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秦帝國之天下到大秦賦,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暴秦觀沒了

2020-12-25 假如我是狐城

大秦帝國這是最近幾年中國人對於秦朝的一個新的認識,過去的我們都是批判秦朝的暴政,把秦朝看成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朝代,但後面我們知道了歷史遠非那麼簡單,就從最近幾年的大秦帝國變化來說,一開始是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主的秦國崛起史,到後面則是秦惠文王的東出歷史,到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天下,而今天所說的這部劇—《大秦賦》就是敘述的秦始皇統一前夕的壯麗歷史,而這部恢弘大作卻經歷了一個由天下到賦的轉變,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深意呢?

慢工出細活,歷史必大作

歷史是不容懈怠的東西,過去的我們拍攝歷史大劇太過於浮躁了,一個歷史人物靠的不是那流量效益,靠的也不是所謂的人氣和追捧,更多的時候我們是要給後世營造一個中正的形象,今天我們敢污衊秦朝的歷史,用戲謔的態度去拍攝,誰又能保證自己的歷史不會被後人捏造,所以我們說尊重歷史就是尊重未來的自己。

大秦賦可以說是近幾年以來耗費時間最長,資金最多,道具復原最齊全的一部電視劇了。劇本是一個電視劇的靈魂,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劇本,那這部電視劇即使出產也就是增加了中國電視劇行業的覆審工作量罷了,大秦賦在劇本方面十分的平靜,沒有因為大秦帝國前幾部系列的備受好評而急於推出新劇,只是沉下心來打磨了八年。

拍攝的時間花費了235天的時間,這235天裡面,拍攝工作者和演員們不斷的替換拍攝場地,據統計光是場地就意搭建了1000多處。對於秦軍的盔甲更是重視,考慮到秦朝是中國歷史上軍隊制度最開始全面組建的時代,裡面的細則都讓盔甲製作人員十分頭疼。歷史之中的數十萬秦軍雖然無法做到盔甲完全還原,但還是製作了4000多套秦軍盔甲,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用一樣的群眾演員去不斷的串演各國軍隊,極大地避免了穿幫的存在。對於大秦賦之中要出現的六國華夏各種人物,劇組也是製作了11000多套服裝。

為什麼改名叫天下?

如果我們從前面幾部來看,第一部叫做大秦帝國之裂變,第二部叫做大秦帝國之縱橫,第三部叫做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叫做大秦帝國之天下?一開始的的話的確是這樣想的,這裡面可以組合成為一個順序,就是秦國從秦孝公時代開始變法崛起,然後秦惠文王率領秦軍東出,其次到秦昭襄王時代六國聯合抗秦,這一部部實則就是對於秦國由西垂小國崛起成為西方大國,再到後面一統天下的歷史,所以我們就覺得到了秦始皇時代統一天下必定要將這個劇命名大秦帝國之天下。

這是中國人的一種慣性思維,前面的劇名都是十分押韻,我們要求最後一部秦劇命名為天下也就是這種心理在作怪。畢竟我們祖先寫文作詩了幾千年,這裡面的押韻和對稱都是一種要求,最後一部秦劇沒有命名為天下讓很多人感到遺憾,覺得導演沒有做到這個大秦帝國系列的協調統一,但我只能說這樣改變自然有他的道理。天下雖然好,那我們中國人對於秦朝的看法是不是也該變一變了呢?

大秦賦代表著中國人對秦朝看法的轉變

我們一直以來對於秦朝太不公平了,自漢朝建立以後我們就稱秦朝為暴秦,批判秦朝就是一個虐民的王朝,但這樣的看法是不是太過於偏激了,我們批評秦朝修建長城勞民傷財,使得無數的百姓死於這沉重的勞役之下,但我們是不是忽略了北方匈奴在秦始皇時代已經完成了統一?如果沒有橫亙萬裡的長城防線,後面的漢人真的能夠穩坐長安城之中談笑風生的寫文作賦嗎?

