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批判985相親局時,我們究竟在批判什麼?

2020-12-23 澎湃新聞

關於「985相親局」的討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有媒體感嘆「在985的相親局見證了高端的失敗」,又有文章稱985相親局「正在殺死年輕人的愛情」。有人從985相親局看到了小圈子的優越感,也有人共情說只不過是脆弱感。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沈奕斐與名校相親平臺陌上花開創始人在播客「不合時宜」的辯論吸引了千餘條評論。沈奕斐認為985畢業的學生不應該囿於名校標籤,更好的教育背景和社會資源,應該給他們更多向下兼容的可能。同時她認為平臺應該肩負起傳遞良好社會價值的責任。而平臺認為,他們只是在滿足某個細分市場的需求,服務一群有著相似經歷背景和興趣愛好的人,這無可厚非。

是的,985的標籤似乎一度向大眾傳遞著某種精英階層的信號,然而這種「信號」在今天是否還成立呢?如果這個信號事實上不再成立,他們又為什麼有意或無意地建立文化上的區隔?

人民視覺 資料圖

澎湃新聞邀請了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青年教師吳慶功,和陷入爭議的相親平臺陌上花開的兩位創始人月亮和樂樂,共同組成了此次圓桌討論。

我們想探討的是:為什麼在當下中國,看似私人的婚戀話題往往會變成社會公共話題?當我們在批判985相親局時,我們究竟在批判什麼?

清華畢業生月亮(左)和樂樂(右),一起創建了985相親平臺。受訪者供圖

985名校生的婚姻,幾多功利,幾多浪漫?

澎湃新聞

:最近關於你們平臺的爭議很多,最直接的一個批評就是,985為什麼只能找985,為什麼不能找211,這是不是一種不斷升級的內卷?人們還認為平臺把婚姻完全物質化了。你對這樣的批評怎麼看?

樂樂

:從概率上來說,人們的直覺是愛情在所有人當中是平均分布的,但是我們並不認同,愛情是各種因素影響而成的,它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會和雙方有沒有共同語言,有沒有相似的三觀有關,人們在相似的人群中找到愛情的機率反而更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堅持做相似人群內的相親,而沒有把它擴大到一個「全民參與」的機制。

澎湃新聞:

婚姻一般要分成功利婚姻和非功利婚姻,不過普通人的婚姻還是介於功利婚姻和浪漫婚姻之間的,現在也可以注意到一種婚姻越來越現實,或者說越來越功利的趨勢,有種說法是作為商業平臺只能去適應和迎合這種現實,也有種觀點會強調平臺是有引導社會價值觀的責任的。吳教授是不是可以談一下愛情理想和婚嫁現實之間的張力的問題?

吳慶功:

中國當下的現實就是婚姻和愛情之間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繫。歐美國家可能有很多種生活方式。結婚不是人們唯一的選擇,人們可以選擇不結婚,也可以享受和一個固定對象的生活或者享受和不同對象的生活。

最後走向婚姻還是當下中國比較普遍的價值觀。在中國語境下,對於婚姻的討論是無法脫離實際生活的,這包括對你的社會和經濟狀態的考慮。但是為什麼985相親局受到了批判?那代表了我們在討論婚姻的時候,也不能擺脫情感因素。

在中國,現實的考量和情感的考量被捆綁在了一起,因此取捨變得十分困難,也是這種困難導致了我們討論的難度,我在講東你在說西。畢竟家庭還是很重要的社會經濟單元,你沒有辦法拋開實際生活去談浪漫。也許正是因為它有兩個面向,你總是可以從一個面向去攻擊另一個面向的缺失。

澎湃新聞:

陌上花開的平臺宣傳語是「尋找不將就的愛情」,這個出發點好像還是很浪漫的,以愛情為基礎的,但公眾會認為,來平臺相親的人一直在匹配的都是條件,而不是愛情中不可言說的浪漫部分。你會覺得這是大家對你們的誤讀嗎?如果是,原因是什麼呢?

