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屠龍之術」?杭州女考古學家:有夢想很難得

2020-12-28 飛鳥與禾

高考出分的這幾天,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湖南省文科第四(676分)的成績報考北大考古專業一事,屢上熱搜,引發爭議。

專業冷門,是質疑的首要來源。不少聲音甚至直接質問,「好不容易上了北大,為什麼不選個熱門行業?」言下之義,直指出身,仿佛以鍾芳蓉的家境,便「不宜」投身學術。

事件發酵之後,迅速引起考古學界關注,全國十省考古圈聯名為鍾芳蓉送去祝福和禮物,連女孩的「偶像」、學界泰鬥、有「敦煌女兒」之稱的樊錦詩先生也特別出言鼓勵:「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8月5日上午,人民日報官微頭條發文《考古沒「前途」?76年,他們做了件「對得起全天下炎黃子孫」的大事!》,以敦煌數代考古人的堅守與成績,力駁「考古沒前途」論。

事件發展至此,我們也不禁想到了去年良渚申遺成功後,曾被推至風口浪尖的女考古學家宋姝。

作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動物考古專家,宋姝是專業領域的「省內唯一」,為良渚遺址的發掘與研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90年出生的她,也可算是鍾芳蓉的「業內師姐」。

專業從事考古工作4年的宋姝,是怎樣選擇了這條人生道路,又如何一步步走來?作為小鍾同學「看得見的未來」,女考古學家的實際工作與生活又是什麼樣的?

我們在良渚遺址考古與保護中心,跟宋姝本人聊了一下午。

這故事裡有夢,更有現實。

隨遇「難安」

2009年高考結束,宋姝發現自己考得不錯。

愛好寫作,希望今後能成為作家或記者的她,第一志願填了人大中文系。但從小很聽爸爸媽媽話的她,也還是在父母建議下,把家門口的吉林大學做了備選,專業首選經濟、法律。

最終被調劑到吉林大學考古專業的她是訝異而無奈的。她很快也發現,班裡20個同學,一多半跟她有著同樣的訝異與無奈——大家原本都選了經濟或法律。

一腔熱血、自願填報考古專業的同學也不是沒有,但宋姝一打聽,原來他是因為看了《盜墓筆記》。

親戚們都勸她,「吉林大學的考古專業,全國數一數二,而且人少競爭也小,以後就業也更容易啊!」

宋姝不樂意聽這話。她覺得選專業就為了將來找工作,這個初衷似乎有點問題。

「努努力,轉去中文系吧!」這是她大學前兩年的一個「執念」。家裡一聽她不是想轉經濟、法律,而是偏轉中文,又好一陣規勸。

然而當夢想落進現實,宋姝發現,轉專業的苛刻程度和考古學課程的巨大壓力留給她的,只有事與願違。

「現在的考古學專業已經文理兼招,但我那時候還是純文科專業。很多人可能覺得考古和歷史是差不離的,事實上考古在很長一個時期裡也確實是歷史學下面的二級學科,但我也是自己讀了才發現,這個直覺是完全錯誤的。」

對考古專業的學生來說,歷史只是輔課。

「我們的主課有三、四十門,從導論到舊石器、新石器、商周、秦漢、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考古都是分段精學,而且知識量大到嚇人,比如銅鏡上的紋飾,至少能分成十幾類,我們考試就得把這些紋飾全分辨出來,人體、動物身上的每一塊骨頭叫什麼也都要張口就來。

「如果說這還是考記性,文科生不虛,那動植物考古裡大量的田野取樣法、分子生物學裡大量的實驗,就會非常考驗理科功底,給文科生帶來挑戰。而且我們的課程還包含了近似土木工程專業的測繪、醫學領域的解剖學等等,駕馭起來都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

想轉系,就要先在本專業成為佼佼者,宋姝一頭扎了進去。到大二期末,她拿下了一等獎學金,但她卻吃驚地發現,自己已不想換專業了:

