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部隊》是一部戰爭題材電影。該影片講述了美軍侵入伊拉克後, 詹姆斯上士被調入陸軍亡命連拆彈組,去接替剛在巴格達執行任務中犧牲的同事。
愛意氣用事的威廉士,使負責聯絡的士官桑波恩和負責掩護的特種兵歐文非常反感。但在聯合國大樓的拆彈行動中,抗拒命令強行拆彈的威廉士卻得到了上校瑞德的讚賞。
在一次倉庫拆彈任務中,威廉士認為,被用作屍體炸彈的伊拉克小男孩,是他在軍營認識的貝克漢姆。小貝克漢姆的死讓威廉士更為瘋狂,竟擅自私離軍營單槍匹馬入城調查。
《拆彈部隊》影片一舉橫掃第8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電影剪輯、最佳音效剪輯、最佳音響效果等六項大獎。
影片《拆彈部隊》沒有強烈視覺衝擊下的有驚心動魄畫面,導演採用紀實影像風格,將戰爭現實地搬上了銀幕。導演為了表現出殘酷的戰爭對人心理的影響,對人物群體來進行刻畫描寫,尤其是對主角詹姆斯,影片運用了多種手法來塑造這一人物形象。
我認為,導演對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該影片成功的因素之一。今天,我從對比、細節、語言三方面來談談該影片在詹姆斯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所運用的手法。
桑伯恩看重的是所謂的個人榮譽,而詹姆斯不顧生死是為了可以拯救每一個的生命;艾綴奇膽怯怕死的性格,也與詹姆斯勇敢無畏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導演安排了這兩組人物的對比刻畫,旨在突出詹姆斯的高貴、勇敢充滿正義感的品質。
影片中沙漠中的狙擊的那一片段,在細節上表現出了真實戰爭的殘酷,緊張和對峙導致的身體虛脫、面對死亡引起的不安和慌亂,人性的脆弱在這一刻受到了考驗。
在狙擊點,詹姆斯饑渴到極限,但是他仍能夠想著戰友,把這生命之水水給了同伴。 詹姆斯充滿愛心和善良的品質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他人性的光輝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被導演展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詹姆斯在戰爭中多次鼓勵那個膽小懦弱的戰友,展現了他對戰友的情義和他的善良。
詹姆斯在每次完拆彈彈任務後,都不忘收藏一些殘片作為紀念。這個細小的情節安排,卻展現出詹姆斯對工作、對使命的認真和熱愛,從而讓詹姆斯這個男主角的形象更加高大。
詹姆斯離開戰場回到了生活中,但是他總是顯得有點恍然若失。詹姆斯對著孩子自言自語:「然後你會忘記你真正所愛的少數東西,當你長到我這麼大時,它們或許只是一兩件東西,對我來說則只剩下一件了。」詹姆斯最後剩下的那件東西就是——拆彈。
充滿血腥的戰場上,無辜的殺戮,使詹姆斯變得不畏懼死亡,變得更加堅強勇敢。拆彈,成了他自己的價值和責任所在,這也反映出了他人性中善良、有責任心的一面。
《拆彈部隊》是一部戰爭題材的故事片,也是一部戰爭紀實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軍在伊拉克的真實生活狀態。這個關於拆除炸彈的故事背後,是對和平的渴望和吶喊。願戰爭不再,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