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達評價馬未都:從小地攤上撿了1000億漏的男人

2020-11-18 騰訊網

提起馬未都,收藏界無人不曉。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的系列節目《馬未都說收藏》更是家喻戶曉。馬未都曾經表示,自己從小在地攤上撿漏,一不小心撿成了億萬富翁。他從小在潘家園淘換老物件,累計起來的數量,怎麼說也有大幾百件了?

不僅如此,馬未都先生創辦的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裡,也收藏了眾多珍貴的明清古典家具。其中,有不少紫檀、黃花梨明清家具為存世珍品和孤品。

他的發家史更像一部傳奇小說,在30年前馬未都,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家,但如今他已經擁有了一個觀復博物館。而且這個博物館的藏品之多樣式之繁華,可以跟省博物館相媲美。據說觀復市值四百多億美金,馬未都從一個不知名的作家,到一個身價千億的館主,這30年來到底經歷了什麼?

17年冬末,馬未都起了個大早,有多早呢?凌晨3點,這是潘家園周末的鬼市,是淘換老物件的最佳時機,凌晨的鬼市上有一周最全最新的物件。這不僅是撿漏人的夢想之地,也是喜歡盤串人的最佳選擇。從潘家園遛回來,馬爺說了這麼一句話:和之前沒什麼區別嘛,花了1.2萬淘換了7件宋代古董還有13件老物件,這一趟值了。

馬爺總說"賊不走空",那麼,普通人去撿漏呢?馬爺也說了,等多會練就了火眼金睛,有了慧眼識珠的本事再去不遲,撿漏可沒有早晚一說。其實,如今潘家園相對於撿漏地,它更像是一處旅遊觀光地。每天,來潘家園轉一轉的外地遊客和外國友人在日均流量上不低3-5萬,而這兒的奇珍異寶也總讓人目瞪口呆。

對於馬未都,梁宏達曾經以做客嘉賓的身份點評過一番,他說馬未都是有真才實學的,為什麼說這個人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撿漏,這各個的原因它叫:知識的魅力。在點評完,梁宏達還給觀眾們講了這麼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啊,在一個古董中介商的介紹下,馬未都來到了一戶農家,這家主人說,祖上傳了一對老柜子,您給看看收不?馬未都到了臥房一打眼,就認出了這件老家具材質上真真的紫檀木無疑,但也納悶另一件在哪?等主人領他到了另一處次臥,馬未都一瞧,果然,也是紫檀。

於是,馬爺開口了,紫檀木有木中之冠的美譽,像您這一件柜子50萬我收,兩件100萬。但主人不樂意,懂行的人葉門清:一件是50萬不假,但兩件怕100萬不止。

於是,馬爺拿了捲尺一量,果然,尺寸上有誤差。這時主人也有點羞怯了,柜子是故意擺在兩房間的,為了多套點。老梁說,這一行性質早500年就這樣,套路總有,但套不了博學的馬未都。

小玉寄語:

所以說,馬未都的撿漏並非是巧合運氣使然,如今坐擁千億的馬爺仍活躍在古玩第一線,被人稱之為"京圈第一",想來盛名之下無虛士,這話說得一點不差。我是火眼看玉石,關注我,為大家呈現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卻不識貨,我就鼓勵他說出多少錢
    ——雅各布 其貌不揚的地攤,往往也可以創造奇蹟,一大批國寶級文物都是從地攤上走進博物館裡的。比如馬未都曾在地攤上撿漏了一個西漢鎏金蠶,同款的是陝西博物館的展館之寶,民間擁有者僅馬未都一家,可見馬未都確實是有眼力勁。馬未都曾表示「我」在地攤撿漏一個仿汝窯,世上絕無僅有,還好攤主不識貨。這又是一個堪稱國寶的重量級文物,持有者依舊是馬未都。
  • 梁宏達和馬未都評價臧天朔書法:落筆有力,字字如刀,見字如見人
    臧天朔的音樂才華是沒得說的,他不僅以一首《朋友》奠定了在中國搖滾的江湖地位,而且在八九十年代,相繼發片,上暢銷音樂專輯榜單,《衝入禁區》《臧天朔——我這十年》《心還在等候》《臧天朔——捧出自己》等合輯和個人專輯
  • 馬未都:地攤上一個盤子,攤主說300元,我厚著臉皮說了200元
    早些年,馬未都剛剛從外地插隊回到北京後,被安排到《青年文學》當了一名編輯,這時的馬未都已經喜歡上了收藏,所以一到節假日就跑到潘家園、報國寺等古玩市場逛地攤。那時候的古玩市場名氣還不大,真東西也多,不像現在基本都是工藝品。有一回馬未都又來到古玩市場閒逛,走著走著突然被地攤上一個小盤子吸引了。
  • 馬未都:飯店夥計花3塊「包圓」地攤貨,命運因此發生巨變!
    馬未都:飯店夥計花3塊「包圓」地攤貨,命運因此發生巨變! 有一句話曾廣為流傳,叫做「往上倒三輩,誰家裡都是農民」,這句話還真沒錯,馬未都就深有感觸,他從小出生在北京,所以沒怎麼吃苦,而且後來他還跟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學習過一段時間,可以說馬未都的「專家之路」並不算曲折。
  • 馬未都「撿漏」:地攤看到康熙朝官窯,漫不經心問價然後便宜買走
    -馬未都要在收藏界混出名堂,最重要的是「看」字,一個沒看過的人,即使花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也有可能買回假貨。而且有眼力的人,花幾百塊也能買回價值連城的珍寶,差就差那麼多了。要說現在收藏界最有眼光的人,馬未都雖然不能妄言第一,但絕對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這位馬未都曾有過一段傳奇的「撿漏」經歷。
  • 神秘高手從古玩地攤300元撿走千萬成化碗
    、贗品堆中的璞玉真金,時不時譜寫著低價撿天漏的神秘真實故事。當然,也有不斷花重金從拍會拍到贗品、從地攤撿漏反被漏撿的現實版打眼者真人真事。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多年前親身遇到的國內某著名舊貨市場一神秘高手白菜價撿大漏的真事兒,有本人當時追上神秘人請求拍下的寶貝圖片為證。那是一個夏末秋初的周末上午,本人閒來無事,就到離家幾公裡的某著名古玩市場隨便走走。由於路上有些堵車,幾公裡路走了將近一個小時,到市場時已近中午。
  • 馬未都:如何從「破爛王」做到大收藏家 傳身價數十億
    馬未都 馬未都,祖籍山東榮成 馬未都,人稱「馬爺」,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譽;2008年,繼易中天、於丹之後,他走上「百家講壇」,成為家喻戶曉的收藏名家。 在收藏界提起馬未都,圈內人都尊其為大家。據馬未都說,他手上的大部分文物都是20世紀80年代在北京地攤上「撿」來的。馬未都經常出入如玉淵潭東門、北海北門、朝陽門等自發形成的古玩交易市場。
  • 從馬未都賣藏品看李嘉誠,如果非要評價,馬未都可能只有兩個字
    對於文人和商人的區別,不光是因為其從事的職業,如果放在古代,他們在社會上的階級層次就差多了,簡直就不在一個檔次上。我們今天換個話題,如果我們將其再抬一個高度,上升了民族、國家的層面,你覺得他們誰更愛國?
  • 收藏家花1000元撿漏「御用酒杯」,歷經4次轉手,最後拍出約2.8億
    在古董界撿漏的案例其實是非常多的,單單在著名古董鑑賞專家馬未都的身上就有許多,不過古董撿漏這樣的事情如今是幾乎很少發生了,換做以前的確是非常可能,現在由於這個行業過於的火熱,為此導致行業魚龍混雜,所以你想要撿漏,估計概率和買彩票中獎差不多。
  • 馬未都的人生,就成在這倆字上
    有人羨慕馬未都腰纏萬貫,有人仰慕他博學慧眼。片子還未拍完,影視事業也正如烈火烹油,馬未都卻在攢足第一桶金後,漸漸淡出影視圈,一頭扎進了當時還很冷門的古玩收藏領域,開始了淘寶之旅。「文人馬未都」變成「商人馬未都」,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轉型,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
  • 票房直逼30億的《八佰》,只是「撿了個漏」?