月亮:

平臺要做的就是匹配,愛情是這兩個人之間發生的。匹配是什麼?身高、體重、學校、工作單位,甚至是收入,還包括個人成長經歷,家庭,擇偶觀,對另一半的要求等這些看似很標籤化的東西,是提高匹配效率的基礎,這是平臺幫用戶去做的事情。 愛情是什麼?愛情是在這些匹配的基礎上,人們再去和匹配好的那個人自然而然發生的浪漫。

為什麼我們的宣傳語是「不將就的愛情」,因為很多大城市的青年都是和我們一樣的小鎮做題家。我經過自己的努力從小鎮到了大城市,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個時候我希望跟一個經歷相似的人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平臺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公眾也許只看到了條件的匹配,但當我和匹配的人真正認識的時候,我們之後發生的事情就不是愛情了麼?我覺得並沒有,我完全可以和他一起去爬山,一起看落日。這些很浪漫的事情,是在匹配之後發生的。

澎湃新聞

:據我了解,走到相親的第一步就是談論很現實的問題。比如兩個人一起約在中介的會議室或者咖啡廳裡,剛見面的30分鐘就是談論各自的條件,這很容易澆滅愛情的火花不是嗎?你們如果說幫助客戶尋找愛情的話,如何把這種現實條件的匹配給消解掉呢?

樂樂:

來我們公眾號「掛牌」的文章,往往不強調非常物質的條件,比如有沒有車,有沒有房,有沒有戶口,年薪多少,家境怎麼樣?我們不把它當做一個相親帖,我們把它當做一個人物故事。我們的編輯會花很長時間去挖掘人物的閃光點,並用故事的形式在帖子裡呈現。我們希望能夠讓大家全面地了解到一個人他生動的故事,他的特點,還有他的理念和訴求,這是我們和其他平臺的很大的不同。

月亮

:另外,有的相親平臺是對兩個具體的人進行匹配,而我們匹配的是人群。我們篩定985的人群,他們可以根據需求發布文章,自行篩選應徵者,同時應徵者的學歷沒有限制,他們可以自行安排見面和談話,而不是我們平臺來安排的。

吳慶功:

雖然你們的用戶沒有明確提出有房有車年薪百萬的要求,但文本已經把別的相親平臺可能赤裸裸寫出來的東西點到為止了。比如說985海外留學的經歷,平臺上的人說自己是海外留學,還特別有閒情逸緻。我們已經可以據此推定他的生活背景和成長背景了。通過他現在從事的工作可以推測出他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也就是說,你沒有說自己年薪百萬,但是你讓我們可以推測出來。我還注意到大家都會講自己的家庭中規中矩,比較靠譜。 雖然你們沒有對應徵者的條件進行限制,比如說沒有硬性要求985的學歷,但你們的客戶主力還是985,是麼?

樂樂:

對,大部分是這樣的情況,我們用戶的本科學歷一般都是比較高的。

澎湃新聞:

我有一位畢業於北大的朋友,最近她也關注985相親局以及相關的爭議,她的觀點可能也很有代表性,她說為什麼都要針對我們985的畢業生,她的原話是,難道我們要為了促進階層流動性去擇偶嗎?她提的第二點是:她也認識一些非985/211的男生,這些男生會認為hold不住985的女性高材生。所以她認為不是985的學生有優越感,而是在學歷上這麼優秀的女孩其實在婚戀市場上往往是被歧視的。 所以我的觀點是最好不要一味去批判985相親圈,因為它裡面是很複雜的,尤其是在相親局裡面男性和女性面臨的處境是很不一樣的。你們兩個都是清華的本科生,在清華那樣一個環境裡面女孩脫單困難嗎?

