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高齡,依然奔走一線,默默為醫療事業奉獻,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是眾所周知的醫療領域的泰鬥。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重慶的中小企業服務領域,也有一位「鍾南山」一樣的人物,古稀之年依然壯心不已,數十年如一日地奔走於區縣、園區、企業,免費為廣大中小企業「問診把脈」。 他便是重慶市中小企業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強嬌。
△重慶市中小企業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強嬌
近年來,李強嬌帶領重慶市中小企業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們,走遍了重慶所有的區縣和園區,免費為1000多家企業解決了技術、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大量難題。
如今,73歲高齡的他,依然沒有停下腳步。他表示,自己要帶領重慶市中小企業專家委員成為全市中小企業的「公共智庫」,下一步,還將幫助廣大中小企業研發產品,實現企業、平臺、專家間的精準對接、精準幫扶、精準服務,助力廣大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閒不下來
實戰中走出來的技術專家
對於很多人來說,到了70多歲的年紀,大多都是選擇在家頤養天年,享受含飴弄孫的幸福生活。
但李強嬌不一樣。
「閒下來我整個人都不舒服了,再說,有技術不應用多可惜呀。」作為一名資深的技術專家,李強嬌時刻都在想著要多解決企業的這些難題。
李強嬌於1970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無線電技術專業,隨後被分配到西北天水紅山廠研究所工作,曾任計算機研究室任主任、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計算機控制電液伺服系統的研製。作為項目負責人,他成功完成了441、444微機電液伺服疲勞試驗機的研發,填補了國內空白。
1982年3月,他還曾作為專家,隨機械工業部(前身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地震模擬振動臺合作項目組到美國參加計算機控制、數據採集處理系統方案審查,當時是我國最早走出國門的年輕專家。
1993年,李強嬌被重慶鋼鐵集團公司作為高技術人才引進,擔任重慶鋼鐵集團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三峰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期間負責重鋼集團「2000年問題(Year 2000 Problem,簡稱Y2K)」的處理工作,經過他和全體相關技術人員的努力,重鋼集團各種複雜的計算機控制生產裝備及信息管理系統都平安跨過2000年,成為同行業的先進單位,李強嬌也被授予冶金行業處理計算機2000年問題「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作為重鋼集團實施信息化的主要負責人,他組織指揮完成了「產銷一體化」系統的研發,該系統作為國家級樣板示範項目——重鋼產銷一體化信息系統在囯家級專家驗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在同行業評比時得到了獎勵。
退休後,李強嬌也沒有閒下來。
一方面,他先後被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聘為客座教授,重慶郵電大學以李強嬌為主任成立了「企業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老將上馬帶領一批教師和研究生們做起了新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他還同時承擔了重慶市經信委中小企業專家委員會的組織領導工作,組織專家委員免費為廣大中小企業當起了「坐診醫生」,用自己的技術特長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為廣大中小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從專家委員會2006年成立祘起,一幹就是十幾個年頭,從來沒有停止,從來沒有鬆懈。
「不要閒下來,不要把經驗和技術知識荒廢掉!」這是李強嬌對自己的「定位」。
在極忙祿的情況下,沒有想到李強嬌還抽空插針為『老東家』研發了新的電液伺服閥微處理器集成控制系統。採訪間隙,李強嬌打開手機,一個類似硬碟的圖片展現在記者眼前。「一個新的產品,可以為企業創造效益,甚至對整個行業都帶來影響,我恰好有這樣的技術,為何不拿出來造福大家呢?」李強嬌說得輕描淡寫。
△李強嬌以及專家委員會專家們在重慶南方數控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調研
不求回報
免費為上千家企業「把脈問診」
既有技術特長,又有管理經驗,投身重慶市中小企業專家委員會後,李強嬌先後擔起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主任的重擔。自此,他的生活也與廣大中小企業緊密聯繫在了一起。無論企業是遇到技術上的難題,還是管理上的困擾,他都無不親自上門去了解過問。
