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香港特區第六屆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2020年9月30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不少於一年,直至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任期開始為止。」也就是說,這屆立法會議員任期至少要延長一年。
去年至今,我曾多次進入立法會採訪,實地接觸「修例風波」及新冠疫情下的議場與議員,想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只是美好的願望
立法會大樓矗立於香港核心區中環金鐘,背靠政府總部,面朝維多利亞港。從外表看,立法會大樓外牆高處掛有黃底藍字的「立」字標識,在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中頗為顯眼。整棟大樓成「門」字形,寓意立法會大門「四季常開、傾聽民意」。
可惜,這只是美好的願望。
我見過受衝擊後的立法會。去年8月28日,從立法會道1號大門進入綜合大樓,外牆上噴塗的黑漆字跡尚未清理乾淨。即便是一個多月後,樓內依然可見多處7月1日暴徒衝擊立法會留下的傷痕,工人正在修復被油漆塗抹過的牆面,損毀的電梯仍然暫停使用。旅遊界議員姚思榮介紹,因為立法會無法正常運作,多數議員選擇離開辦公室,等待覆會消息。
我也見過政府與反對派間最嚴重的對立。去年11月6日,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11時許,林鄭月娥步入議事廳。一瞬間,原本平靜的反對派議員仿佛戲精附體,手持標語站起來大聲喊口號。當特首開始讀報告時,反對派聲音更響並用強光燈射向主席臺。某個穿裙子的女議員甚至不顧觀瞻站在桌子上叫嚷。在反對派多次阻撓後,林鄭月娥最終離開立法會以視頻方式發表《施政報告》。這也是1997年後,行政長官首次無法在立法會發表報告。
我還見過會期結束前的立法會。今年7月9日,我採訪議員何君堯。疫情之下,除了隨身背包要過安檢之外,每位訪客還要進行體溫測試。原本這段時間是第六屆立法會議員的收尾期,辦公室內堆滿了打好包的紙箱。當天立法會還在開會,但議事廳內人數稀稀落落,到了立法會「數人頭」時間,何君堯匆匆忙忙趕往議場。
7月17日是本會期結束日,按慣例所有議員會在一起拍張「畢業照」。由於這幾年建制派與反對派鬥得水火不容,最後各拍各的合影,不歡而散。香港人講求「打好這份工」「彼此留面子」,結果最後鬧成這樣,可見矛盾有多深。
這4年「驚濤駭浪」
我所見的反對派議員阻撓政府法案過關、建制派與反對派針尖對麥芒、立法會處在「空轉」當中,在過去4年會期幾乎是常態。
這在去年「修例風波」後更是登峰造極,甚至出現往常10分鐘就能結束的內務委員會主席選舉,耗時6個月、歷經17次會議仍未能完成的情況。為了讓議政過程停擺,反對派議員在議場扔出腐爛盆栽的「臭彈」與不明液體的「臭水」,刷新外界對其「拉布(阻止議程)」手段的認識下限。
在香港,反對派議員被稱為「泛民主派」,但我真的一絲一毫的民主也沒瞧到。當地朋友說,反對派議員自認為要向英美「民主社會」議會「看齊對表」。我哭笑不得,英國下議院是著名的「德雲社」,議員信奉君子動口不動手。至於在美國眾議院,哪個人敢這麼亂來,強硬的議長佩洛西老太太就敢把誰扔出去。
身處亂鬨鬨的議場,我倒是有種空間穿越的感覺,像是人在臺灣的「立法院」。在那裡,民意代表會刁難甚至辱罵當局官員,不同陣營代表互相謾罵乃至肢體衝突。結果往往是,誰的言語更出格、誰的動作幅度更大,他(她)就是當天焦點。即便立法機構有其議政規則,但也只是「聾人的耳朵」,處罰是不痛不癢的「意思意思」。如今香港立法會好像也差不多,除了很客氣把鬧事議員請出去,並事後進行譴責外,好像也沒看到有什麼制約手段。以至於有些激進議員越玩越大,越玩越離譜。
這般如此、如此這般地折騰,使這一屆立法會交出一份很不漂亮的成績單。截至7月16日,這屆立法會共舉行141次會議、會議總時數約1711小時,較過去兩屆都少。在會議秩序方面,97人次議員因為行為極不檢點而被命令立即退席,較上屆75人次多;共涉及到25名議員,人數不僅遠較上屆7名多,更是歷屆最多。用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話說,這4年過得「驚濤駭浪」。
直到7月17日,特區政府提交的90項法案中,已通過73項,仍有11項法案還在立法會議程上,剩下的更是不了了之。按照立法會議事規則,如果本屆立法會會期內某個法案未告通過,就宣告失效,等下屆立法會重新再來。當然,由於立法會任期延長一年,這些法案有了迴旋餘地。
回歸理性是議會所需
「立法會需要全體議員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才能將香港特區的政治生態建設好。」7月17日屆期結束時,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呼籲所有議員保持初心,為香港市民謀福祉。如今,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延長本屆立法會任期,梁君彥的這番話顯然更有意義。
過去一年多,受「修例風波」影響,香港社會籠罩著高度泛政治化的氣氛。部分本應冷靜理性議事的議員,把自身職責拋諸腦後,在廟堂上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政治「拉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些原本與政治無關的民生類法案,也不幸受拖累無法推進。
更重要的,議員要面對香港極為嚴峻的經濟形勢——第一季度香港GDP同比下調8.9%,創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前4個月香港貨品出口比去年同期下跌8.1%,三分之一靠境外人士消費的零售業更是下滑35.3%。
議員至少應該思考如何恢復處理之前積壓的法案,而不是再把精力放在如何政治表演、互相傾軋之上,更不是反對派陣營所高呼的「攬炒」與「抗爭」,企圖借取得35席以上議席,通過否決政府財政預算案迫使特區政府癱瘓。
正如香港媒體所言,疫情短期內難以完全結束,香港亦明顯已經被捲入中美衝突之中,議員們如果還不能好好履行自身職能,只會更進一步損害市民福祉。彌合社會分裂、回歸理性才是社會真正所需,也是議會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