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國是家 仗劍走天涯—熊亨瀚《與妻書》裡的家國情懷

2021-01-17 湖南在線
男兒國是家 仗劍走天涯———革命先驅熊亨瀚《與妻書》裡的家國情懷

編者按

1911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慷慨赴死前寫下的《與妻書》,被譽為100年來最感人的一封情書,進入中學課本,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翻開塵封的檔案,革命先驅熊亨瀚出生於湖南桃江,1928年,34歲的他在英勇就義前,也曾寫過一封《與妻書》。今天讀來,那字裡行間濃濃的對父母叔伯的孝、對兄弟手足的情、對妻兒的愛仍然感人肺腑。男兒國是家,仗劍走天涯,熊亨瀚為理想信念而死,死得光明磊落、大義凜然,其家國情懷,至今依然有著激勵我輩的力量。

吳少郴 鄒鵬 龔鳳軍

十餘載勞苦奔波,秉春秋筆,執教士鞭,仗劍從軍,矢忠護黨,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熱心中血;

一家人悲傷哭泣,求父母恕,勸弟妹忍,溫語慰妻,負荷囑子,含冤終可白,再世當為天下雄。

——熊亨瀚自輓聯

一生風雨:17歲參加敢死隊 27歲做百世師 34歲甘上斷頭臺

熊亨瀚1894年11月16日出生於益陽縣大慄港鎮五羊坪(今屬桃江縣),父親熊浩元是個窮秀才,在私塾和小學教書,一生熱心教育事業。他秉性剛直,對於兒女參加革命一向支持。受父親影響,熊亨瀚從小胸懷大志,關心國事。1910年春,15歲的他寫下《臨洞庭》:

洞庭春水闊,天地一舟輕。

借問垂綸者,誰能釣巨鯨?

辛亥革命爆發後,17歲的熊亨瀚報名參加了湖南學生援鄂軍敢死隊,在誓師出發時,年齡最小的他登臺演說:「義師無敵,勝利在望。革命的成敗,民族的存亡,有重於個人的生命。我們應以敢死的決心,鞏固武昌起義的勝利,贏得中華民族的新生,我們死亦無悔,雖死猶生!」

1912年2月,熊亨瀚同敢死隊員由武漢返回長沙。他寫了《過嶽陽》抒情:

風雨暗神州,男兒急國讎。

哪裡詩酒興,吟醉嶽陽樓。

1913年7月,熊亨瀚亡命日本。在東渡日本時,他面對國內時局憂心如焚。他的詩《東渡》真實地記錄了他這次赴日途中的感受:

碧海路迢遙,誰能掣巨鰲?

揚帆辭漢月,擊楫震天驕。

衛霍聲威壯,孫吳策劃高。

昔人長已矣,大業賴吾曹。

1921年9月,熊亨瀚同時接到了湘西駐軍司令部和育才中學教務主任兩處聘任書。熊亨瀚一向把辦教育當成是開發民智、改造社會的必要途徑,於是捨棄去湘西復職升官發財的美差,前往育才中學任教。面對「不奉家食」的責難和「有官不做,去做窮教員」的惋惜,他一笑了之,寫下自勉對聯:

讀萬卷書,還須行萬裡路;

享百年壽,何如作百世師。

從此,他把全部精力傾注在教學工作上,向學生傳播新思想,針砭時弊,鼓勵學生積極投身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洪流。他從未介紹學生到政府謀事,但經他介紹來長沙讀書或參加革命的卻不少。他寫的《示弟》表露了他培養革命青年的一片赤誠:

讀書豈是抬身價,學劍須當振國魂。

碧血已教天地老,敢拋熱血洗乾坤。

1924-1927年大革命時期,熊亨瀚曾擔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常委兼青年部長、《湖南通俗日報》館長,是湖南反帝大同盟、湖南省雪恥會、湖南人民反英討吳委員會等革命群眾組織的負責人之一。1926年春,熊亨瀚加入中國共產黨,萬分高興,寫下《長沙百首》,其中一首:

