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從哪裡來?積福,你應該這樣做!

2021-02-07 九華地藏菩薩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躬行節儉

關於「惜福」這個詞語

隨著現代社會物質條件的日益豐盛

我們聽得越來越少了

因為對於浪費一些水、電而言

對於出去吃飯時

剩下的一桌桌飯菜而言

我們早已習以為常

.

學會惜福真的很重要

如果惜福、培福能貫穿一個人的一生

必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莫大的助益

給我們現世今生帶來更多的福氣


弘一大師教你如何惜福

我小時家裡有副對聯,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哥教我常念此聯,我因此穿衣、飲食都十分注意,絕不敢隨意糟蹋一粒飯米。


我7歲練字拿整張紙瞎寫,不知愛惜,娘正顏厲色說「孩子,你父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紙張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哩!」所以我後來一直牢記娘的教育,出家至今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習慣。


惜福並非我一人主張,淨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師也是這樣的。別人送他銀耳等補品,他自己總不願意吃,而是轉送到觀宗寺去供養諦閒法師。別人問他:「法師,你為什麼不吃好的補品?」他說:「我福氣很薄,不堪消受。」


印光老法師性情剛直,平常對人只問應當不應當,情面是不顧的。前幾年有一位皈依弟子去看望他,和他一起吃飯,這位弟子先吃完飯,印光老法師見他碗裡剩下一兩粒飯米,於是就不客氣地大聲呵斥:「你有多大福氣可以這樣隨便糟蹋飯粒!你得把它吃光!」


以上內容摘自弘一法師著《李叔同談佛》


用心去珍惜,現在你所得到的一切!


我們雖然做不到像大師們那樣的節儉, 但是做到儘量不浪費總是可以的。


如果我們能從另一個側面明白,全球還有很多的國家與地區在此時此刻仍處於飢餓之中,相信我們就能明白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來之不易,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用心去珍惜。


還有很多人說,道理都明白,可是浪費的習慣不好改。小編認為只要我們能夠清楚浪費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是把我們多生多劫中積累的福報全部白花花的倒掉,並且損己又不利人時,相信我們定會將口號變成行動。


培福,你應該這樣做!


對於學佛人,我們常說福慧雙修。除了要修慧,也一定要修福。有的人不明白,為什麼做了惡事,卻沒有惡報?有的人做了壞事,還沒有受到報應,其原因即為他於多生多世中所做的善事從而累積的福報沒有享完,等福報享受完了,就會直接步入惡報之中了。


有的人經營殺業賺錢,這個錢本是他命中應有的福報。但他通過其他方式也可以賺到錢,可是他用了錯誤的方法來賺錢。錢雖然賺到了,等福報享完,殺業的惡報也即刻就會現前。


古人講,有福報不能享受完,有福報時,更應該要多做陰德,多做善事。要勤懺悔過去的惡業,以陰德來彌補過失。而不是一味的享受福報。


人身難得,且得且珍惜!


無論是世界級首富,還是華人首富圈大家常常熱衷於做慈善,裸捐也成為了那個圈子裡的一種流行。也許他們早就已意識到了,若等福報享受殆盡,日後墮落了,想要再去培植福報,在惡道中培福就不會那麼容易了。


《地藏經》講,人一旦進入三惡道後,就在三惡道中流轉,入了地獄,做了餓鬼,餓鬼後,又作畜生,做了多生多劫的畜生後才方可又得人身。即便得了人身,沒有大福報的支撐,也只能貧窮潦倒,培福緩慢。


六道中,人道最好培福。做人後,如果還能遇到佛法,那更是不簡單。遇到佛法後還能有時間,有精力去做善事,去修學佛法那更是難得。很多人為了養家餬口,打拼事業,照顧妻兒老小,被生活瑣事所困,被官司纏身,被命運捉弄,又談何有時間和精力去培福呢?所以,培養福報不容易,應在生活的一點一滴處做起,修福修慧,在福中更修福。

佛法難遇,人身難得。想要有福氣,需從惜福、培福做起!

