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八號首飛倒計時:瞄準商業發射市場,採用可回收式設計

2020-12-22 澎湃新聞

長徵八號首飛倒計時:瞄準商業發射市場,採用可回收式設計

董佳瑩/微信公眾號「 裝備科技」

2020-12-21 17:51

作為「長徵系列」的新成員,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按照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的思路開展研製,充分吸收了在役和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成果,具有良好的繼承性、經濟性、先進性和適應性,進一步完善了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以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的發射任務需求。主要凸顯出以下三大看點。

看點一:無毒無汙染的「綠色」火箭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是基於新一代低溫綠色環保液體推進劑發動機和模塊化箭體結構研製而成的新中型運載火箭。它的存在,將升級換代常規有毒推進劑構型的SSO及LEO軌道發射業務,同時進一步提升運載能力、拓展服務範疇。

與以往研製的「長徵系列」火箭相比,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以液氫、液氧為推進劑,燃燒後生成的是水,真正實現了無毒無汙染零排放。作為一支環保「綠箭」,以液氧煤油模塊和液氫液氧模塊的組合,替代了常規的有毒推進劑,燃料燃燒產生的推力十分巨大,切實保證了發射過程的環保、高效。

加速推進運載火箭無毒化進程,彰顯了中國航天的社會責任,進一步提高了我國運載火箭的任務適應能力和快速進入空間能力。

看點二:運載能力適應太陽同步軌道

隨著人類和平利用空間事業迅猛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目前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尚不能滿足3—4.5噸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利用在役火箭的共用技術和產品構建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顯得尤為急迫。

2015年,作為一枚新型太陽同步軌道火箭,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進入論證階段。據了解,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達4.5噸,有效填補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能力空白,並同時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運載火箭型譜,滿足了航天后續發射任務的需求。

未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將成為我國中低軌衛星發射市場主力火箭,為我國後續衛星組網工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助力航天工程建設。

看點三:瞄準商業航天發射市場

近幾年,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中,國際商用運載火箭的競爭日趨激烈。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應運而生,它是首款國家立項的面向商業市場的運載火箭,其本身具有低成本的特點,在電氣、結構等方面利用開展低成本設計的同時,通過開展垂直起降研究,實現了可重複使用,更是實現低成本的重要途徑,幫助我們在商業航天發射市場佔據了一塊重要的陣地。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裝備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採用可回收式設計,以實現芯一級和固體助推器的回收為例,可以極大地減少火箭發射的成本,同時還大大縮短了發射周期。

「這是一款性價比優、易用性好、安全性高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吳義田說,「我們的目標是要在國內外的航天發射市場裡面,佔據一席之地。」

