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歌手盧凱彤在跑馬地住處的高處墜下,傷重身亡,年僅32歲。
警方調查表示現場沒有檢獲遺書,但相信事件沒有可疑,懷疑她從大廈天台墜下,案件列作自殺,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事發的前一天,盧凱彤還在錄製「港版101」《全民造星》,但錄製現場她與其他評審互動很少,似乎心事重重。
事發前3天,她在臉書發文:「今天準備去做一件大事,是我踏入三字頭以來其中一件為自己做主的事,我很看重,也為自己訂下一個新目標……」
還貼出了自己的一張「士氣高漲」的自拍。
事發前5天,她發文表示「life goes on」、「活著多好」。
而在7月初,她也曾興奮表示即將推出新作品,透露錄音非常順利,「好令人鼓舞」;
墜樓的前一個月,盧凱彤的事業和生活似乎都在往好的一面發展,怎麼就突然自殺了呢?
事發後,盧凱彤的家人發聲明稱:過去的幾年中盧凱彤一直在與躁鬱症做鬥爭。
聲明還呼籲大家關注社會上越來越嚴重的情緒病問題,希望受情緒病煎熬的朋友也要勇於面對。
不由得令人嘆息:又一個因為抑鬱症而離開人世的優秀藝人。
盧凱彤怎麼會患上情緒病呢?
盧凱彤20歲前的人生,可以算得上豐富多彩、令人羨慕:
在加拿大出生的她,從小就接觸西方音樂,9歲時便回到香港讀書,開始學習古典吉他。
12歲左右,她跟哥哥學習邊彈邊唱;14歲時,她與哥哥參加「原音2000歌唱比賽」,結識at17的另一位成員林二汶。才十幾歲的年紀,她就跟隨林一峰和林二汶兩兄妹到各個商場表演了。
16歲,就籤約獨立音樂廠牌「人山人海」,與林二汶組成組合at17,發了專輯,拿了最有前途新人獎。
但成名太早也或多或少剝奪了她無憂無慮的青春,外界的期待也給了她無形的壓力。
盧凱彤一直堅持做獨立音樂,這也意味著「賺得少、不容易出名」,同樣做獨立音樂的徐佳瑩,也是默默無聞多年,直到上《歌手》才獲得了知名度。
盧凱彤後來單飛,推出多張個人專輯,也入圍了第24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最佳作曲人獎。
但是這些遠遠不夠。不管她怎麼唱,別人都只記得她是at17;她成為陳奕迅、楊千嬅等著名歌手演唱會上的金牌吉他手,卻只能活在別人的歌裡。
單飛也沒有改變她窘迫的經濟狀況。
2013年的時候,她說自己只有4位數的存款,每天失眠只能睡2小時,發病時會在家裡不斷捶牆、一個人關在房間3天不出門不吃飯、凌晨三四點一個人跑下樓,隨便坐上一輛巴士,直到迷路……
在友人的勸說下,她就醫被確診為躁鬱症和人群恐懼症。
躁鬱症和我們更熟悉的抑鬱症,都屬於「情感障礙」。躁鬱症是兩種心理疾病——憂鬱和狂躁極端化交互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即「雙向情感障礙」。
從症狀上來說,躁鬱症比抑鬱症更嚴重。
對於自己的情緒病,盧凱彤是努力抗爭過的。
2015年的演唱會上,盧凱彤在三千名觀眾面前親手為自己剃光了頭髮,寓意新生。
去年的金曲獎頒獎典禮上,她憑《還不夠遠》捧得「最佳編曲人獎」,上臺領獎的時候她正式宣布出櫃,並與臺灣攝影師餘靜萍於16年在加拿大結婚。
當時大眾都以為盧凱彤已經徹底走出了躁鬱症的陰影。
但躁鬱症和抑鬱症,是會伴隨患者一生的。
內心堅強的抑鬱症患者,會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在表面上偽裝得樂觀積極,但背後卻承受著常人難以理解的痛苦。
盧凱彤讓大眾看到的 ,一直是她最堅強的一面。但其實,她並沒有走出泥潭。這場與躁鬱症的漫長鬥爭,盧凱彤還是輸了。