月亮:

我周圍的女學霸們還是很有特點的。首先,她們過往的感情經歷很簡單,想法是有些理想化的,我周圍的很多女學霸在和異性交往的時候,很缺乏經驗,不解風情。以我自己為例,有一次我的自行車座被人偷了,這時旁邊有個小哥哥說要不然我帶你去,我馬上說不用,而是打給了閨蜜,我們倆再騎過去的時候,課都已經開了半個小時了。

其次,我們的性別意識很淡薄。人們說清華的女生是女漢子,男生是牲口。我並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女生來看,不管是學業上,還是工作上,我都是參與的「男性的競爭」。可是當我來到相親市場的時候,我過往的這些成就被否定了。我的高收入和高學歷都成了缺點。因為參與了很多工作和學業上的競爭,碩士畢業已經二十四五歲了,博士畢業二十八九歲了,我年齡大又成了我另一個缺點。我們認為過往這些被引以為傲的成就在相親市場變成缺陷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

我們初衷是創造一個寬容的輿論環境,讓女生能勇敢站到聚光燈下面展示自己。對男生來說,當男生對自己足夠自信的時候,他也不會把高學歷和高收入視作女性的缺點,反而會認為男女可以是勢均力敵的,未來是可以並肩創造的。我認為這是一種進步。

澎湃新聞

:關於女性掛牌(在網絡上展示自己),男性應徵(對女孩發出交友申請)這樣一個平臺的機制,我認為並不是給女性賦權的,雖然表面上是女性可以在很多男性應徵者中去挑選,但這個實際上還是非常傳統的對所謂男性「狩獵本能」的強化,吳老師,你認為在相親當中女生先去展示自己,公開自己需要徵友,這個是她們掌握主動權嗎?

吳慶功

:2012年有個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雙邊市場匹配理論。這個理論假設了三種角色:男性,女性,中間的分配者。分配者讓這些男性和女性像機器人一樣各自運行一套算法,在這個算法裡面男性在追求女性,女性則等待男性的追求,在男性裡面篩選。表面看來女性似乎可以在一眾男性中進行篩選。但這個程序的結果其實是對男性最好的。

什麼算法是對女性最好的?正好相反。應該是男性掛牌,女性應徵。掛牌的人看似在一眾應徵者中評估和篩選。但事實是掛牌的人在挑選,應徵的人也在挑選。如果非要用那個理論,那男性掛牌,女性應徵的結果才是最有利於女性的。

當然,這個算法模擬的環境和我們現實的相親環境是有區別的,因為現實的相親是相對去中心化的,並沒有一個中間婚配者,雖然還是有人掛牌人應徵,但總的來說不是有一個中間的人來進行統一操縱的。

月亮:

從女權的角度來看,男性掛牌,女性應徵,確實是最好的。但這(女性成為狩獵者)與我們的社會傳統完全相反。在整個社會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女性能夠勇敢地站出來,是否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進步呢?而且我們的平臺機制上是賦予了男性和女性同等的權利的,我們有30%的掛牌用戶是男性。

人民視覺 資料圖

信號:「985」作為信號到底傳遞了什麼?

澎湃新聞: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一線城市的優質女性是比優質男性更難脫單的,從你們平臺的數據來看,是不是男生只要他的經濟條件足夠好,又有名校的背書,他就可以處於一種隨便挑選的狀態?

樂樂:

我們確實發現男性的被通過率和他的工資成正比。這符合當下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因為收入往往意味著事業成功,但是通過之後是否真的意味著他可以和這個女性在一起?不是的。

通過文本分析,我們發現女生可能更希望男生能關注世界,喜歡運動。喜歡運動可能意味著男生更有上進心,更自律,對於自己的外表比較注重。我們的女性用戶是會關注這些的。

有的時候她可能要求對方學歷好,或者是要求對方年薪達到一定的門檻。這並不是說她有多麼物質,而是經濟學裡面有個概念叫做信號,就是說學歷它是一個信號。

信號在求職市場上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人力部門會用學歷作為門檻去篩選,好的學歷代表了應聘者是一個非常上進的人,並且智商在線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同樣在我們的場景下,學歷是一個表示對方受過同等教育,能跟我聊得來的信號,代表著他能夠理解我所處的環境和心理狀態。所以我們也把學歷看作是一個信號,不是說它本身好(而是它背後代表的一些東西好)。

吳慶功:

