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獄,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021-02-21 思想精髓

作者丨紐橙西

來源丨思想精髓(ID:sixiangjingsui)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他的著名戲劇《禁閉》中寫道:

「他人即地獄。」

 

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他人與自我之間不可避免的矛盾衝突——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他人對你的評價,那麼他人將變成你的地獄。

 

有一個中國寓言故事,深刻地詮釋了「他人即地獄」這個道理:

 

話說有一天,爺爺帶著孫子牽著一頭驢去市場上賣。走在路上的時候,有人嘲笑道:「這爺孫真笨,這麼熱的天,有驢也不知道騎。」

 

於是爺孫倆趕緊騎上了驢背。

沒走多久,又聽見有人議論:「這驢真慘,這麼熱的天還要馱兩個人!」

 

爺孫倆只好決定讓爺爺騎驢,孫子牽著驢走。走了一會,旁邊有人指責:「這老頭居然自己騎驢,讓小孩走路,真是太不心疼孩子啦。」

 

無奈,爺爺趕緊下來,讓孫子騎上去。結果路人痛心疾首地說:「這小孩年紀輕輕,居然自己騎驢,讓老人徒步,真是世風日下!」

 

爺孫倆欲哭無淚,既不敢騎,也不敢不騎,於是乎只能抬著驢走。

 

這下子路人們紛紛大笑:「天底下竟有這樣的蠢人!不騎驢反而抬驢!」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畫家。

 

某天,他突發奇想,想仿效《呂氏春秋》中「一字千金」的做法,把畫拿出來展覽,讓人們提出意見然後自己修改,畫出一幅令所有人都滿意的作品。

他立即把自己一幅比較出名的畫拿到市場上去展覽,並在畫旁放了一支筆,附上說明:如果覺得此畫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請在相應之處做上記號。

 

隨後這位畫家驚訝地發現,他的畫幾乎被塗滿了記號——換句話說,他的畫沒有一筆一畫不被人們指責。畫家十分不解,這幅畫明明在文藝界中很是受追捧,為何卻被大眾如此貶低?

 

畫家的朋友見了,笑而不語,建議他再畫一張相同的畫,然後依舊拿著它到市場上展出。不過這一次,要觀賞者們在自認為畫得精妙的地方做上記號。

 

結果,這次的畫也被塗滿了記號——原先所有被否定過的地方,現在又標上了讚美的記號。

 

於是,畫家不無感慨地對朋友說:

 

「原來,這世上根本沒有什麼完美的事情。有人喜歡你,就會有人憎惡你,你永遠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論你怎麼做,總會有人對你指指點點。如果你不能保持自我,你將時刻活在地獄之中。

 

正如美國前任國務卿鮑威爾所說:「你不可能同時得到所有人的喜歡。」

他人的批評或建議固然重要,但就像語文習題後面的答案一樣,僅供參考。你若奉為標準答案,必定會陷入精神困苦之中。

別人的觀點永遠只是別人的觀點,千萬不要讓別人的想法決定了你的人生。如果你太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就會像故事中的爺孫一樣,一路上手足無措,卻忘了自己最初只是想賣一頭驢。

 

人生在世,我們更應該像故事中的畫家,明白生命不為別的,只為完成一個自我雕琢和自我實現的過程。生活原本就是一件樸素而自然的事情,為的是取悅自己,而非迎合他人。

然而網絡時代的興起,卻讓現在的人越來越學不會取悅自己。人們逐漸沉浸於虛擬的自我表演之中,社交軟體的大熱更是加固了這種表演欲望。

我的朋友小V,最開始玩微博的時候,因為長得漂亮,拍照有自己的風格,而被封為「文藝女神」,擁有不少的粉絲。但她卻因此而痛苦不堪,她說自己每次發動態比寫論文還小心翼翼,生怕哪次「不夠高級」,「不夠文藝」,而失掉了別人眼中的「女神」身份。某些人一句不好的評論,足足可以讓她鬱悶一天。

後來某天小V一怒之下卸載了微博,再也不發動態。一年之後再見,她已經開始經營自己的公眾號,寫一些內斂而樸素的文字,擁有了一批因為寫作而喜歡上她的粉絲。她整個人變化了許多,比以前多了一份從容淡定的氣質,真真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文藝女神。

問及做出如此改變的原因,她說,「我再也不想因為別人的評價而自添煩惱,所以我選擇了『閉關修煉』。我每天專心工作,有時間就看書、學習、寫字,我發現取悅自己比取悅粉絲要快樂輕鬆得多,我更喜歡這樣的自己。」

無獨有偶,2015年的時候,某位有著50多萬粉絲的澳洲網紅,也毅然宣布了退出網紅界,卸載了各種社交軟體,刪掉了平臺上2000多張照片。

她說,

你們不知道這表面光鮮照片下面的艱辛,這樣的壓力,已經把我逼瘋了.