九曲是黃河,長江曲亦多。

終將入東海,揮劍斬黿鼉。

因全心投入革命事業,熊亨瀚與妻子詹月如(後名詹石蘭)聚少離多。《示妻》是其真實寫照:

也憐香霧溼雲鬟,一枕柔情一夕歡。

暴雨驚雷殘夢碎,先支大廈庇人寒。

湖南「馬日事變」之後,熊亨瀚因堅定的共產黨人鬥志和農民運動立場遭到國民黨湖南當局的通緝,被迫亡命於兩湖和江西地區。期間寫下了百餘首述懷明志的詩。

憂國恥為睜眼瞎,挺身甘上斷頭臺;

一舟風雨尋常事,曾自槍林闖陣來。

——《亡命彭澤》

大地春如海,男兒國是家;

龍燈花鼓夜,仗劍走天涯。

——《客中過上元節》

1928年11月7日,熊亨瀚在武漢鸚鵡洲被國民黨武漢衛戍司令部密探逮捕入獄,被提審四次,倍受酷刑折磨,但他「堅不吐實,絕未供出同夥」。11月27日被押解回長沙的當晚,湖南清鄉督辦署連夜審訊,企圖最後從熊亨瀚的口中獲得共產黨組織活動情況,熊亨瀚大義凜然地說:「殺就殺,何必多說!」軍閥何鍵聞言,暴跳如雷:「熊亨瀚三個字就是罪證,不必更問,槍決就是。」11月28日凌晨,熊亨瀚被槍殺於瀏陽門外識字嶺,時年34歲。

與妻訣別:殷殷訴寸草結褵深情  敦敦囑子弟家聲不墜

在武漢獄中,熊亨瀚已做好犧牲的準備。他設法借來紙筆,寫下一首自輓聯,並給妻子留下了絕命遺書。遺書中,熊亨瀚告訴妻子,自己「非匪非盜,非淫非拐,非殺人放火,非貪贓枉法」,實係為國家社會,為工農群眾而死,光明正大。

遺書全文如下:

月如乎:

餘今將別汝與父母兄弟而去矣,追想家庭間,父子兄弟骨肉手足之情,吾與汝十五年結褵之好,寧不悽慘傷心也耶?雖然,「人生自古誰無死」,餘之死,非匪非盜,非奸非拐,非殺人放火,非貪贓枉法,實係為國家含冤負曲而死。捫心自問,尚屬光明,公道未泯,終可昭雪。所難堪者:高堂父母,年近六旬;膝下兒女,均止數歲。汝亦尚在青春,諸弟均少能力,家無恆產,養育維艱。凡此諸端,不免耿耿。茲將後事分告於下:

一、餘生未報父母養育之恩,死又增父母西河之痛,罪孽深重,上通於天。然此亦大數所關,無可如何!望告父母,毋以為戚。來生有緣,再報寸草。祖母八旬有餘,風燭之年,尤不宜使有悲意。

嶽父母對餘素厚,愧無以報。且龍弟新喪,兩老方深悲痛,切勿因餘之死而益其憂。

二、西弟嗜酒好牌,伯弟體弱多病,均宜保養,力自振作。家庭間尤當和睦一氣,共撐此艱難困苦之局,以分父母之憂而毋貽先人羞也。

三、叔父家況尤窘,餘最關心,惜己不能盡援助之力矣。紀弟當謀正當職業,負擔責任。慶弟勤敏好學,文思頗佳,倘能益求精進,我曙嵐公下之讀書種子或可不絕也。

四、我世卿公支下年來迭遭慘變,氣象不佳。請告諸伯叔,告誡子弟團結精神,力圖振奮。聰秀子弟可讀則公同送讀,庶頹風可挽,家聲不墜。

五、汝素嫻禮教,與餘感情亦深。餘死,汝必苦守。然守節亦大難事,餘又素無積蓄,今以子女累汝,生活必感困難,可求餘之老友瑞蘭、心印、杏農、翊周、弼臣、暢荄、先毓、杏軒、鍾傑、會升諸人,大家設法為汝籌集兩三百元,託人經商,藉博蠅頭,以維日用。