經濟學講學歷是信號,也就是說我們最終關心的不是學歷,而是學歷以外的東西。我們藉助學歷來推測那些東西的狀態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主要是通過「讀大學」來作為一個我是聰明人還是不太聰明的人的信號。人們並不關心你大學學了什麼,人們關心你是不是聰明人。 婚戀市場上的學歷到底發出了什麼信號?社會上對985標籤非常敏感,因為公眾認為學歷所聯動的信號是階層,也是收入。

同時我們也可以說學歷是品位、見識、閱歷等的信號。你們的用戶看出來的是品位、見識,而不是階層的信號。你們認為彼此是興趣一致,氣味相投。但是公眾會認為你們不是氣味相投,你們就是強強聯手。

澎湃新聞:

我最關心的也是階層,但我認為現在畢業於985不再能夠代表你就是精英階層了,這個完全和七八十年代的985大學生不一樣了。最近我也採訪了北大的一個畢業生,她覺得,985相親局的這個爭議背後好像是大家都認為985畢業生都是物質上豐富,精神上貧乏。即世俗意義上已經得到了一切的,得到了學歷,得到了財富,得到了社會地位,還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但問題恰恰出在物質上,她覺得自己不過就高級打工人,不掌握社會財富,更談不上制定社會規則,跟年薪一二十萬的人一樣,在戶口房子學區的問題下苦苦掙扎。不是不懂愛情,而是物質讓她非常憂心,在憂心的前提下,每一天都在謹小慎微的生活。我也想問問你們,在今天,畢業於985是否還是階層收入的信號? 是否自動等同於一個精英身份了?

月亮:

外界會認為學歷是和社會資源,經濟地位掛鈎。但我們會發現,掌握最多資源的人都去學藝術了,只有我們這一群985的學生背後的信號是相似的。家人們期望我好好考大學,我便遵守這套社會規則,但為什麼當我真正走向社會,一切應該得到回報的時候,反而成為了別人的笑柄。當初那一群有經濟地位有社會資源的人,他為什麼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指責說我是無趣,同質化的人呢?

公眾可能認為985的畢業生有一個很光鮮的生活,但大部分人都是像我們一樣很平凡的人,也就是你剛才說的年薪10~20萬的人。我們這群985的同學只是想找一個和他有著有相似的成長背景和價值觀的人。更多人抱的是這種心態:我不需要去高攀,我認可你過去的努力,認可你在大城市中立足的需求,我們可以一起奮鬥。

樂樂

:做相親五年了,我們反而更能理解門當戶對了。我們認為新一代的門當戶對更多是三觀的相似,包括你能夠有感同身受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是在過往的經歷當中形成的,而這些人大部分過去的時間都是在學校裡度過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限定了一個學校的範圍。我們在學校的經歷塑造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這是我們堅持的東西,我們只是想找一個相似的,能力相當的,能夠理解我的人去相伴一生。我們覺得這樣才更有可能產生長久的愛情。

我們所處的環境決定了我們的想法。我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可能還有一個豪門夢——我想嫁到豪門當一個闊太太。但現在我覺得,像我這種買菜還要跟別人講價的人,怎麼去理解別人買一個包就花幾十萬的人生呢?哪怕對方可能會看上我,但在我們日後的生活當中也會是磕磕碰碰的。所以我覺得我們這群人可能看起來很光鮮,其實也都是打工人,最終只能靠自己。

月亮:

前幾天在知乎上,一個男生說他年薪500萬,希望在我們平臺找一個特別美的女生,但是他「不扶貧」,其實讓我們挺生氣的,你為什麼會用到扶貧這樣一個詞?在他的價值觀裡,他反而覺得我們是缺錢,他覺得自己可以用錢來換你的美貌換你的學歷。 這樣的人在我們平臺其實很沒有市場。大家傳統的對學歷這個信號的認知,其實更多的還是反映成長經歷,大家可以在北京的寒冬中瑟瑟發抖,抱團取暖。

清華畢業生月亮和樂樂,一起創建了985相親平臺。受訪者供圖

特權與區隔:985談匹配是不是一種「何不食肉糜」?