一方面當然還是轉系的壁壘高,但更重要的,是她對考古學精研越久、探索越深,越見其中樂趣。

這樂趣潛移默化,竟成了寫作之外她最大的夢想。

一次「勸退式」田野實習

2011年,宋姝大三。老師組織下,她和班上的同學去到內蒙古赤峰市一處遺址所在地,展開了考古學生涯中的第一場田野實習。

「住的地方是一個沒人煙的村子。那是我第一次去內蒙,完全沒有風吹草低見牛羊,一望無際只有苞米地,地裡好多大型農用機械,全自動化的,見不著人。」

在一間沒有門、只掛著布帘子的廢棄廚房裡安頓好後宋姝發現,村裡也沒有供水系統,喝水得現場打井。「那裡是真的偏僻,最近的鎮也要幾小時車程。我是生活委員,就負責一周去買一兩次吃的,基本都是饅頭和蔬菜。」

雖然粗茶淡飯,但哪怕是平日最不愛吃飯的女生,此刻也都狼吞虎咽起來。

「體能消耗實在大。第一天老師帶我們上山做『地表踏查』,實際就是撿陶片,從器型、紋飾出發,讓我們結合前兩年學的理論知識,判斷這是什麼物件。那天好多人都發現苦學的知識用上了,成就感特別高。

「但第二天就急轉直下,讓我們把一整個山頭的草全拔光,而且是用手拔!那山裡長了多少年的老草別提多難拔了……拔完草布方、清表土、拿手鏟刮面。什麼叫刮面?就是把方裡的地面,水平地整個刮掉一層,這樣才能判斷遺蹟現象,然後繼續逐層發掘。」

「挖土」之初,多數人還保持著新鮮,但連挖一上午、手指都難以彎曲,地表踏查時的欣喜就漸漸不存在了。第二天,大家的手碰一下都疼,一周後,全班同學的手都已麻木。

「老師說,很多遺蹟現象都不是光靠眼睛就能看清的,你們要在發掘的過程中,用手去感受土的硬度、質地,觀察土的顏色和包含物,用手感說話,用心去體會。這當然是實話,但在工作量和工作強度上,對我們這些第一次下田野的學生,老師其實是特地加了量的,在我理解裡,那職業生涯裡的第一場實操,實際就是一個試煉,目的在於篩選和勸退,因為我發現哪怕到今天,在下了很多工地之後,大三的那個夏天還是我遇過最苦最累的一次。」

「越虐越精神」。那次「勸退式」的田野調查,反而激起了宋姝的鬥志,更堅定了她投身考古的決心,但晚上回到舊廚房改的「臥室」,不少同學還是偷偷告訴她,自己不想堅持了。

本科畢業走一波,碩士畢業走一波,班裡20個同學裡,最終投身考古的僅剩一半,但宋姝知道,經過腦力與體力的雙重激蕩,走到最後的這10人跟她一樣,都已打定主意,要把考古變成自己的終生事業。

平凡,自在

宋姝是個目標明確的人,大二篤定鑽研考古之後,她已把自己的主攻方向放在了動物考古領域。

「原因我也說不上來,就是喜歡。讀研之後,我的導師也是這個領域的資深前輩,在他言傳身教之下,我對動物考古的專注度就更高了。」

2016年畢業開始找工作的她,在來自全國考古院校的數十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員。

看似順利的求職背後,是她跟父母的一場「對賭」。

「雖然看我全身心投入進去他們也很高興,但我研究生畢業之後,他們還是希望我去考老家的公務員。我不想傷他們的心,就答應了,但我也為夢想爭取了一次機會,我說我就去杭州考這麼一場,考不上我馬上回來。只能說幸好我發揮不錯,一次過了。」

在宋姝之前,浙江的動物考古研究領域存在著很大的空白。隨著良渚遺址的發掘,一批批動物骨骼出土,而想要知道這些骨骼屬於什麼動物,以前還得請外單位專家來支援。宋姝來了之後,挑起了良渚動物考古的大梁。

2016年,她發現並鑑定完成動物骨骼20多種,2017年34種,2018年41種……在工作中不斷提升專業技能與學術水平的同時,她也開始著手建立浙江省動物考古標本庫和資料庫。