六、兒輩須嚴加管束,切勿因餘之死而溺愛之,以致墮落。可讀則苦讀,不能讀,須切戒其勿與人為意氣之爭。餘之致死,即以此也。

七、餘之喪葬各費,必無從取給,可向杏農借一百元,先毓借五十元,杏軒、竹松、鵬周、在州共借五十元,勉強了事。扶櫬南旋,一切均須從薄,得附先人墳墓足矣。

八、汝體素弱,餘死,汝之責任愈大,切不必悲。餘死而有知,餘之靈魂當隨時護汝,且誓與汝結再世之緣。

九、餘此次被捕,承各方營救,當亦費盡周旋,當為致謝。

驥才絕命遺書,戊辰十月初四。

熊氏家風:崇文重教崇孝敦友  愛國愛家一脈相承

熊亨瀚作為一位職業革命家,其孝子、慈父、丈夫、兄長的擔當在絕命遺書中得到充分體現。他一生篤志詩書,心關民瘼。究其原因,與熊氏家風有著密切的關係。

熊亨瀚的家鄉大慄港乃風雅首尚之區,自古至今,文風特盛。《熊氏族譜》裡面所訂的《族規》催生了大批優秀子弟。《族規》條目至細,歸納起來為:

一、崇文重教。熊氏先人素重文,從所訂派語「天開文運亨,科第家傳美」即可見一斑。以熊亨瀚一支為例,其曾祖曙嵐公為國學生,祖策勳公為國學生加州同銜,父浩園公為清邑庠生,湖南師範畢業,任長郡、育才兩中學教員及慄埠鄉中心小學校長。

二、崇孝敦友。絕命遺書寥寥數語,舍小家為大家,亦不失孝子之用心;於胞叔右軍亦關懷備至,「叔父家況尤窘,餘最關心」;對於兄弟,不忘引導,「西弟嗜酒好牌,伯弟體弱多病,均宜保養,力自振作。家庭間尤當和睦一氣,共撐此艱難困苦之局,以分父母之憂而毋貽先人羞也」。

三、治家整肅。熊亨瀚的父親浩園公性素豁達,崇儒而不抑商,熊亨瀚濡染久之,其遺書中寫道:「託人經商,藉博蠅頭,以維日用。」是熊亨瀚以實業興家興國思想的明證。

四、教子義方。烈士二十歲成婚,至二十五歲方得獨子紹堯,遺書中說:「兒輩須嚴加管束,切勿因餘之死而溺愛之,以致墮落。」這種思想,與熊氏先人教子訓孫的做法是一脈相承。

熊亨瀚的家國情懷對後代產生了重大影響,對外甥肖先生的影響尤為顯著。「我舅舅還曾把烈士的詩詞收集彙編起來,在親屬之間分享流傳,在子女教育和傳承方面有很大意義。」肖先生在湖南一所大學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大地春如海,男兒國是家」,每每念起這句詩,肖先生久久不能平靜。1995年,肖先生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邀請,赴美從事學術研究,由於勤奮和業務能力突出,很快成為實驗室的頂梁柱。但他放棄留美,毅然回國。如今,肖先生的實驗室已成為湖南省高校中首批重點實驗室之一,他曾獲「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稱號。

肖先生說,從小到大,他和家人從未以「烈士親屬」的身份自居。談起家風,肖先生說,親屬們分布在各行各業,性格各不相同,「如果有共同之處的話,那就是勤勞樸實、愛國愛家」。