吳慶功:

英語裡面有一個詞,這個詞很有意思,叫privilege。中文叫特權。985的人說我們不追求豪門,我們要的只是一個跟自己品位相近的人過一生。這聽起來似乎很正常。但是我們要時刻警惕這樣的話背後的privilege。

比如說,三和大神(棲身在深圳的一群打工者,居無定所,日結薪資)可能想都不敢想,他們想的是我有個媳婦能跟著我就不錯了,能夠在深圳有一個立足之地就不錯了。二本的人聽到會認為985就是個精英俱樂部,你們有privilege來聊一些風花雪月,而我們則被你們拒之門外,甚至連跟你們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我們建立的可能已經不是物質上的或者說經濟上的階層,而變成了一種文化上的,人以群分的階層。這個階層會讓人們有著一種privilege,如果沒有自覺的話,便會認為自己也是普通人,畢竟還有比自己經濟地位更高的人。但從外界看你們就是精英俱樂部,你們至少已經衣食不愁,有立足之地了。即使你現在沒有戶口,但如果你們願意離開北京上海,你們馬上可以到一個還不錯的二線城市(拿到戶口)。但對一些人來說,他不在這裡就又要回老家種田了,他覺得你們是在以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態度談婚姻。

月亮:

這一點我同意。但我同時也認為整個社會賦予學歷太多的內涵。公眾要求我們對社會作出貢獻,甚至有的人會覺得你們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來做相親,你真的對得起社會賦予你的這些資源麼?

為什麼一個北大的男生去賣豬肉會成為一個社會熱點?我們需要背負的東西太多了。

當我和別人說我一個清華的女生,因為到了北大找不到對象要創立平臺,還要經常去認識清華的男生,別人會覺得你還要考慮清華的人還是北大的人,你這不是滿滿的優越感嗎?我確實同意站在別人的角度會這麼理解,但我也希望人們能意識到,學歷的標籤對我們來說是王冠也是枷鎖,因為社會對它賦予了太多的期待。

吳慶功:

現在有這麼一個細分市場,你們要服務這一類人。你非把這群人叫一個簡單的名字,那就是985畢業生。你們了解這一類人的需求,也正好有一些資源可以為他們服務。這是你們做起來比較有優勢的事情,所以你們就做了。但是社會的某種神經被刺激到了,不是說人們太敏感,而是因為這確實反映了我們當下社會的一些真實狀況。我個人認為這可能和你們相親平臺在做什麼是沒有關係的,而是大家借著這個985的標籤來討論社會現實,比如對於婚戀的焦慮等等。

樂樂:

我們一開始也是簡單的初衷,我們想要服務自己和身邊的人,因為我們更懂他們,也更擅長做這件事情,所以就把平臺做起來了。前段時間確實也把我們頂到了輿論的埠,我們開始需要解釋一些社會對於物質的焦慮和對於階層固化的考慮,我們也是時代的產物。

吳慶功:

時代有這種需求,這種實際的需求就是985學生愛找985學生。但是之前復旦大學的沈奕斐老師批評的是你們作為一個平臺組織,不應該迎合這種價值觀。這個關係著平臺該不該有價值觀,如果有價值觀的話,現在的價值觀是不是被認為是一種不正確的,該被批評的價值觀,你們的看法是什麼呢?

月亮:

沈老師會認為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接觸周圍的人,我就可以跟周圍的人在一起了,比如我可以和一個牛奶小哥在一起,這種自然而然發生的愛情是一個價值正確的事情,但這個真的是正確的嗎?

對於我們這樣的985群體來說,我們自己是時代的產物。我們很多人是從小被學習這件事情推著成長的。我從一個雲南的小山村來到了北京,我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很難再和一個牛奶小哥在一起。我已經不是小山村的女孩了,每天的工作生活令我焦頭爛額,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和樓下小哥發生自然而然的愛情。

而我們正是去解決這一群在我們自己看來也是弱勢群體的感情問題,為什麼這個價值不正確呢?作為一個旁觀者,你可以認為愛情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你讓985和985的人在一起,是一個價值上不正確的事情,但是對於985群體來說,你(牛奶小哥)能理解我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嗎?你能理解周日我老闆一個電話,我就必須先去處理工作嗎?你很難理解這件事情,但是一個和我一樣的打工人,他能理解,他不會覺得我不愛他了,他也不會覺得我和他之間沒有感情了,我們在精神高度契合的前提下相互理解。

吳慶功:

你的意思是,作為一個已經不知為什麼愛不上牛奶小哥的人,我總得愛上什麼人,那麼平臺來幫助你。但是平臺是不是能做些什麼讓人也能愛上牛奶小哥呢?你會認為,這個對你們來說就太大了,也太遙不可及了。是這個意思嗎?