成績斐然。但如果把宋姝的工作,單純想像成電影裡考古學家的模樣,那又是大錯特錯。

這些年,除了對良渚遺址的主動性發掘與相應的研究性工作,宋姝還跟同事們完成了大量的「基建」任務——每個地塊的開發,都離不開考古研究所的先期勘探。簡單說,每塊土地在正式開工建設之前,考古工作者們都已經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上面揮汗如雨、細細「刨」過一遍。

不止一位學界泰鬥說過,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好在偌大的實驗室裡,除了滿桌、滿櫃數不清的動物遺骨,宋姝總有丈夫相伴。

丈夫姬翔是位地質學家,兩人在良渚遺址的發掘中走在了一起。「白天不想和他說話,晚上回了家才聊天。」對辦公桌對面、正埋頭研究各種石頭的丈夫,嚴肅的宋姝,有些調皮地嬌嗔一句。

和普通夫妻一樣,休息的日子裡,他們喜歡一起拿Switch玩馬裡奧賽車。有時姬翔想去挖石頭了,宋姝就陪他進山,用小鎬子把喜歡的石頭敲下來;宋姝愛做標本,夫妻倆也常出門散步,撿小鳥的屍體回家。

大到騾子、野豬,小到各種魚、鳥、爬行類動物,這幾年,宋姝已為實驗室的標本庫製作了100多件動物標本。「這是一輩子都無法窮盡的事業。」

宋姝親手做的動物考古標本,跟我們日常熟悉的標本不是一種呈現形式

儘管薪資平平,過著平凡的小日子,但對考古夢的執著,讓她在有限的現實中,看見了無限。唯一讓她有些神傷的是同學會,總有已然投身各行各業的同學對她說,宋姝,你總在象牙塔裡不行,你看你,跟學校裡一點都沒變!

「社會感」的缺乏,讓她很有些彷徨。但我反覺得,這實在是一位考古學家最令人豔羨的地方。

「很多人都會開玩笑,說我們習的是『屠龍之術』,是現實中用不到的本領。我覺得對也不對,但至少我可以告訴學弟學妹們,做這行,一顆平靜的心是前提。」聽我羨慕於她,宋姝淡淡笑道,「競爭大不大、工作好不好,都是相對而言,每個人有不同的準繩。對小鍾同學我只有一句話,有夢是難得的。」

作者:得之我幸,沒有下半句 -飛鳥與禾X施豪楠-

作者:拱墅區帶娃小能手 -飛鳥與禾x鄭億-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飛鳥與禾X艾六天