點擊圖片參與2021辛丑年化太歲吉祥祈福牌位登記>>

相關焦點

  • 智者,常做這四件事,為後人積德、積福、積運!(深度好文)
    常做下面這四件事情,福報就會在後代人身上靈驗。得理饒人。有些人得理不饒人,遇事不罷休。明明對方已經知道錯了,他還是那樣逼人太甚,不肯罷休。其實做人何須如此,能讓且讓,他人心中自是明白。能退一步,且退一步,他人心中自是感恩。而智者,常常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點到為止,不再追究。
  • 佛教:這十件事,最積福報,你做過幾件?
    《四十二章經》上佛說,這十件事,是人生最難做到的,一旦做到了,可增福增慧,功德無量。積德並非只有去行善才能積德,做到這十件事,同樣可以積累福報,看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貧窮布施。富貴人家做布施容易,但貧窮之家去做布施就難了,若是你身上只剩下一分錢,你把這一分錢布施出去,所得功德如同與一個身上有百萬家產之人,將百萬家產全部布施出去,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越窮就越應該去做布施。第二件事:富貴學道。很多人因為家境貧困,或是遇到了難事,才選擇遁入沙門。
  • 想知道你前世如何嗎?是積福還是造孽?快來測試一下
    其實說不定沒有造孽啦,只是偶爾也要經受一點生活的壓力的,說不定上輩子你是為自己積了福的呢?那麼你前世究竟如何?來測一測。1、你喜歡那種很浪漫的感覺?超喜歡——轉2題一般般——轉3題不喜歡——轉4題2、你很喜歡去認識一些形形色色的朋友?
  • 《中國的福文化》第13集 修福的正修與助修(二)
    修福,得從日用倫常開始,在做人行道上去落實。做人有幾條道?我們會走幾個道?得哪一道,享哪一道的福;得不著哪一道,受哪一道的苦。整天跟孩子操心嘔氣,那是你沒得著父母道;兩口子整天吵架,沒得著夫妻道;跟同事處不好關係,你不懂朋友道;老闆不喜歡你,是你不懂為臣之道……做人共有十條大道,哪十條呢?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這是儒家講的「五倫十義」。
  • 春節特別節目之《中國的福文化》第13集 修福的正修與助修(二)
    修福,得從日用倫常開始,在做人行道上去落實。做人有幾條道?我們會走幾個道?得哪一道,享哪一道的福;得不著哪一道,受哪一道的苦。整天跟孩子操心嘔氣,那是你沒得著父母道;兩口子整天吵架,沒得著夫妻道;跟同事處不好關係,你不懂朋友道;老闆不喜歡你,是你不懂為臣之道……做人共有十條大道,哪十條呢?
  • 從清明開始,為自己積福修行!
    供燈福報多清明供燈,福厚一生!◎ 7盞七星燈(消除業障,早聞佛法)◎ 14盞懺悔燈(懺悔改過往昔所做罪過)◎ 21盞祛病燈(病苦早離身,得究竟安康)◎ 28盞消災燈(消災滅障,日無險事,所做吉利)◎ 35盞逢兇化吉燈(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 福報是從哪裡來的?
    就像很多人喜歡喝酒,他說你的酒如果喝完了,你以後就沒得喝了。當時聽這些話的時候覺得迷信,但是後來慢慢的發覺身邊的有些人,四十歲、三十幾歲就因為喝酒得了這樣的毛病,然後就走了。那時候在腦子裡面就覺得,這樣的理論是最不靠譜的,其實現在我們如果仔細去觀察觀察,那確實真實不虛。
  • 福是什麼?古人「福盡災來,祿盡人亡!」
    福,從示部,而從示部的漢字,多與宗教、祭祀、神靈、靈性世界有關,比如:神、祀、禪、祥、祈禱、禮儀中的「禮」、社稷中的「社」等。「福」字在甲骨文中是「兩手捧酒澆於祭臺之上」的會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寫照。由此可見,「福」的最原始含義是「向上天祈求」。後來《左傳》載,「福,佑也。」意為神靈保佑,逢兇化吉為福。福是什麼?
  • 日行三善,福報才會越來越多
    人生有多少的善行就會有多少的福報,一切福田根植於心間,日行三善,福報才會越來越多。想要修福,首先先要行善積德。有多少的福報就看有多少的善心,心都不善了自然也就修不了福氣。心是福氣的園田,心越好修的福就會越多。不管別人怎麼對我們,我們內心一定不能有不善的念頭,一念善就是積福,只要有絲毫不好的念頭都是在自損福報,就連佔別人便宜的念頭都不要有,有佔別人念頭的東西就是盜心。
  • 福盡災來,祿盡人亡
    父母千萬別把孩子的福報提前用光了。 古語云:福盡災來,祿盡人亡。殊不知,世人之福,皆有定數,福報享盡,災到人亡。 古聖先賢告訴後人,少年培福,中年積福,老年享福。如此一來,人之福報則綿長不盡矣。 01 每一個活在世上的人,能活在世上,是因為他有福報。如果他的福報盡了,不論是升鬥小民,還是帝王將相,皆命終。