樂樂:

對於愛這個概念,很多人會覺得愛應該毫無要求,毫無保留,但是愛到底是什麼。我們確實有可能愛上「牛奶小哥」,我覺得他長得很帥,我們立馬愛上他,但這只是一個瞬間的東西。然而愛不僅僅是一時間的激情,它還包括親密關係的建立,包括長久的承諾……

怎樣才能夠產生持續的愛?我們應該去探究這些東西。我讓你愛上牛奶小哥,你們愛上了之後呢?我就不管你後面會發生什麼樣子的事情。大家真的很喜歡聽那種灰姑娘和王子相愛的故事,但是迪士尼從來沒有告訴我們他們婚後的生活好不好。

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很多人會迷失自我的情況下,大家會很嚮往沒有階層,沒有條件的愛情。但是現實生活中那樣子的愛是不是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我覺得這是要畫一個問號的。

澎湃新聞:

你們之前在播客節目上和沈老師的辯論我也聽了,我覺得沈老師確實是挺浪漫的,比如她說愛情是勇敢者的遊戲。沈老師最近也有一些視頻的採訪,她非常幸福,她想分享給我們她獲得幸福的原因,但是我會覺得她幸福的原因也有很多是結構性的。比如她作為90年代的985大學生,和現在的985畢業生,面臨的環境完全不同了,光是買房和戶口就是一個大問題。換言之,她的很多幸福的條件是我不具備的,這是我對沈老師的一個疑問和挑戰。

吳慶功:

你認為她的觀點也是privileged,是有特權性的。

澎湃新聞:

是的。我們剛才其實談到了,985在公眾眼中看來是一個光環,但你們可能認為自己也只是高級打工人,並且也是一個在內卷當中難以退出的人。我之前也採訪了一個相親機構的創始人,他告訴我了很多在婚戀市場的內卷的表現,比如說男性會去借貸,甚至會去透支父母的養老錢,就為了自己的經濟條件能夠被女生看得上。你們會看到這種婚戀內卷的表現嗎?人們也會說,985們其實是更害怕階層掉落的一群人?因為大部分的人就像我們一樣是小鎮做題家,來了北京之後,也很難再回得去。我認為這些相親背後應該還是有深深的害怕階層掉落的焦慮和脆弱的。

月亮:

你說的這種現象,即使有也只是個例,不是普遍的現象。另外,焦慮感是有的,我在學校象牙塔裡面對的是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比拼的就是成績的高低。但一旦出了校園的圈子,我發現很多人他已經有了立足大城市的經濟基礎,但是我沒有。那我是選擇退回去,還是選擇再努力一把爭取在大城市裡留下來呢?

我覺得我周圍的很多人會面臨這樣的焦慮感。我希望在這個城市留下來,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這個努力不一定有回報,比如說戶口。我可能在北京已經10年了,我未來10年也很可能繼續拿不到戶口,這可能就是我(作為985畢業生)的焦慮感,是更廣泛的我對自己的定位,和社會對我的定位之間產生的差異,給我帶來了這種焦慮感,這不是因為相親這一件事情造成的。

讀者可在播客《直來直去》收聽本次圓桌對談的音頻

[參考資料]

[1]極晝工作室(2020.9.11),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https://mp.weixin.qq.com/s/u_lQflqwokdkJbNDlDMdyw

[2] 不合時宜TheWeirdo(2020.10.31),都市裡的相親焦慮和婚戀觀

https://mp.weixin.qq.com/s/acJ_wRMM7apBBKW211eBMg

[3]穀雨數據-騰訊新聞(2020.11.18),985高端相親平臺上,名校畢業生正在被挑挑揀揀https://mp.weixin.qq.com/s/Ej1i3K2IjrWBvoL0RT044w

