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啊,媽,這些年哪,是媽對不住你,媽拖累了你,你做的對,兒啊,媽不怨你。」
一滴眼淚從老太太的眼角滑落,她緊緊地攥著半瓶安眠藥兌的水,一飲而盡。
這是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黑色燈塔》裡的最後一段故事——「孝子鎮魂歌」。蘇大可的媽媽謝芝喝了蘇大可遞給她的安眠藥水,久病的身軀沉沉的靠在床頭,生機在寂靜中飛速地流逝,彌留之際,她微合著雙眼,喃喃的對蘇大可說「媽謝謝你,謝謝...」
在法庭上,蘇大可對於弒母的指正,不置一詞,大有一心求死之態度,而實際上這一切是出於他對母親的愧疚,覺得自己沒能照顧好母親,想以死來救贖自己,真正的兇手是一個隱藏在視線之外的人。
蘇大可的家住在老舊小區,這一片正處在拆遷過程中,開發商動員了他家好久,希望能夠在拆遷協議書上簽字,但是長期癱瘓在床的老太太為了能給蘇大可多留下一些錢,想爭取更多的拆遷款,一直不點頭。負責他家拆遷的是一個地產公司的老員工,業績不好,領導看他不順眼,故意安排他來負責蘇大可家,完不成工作就要逼他離職。
而暗中操作導致謝芝老太太的去世,正是這個平日裡在地產公司被大家欺負,逆來順受的工作人員高樹。
高樹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就是在被經理責罵,在大庭廣眾之下,經理將業績報表狠狠的摔在高樹的身上說——
「看看你這個月的業績,你怎麼不趕緊辭職呢?你還不如新來的新員工。。。」
而高樹低著頭,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三十大幾的中年人,在這一刻似乎被全世界放棄,有一個聲音在暗地裡說——
「你這三十多年白活了!」
正是這樣一個平時被大家看不起,唯唯諾諾的人,為了搞上一筆錢,為了證明自己在城市裡打拼了十幾年沒有浪費光陰,沒有辜負自己,最終對謝芝麻老太太起了殺心。
不在黑暗中爆發,就在黑暗中滅亡,他以為自己選擇的是前者,很遺憾,只是他以為。
抖音上有一首歌,歌詞是這樣唱的——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今天搬磚你不夠狠,明天地位就不夠穩。」
乍一聽起來,是所有打工一族帶點無奈的自嘲,好像還挺有趣的,但是仔細一想,這種對現實的不滿和自嘲心態,不正是打工人心酸的根源嗎?
富足有兩種實現途徑,一種是你可以付諸超越常人的汗水與努力,實現更高的金錢與地位,另一種是腳踏實地,把現在的生活安排的寧靜而美好。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可能通過自嘲和娛樂化的方式實現。
先說第一種。
搬磚現在已經從他的字面意思引申為一切打工行為,而有一個大佬當年是真正搬過磚的。
網上有一篇爆紅的文章,寫的是有一名打工者叫李勇,他曾經和SOHO中國的董事長潘石屹一起在深圳、海南打工的經歷。當時兩個人初到海南,沒有一技之長,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他們只能去磚廠打工,但是潘石屹並不滿足於每天靠做苦力來維持溫飽,通過跟老闆提出自己的整改意見,僅在磚廠做了20天就當上了廠長,之後更是買下磚廠,自己當老闆,又經歷了磚廠破產,進入房地產行業,最終成為地產行業大佬。而和他一起打工的李勇在潘石屹磚場生意失敗以後,「痛定思痛」,覺得潘石屹太愛瞎折騰,總是把已經到手的好生活折騰沒了,果斷和潘石屹分道揚鑣。二三十年後,當潘石屹成為地產大佬的時候,李勇依然在工地上搬磚。
他們的起點是一模一樣的,而不同之處是,在打工的空餘時間,李勇會去看電影,看武俠小說消磨時間,而潘石屹總是在看書看報,學習各種知識,在城市裡穿梭,尋找著一個個機會。
潘石屹從沒覺得搬磚有什麼不可以,也沒覺得搬磚就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即使是搬磚,他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廠長,成為老闆。
首先要肯定工作的價值,在你沒有更好的選擇之前,把你手上的工作做到最好,這樣才有機會跳出現有的環境,或者在現有的環境內走到更高的位置。
世界上對所有人都平等的就是時間,而讓所有人變得不同的也是時間。
你的關注點在哪裡,你的結果就在哪裡。如果你只想娛樂,只想消遣,那麼就放低自己對人生高度的期待,安於現狀也是一種生活,這是自己的選擇,並沒有優劣之分。如果你想要獲得更高的成就,那麼你必定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思考和努力,而不僅僅是唱著歌嘲諷自己,笑笑就算了,明天依然如故。
如果不想搬磚,從停止自嘲和沒心沒肺的娛樂開始。
再說第二種,打工人真的悲哀嗎?未必,如果你學會和自己內心和解。
老楊的貓頭鷹說過,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這句雞湯讓無數人熱血沸騰。面對生活,我們當然應該有積極向上的態度,但同時我們也不該否定平凡一生的可貴。