 

她說,

你們以為我們隨手拍的一張照片,其實是凹了多少造型,找了多少角度、修了無數回的假的不能再假的生活。

我想這也是社交網絡上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

在網絡上迫切地曬照騙,發動態,貪婪地說話,害怕被別人遺忘,卻不知道自己說話的目的;在朋友圈微博裡瘋狂地轉發分享各種信息,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卻不知道最該取得認同的人是自己。

當你為了一頓晚餐,拍照半個小時,修圖半個小時,那麼一切便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因為明明最開始你吃這頓飯,只是因為它好吃而已呀。

別人的點讚並不能讓你的晚餐變得更加美味,相反,只會使你因拍照而錯過食物的最佳品嘗時間。

總想博得別人關注、不懂取悅自己的人註定活得辛苦,因為這種人太容易被別人的評價左右情緒。

人生苦短,活著不過是為了「開心」二字,又怎能落入「他人」的地獄之中?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就會發現,自己再也不想取悅誰了。舒服就在一起,累了就躲遠一點。一味地討好別人是傻子才會做的事,真正的聰明人更懂得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當一個人學會了取悅自己,他所擁有的,便是真正的自由。

他人即地獄,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你只需為自己而存在。

聲明:本文屬於思想精髓(ID:sixiangjingsui)原創文章,因圖片版權原因重新發送,文章首次發布於2017年4月29日,作者:紐橙西,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歡迎轉發,未經授權私自轉載一定舉報到底!