諺語說的好:喝水不要忘記挖井人,我看我們把這些都給忘記了,秦朝滅亡的太慘了,以至於漢人沒有時間去思考秦朝何至於滅亡如此之速度,楚漢的崛起也太過迅速了,以至於如司馬遷一般的作者也只能把秦朝滅亡之後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面天下易主三次歸於天命,第一次是秦二世到西楚霸王項羽,第二次是項羽到漢高祖劉邦,這些沒有先祖積累的劉邦布衣是如何成為天子的,天命為什麼繼承著秦朝的制度還要去污衊秦朝呢?

像當時被焚燒之後的鹹陽城是真的被項羽給浪費掉了,漢朝不得不在旁邊重新修建起長安城諸多宮殿,秦朝的律法也並沒有傳說之中的那麼嚴酷,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據已經開始為秦法正名,漢朝也並不是真的只是如同成語故事之中那般只有約法三章,漢朝的系統法律叫做漢九律,可以說就是從秦法裡面照搬,然後改了一個名字而已,漢武帝時代北出擊敗匈奴走的還是秦始皇時代修建的秦直道。

珠江水系至今還因為秦朝修建的那一條靈渠而受惠,四川盆地就更不用說了:一條戰國時代秦國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改變了巴蜀之地的土地,使得原來夏商周時代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天府之國,土地肥沃了兩千多年,再說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確立的大一統制度深入人心,秦朝雖然二世而亡,但大一統制度和郡縣制是不是一直用到了現在?

後世不管中國如何分裂,但中國內鬥所產生的新強者必將會重新建立起來新的,更強的大一統國家,在這個國家裡面,一切都是遵循的秦始皇遺志,天下文字,度量衡必定要統一,所以中國沒有歐洲那樣的分裂,中國人始終是團結在一起的,內部有一點小矛盾可以關起門來自己解決,但面對外敵的時候什麼事情都得放下。一個為我們創造了如此多普世價值觀,可以流傳萬年制度的秦朝為什麼還是被我們罵了兩千多年,我們是不是該反思反思?

秦朝其實是沒有錯的,只是錯在一切都操之過急,後人不應該因為秦二世和趙高而否定整個秦朝。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還是這首詩說得好,我們是時候該對過去對秦朝的看法作出自我反思了,定義為大秦帝國之天下固然可以讓我們覺得是對前面幾個大秦帝國的繼承,固然可以讓我們覺得這是在致敬前輩,固然可以讓我們的強迫症得到完美解決,但大秦賦卻改出了一種新的高度,《爾雅》裡面曾經說過:賦者,歌功與德也!《說文》裡面也解釋過:賦者,改觀易新,篆文傳萬世也!