惋惜的同時,她曾為戰勝躁鬱症做出的努力也值得我們尊敬。
從兩年前因抑鬱症自殺的喬任梁,到現在因躁鬱症自殺的盧凱彤,娛樂圈似乎成了抑鬱症的重災區,抑鬱症似乎成了「明星殺手」。
2015年3月,《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導演李曉在家中自殺,這個在朋友眼中「開朗風趣、正能量」的男人,其實患有長達20年之久的重度抑鬱;
2010年7月,演員賈宏聲在亞運村附近跳樓自殺;
2003年4月1日,哥哥張國榮跳樓自殺;
1985年5月,香港藝人翁美玲開煤氣自殺;
1962年8月,瑪麗蓮.夢露在她的臥室「自殺」……
和盧凱彤一樣,他們也許努力抗爭過,但最後輸給了抑鬱症。
也有曾飽受抑鬱症折磨,但最後成功戰勝了抑鬱症的明星。
拍攝電影電影《長恨歌》後,鄭秀文患上抑鬱症,整天情緒低落,不跟人說話。溝通全靠簡訊。
她曾說:「我已經沒有任何勇氣走下去了,很簡單地在家裡刷牙我都沒有力氣,我的整個人好像垮下來了,沒有任何勇氣去做事。」
她「失蹤」了3年,每天堅持運動,讓工作暫停,花時間去讀書、畫畫、旅行,還有戀人許志安的陪伴,最後她走出了抑鬱症。
劉燁年少成名,處女作《藍宇》就拿了金馬獎影帝。
演戲演得好,因為他入戲太深,甚至走不出來,深陷抑鬱。
拍《藍宇》時,前女友謝娜看到的他是,「身與心都太累了。每拍完一部戲,他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抽離角色。」
2006年,他想轉型的兩部電影都被罵得狗血淋頭,事業、愛情全面崩盤,抑鬱症緊跟著就來了。他感到自己像染上毒癮一樣,無法控制情緒,他只能靠喝酒,吃安眠藥,才能入睡一會兒。
是妻子安娜的出現,她帶著他去世界各地旅遊,發現生活的意義,不再受抑鬱症折磨。
還有楊坤、薛之謙、蔡少芬、汪涵、朱丹、陳坤……他們都公開承認過曾飽受抑鬱症折磨。
相信他們和鄭秀文、劉燁一樣,是親人朋友的陪伴,自己勇敢面對抑鬱症的決心,才讓他們走出了困境。
有些人會覺得,明星光鮮亮麗,是眾人眼中羨慕的對象,為什麼還會被抑鬱症折磨甚至自殺呢?
抑鬱症的成因很複雜,但抑鬱情緒是普遍存在的。明星的工作是為大眾呈現一個正能量的標籤,這種標籤使得明星必須儘量減少負面的東西;而高強度的工作,讓他們幾乎沒有放鬆的空間,所以明星有更少的空間和時間去面對和解決自己的抑鬱情緒。
有了負面情緒不想讓人知道,時刻生活在高壓狀態中,抑鬱症必然成為明星很難邁過去的一個坎兒。
雪上加霜的是,很多人並不能正確理解抑鬱症患者。喬任梁自殺前,因為「天津事件」的一條微博,評論裡一片惡意的罵聲。
喬任梁去世後,經紀公司的聲明裡,「在繁重的工作中,遇上外界種種對他不實的報導和中傷的話語」是他患上抑鬱症並自殺的原因。
鍵盤手們的一句話,很有可能成為壓死抑鬱症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抑鬱症不止發生在娛樂圈,它離我們很近。
中國約有1.73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抑鬱症患者約7000萬人,15%的重度抑鬱患者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為旁觀者,如果我們能多去了解抑鬱症,多去理解和關心身邊患有情緒病的朋友,而不是冷漠對待甚至歧視他們,或許就能挽救一個生命。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愛奇藝娛樂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