主編強烈推薦您關注這個號↓↓↓

品味讀書

多讀書、品味讀書,只為你推薦最好的文章。

↑↑↑長按二維碼 一鍵關注

相關焦點

  • 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是韓國OCN電視臺於2019年8月31日起播出的驚悚懸疑劇,由李昌熙執導、鄭義道編劇,任時完、李棟旭、李姃垠、樸鍾煥、李仲玉主演。「他人即地獄」這句話來自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一部戲劇中,名叫《禁閉》。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其實並不意味著身邊所有的人對你而言即是地獄,而是當你和周遭的人相處不愉快,難以調和之時,他人對你而言就只能是地獄了。
  • 他人即地獄?錯了,想奪回被綁架的人生,藉助他人的力量才是答案
    01 「 他人即地獄?」「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現在一提起「他人即地獄」,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那部同名高分韓劇。其實,這句話最早出自於法國著名的哲學家薩特的哲理劇《禁閉》,三個罪惡的靈魂,被投進地獄。
  • 《地獄變》:地獄在人間,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在閱讀《地獄變》這篇作品時,很多人會把注意力放在良秀的身上,誠然,作為故事的主人公,他的確是不得不重視的角色。然而除了良秀,其實崛川大公這個角色,也值得分析,因為崛川大公對促成這個悲劇的故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他人即地獄?
    她只是說「人生太苦,活自己吧」。         現實中每個人都是劊子手,又是受害者;想法設法成為別人的障礙,又讓自己墜入深淵。他人,即地獄。 我還記得曾經的喬任梁,他出事的時候,我還是一個新媒體編輯。
  • 《他人即地獄》他人即地獄
    關於,他人即地獄(重新把我從薩瓦迪卡拉到了思密達[抱拳])一開始尹宗佑說尹甸是地獄,後來他說他周圍的人才是他的地獄。房東阿姨是考試院裡地位最高的人,雙胞胎和徐文祖都是她培養的,考試院也是屬於她的。她是一切源頭。可最終極的boss是徐文祖,考試院裡權力最大的男人。所有人都害怕他,包括房東阿姨,因為他無所畏懼,他是真正的魔鬼。
  • 讓·保羅·薩特:「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是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1905-1980)在其戲劇《間隔》(又稱《禁閉》)中的一句臺詞。
  • 觀眾短評 | 究竟他人即地獄,還是人生即他人?
    煎蛋:三個多小時根本不夠阿 太好看了 前面爆笑 緊接著就笑不出來了 全是絕望 時而眼淚汪汪 互相傷害也太狠了 想再看一遍 早上九點半場人居然這麼多 搞不懂中年人為什麼要來直面自己的婚姻生活 silicis :觀劇歷史上晦澀程度與《天窗》相當,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將講出兩對並不normal的婚姻關係,哪些是虛構,哪些是真實,如何面對自我,如何面對真實,3幕的話劇不斷引起衝突
  • 目光奴役:他人即地獄
    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1944年發表了一部著名的哲理戲劇《禁閉》,劇中三人最後都發現:「用不著硫磺、火堆、鐵條——地獄,就是他人!」「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成為你自己」「活出自己的風採」是存在主義的思想核心,薩特的「他人即地獄」論一出便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 《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是韓國OCN電視臺於2019年8月31日起播出的驚悚懸疑劇,由李昌熙執導、鄭義道編劇,任時完、李棟旭、李姃垠、樸鍾煥
  • 宋慶齡:取悅自己,才是真正的幸福
    讓別人開心是一種能力,而讓自己過的高興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說幸福就像一棵樹,它最開心的不是聽人誇讚,而是承接日光雨露。取悅自己,讓自身散發活力與魅力,才是生命的真諦。▼提升自己才是幸福人要學會取悅自己,取悅不是掩耳盜鈴,不是一葉障目,更不是夏蟲語冰井底之蛙。取悅自己是提升自己的內核,提升自己是取悅自己的步驟。
  • 《他人即地獄》地獄困人心
    《他人即地獄》,大概是在心情特別差的時候看的劇,越看越壓抑,看完之後大發洩了一場,隔了幾天好了。像是有魔咒一樣,因為你也被困在幽谷裡,你以為看到的黑暗睜開的眼睛是光,於是你把它當成唯一的光。趙貞淑為了不拖累冬柏,寫好遺書,留好保險金,準備自己慢慢死去。讀了趙貞淑的遺書才知道原來她和冬柏之前的故事,誤會她了。在醫院裡,趙貞淑做著透析,也和勇識一樣心疼冬柏。
  • 他人即地獄,我們與變態,一牆之隔
    他人即地獄,出自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的戲劇《禁閉》。總的來說,可以理解為:1、與他人關係惡化時,他人即地獄。2、一個人的判斷太依賴別人時,他人即地獄。(即一個人喪失自我主觀意識,處於被環境的支配下,這個人即淪為「他人」)
  • 劇說 |《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假若不經意間墮入地獄,就會發現有人「一直在等著你」。《他人即地獄》是韓國OCN電視臺於2019年8月31日起播出的驚悚懸疑劇,該劇改編自韓國點擊量高達8億次的金容基原著網漫《驚悚考試院》,由李昌熙執導,鄭義道編劇,任時完、李棟旭、李靜恩、樸鍾煥主演。
  • 43歲馬伊琍新戀情疑似曝光:人最大的幸福是取悅自己
    取悅你想要取悅的人、取悅這個世界,又要多少年後,你才懂得取悅自己?」人生在世,活的開心真的比較重要,花了錢,買了開心,而且這一噸洋蔥讓前男友直接在中國人民面前出了名,這是多划算的一筆買賣。人生在世,活的開心豁達太重要了。有多少人為了世俗的眼光,隱藏了自己的天性。最後卻哭了自己,樂了別人。
  • 薩特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
    他有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6月21日,北大教授董強所做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第三十一講《薩特:一位哲學家的文學夢》給予了解答。被稱為「世紀的良心」讓-保爾薩特是二十世紀法國聲譽最高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漫筆錄——他人即地獄
    這兩天,我打起精神把金勇基的《驚悚考試院》的電視劇版《他人即地獄》看完了。我是帶著娛樂的心態去觀看了,不料整部劇集卻縈繞著抑鬱的氣氛,讓人感到寒噤。金勇基君可能也深諳西方哲學罷?因為這部作品頗與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的《禁閉》雷同,竟還用了薩特這部作品的一句旁白「他人即地獄」為標題,所謂「何其相似乃爾」是也。我無法去猜測金勇基創作這個作品的初衷,但大多人對這個作品的評價都是覺得充滿著陰鬱色彩,不太符合聖賢學者口中的「正能量」,但它又的確反映了社會上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 《人生由我》72歲時尚模特梅耶·馬斯克:女人會取悅自己才更幸福
    就像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張含韻面對第一次公演中自己的觀眾喜愛度倒數第一的事實時,說:「吃老本,總有一天會吃光的!」就像金晨在採訪中所言:「不進步,就會被淘汰!」女性,不停止學習,才能有可能吸引更多人,讓自己變得更好,才有能力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是《人生由我》中傳遞的價值觀,很對!
  • 他人即地獄 - 角色分析(四)
    牙醫(殺人大魔王)發現男主跟自己是同一類人,從各個方面使用心裡操控(煤氣燈法)同化男主,催熟男主內心的黑暗面。最終男主「成功」人格分裂,反殺了所有人,成為了下一屆的大魔王。【PS:本文涉及嚴重劇透,無論你喜不喜歡劇透,同學們點開了就看吧,不要虐待自己~~~】這部劇將分為多篇來介紹,從角色介紹到劇情介紹,中間會夾雜一些觀後感。
  • 他人即地獄 Hell is other people|薩特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其實並不意味著身邊所有的人對你而言即是地獄,而是當你和周遭的人相處不愉快,難以調和之時,他人對你而言就只能是地獄了
  • 「他人即地獄」| 如何在大流中堅持自己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 在小說《禁閉》(Huis Clos, "No Exit")之中,薩特描寫四個人(的魂靈)墜入地獄,地獄中沒有預想的酷刑,也沒有火焰,只有一間封閉的密室,關著他們四個人。這樣的痛苦就是地獄的痛苦,l'enfer, c'est les autres。 此種情況下,他人的目光影響我的自由意志,左右我的選擇,這令我痛苦,尤其是有時候在他人的影響之下做出違背心意的選擇的時候。而我將別人視為「非我」、「他者」,「我」和「他們」的區別,界定什麼是「自我」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