相關焦點

  • 這位考古學家, 真的在《魔獸世界》裡「考古」!
    安德魯說道,「如果把這些和科幻與冒險故事糅合起來,我想就是我正在幹的『遊戲考古學』了。如今,《魔獸世界》的電影即將上映,安德魯的考古工作做得如何了呢?他自稱在大學的時候是一個硬核遊戲玩家,那時候玩的是《重返德軍總部》或者《毀滅戰士》這類遊戲。「我應該是一個忠實的玩家,從1978年就開始了我的遊戲歷程。」安德魯表示,「當我玩多人在線遊戲的時候,我總是對裡面的文化很好奇,還有那些寺廟,甚至遊戲裡的陶器。我開始覺得遊戲就是一種現實的文物。」安德魯說,有著豐富而悠遠的文化背景的遊戲是他的最愛。
  • 屠龍之技 時間旅行的哲學
  • 這款考古盲盒火了!看記者秒變考古學家挖出了啥
    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火了,網友們紛紛「種草」又「拔草」,閃電新聞記者也禁不住「考古盲盒」的誘惑,化身「考古學家」,親身體驗了考古工作的驚喜與奇妙。2020年12月初,有網友發帖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他先後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網友圍觀並紛紛表示「被種草」。據河南博物院社會服務部(文創辦)品牌運營主管劉維介紹,「考古盲盒」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它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
  • 從考古現場探尋中華文化的精髓
    「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是敘述中國近年來重大考古與發現的系列作品集,該書為讀者真實展現11次中國歷史上的「珠玉」考古發現,將考古歷程與史海鉤沉熔於一爐,展示《盜墓筆記》外,更驚險、更神秘、更折服後人的真實中國考古故事。從追憶事實真相和對文化的傳播角度看,這套書的出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2019年,商務印書館將這套經典之作改版,將「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套系書名改為「考古中國」。
  • 走近考古之「亞馬遜女戰士」:神奇女俠背後的戰鬥民族
    嗜血女魔頭為了生小女魔頭才和隔壁部落搞聯誼,生下男娃統統的不要?野蠻大齡女青年嫁不出去竟是因為沒成功幹掉過一個男性敵人?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古人的幻想,還是歷史的真相?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歡迎關注河南考古官方微博月度巨獻——《走近考古之「亞馬遜女戰士」:神奇女俠背後的戰鬥民族》!
  • 意考古學家尋找《蒙娜麗莎》原型人物遺骸(圖)
    5月11日,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一臺工程機械停在一座女修道院的院子裡。義大利考古學家正式開始對據信為名畫《蒙娜麗莎》原型人物的墓地展開探測工作。佛羅倫斯女子麗莎·蓋拉爾迪尼被普遍認為是《蒙娜麗莎》的人物原型,相傳她葬於佛羅倫斯市中心一座廢棄的女修道院地下。
  • 考古為啥不想看到古墓雞蛋,其中有何秘密?專家:碰一下就心痛
    考古在中國的興起比較晚。「考古學」意味著「研究古代之學」,通過尋找古人殘留於世間的遺蹟進行歷史研究。中國大地上蘊藏的財富最初就是被外國人盯上的,比如敦煌,比如莫高窟。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探險家、考察隊遮遮掩掩地在我國大地上四處尋找文物遺蹟,在此期間盜走了無數寶藏。
  • 北大考古「團寵」引熱議:你可知考古系早已是女生居多?
    微博評論區,除了網友力挺鍾芳蓉外,更多的網友則是酸成一片:「被全國考古寵起來的小女孩,有一種考古圈晚來得女的感覺!」「就像一個大宗派在團寵新入門的小師妹,郭襄也不過如此吧?」還有網友笑言,就這場景,還怕找不到工作?
  • 考古學家在以色列發現有1200年歷史的肥皂廠
    以色列古物局的考古學家在以色列南部拉哈特的發發現了這處古老的制皂工廠,該發現位於伊斯蘭時代一個富裕家庭的古老故居中,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生產固體肥皂的國家之一,並且無疑是當今以色列最古老的肥皂工廠。據考古團隊的研究,住在大院裡的富裕家庭可能通過生產和銷售橄欖油肥皂來積累財富。01 以色列最古老的植物油版本的肥皂工廠
  • 考古學家發掘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的禱告之地,充分印證聖經的真實
    據說是耶穌基督經常禱告與默想之處。根據新約聖經和基督教記載,在被他的門徒猶大出賣並在被釘十字架的前夜,耶穌和他的門徒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前往此處禱告。近日,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客西馬尼園發現了一座古老的儀式浴教堂的遺蹟,據《聖經》記載,這裡耶穌被猶大出賣並被逮捕之地。
  • 埃及舊影與現代之美,芝加哥展考古學家的攝影作品