    不過,高票房背後,這部電影遭遇了不少質疑,很多人認為它只是剛好碰上了電影「緊缺」的檔口,撿了個漏罷了。《八佰》的成功果真只是因為觀眾沒有其他選擇嗎?7.7分,這一分值在國產大製作電影中算得上是翹楚了。9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稱,《八佰》已斬獲29.35億票房,成為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對於這一成績,製片人王中磊表示非常滿意:「《八佰》對於我來說比較深刻,假如它是我的最後一部影片,我也不會覺得遺憾,它是給我遺憾比較少的一部電影。」
  • 馬未都究竟有多「壕」?創立中國首個私立博物館,藏品估價過百億
    說起收藏家,可能最為國人所熟知的就是馬未都。畢竟馬未都又出過書,又上過電視,還擔任過央視節目《百家講壇》的主講人。馬未都的確稱得上一個真正的收藏家,收藏既是他的愛好,也是他的職業,他也以此來賺錢,而且賺了許多錢。社會上曾經有人對馬未都的藏品估價已過100億,而除去這些藏品的價值,馬未都本人在社會上也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 馬未都:我親眼見過一代公主淪落到擺地攤
    人都有落魄的時候,馬未都見過最極端的落魄,不可想像。馬未都年輕的時候認識很多人,當年認識一個特別帥的老爺子,叫郭布羅潤麒,他的姐姐叫郭布羅婉容。他姐姐嫁給了末代皇帝溥儀,溥儀的妹妹嫁給了他。馬未都見到老太太的時候,老太太在家看九寸的黑白小電視。老太太菸癮巨大,抽著煙跟馬未都聊天,從頭到尾沒看過馬未都一眼,問她什麼她都說,就這麼專注的抽著煙目不轉睛的看著電視。
  • 所有節目遭停播下架,梁宏達到底做了什麼?
    作為知名的媒體評論人和主持人,梁宏達在國內的人氣是相當高的。摸娛貓第一次接觸梁宏達是在央視的綜藝節目《星光大道》上,當時粱宏達經常以點評嘉賓的身份做客節目,他妙趣橫生的點評給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是許多網友對於梁宏達的第一印象。
  •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感嘆老闆不識貨
    馬未都就是這麼厲害,不僅僅是因為他學貫古今,更多的還是因為他諸多傳奇的撿漏故事。撿漏是收藏界的專業術語,既考驗藏家的專業能力,又考驗藏家的文史儲備量。馬未都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進入九十年代馬未都在收藏界已經小有名氣,文物鑑定愈加成熟,尤其在瓷器收藏領域。
  • 從知名主播到節目被停播,梁宏達禍從口出,被迫退出娛樂圈
    梁宏達同學心中的「聖賢」梁宏達出生於書香門第,爺爺是私塾的先生,父母也相當重視對他的教育問題,從小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都能倒背如流。就這樣,梁宏達敢說敢言,並且評價句句都會距離證明,貼合著觀眾的呼聲節目被停播,身敗名裂,無人敢用只不過,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梁宏達出現了他多年來第一次出現「事故」,導致他所主持的節目都被停播,被迫退出娛樂圈,那麼梁宏達從懟遍娛樂圈到節目被停播,到底是誰讓他「閉上了嘴」呢?
  • 從說遍天下到節目被停播,在主持圈消失的梁宏達,到底得罪了誰?
    他的節目之所以有魅力,一在於知識豐富,上說天文,下說地理。二在於他的觀點非常獨特,能夠在細小之處給人思考,帶來啟發。而這些特質都來自於他的過往經歷。梁宏達從小生長在黑龍江的一個小縣城中。為此,爺爺從小就帶領梁宏達在文山書海之中遨遊。知識的魅力要遠超其他,後來,無須爺爺的監督,梁宏達也能自己主動看書。
  • "鐵嘴"梁宏達:批楊冪演技爛,暗指範冰冰是花瓶,他如今怎樣?
    說到老梁,大家都會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他。梁宏達在圈內確實才華橫溢,在他最出色的節目《老梁說天下》中,估計聽過他說故事的觀眾都有一種&34;的感覺。梁宏達自小就不甘於平凡,敢做敢言,在圈內也是出了名的犀利毒舌。
  • 全部節目被停播,主持人梁宏達被迫退圈,網友直呼:停的好
    而梁宏達侃侃而談的本質還是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梁宏達出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蘭西縣的一個普通家庭裡,爺爺曾是一名私塾先生,所以在爺爺的教育下,梁宏達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他小時候唯一的樂趣就是聽收音機,別的小朋友都在玩耍時,他就在家中聽收音機。
  • 梁宏達近照曝光,所有節目停播後,如今仍能與嬌妻開豪車住豪宅
    而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得益於從小家庭的教育。梁宏達的爺爺是個傳統的教書先生,對中國古文化頗有研究,而梁宏達從小就最喜歡的就是聽爺爺講故事,高中之後他迷上了體育,用研究歷史的態度研究各種體育項目和規則,大學畢業後成了一名體育記者,擔任《當代體育》《環球體育》《灌籃》等雜誌主編、總策劃2003年,梁宏達正式 加入主持人這個行當,繼續播報點評體育新聞,2004年他還主持了雅典奧運會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