[4]新世相(2020.11.20),985相親局殺死了年輕人的愛情

https://mp.weixin.qq.com/s/8EOj3e7KHbkOyGQ5-KM9YQ

[5]一條(2020.12.3),高學歷相親者的自白: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一個對象

https://mp.weixin.qq.com/s/AUaL3V_7ZfYUtFPOvkRgdw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985相親局」是什麼?當高學歷碰上相親局,相的是愛情還是利益?
    「985相親局」是什麼?  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陌上花開HIMMR」,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
  • 「我們」批判波蘭斯基,「批判」的是什麼?|鮮觀
    當被問及籤名的理由時,她回答當時參加坎城電影節的時候,有朋友讓她籤名,她就籤了。 如果將聲援過波蘭斯基的「朋友」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電影圈裡的老炮,如梅姨。我們在「消費」他作品的同時,該不該,或者如何「消費」他的人品呢? 或許,喜歡過波蘭斯基的我們都是幫兇。燃燒的波蘭斯基的畫像「我們」在這次事件中又處於什麼位置?
  • 「985相親局」透出的焦慮與迷失
    最近,一篇題為《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的文章引起公眾關注,也讓「985相親局」成了網絡熱詞。根據這篇文章的講述,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平時,平臺會發布公號文章,介紹這些「優秀人士」,也會組織線下活動。
  • 「985相親局」:相親人群的期待與高端相親局背後的邏輯
    那麼大家聽沒聽說過「985相親局」呢? 01、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
  • 985相親局靠譜嗎?
    文/聽茶1近年來,相親市場上頻頻出現各種所謂的上層圈子,最近特別出名的,要算是985相親圈了。通過一些不良媒體的過度宣傳,很多寶寶覺得985相親局特別高大上,仿佛加入985相親局,就立刻會擁有特別高大上的婚姻一般。有不少單身寶寶都在問985相親局靠譜嗎?
  • 「985相親局」背後:單身男女到底在尋找什麼?
    近期「985相親局」相關的新聞、評論持續刷屏,以「985」學歷為門檻的相親服務讓大眾瞠目結舌的同時,也掀起了對於婚戀市場內卷、婚姻工具化等問題的討論。通過這份報告,或許能為大眾解答「985相親局」帶來的困惑,了解婚戀市場現狀、當代青年婚戀觀以及婚戀交友網站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婚戀市場真有那麼「卷」?
  • 「985相親局」:一輩子走不出高考?
    文|張豐最近,一篇《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引起公眾的關注,也讓「985相親局」成為了網絡熱詞。根據這篇文章的講述,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做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清、復、交四個中國最頂尖大學地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四所大學「已經被窮盡」,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日常,平臺會發布公號文章,介紹這些「優秀人士」,也會組織線下活動。線下活動才是重點,畢竟真正的相親都要走進現實。
  • 不好意思,「985相親局」,徹底殺死了年輕人的愛情
    什麼是「985相親局」,其實就是所有相親的人都是畢業於知名985院校而知名,近期一個關於網絡端的985相親組在網絡端引起熱議,前期的相親局裡面只有四所頂級院校(清北復交),後面因為人數實在窮盡,才拓展到其它院校。
  • 「985相親局」相的是親還是利益?聽聽濟南男生女生怎麼說
    「985相親局」是什麼?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陌上花開HIMMR」,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
  • 「985相親局」就是學歷鄙視,或不如中專生幸福,愛情需要隨緣!
    985相親局『1』985相親局已放開標準,原先只允許四所學校!「985相親局」的產生,無非就是希望擇偶的對象更加優秀,一個985和另一個985生的孩子可能更聰明,但是它也忽視了一點,愛情和婚姻的幸福與否,並不是由學歷決定的,學歷可能代表人的聰明程度,高學歷卻不意味著愛情婚姻就幸福,愛情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
