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馬未都,收藏界無人不曉。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的系列節目《馬未都說收藏》更是家喻戶曉。馬未都曾經表示,自己從小在地攤上撿漏,一不小心撿成了億萬富翁。他從小在潘家園淘換老物件,累計起來的數量,怎麼說也有大幾百件了?
不僅如此,馬未都先生創辦的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裡,也收藏了眾多珍貴的明清古典家具。其中,有不少紫檀、黃花梨明清家具為存世珍品和孤品。
他的發家史更像一部傳奇小說,在30年前馬未都,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家,但如今他已經擁有了一個觀復博物館。而且這個博物館的藏品之多樣式之繁華,可以跟省博物館相媲美。據說觀復市值四百多億美金,馬未都從一個不知名的作家,到一個身價千億的館主,這30年來到底經歷了什麼?
17年冬末,馬未都起了個大早,有多早呢?凌晨3點,這是潘家園周末的鬼市,是淘換老物件的最佳時機,凌晨的鬼市上有一周最全最新的物件。這不僅是撿漏人的夢想之地,也是喜歡盤串人的最佳選擇。從潘家園遛回來,馬爺說了這麼一句話:和之前沒什麼區別嘛,花了1.2萬淘換了7件宋代古董還有13件老物件,這一趟值了。
馬爺總說"賊不走空",那麼,普通人去撿漏呢?馬爺也說了,等多會練就了火眼金睛,有了慧眼識珠的本事再去不遲,撿漏可沒有早晚一說。其實,如今潘家園相對於撿漏地,它更像是一處旅遊觀光地。每天,來潘家園轉一轉的外地遊客和外國友人在日均流量上不低3-5萬,而這兒的奇珍異寶也總讓人目瞪口呆。
對於馬未都,梁宏達曾經以做客嘉賓的身份點評過一番,他說馬未都是有真才實學的,為什麼說這個人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撿漏,這各個的原因它叫:知識的魅力。在點評完,梁宏達還給觀眾們講了這麼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啊,在一個古董中介商的介紹下,馬未都來到了一戶農家,這家主人說,祖上傳了一對老柜子,您給看看收不?馬未都到了臥房一打眼,就認出了這件老家具材質上真真的紫檀木無疑,但也納悶另一件在哪?等主人領他到了另一處次臥,馬未都一瞧,果然,也是紫檀。
於是,馬爺開口了,紫檀木有木中之冠的美譽,像您這一件柜子50萬我收,兩件100萬。但主人不樂意,懂行的人葉門清:一件是50萬不假,但兩件怕100萬不止。
於是,馬爺拿了捲尺一量,果然,尺寸上有誤差。這時主人也有點羞怯了,柜子是故意擺在兩房間的,為了多套點。老梁說,這一行性質早500年就這樣,套路總有,但套不了博學的馬未都。
小玉寄語:
所以說,馬未都的撿漏並非是巧合運氣使然,如今坐擁千億的馬爺仍活躍在古玩第一線,被人稱之為"京圈第一",想來盛名之下無虛士,這話說得一點不差。我是火眼看玉石,關注我,為大家呈現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