  • 季羨林先生:一個人身上若有這個特徵,是在為自己積福
    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深以為然。在現代社會,一個人的能力強,不一定幸福,因為只要你願意下苦工夫,能力就能提升。人在江湖,害怕的是什麼?想說不敢說;能說不願說。《論語》中說「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 福報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
    你種下什麼因,便會收穫什麼果,有供養就會有福報,只要心虔誠,一切都會有。福報,是你在人世間所修的福,福到了生活才能蒸蒸日上。福氣求不來。在佛菩薩面前,我們都習慣去求福,卻不知,福報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一個人若是不能斷除惡念惡行,再多祈求也無用。好的福報,都是通過虔誠的善心而得,而不是簡單的花錢買來的,不是在佛前燃幾注香火得來的,不是在菩薩面前磕頭求來的,而是用心做善事,積福得來的。
  • 佛教:人的福報,確有定數
    這一輩子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帶著過去的福祿、福報過來的,都是有定數的。如果你一直都在透支你的福報,早晚有一天會用盡的時候,福報用盡體現在你身上的就是諸事不順。每一個有生命的眾生,一生能吃能用的一切,都源於前世福報,福報盡則命終。因此,要積福惜福。一個人有多少福報,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的皓首也。
  • 常誦觀音心經,為家人祈願積福
    觀音菩薩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
  • 做直銷,凡事只想利己,結局註定慘澹!
    社會上有這樣一種人,凡事只想利己,無論什麼時候都想到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為先。做直銷,千萬不可如此。做直銷,凡事只想利己,結局註定慘澹!1、德能聚財善良是人的本性,品德是人的外衣。善良的人,天必佑之,一生好福氣。有德之人,人人相助,一生多財運。
  • 《中國的福文化》第13集(終):修福從五論之道開始
    做父母的就得好好培養、教育子女,這是父母道的責任;做子女的要敬老尊賢,贍養父母,這是孝道,天經地義。第一道 父子道        父子道是孝道,孝是個上老下子的會意字,父母與子女合為一體就是孝。父母要施恩,子女要報恩,一施一報,孝道就行圓滿了。我們不是想求福、想積福嗎?孝道是最快的修福、積福的方法。
  • 人到中年,堅持做五件事,福報自然來
    一個人的福氣是修來的,而不是求來的。 有福氣的人,懂得集福,懂得守福,懂得享福。 生活中,那些福氣好的人,都會堅持做五件事。 對於一個人來說,好學是福。 讀書是增長知識和學問的重要途徑。 你若想成為一個有所成就的人,就需要不斷積累學識,開拓眼界,豐富閱歷。 不然,面對機遇與挑戰,你拿什麼去與別人競爭?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
  • 子女的福報,都跟你有關係!一看便知!【早課】第619期
    父母惜福,子女自然福報綿長;父母作惡,定會為子女招來禍患。千萬不要在無意間,折損了孩子的福報!
  • 人的福報皆有定數,牢記這兩句話,福報自然長久!
    有的人福報多一些,有的人福報會少一些,福報多的人好運就多,福報少的人厄運就多。要想守住福報,獲得更多的福一定要知道這兩句話才行。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也就是說福報的多少與因果是有關係的,善因種得多福報就大,惡因種得多福報就薄。第一句話:受苦就是在了苦。
  • 沒有福報,連善事都做不了!應如何修福報!
    1、成就事業需要福報有些人很想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沒有福報,所以經常出現各種違緣:有時四大不調,有時內心煩惱湧現,有時受到惡友誘惑,這樣就很有可能中斷自己的發心;而有些人,他們很想在寂靜處好好依止善知識聞思修行,但往往出現一些預料不到的違緣,最後也不得不離開,這些都是福報不夠的原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