大秦賦代表著中國人對於秦朝看法的改變,我們自此以後,再也不會言秦必暴了,我們對於秦法,秦制,秦史都將翻開一個新的篇章,我們將客觀地看待秦朝的利與弊。秦始皇時代的夢想是整個天下,未來中國人的夢想將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從大秦帝國之天下到《大秦賦》,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暴秦觀沒了
    ,但後面我們知道了歷史遠非那麼簡單,就從最近幾年的大秦帝國變化來說,一開始是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主的秦國崛起史,到後面則是秦惠文王的東出歷史,到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天下,而今天所說的這部劇——《大秦賦》就是敘述的秦始皇統一前夕的壯麗歷史,而這部恢弘大作卻經歷了一個由天下到賦的轉變,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深意呢?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 大秦帝國之天下變成大秦賦的原因解析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成了《大秦賦》?這個系列的作品評價都非常高,很多人都喜歡看,畢竟是正兒八經的歷史正劇,但第四部卻改了名,讓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  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和《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原本是叫《大秦帝國之天下》的,卻在開播前改成了《大秦賦》。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大秦賦
    最近電視劇大秦賦受到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關於這部劇是否好看,網上也是有不少的爭議,但從目前豆瓣評分來看,這部劇拍攝的並不是很受觀眾認可。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大秦賦呢?為什麼原作者不讓電視劇用大秦帝國之天下這個原名呢?小編今天就來揭秘一下。
  • 名不符實《大秦帝國之天下》,名副其實《大秦賦》
    網視導讀:《大秦帝國》系列,從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播出起,現已走過了11年的歲月。從提出東出,變法為東出努力,到最終東出成功,這個故事從大秦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開始,現在即將講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一統天下。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為什麼不叫大秦帝國之天下而叫《大秦賦》呢?
    大秦帝國之崛起第三部:《大秦帝國之崛起》秦昭王當政不久,列國展開一系列兼併戰爭。秦國看準時機,先與齊連橫,攻略魏國大片土地。由此,戰國到了秦齊趙三國並強階段。大秦帝國之縱橫收官之作:《大秦賦》秦王嬴政重用李斯,王剪等,舉兵東出,剪滅六國,平定天下。
  • 原本叫《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又改名叫《大秦賦》了呢?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劇本打磨歷時8年,拍攝235天,搭建了1000多處拍攝場地,製作服裝11000餘套、盔甲4000餘套。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何改名為《大秦賦》?
    因為《大秦帝國》原著實在太爛了,完全是負資產,反而還要強迫拿走大量版權費。事實上,從《大秦帝國》第二部開始,電視劇劇本就開始大量改寫,耗費了編劇大量工作,以削減原著小說各種荒唐情節。事實上,電視劇版《大秦帝國》之所以成功,大部分功勞是編劇的,把一本很爛的小說「化腐朽為神奇」。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大秦賦
    12月1日,《大秦賦》正式上線,在央視播出。這部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現分成上下兩部,改名為《大秦賦之東出》、《大秦賦之天下》。大秦帝國是孫皓暉創作的小說,小說參考了大量資料,完美呈現出大秦帝國的風貌。恆古帝國,始於裂變2009年,大秦帝國第一部播出:《大秦帝國之裂變》。原作者孫皓暉擔任編劇。
  • 《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大秦賦》明日就播,三大緣由成年度爆款
    11/30日《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大秦賦》明日就要播出了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老戲骨演技派,這樣的陣容就是爆款無疑。據悉這部劇一共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分別是: 大秦賦之東出集,大秦賦之天下一共+起來是78集,妥妥的一次讓人看過癮。為何說這部劇有望可以成為爆款?