「我們剛給他說了企業面臨的瓶頸,他就帶領專家團隊上門了。」最近,重慶天宇異型焊管有限公司想要用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的焊接管代替無縫管,用作農用車的傳動軸。但在實驗過程中,焊接方面的相關技術要求是怎樣的、設計應該如何優化、扭力適用問題如何解決等,卻成了擺在企業面前的難題。
結果,在了解情況後,李強嬌第一時間便帶著委員會的專家們「登門回訪」,為企業送去解決方案。
彭水縣龍鬚晶絲苕粉有限公司,一直苦於傳統人工生產模式下產量遠遠跟不上市場需求,限制了發展規模。李強嬌了解情況後委派委員會的責任專家們多次走訪,歷時兩年研發,幫助公司設計出智能化裝備,實現自動化生產。「現在已進入試生產階段,使用新設備後,產量可以提高2倍,人工減少了8成。」該企業負責人葛先萍感激地表示,多虧了專家們的幫助和支持。
重慶蜂谷美地生態養蜂有限公司,一直想要提高養蜂效率,李強嬌得知後,又帶著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們幫助企業實現了蜂箱智能化改造,蜂箱內溫度、溼度、蜜蜂狀態等可以實現遠程監控,管理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而這些,僅是李強嬌「免費坐診」中小企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通過技術講座和交流、進園區進企業尋訪調研、召開座談會現場答疑等方式,李強嬌帶著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們已先後走訪了重慶市屬所有的區縣,對接了1000多家企業,免費為廣大中小企業解決了技術、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大量難題。就連妻子因病癱瘓,李強嬌依然沒有停下對中小企業的幫助,他經常每天只休息5個小時,一邊照顧家人,一邊「擠出」時間也要往企業跑。
「他不是在園區、在企業,那便是在去園區、去企業的路上。」提起李強嬌,重慶市經信委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處調研員馮莊的敬佩之情溢於言表。她介紹,以今年為例,在市經濟信息委的指導下,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和市中小企業專家委員會累計舉辦了30場專家進園區、專家進平臺、專家進企業活動,而李強嬌每場都親自參與,從不缺席。「無論走多久走多遠,他只要一到區縣,就會一頭扎進園區扎進企業,70多歲的年紀,還常常自駕前往區縣,這是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的,他的認真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馮莊感嘆道。
不言「退休」
為中小企業打造「公共智庫」
所有的困難和中小企業的發展相比,在李強嬌看來都顯得「不值一提」。因為和中小企業打了多年交道,他深知中小企業面臨的瓶頸,以及對專家服務的迫切需求。
「尤其是偏遠區縣的中小企業,他們對專家的需求更為迫切,趁著跑得動,我儘可能的要多跑幾家。」李強嬌說,在為中小企業服務這件事上,自己不設「退休」時間。
如今,儘管已經73歲高齡,他仍然堅持帶著委員會的專家們進園區、進平臺、進企業。為了區縣項目評審,他可以一天自駕往返近700公裡路程;為了多跑幾家企業,他可以一天連著跑幾個區縣。常常夏天冒著酷曙,冬天不顧天寒!
就在上周,他和委員會的專家們就連續走訪了萬州、雲陽、巫溪、巫山四個區縣,接觸了近百家企業,為20多家企業做了對接方案。接著一周又走彭水、黔江、九龍坡和北碚區,工作力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了!
△李強嬌以及專家委員會專家們走訪長壽工業園
「這不算什麼,去年11月份,我們還曾在20天內連續跑了11個區縣,我們總是想方設法要多為一些企業提供服務。」李強嬌介紹,如今,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他們依然普遍面臨著五大薄弱點。
一是缺技術型人才和缺技術。「他們一方面是找不到需要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是留不住技術人才,沒有技術人才,產品的更新就很困難。」李強嬌說。
二是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管理方法、制度、手段落後。「在我們走訪過程中,發現很多企業的產品都非常好,但是受制於管理、營銷的不足,市場覆蓋面始終提不起來。」李強嬌介紹。
此外,在李強嬌看來,中小企業還面臨著融資難、招工困難、政策法規熟悉知曉程度有很大斷層的問題。
「今後,我們將圍繞這五個方面,在政府支持下,做政府相關機構的助手和推手,幫助中小企業解決這些方面的難題。」李強嬌表示,近年來,作為重慶市經信委服務中小企業的一大亮點內容,市中小企業專家委員會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已匯聚了各個行業、領域的專家200多名。未來,委員會將進一步總結前期工作經驗,加強對服務企業的跟蹤管理,建立起跟蹤檔案,長期跟蹤存在發展難題的中小企業,專家委員會還計劃為中小企業研發產品,把專家委員會真正打造成一個強大的「公共智庫」,助力廣大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李強嬌以及專家委員會專家們為重慶隆發皮革製品有限責任公司建言獻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