相關焦點

  • 謳歌家國大愛 原創歌劇《與妻書》修改後再度上演
    明年是中國民主革命「廣州起義」110周年,在廣州起義中被統治者殺害的黃花崗七十二先烈中,中國民主先驅、革命烈士林覺民的事跡一直流傳至今,他就義前寫的絕筆家信《與妻書》抒發著家國情懷,至今仍為人稱道。隨後,被捕的林覺民在獄中鋪開妻子留給他的方帕,寫下絕筆名篇《與妻書》。《與妻書》的俠骨柔情感動了水師提督李準和總督夫人,在刑場試圖勸說林覺民放棄理想,歸降清庭。這時遠在家鄉福州的妻子仿佛穿越千山萬水來到林覺民身旁,與他回憶夫妻相處的時光。為了不褻瀆崇高的愛情,林覺民選擇「謀天下之幸福」為己任,從容就義。陳佩芳一遍遍讀著《與妻書》,無法消除失去丈夫的痛苦,追隨丈夫而去。
  • 這幾首慷慨豪邁的古詩,寫盡男兒家國情懷
    ——梁啓超責任和擔當,乃是家國情懷的精髓所在,好男兒當以國家之興亡為己任。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古代詩人的家國情懷。白馬篇(魏晉·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的「家國情懷」
    【核心】國家 社會 家庭和個人成為一個共同體在中國,說不完道不盡的,正是家國情懷。史書萬卷,字裡行間都是「家國」二字。《大學》有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這段論述將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串連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奠定了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為準則。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李叔同歌聲中的家國情懷
    自古以來,家國情懷便是中國文學中的重要主題,在 「家國一體」的傳統文化薰染下,李叔同在文學創作上,書寫了他一以貫之的家國情懷。我將從李叔同筆下的家園意識和國家憂患意識兩個方面,說說他文學書寫中的家國情懷。
  • 川籍港商唐安英 家國情懷走天涯
    是啊,萬裡長江歸大海,多年來是長江養育了她,是大海壯大了她,川港兩地,有她的汗水與淚水,也記錄下了她的幾多家國情懷……川江女兒 紅色情懷浩浩長江與滾滾沱江衝破十萬大山的層層封鎖,披荊斬棘而來,在川南交匯,在酒城擁抱。在這片熱情的土地上,曾經湧現出無數英雄人物,也譜寫了一曲曲史詩般的燦爛文化。五十歲左右的川籍港商唐安英女士就出生在瀘州下轄的安寧鎮農村。
  • 韓愈的家國情懷
    □ 程應峰 韓愈之所以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一是因為文章寫得好,二是因為他頗具家國情懷。 韓愈的家國情懷,一句話說,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
  • AE文化 | 端午——情懷如夢 家國在心
    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情懷如夢,家國在心,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根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AE文化的重要來源和基因,我們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家國情懷,構築AE精神、AE價值、AE力量,塑造AE文化魂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 忠肝義膽,仗劍走天涯!
    蘭斌強2018年6月6日.壯士仗劍走天涯,漢家兒郎衛家邦;我死國生身亦榮,華夏旗開慶團圓;敢問今夕是何世
  • 以家國情懷守護人民健康
    家國一體、休戚與共的使命感、責任心,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華文明薪火相傳,是我們戰勝疫情的重要精神支柱。弘揚家國情懷,為黨分憂、為國盡忠、為民造福,一定能在抗擊疫情的大考中不負人民、不負歷史。弘揚家國情懷,意味著忠於信仰、堅守初心。信仰是靈魂,初心是根本,信仰和初心的情感立基點,正在於家國情懷。
  • 家國情懷的「山海」之約
    從2019年起,廣州日報在全國首創發起「少年評論員」公益活動,用文化的力量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今年活動開展到第二屆,11名廣州對口幫扶貴州畢節有關學校的學子乘高鐵千裡共赴「山海」之約,讓雲貴高原的大山與嶺南沿海之城熱情相遇,兩地同齡人共聚珠江畔,同評「城事國事天下事」,為今年4月開通運行的「畢節-廣州」直達列車從西往東畫上了「同心圓」的另一半。
  • 邊塞詩人的家國情懷