    19世紀50年代,在攝影術興起之初,他便從法國前往埃及,進行考古與拍攝工作。格林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24歲,但他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在為後世提供考古學信息的同時,展現出難得的現代主義藝術之美。近日,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行「符號與奇蹟:約翰·比斯利·格林攝影作品」展(),以近70件作品帶領人們了解這個重新被發現的天才。
  • 2019年古希臘考古十大發現
    今年,來自全球各國的考古學家在希臘、埃及、伊斯蘭、義大利和其他地方取得了非凡成就,發掘出了曾經失落或者為人類集體記憶徹底遺忘的壯觀遺蹟。下面是今年在與古希臘有直接或間接關聯的地區發現的部分重要考古成果。阿布基爾灣最驚人的發現是公元前3世紀的託勒密女王深色石像,也許是克利奧帕特拉二世或三世,身著伊西斯女神的上衣。
  • 古埃及女法老木乃伊之謎
    哈特謝普蘇特在22年的執政期間以傳統男法老形象出現,穿男裝、戴假鬍鬚、束胸寬衣、手執權杖。  埃及文化部部長法魯克・胡斯尼和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扎希・哈瓦斯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宣布,埃及考古學家通過DNA檢測等現代手段和一系列深入研究證實,目前保存在埃及開羅博物館中的一具1903年出土的木乃伊為古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的木乃伊。
  • 我是考古女孩,我愛考古工作
    【青春之我】 曹凌子 選擇投身考古,只有一個原因——熱愛。這份熱愛最初來自鄭振香老前輩的鼓舞。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領——婦好,就是由女考古學家鄭振香「喚醒」的,這是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
  • 終生未嫁的她,是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55歲選擇從高塔一躍離世
    曾昭燏,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眼看著學位就要到手,她卻決定自費去倫敦大學讀考古。她成為當時中國讀這個專業的唯一女留學生。 那時候留學不容易,出去的學生大多刻苦上進,曾昭燏亦是如此,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她就獲得了倫敦大學的考古學碩士學位,隨後去了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院和慕尼黑博物館實習。
  • 像考古學家那樣進行恐龍考古,親自動手探索一億年前的秘密
    而且熊孩子們越長越大,對恐龍、地震、考古、太空等好奇心與日俱增,簡直像魔石一樣吸引著娃。所以咧,今天帶來的團品就是來自泰國的,有12年歷史的挖恐龍化石玩具,在家裡也能跟娃一起挖恐龍啦~而且,小愛親測,成人玩起來也會很有意思哦。
  • 屠龍煉裝打造平民極品夢想
    只為讓廣大玩家滿意,為了屠龍草根網友的口號不是子虛烏有,這次果果給大家帶來的屠龍的爆炸大新聞!十足的一枚重磅炸彈,只是打在大家的身上就像如浴春風一樣溫暖。        屠龍開服一個月,為了反饋玩家的大力支持,即將推出新資料片。而這次新資料片推出的重點也是打造平民網遊的玩法。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屠龍資料片內容之一,裝備煉製系統!
  • 可以讀書|來自浙江考古人的書單:不得解不如意時,哪裡是「心之歸處...
    他是從洛陽出發,沿大運河抵達杭州的;然後,沿錢塘江,經建德、金華、東陽江,到天台山尋仙訪道,詠嘆釣臺、建德江、石樑的作品,膾炙人口;稍後,他離開天台,經過新昌,沿剡溪,來到紹興;遍遊越中名勝後,竟又入海,輾轉溫州,來到樂清探訪好友。
  • 考古學家竟遭到了詛咒!
    因為蒙古人從小就要精通騎射之術,而成吉思汗馬術又十分高超,馬匹也是最為上乘的,即使摔下來馬也會本能的去躲避,所以這種說法可能性不大。我們又查閱了俄羅斯的歷史資料,上面說成吉思汗是被三兒子窩闊臺毒死的。在《韃事略》一書中專門講到蒙古人,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如平地,在成吉思汗死後,當時有800名精銳的蒙古兵,押運著成吉思汗的遺體,來到了蒙古國的肯特山區,找到一處地方將之秘葬。墓葬完成後士兵們還有馬匹將墓地踏平,並搭上一個大蒙古包,等上面的草長出來後,才拆掉蒙古包離開,讓任何人都找不到陵墓的痕跡。
  • 考古學家發現罪惡之城「索多瑪」遺址 再次印證聖經真實性
    對於讀過聖經的人來說,「索多瑪」這個名字不可謂不熟悉,它與「蛾摩拉」並稱為兩大罪惡之城,常常被上帝用來警戒他的子民。近日,有考古人員稱他們找到了這座著名的古城遺址,這也再次印證了聖經上話語絕對的真實性。據中新網報導,歷經數十年挖掘,考古學家在約旦的塔哈曼地區找到一處青銅時代的「巨大」的古城遺址,跟聖經裡描述的罪惡之城索多瑪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