  • 《大秦賦》本來叫《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何改名?看懂嫪毐就懂了
    畢竟,從《大秦帝國之裂變》,到《大秦帝國之崛起》等,堪稱部部讓人叫好。一路鋪墊過後,如今終於迎來了高潮,橫掃六國的秦始皇來了! 但筆者卻發現,此劇未開播前叫《大清帝國之天下》,但開播後卻被更名為了《大秦賦》,這是為何?筆者不是圈裡人,自然沒料可爆。只能從兩個劇名中先說下感受。
  • 電視劇《大秦賦》名字改得好,配不上原劇名《大秦帝國之天下》
    一言以蔽之,正在熱播的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第四部《大秦賦》,是令人失望的!大秦帝國2之縱橫》和《大秦帝國3之崛起》。但是,我們卻發現劇名改了,不再是之前宣發的劇名《大秦帝國之天下》了,而是改叫《大秦賦》。至於為何改叫《大秦賦》,具體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不知道是否與廣電老總有關。不過一個劇名嘛,也不影響觀劇體驗,不必太過糾結,且看此劇如何!
  • 《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大秦賦》,將於今晚登陸中央八套
    該劇原名為《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的是秦始皇嬴政從出生到統一六國,四十餘年的戰國風雲故事。從《大秦帝國之裂變》到《大秦帝國之崛起》,每一部都是看點十足,獲得的豆瓣評分都在8.5之上,製作之精良可見一斑。
  • 大秦帝國最後一部《大秦賦》定檔!掃六合平天下,再現大秦榮光
    電視劇大秦帝國系列想必觀眾們一定不會陌生,它改編自孫皓暉所著的同名系列小說,屬於嚴謹考究的歷史正劇。自2009年起,每四年播出一部,到目前已有《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三部優秀的改編作品。每一部都有大量的老戲骨支撐角色的表演,加之優秀的劇情邏輯、精良的服化道製作,每一部都在豆瓣上獲得了8分以上的評價。
  • 這樣的《大秦賦》是我們所期待的《大秦帝國之天下》嗎?
    近日《大秦帝國》四部曲的最後一部《大秦賦》終於亮相,作為《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電視劇,加上已經很久沒有歷史正劇的問世了,在年末,大家都在等《大秦》一錘定音,但是卻不盡如人意。再來說編劇,由於前三部良好的口碑,第四部應該也不會差,其實前三部都是在給第四部做鋪墊,畢竟一統天下才是《大秦帝國》這部書的高潮之處,但是拍砸了,過半的篇幅都在講秦國後宮那點事,如果你喜歡拍莫不如出去單獨立項,叫《嫪毐和趙姬的那點事》,或者叫《始皇和摔孩子不得不說的故事》,在《大秦帝國》這個莊嚴的劇名之下老盯著床底之事,這還是歷史正劇嗎?
  • 《大秦賦》終於是發揮了作用,《大秦帝國之縱橫》感激涕零
    當然《大秦賦》也不是毫無作用的,因為他的有一個作用,完全可是用彩!彩!彩!來形容,在《大秦賦》的襯託之下,突然才發現,原來前三部是如此的精彩,因為有《大秦賦》的播出,《大秦帝國之縱橫》受益那是相當的明顯,那就從豆瓣分說吧。
  • 《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第四部麼?
    電視劇《大秦帝國》系列劇,是根據孫皓暉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長篇歷史劇。已經播出的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這三部的原著都是孫皓暉先生,第一部的編劇也是孫皓暉先生。而現在登上央視8的《大秦賦》的原著並不是孫皓暉先生,編劇也不是,至少在片頭並沒有根據誰的哪部小說改編的字樣,所以說它是《大秦帝國》的第四部應該是欠缺了一些主創的因素。 我想這會不會是從《大秦帝國之天下》改為《大秦賦》的原因。
  • 【大秦帝國之天下】平天下:統一才是王道
    《大秦帝國》這個系列的電視劇我看了兩部,看了頭與尾,第一部的《裂變》和最後一部的《天下》,也就是目前在播的《大秦賦》。真是覺得看了一個爛尾工程,水分也多,劇作表達也沒有多少新意,辜負了我對這部《大秦帝國之天下》的期待。但觀覽整個中華文明,秦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璀璨,偉大無雙,又如謎一般難解,如流星雨般划過的,充滿無限力量的時代。
  • 十年《大秦帝國》的英雄夢,《大秦賦》圓得了嗎?
    看了那個小片段之後,我就開始看《大秦帝國》了。我印象中在河南衛視播出的時候,《大秦帝國》就是《大秦帝國》,好像沒有加「之裂變」!不知道記得準不準?轉眼已經過去十多年,原本的《大秦帝國》為了區別於第2部、第3部已經變成了現在人們所熟知的《大秦帝國之裂變》。雖然時光一去不復返,但是好在電視劇卻可以重溫。
  • 開篇就是秦趙邯鄲攻城戰 《大秦帝國4》《大秦賦》上映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螢屏前,兩千年前的老秦人面對茫茫戈壁再度唱起《秦風》。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  從2009年起至今,「大秦帝國」劇集系列共推出《裂變》《縱橫》《崛起》及《大秦賦》四部作品,制播長達11年。
  • 《大秦賦》龍陽君,出場不多,與他相關的典故流傳兩千多年
    《大秦賦》龍陽君,出場不多,與他相關的典故流傳兩千多年《大秦賦》中的龍陽君已經不再年輕了龍陽君不僅在魏景愍王時位極人臣,他更受魏景愍王父親魏安釐王寵幸。龍陽君的突出之處,一是絕世美貌,二是劍術高手,三是計謀家,四是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