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機構「歸零」並非監管終點

2020-12-27 網易

2020-12-25 06:47:24 來源: 投資快報

舉報

  錢箐旎

  在過去幾年的金融實踐中,不少P2P網絡借貸的「爆雷」,給金融系統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衝擊,也使得部分金融消費者遭遇財產損失。面對網貸這樣涉眾性強,且風險因素複雜交織的新金融業態,金融監管也必須有力及時。

  從各地實踐來看,有的地方金融監管體現出介入時間早、金融監管科技探索早的特點;也有的實現了「管家式」監管模式,在完善監管信息披露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在監管重拳下,網貸存量風險明顯下降,2020年末,實現了網貸機構數量歸零。

  對網貸行業的專項整治工作,是近年來我國金融領域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舉措之一。需要看到的是,網貸機構「歸零」並非終點,對監管部門而言,一方面應處理好網貸清退之後的存量風險化解任務,尤其是惡意逃廢債的問題;另一方面,還應梳理總結近年來專項整治的經驗,為後續類似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鑑。

  分析近年來的整治情況可以發現,網貸監管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體系化的過程。換言之,儘管面對網貸這樣新的金融科技業態,監管部門早期的前瞻性不夠,監管科技的推進速度和力度沒有跟上,但在後續的整治中,不論是在監管方式方法還是執行力上,表現都較為突出。網貸機構歸零是一面鏡子,既映照出了金融科技發展的複雜性,也對金融監管作了壓力測試。面對金融監管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一些疑難棘手問題,要不等不靠、靠前化解,及時展開分析調研,尋找解決路徑,杜絕監管空白。同時,要在鼓勵創新和審慎監管中找準平衡點,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原則,提高監管透明度,構建良性的市場規則,穩定市場預期,推動各項金融創新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P2P爆雷帶來風險衝擊,媒體:網貸機構「歸零」並非監管終點
    P2P爆雷帶來風險衝擊,媒體:網貸機構「歸零」並非監管終點 錢箐旎/經濟日報 2020-12-24 07:23
  • P2P爆雷帶來風險衝擊 媒體:網貸機構「歸零」並非監管終點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 網貸機構「歸零」並非監管終點作者 錢箐旎在過去幾年的金融實踐中,不少P2P網絡借貸(以下稱「網貸」)的「爆雷」,給金融系統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衝擊面對網貸這樣涉眾性強,且風險因素複雜交織的新金融業態,金融監管也必須有力及時。從各地實踐來看,有的地方金融監管體現出介入時間早、金融監管科技探索早的特點;也有的實現了「管家式」監管模式,在完善監管信息披露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在監管重拳下,網貸存量風險明顯下降,2020年末,實現了網貸機構數量歸零。
  • 和P2P說拜拜 網貸機構已全部歸零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姚輝)訊,又到了見證歷史的時刻,曾經紅極一時的P2P網貸在今年11月中旬完全清零。11月27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財經》(博客,微博)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透露,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大中型企業債務風險有序化解,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風險初步得到控制。
  • 【銀保監劉福壽: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
    2020-11-27 09:56:20來源:FX168 【銀保監劉福壽: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的扭轉,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了大概20萬億元。
  •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P2P網貸機構完全歸零...
    而對於金融違法行為,劉福壽表示,「金融違法、腐敗行為受到了嚴厲懲治,一系列重大非法集資案件、不法金融集團和中小銀行機構風險得到了穩妥的處置,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價,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大中型企業債務風險有序化解,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了遏制。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風險初步得到控制。」
  • 2018網貸或迎機構改革重大機遇
    今年3月13日上午,國務委員王勇在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就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作出說明時指出,「為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解決現行體制存在的監管職責不清晰、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強化綜合監管,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更好統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P2P大幕正式落下 七年之癢一朝歸零
    七年之癢,一朝歸零。沒有什麼比孔尚任那句話,更能形容P2P的風光和短命。11月27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財經年會上表示,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
  • 反思P2P商業模式:從遍地開花到完全歸零