(原標題:長八首飛倒計時,揭秘長徵系列新成員三大看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長徵八號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長徵八號開啟我國商業發射新徵程 可回收發射未來可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於2017年5月正式立項,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該火箭採用綠色環保液體推進劑,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據介紹,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可回收型號長徵八號發射成功,遺憾的是首飛並沒有實施回收!
    長徵八號之所以受到這麼多的關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是對標美國Spacex的「獵鷹9號」,也就是世界唯一一個入軌且能垂直回收的火箭。就在剛剛,長徵八號成功地完成了它的首飛,不過有點讓人遺憾的是,長徵八號首飛型號並非可回收版本。
  •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質量較輕、可回收,搭載湖南參與研製的「兩顆星」
    本報長沙訊 12月22日12時37分許,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在廣播傳來指揮員「十秒準備」口令後,全場一起倒計時,見證了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簡稱長徵八號)的首次發射。原本,長徵八號是在12月20日中午進行發射,但因為受到熱帶氣旋的影響,當時氣象條件不符合火箭發射的要求,因此推遲了發射活動。
  • 中國版獵鷹9號!我國首個可回收版本火箭長徵八號發射成功,首飛沒有...
    長徵八號之所以受到這麼多的關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是對標美國Spacex的「獵鷹9號」,也就是世界唯一一個入軌且能垂直回收的火箭。 就在剛剛,長徵八號成功地完成了它的首飛,不過有點讓人遺憾的是,長徵八號首飛型號並非可回收版本。
  • 中國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追趕SpaceX可回收目標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一員。長徵八號在近年長徵火箭新成員當中,可以說只是性能平平,但長徵八號正正嘗試以此定位,將中量級載荷低成本地送入軌道,做到其他長徵火箭無法做到的一點。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作者:時代財經 盧潔萍 編輯:史成超圖片來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在灰濛天氣中,延期一天後,12月22日中午長徵八號終於順利發射升空。這是長徵八號的首飛,也是今年長徵系列火箭的收官之飛。長徵八號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超過4.5噸,填補了中國這一火箭產能的空白。同時,長徵八號也是中國首款可回收設計火箭。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發力低成本商業航天市場
    火箭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進一步瞄準低成本商業航天市場,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未來驗證可回收技術,SpaceX將不再孤獨
    3 長徵八號SSO的運力是2.8噸,GEO的運力是將近5噸。通過這樣模塊化的設計來降低成本,包括二級也是,直接沿用了長徵三號甲火箭的第三級。 4 本次首發是沒有回收的。 繼獵鷹9號之後,在2020年12月22日,我國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下文簡稱長徵八號或者長八)作為我國「火箭家族」中首個開啟可回收、可復用式的火箭「新丁」,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 雖然本次是長徵八號第一次正式執行飛行任務奔向「星辰大海」,但長八其實早在2015年開始論證,在2019年11月,長徵八號運載火箭芯二級氫氧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成功。
  •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未來驗證可回收技術,SpaceX將不再孤獨
    2在技術上,長八是面向商業化的市場,因為商業化市場追求的是商業的經濟性,以及市場的競爭力,所以並不強調技術的先進性,而是強調成本或者在周期上的適應性。 3長徵八號SSO的運力是2.8噸,GEO的運力是將近5噸。通過這樣模塊化的設計來降低成本,包括二級也是,直接沿用了長徵三號甲火箭的第三級。 4本次首發是沒有回收的。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火箭回收時代何時來?總指揮肖耘這樣說
    這是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也在可重複使用技術、智慧火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作為長徵家族的新成員,長徵八號是怎樣誕生的,能力如何,肩負哪些使命和任務?它的出現,是否意味著火箭回收時代正在到來?首飛前夕,我們前往海南文昌,專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
  • 長徵八號火箭成功首飛,中國可重複使用火箭未來可期
    火箭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表示,「長徵八號火箭的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長徵八號火箭垂直轉運。為何研製長徵八號?「十三五」期間,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不斷提升的能力和發射次數,讓中國人探索宇宙的腳步邁得更遠。
  • 捆綁2枚助推器的新型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此次首飛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是我國研製的一枚兩級半構型中型運載火箭,火箭芯一級以及2枚助推器均使用由中國航天科技公司六院研製生產試驗的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同時此次發射的長徵八號火箭芯一級配套2臺發動機具備推力可調節功能,2枚助推器各配套1臺具備單向搖擺功能的發動機,這與之前發射的火箭相比擁有許多創新,火箭芯二級狀態與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三級基本相同,火箭芯二級也是使用航天六院研製的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告訴記者:「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中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有望成為中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發射市場主力火箭,為後續衛星網際網路工程、新基建工程、衛星組網工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 長徵八號「一箭五星」首飛成功,一窺未來火箭的影子!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表示,長徵八號的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製打下堅實基礎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能大大降低發射成本,只有完成這樣的技術性跨越,才能在根本上提升中國的商業航天競爭力。長徵八號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關注,很重要的一點是其研製過程中對於火箭的可回收重複利用技術的探索。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長徵八號採用4.2米直徑的整體吊整流罩,「由於它的大整流罩優勢,可以實現多星發射,比方說幾百公斤的衛星,長徵八號可以一次搭載多個,便於多星組網。」肖耘說。此次長徵八號首飛執行一箭五星的發射任務,將衛星送入軌道高度512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運載火箭發射進入快車道,商業發射市場蓄勢待發
    SpaceX的獵鷹9中型運載火箭從方案設計到首飛,僅用了4年半時間,比長徵六號小型火箭的研製周期還短。小型運載採用固體火箭,實現快速響應。商業發射市場上,通常利用「彈改箭」方式發展而來的固體運載火箭發射較小的載荷,如米洛陶系列火箭。
  •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這一技術將大幅提升我國運載火箭智慧化水平,同時也為我國研製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打下基礎。  超高「性價比」未來前景可期  據悉,長徵八號火箭2018年4月轉入工程研製階段,2020年10月完成了出廠評審。「從型號開始論證到首飛火箭具備出廠條件,僅用時2年多,這在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宋徵宇介紹道。
  • 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填補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能力空白
    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攝影:趙利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12月22日12時37分,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
  • 長徵八號戰未來,滿足國家衛星網絡旺盛需求,終極版設計全球獨家
    另外,全球航天產業在多個領域已經步入了商業化進程,商業航天已經在國外逐漸形成成熟市場,中國商業航天也已經走上正軌,作為「國家隊」的中國航天拿出一款面對國際商業航天市場的經濟型火箭合乎時宜,但同時要求長徵八號在保證可靠性的同時儘量降低成本。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研製過程的兩個重要特點就是快和便宜。
  • 長徵八號首飛推遲2天背後,是高空風在搗亂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為新一代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的發射任務畫上了圓滿句號。 鮮為人知的是,長徵八號火箭原定於12月20日發射,如今「首秀」推到22日,比原本的計劃晚了2天。這背後究竟是何緣故?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研製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