年1月,獲得「陽光下成長」中國藝術教育示範廣州賽區音樂表演類一等獎
  • 靈機文化丁志鋒:1億國學愛好者是如何匯聚的?
    在當下社會中,這是一種具有「神秘感」的解釋,卻也在一次次得到事實驗證,讓人不得不為古人超前的大數據推算而折服。然而,西方文化的大批量灌輸,新一代年輕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日漸消退,很少有年輕人會去學習其中深奧的知識體系。可喜的是,在網際網路普及時代,科技讓文化傳承有了新的機會。
  • 在安寧中讀懂人生 ——訪坤遁國學石定坤大弟子鄭嘉鈺
    鄭嘉鈺,原上海華凌通訊有限公司董事長,現為坤遁國學首席培訓官,國學文化講師,石定坤老師的大弟子,是正一派淨明宗26代法字輩弟子,道號法嘉。  鄭嘉鈺是地道的上海人,受祖上父輩之遺傳和薰陶,自幼聰明伶俐,才學兼優,喜愛中華傳統文化。工作後虛心好學,博覽群書,幹一行愛一行,深得領導和同志們的賞識,很快便走上了領導的崗位。
  • 南懷瑾到底是國學大師還是文化騙子?
    在反對者眼中,南懷瑾的形象截然相反,他「不懂國學」,打著「偽國學」的幌子,講著張冠李戴「讓人哭笑不得」的文化。然而南懷瑾是這樣評價自己的:「我只是個非常平凡的人。我這一生,一無所長,一無是處。」和一般中規中矩的講學不同,南懷瑾想要的不是學術本身,他想要的是喚起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但凡引起注意,他的講學目的就達到了。 除了弘揚傳統文化,南懷瑾還身體力行,為家鄉做出許多貢獻。
  • 「創客」陳嘉豪:用動漫為國學文化插上「翅膀」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一個個深刻的人生道理,那麼,青少年該如何更有效地傳播、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呢?26歲的陳嘉豪,選擇用一個個簡單有趣的動畫故事來解讀它們。  剛步入大學,有些人專注於學習,有些人則荒廢學業,而陳嘉豪喜歡探索研究,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對他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 葉蘭老師擔任舜緣文化國學周易老師!
    2019年12月,著名易學風水名家葉蘭老師加入舜緣文化,擔任首席國學易學老師!舜緣文化是迄今為止國內為數不多的傳統文化整合平臺。在籤約葉蘭老師之前已經陸續籤約了數十位國學易學老師,像炳森國學講堂的王炳森老師、民間風水堪輿名家劉鶴霖老師、詩苓說主講張詩苓老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