  • 「985相親局」:被愛情遺忘的「人上人」
    不過,有些人偏偏喜歡反其道而行之,找對象就在小圈子裡選,比如"985相親局"。"985"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但這種相親思路很不"985",這樣選下去估計連"211"都夠不上。 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有一家"愛的博物館"餐廳裡,舉辦了一場"985相親局"。200多名的單身嘉賓,90%都是碩博人才,當然最低的門檻就是985畢業。
  • 985相親局:比學歷更重要的,是原生家庭
    先給大家「科普」一下:「985相親局」,是北京一個叫「陌上花開HIMMR」的相親平臺組織的,能在這個平臺註冊的,都是精英,至少就讀於985高校或擁有海外名校學歷。985相親局看似質量奇高,但篩選對比下的婚姻會幸福嗎?
  • 985相親局,高學歷決定了高質量愛情?不是985不配跟我談戀愛
    前些日子,985相親局在網上引起網友議論紛紛,各種新聞報導,評論刷屏。引起了社會對於情感擇偶的輿論風波,網絡上出現了贊成和反對兩大派。
  • 985相親局引熱議
    這幾天,「相親」這個詞條,與「985」捆綁在一起,三番兩次擠上熱搜。什麼是「985」相親局?李某認為,「985相親局」所設置的門檻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婚姻的穩定,是一種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 王某也對「985相親局」表示理解,「雖然顯得有些功利、現實,但確實是最節省時間和高效的方法,畢竟都是985學校畢業,收入、社會地位、三觀應該是比較接近的。」他調侃道,「也許沒那沒幸福,但一定不會『窮』。」
  • 985高端相親局:北大女碩士直言,女人挑的不是男人是愛情!
    相親局背後的愛情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985代表著高知人才的聚集,但用學歷作為門檻將男女放在一起相親,不一定就會有好的效果。愛情觀也是千差萬別的,今天我們來聽聽,那些自願或被迫參加985高端相親局的人,都怎麼介紹他們的愛情觀。
  • 985相親局下的婚姻真的會幸福嗎?
    最近985相親局火了,關於985的擇偶標準也被推上了熱搜,而所謂的985相親局,簡單來說就是一群名校畢業的人,設立了一套高標準的帥選機制,在填完那11頁的表格後,系統會自動配對,而其結果就是,只和被篩選出來的人戀愛甚至是結婚。於是就出現很多聲音:有的人質疑,這樣的篩選機制下結婚的人,未來可以幸福嗎?愛情怎麼變質了?
  • 屠呦呦是獲獎了,可我們的批判思考去哪裡了?
    不同於其他民族(例如導致奎寧被發現的印第安人)的傳統醫學,中醫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傳統中醫的理論體系紛繁龐雜,其主要的成分如天人合一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精氣學說、經絡學說早已經融入了中國的文化血脈之中。傳統中醫進行辨證論治時依據的不是「有效成分」,而是將病症根據八綱辨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進行分析判斷,並在此基礎上施以特定的草藥去調和這些病症使機體恢復健康。
  • 不懂得這3條婚戀真相,相親局985也沒有優勢
    許多公司面試只會看你最高學歷,但985相親局裡,看的是你本科學歷。哪怕你是985碩士,但本科上的是普通一本,都會被狠狠鄙視。他們的理由是:高考看的是一個人12年的教育素養,考研靠的只是半年甚至3個月的努力。
  • 為什麼要嘲諷「985相親局」?學歷高的人看不上學歷低的,很正常
    插圖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近日,定位為高學歷圈層的「985相親局」引發網友熱議,所謂「985相親局」就是以高學歷為第一標準,想要進入這個相親圈子
  • 「985相親局」攪動熱潮:我們的社交圈寬了還是窄了
    最近,「985相親局」攪動了輿論熱潮,它不僅僅是一個愛情話題,更是一個社交議題——網絡時代,我們的社交圈越來越開放還是越來越狹窄?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 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沒有一個人逃脫「真香定律」,就算是「985高校」畢業生也不例外。這不,最近「985相親局」的話題在網絡上走紅。大家沒想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得了高等數學題、寫得了情詩小作文的名校畢業生,居然會為談戀愛發愁,並且選擇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