    文: 任澤平 方思元 梁珣11月27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但是由於監管真空,非法集資、詐騙等亂象層出不窮,P2P行業共經歷三次暴雷潮。監管清退至今,P2P網貸平臺數量已完全歸零。在短短不到十年時間裡,P2P從遍地開花到完全歸零,導致居民財富流失,金融風險加劇,教訓深刻,值得反思。摘要P2P本質是信息中介,與作為信用中介的傳統金融機構有根本區別。
  • P2P「曲終歸零」!從巔峰5000家到三波爆雷潮,創始人:後悔了
    11月27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透露,隨著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已完全歸零。然而,P2P業務的清退善後工作,尚未終結。一位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每周仍有不少P2P投資者前來諮詢P2P平臺的資金回籠狀況,要求監管部門督促平臺儘快兌付資金。
  • 再添13家 深圳自願退出且聲明已結清網貸機構增至178家
    深圳自願退出且聲明已結清網貸機構增至178家深圳市公布了第九批自願退出網貸機構名單,截至目前,已達178家。4月31日,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深圳整治辦)發布了該市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第九批自願退出且聲明網貸業務已結清的網貸機構名單。
  • 風控是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透過現象看本質,問題關鍵在於風控管理,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風控管理薄弱,甚至形同虛設。7月16日,銀保監會風險處置局一級巡視員對媒體指出,2020年1月起開始被逐步揭露武漢某公司的假黃金事件,暴露出一些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沒有作為。  金融經營的是風險,風控能力決定著一家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 三個夏天,見證了P2P網貸的成長
    回眸網貸歷程,也已十年之久。如今再看網貸,它更像個孩子在不斷成長,如果說監管是它的父母,用戶便是陪伴它長大的朋友,而平臺則像是他們之間的媒人,在取得其父母同意後,只管根據投資人和借款人的需求來進行撮合。最初,網貸處於三無監管地帶,它似孤兒但不是孤兒,與民間需求又密切相關。
  • 網貸天眼晚報:這一地區網貸「清零」警方督導小牛在線做好清退
    網貸存量風險化解再現新進展,已有地區實現機構全部出清。近日,重慶網貸機構已實現全部出清。5月18日,深圳警方再發公告,督導小牛在線做好清退工作,保障出借人合法權益。(來源:網貸天眼)最新!深圳市互金協會公布第三十二批失信人名單5月18日,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在其官微發布了第三十二批失信人公示名單。此次名單共涉及236人,且均已失聯。
  • 用法律紅線整治不良「校園網貸」
    此外,小額貸款公司受到的監管較為嚴格,指導意見和相關法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章程、管理制度、營業場所、組織機構、資金來源、從業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條件等均有限制。在貸款利率方面,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利率上限不得超過司法部門規定的上限,下限為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 由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小額貸款公司受到的監管較為嚴格,其運行也相對規範。
  • 從六千多家到二十九家 網貸平臺「大掃除」漸近尾聲
    近日,一組關於網貸平臺的數據引發了廣泛關注,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網貸平臺從最多時五六千家到6月底僅29家在運營,專項整治工作或年底基本結束,轉入常規監管。   數據顯示,自2018年6月份以來,實際在運營網貸平臺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開始持續下降。
  • 銀監會發布網貸信息披露指引 業內大咖這樣說
    中國互金協會的信披標準強調保護出借人的知情權,從機構信息、運營信息和項目信息三部分,要求網貸機構進行全面披露;銀監會信披指引更加突出對於合規和風控兩方面信息的披露,以在更好地控制金融風險。向上金服將以監管指引為平臺發展的準則,更大限度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在充分保障投資人權益的同時,與同行業其他合規平臺、監管層和廣大投資人一起,堅決打擊不良平臺對投資「捉迷藏」的行為,用實際行動踐行普惠。開鑫金服總經理 周治翰作為監管機構,銀監會出臺的《披露指引》是帶有強制性的硬性指標。
  • 北京整治P2P平臺超百家,已有19省市全部取締網貸(名單)
    來源:增長研習社監管重拳整治之下,各地區取締P2P機構的步伐明顯加快。據不完全統計,國內31個省級行政區中已有19個省市地區對P2P網貸業務進行了全部取締,分別為:湖南、山東、重慶、河南、四川、雲南、河北、甘肅、山西、內蒙古、陝西、吉林、黑龍江、江西、安徽、湖北、江蘇、寧夏、湖北(按取締時間排序)等。
  • 銀行網貸監管從嚴:消費貸最高20萬,期限不超一年
    來源:第一財經銀行網貸監管從嚴: 消費貸最高20萬,期限不超一年作者: 杜川《辦法》規定,單戶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 商業銀行線上貸款迎來嚴監管。「相比最早流傳的版本,此次徵求意見稿並未就銀行與合作機構的業務比例進行管控, 順應了整個消費貸款行業分工細化、合作開放 的潮流,同時,將一些具體監管權限下放,也有助於各地監管機構精準施策,能更好地推動創 新與防風險的平衡。」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第一財經表示。
  • 網貸領域爬蟲,既非原罪者也非無辜者
    而網貸領域的爬蟲更容易被認作侵害個人隱私和其他人身權益的罪魁禍首。監管方對網貸數據爬蟲的監管力度也日漸收緊,並在2019年下半年達到高潮,魔蠍科技、公信寶、聚信立等第三方風控行業頭部公司相繼被調查或被波及,整個行業如履薄冰,主要爬蟲服務出於避險考慮基本暫停。網友紛紛調侃「爬蟲爬得好,牢房進得早;數據玩得溜,牢飯吃個夠」。在這一背景下更引人關注的是51信用卡被查處事件。
  • 監管風暴刮向三方財富公司:南通一刀切遭監管闢謠,上海已有公司人...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胡金華 見習記者 喻莎 上海攝影報導11月27日,銀保監會對外宣布P2P網貸機構歸零,意味著這場曾經紅極一時的網際網路金融「盛宴」在歷史的舞臺上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