    ,和那一曲秦腔,卻唱進了所有人的心裡,勾起了貫穿千年的家國情懷。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吏,都護在燕然。燕歌行唐·高適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 家國同慶凝聚中華復興奮鬥偉力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國家和社會最堅實的基石,是人們心靈最溫暖的港灣。「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這些詩句因為承載著對家的思念之情,構成了追求家庭團圓幸福的多重景深,聯通和熨帖一代代遊子的精神世界,同時也繪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符號,塑造中華兒女共同的「心靈之圓」。
  • 務必唱響民族大義與家國情懷
    電影《八佰》正是從人性出發,既描繪了投身戰爭中英勇無畏的戰士,也刻畫了怕死畏戰的普通人,凝結著偉大的民族大義與家國情懷。這支對外宣稱800人的留守部隊,面對日軍一次又一次的瘋狂襲擊,經過四個晝夜的殊死搏鬥,「八佰」壯士英勇對抗侵略者的進攻,以壯士許國的魄力,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看完了影片,可以讓觀眾真心感受到,「八百將士」的故事,無不喚起當年無數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同抵禦外敵的決心,甚至激勵著無數熱血青年前赴後繼地投身於抗日洪流之中。
  • 【高考在線】侯曉迪|家國情懷,恰似一輪明月
    一輪明月照九州,家國團圓情尤濃。今年國慶中秋喜相逢,人間煙火又升騰。在這「雙節」邂逅的日子裡,我們中華兒女樂享著親情的天倫,祝福著祖國的誕辰。
  • 話洋樓故事 感家國情懷
    人民政協網天津8月31日電(通訊員 譚潔 記者 李寧馨)為進一步豐富和平夜話的形式和內容,增加活動實效,結合正在開展的「四史」教育,天津和平區政協與靜園社區聯合舉辦了「話洋樓故事 感悟家國情懷」和平夜話活動,
  • 《紅領巾飄飄》:德育電影的家國情懷解讀
    講述了一群城市生活的紅領巾研學團的孩子,來到培養了五位羽毛球世界冠軍的山區安化,在了解和感悟羽毛球運動員的刻苦訓練、努力拼搏、為國爭光的初心後,心靈受到震撼,對家國情懷有了正確的認識和解讀。影片在如何搭建中小學生個人私心與家國情懷之間的教育通道,做出了積極探索,頗具教育意義。我是小我,家是大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 中秋節|從中秋月迎寒到天涯若比鄰—既是文化符號,也是家國情懷
    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邁,到「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的失意惆悵;從「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感同身受,再到「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的憤懣、不甘。中秋節承載著文人墨們的喜怒哀樂、家國情懷,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中秋,中秋文化。
  •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是什麼歌 《曾經的你》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近段時間以來,在抖音上面有一首歌十分的好聽,在這首歌當中有一句歌詞是:曾夢想仗劍走天涯,這是一首什麼歌呢?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做《曾經的你》,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的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是什麼歌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是歌曲《曾經的你》當中的一句歌詞,演唱者是許巍。
  • 讀懂《八佰》中的家國情懷
    電影開頭的這句話出自魯迅的《野草·墓碣文》,悲壯的話語下,潛藏著不畏強暴、不屈不撓、前僕後繼、追求民族解放的家國情懷。在「八百壯士」守倉庫的第二天,日軍接連幾次突襲失敗後失去耐心,放話要在三個小時內拿下四行倉庫。那是一場在生死邊緣遊走、不留思考與猶豫空隙的激烈戰鬥。
  •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是什麼歌《曾經的你》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近段時間以來,在抖音上面有一首歌十分的好聽,在這首歌當中有一句歌詞是:曾夢想仗劍走天涯,這是一首什麼歌呢?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做《曾經的你》,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的演唱者及歌詞介紹。曾夢想仗劍走天涯是什麼歌「曾夢想仗劍走天涯」是歌曲《曾經的你》當中的一句歌詞,演唱者是許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