中國十幾億人,上下五千年,能稱得上偉人的,又有幾個?99.99%的人都是平凡的,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如果永遠處於一種不甘於平凡,又不夠努力的狀態,只能讓自己活得越來越擰巴。
我們積極學習,努力工作,儘自己所能,即使不能高官厚祿,那麼讓自己所愛的人衣食無憂,讓愛自己的人安心度日,這樣的生活怎麼就不可貴了呢?
平凡的人生依舊可以冬日暖陽,依舊可以春暖花開。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託.弗蘭克爾是一位猶太人,曾經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名囚徒。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集中營的毒氣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下來。
即便是經歷了如此重大的精神打擊和無數的肉體折磨之後,弗蘭克爾依然選擇對人生充滿熱情。67歲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幾個月後就拿到了駕駛執照,甚至在80歲的時候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他創立了」意義療法「及」存在主義分析「,被稱之為繼費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幫助無數人走出生活的陰霾。他還獲得了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達拉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教授職位。
然而我想說的,並不是他之後的一系列成功和再一次帶來你向上跨越階級的衝動,重要的是弗蘭克爾先生的選擇,他選擇如何度過他的一生,正如他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所說——
「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形下。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
想想弗蘭克爾先生在集中營中所經歷的苦痛與折磨,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你就會發現上面的話並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心靈雞湯,而是我們真的擁有選擇的權利。
即使平凡也可以選擇幸福,這是我們天生便擁有的權利。
如果你已經立志將跨越階級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務必成為人上人。請保持好內心的善良,在那條萬人爭搶的獨木橋上,走好每一步,勿以惡小而為之,警惕自己,不要成為高樹那樣的人。
在《黑暗燈塔》裡,高樹決定用安眠藥毒死謝芝老太太,動手之前,女友曾經問他想好了沒有,高樹咬著後槽牙,狠狠地說——
「我畏手畏腳一輩子了,這回決定幹一票轟轟烈烈的,我當然想好了。」
這就是在壓抑環境下做出的極端決定。在長期壓抑後,非常容易形成賭徒心態。善良的人是佔絕大多數的,我們不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選擇去傷害別人,但是我們很可能在賭徒心態下,做出衝動的決定而傷害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年輕的時候是做廚師的,後來在工廠裡做了十幾年,人到中年,依然在基礎管理崗位上徘徊,在工廠裡人緣極好,可每次在提拔的時候總是被別人壓一頭。
家庭的壓力和對未來的渴望,促使他決定辭職創業,用幾十年的積蓄開了一家飯店。在餐飲界有一個說法,廚師當老闆很容易失敗。雖然這不是一個定論,但是很遺憾他被不幸言中了。這個老哥堅持了不到半年的時間,無奈把店面轉讓,之後心灰意懶,在家裡又頹廢了幾個月的時間,才不得不重新去找工作。而40多歲的年齡加上沒有突出的管理經驗,後來找到的工作還不如以前工廠的待遇好。
創業是普通人跨越階層的唯一出路,但這並不是我們人生的唯一選擇。如果你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請珍惜現在的生活,平凡可貴,做錯選擇的代價更貴。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不懂得珍惜平凡可貴,又想著明朝駿馬得騎,又拿著手機刷來刷去。加油吧,打工人。
分享自己的知識與人生體會,如果覺得寫到了你的心裡,請點個關注,你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