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一員。長徵八號在近年長徵火箭新成員當中,可以說只是性能平平,但長徵八號正正嘗試以此定位,將中量級載荷低成本地送入軌道,做到其他長徵火箭無法做到的一點。
長徵八號更是中國探索可重用火箭的平臺,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對中國追趕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可重用火箭技術有重要意義。
中國最新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周二(22日)中午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升空,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不同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長徵八號火箭採用兩級設計,高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4.5噸。
值得注意的是,長徵八號火箭是個模塊化的組合發射平臺。長八的第一級火箭,用了長徵七號的第一級火箭。長八的第二級火箭,則源自長徵三號的第三級火箭。
長徵八號為什麼會這樣?這要由長徵火箭家族講起。
長徵八號出現之前,中國長徵火箭家族可以粗略分為兩代:長一、二、三、四為第1代,長五、六、七、十一為第2代。
長徵一號:已經退役長徵二號:最為人熟悉的常用運載火箭; 其中長徵二號F承擔了至今所有神州載人航天任務,頂部逃逸塔清晰可認長徵三號:第1代火箭中的大力手;承擔了嫦娥一號至四號的發射、北鬥衛星主要發射長徵四號:運力偏小;角色與長二部分重疊整體而言,第1代長徵火箭有燃料落後、運力不足等缺點,無法承擔在近地軌道建立太空站等重型發射任務、極地或太陽同步軌道的中重型發射任務、超過嫦娥水平的深空控測任務。
第2代長徵火箭正正旨在解決這些問題。
長徵五號:綽號胖五,中國現役最大型火箭;承擔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等任務長徵六號:小型近地軌道火箭;成本低,適合商業發射長徵七號:新一代中型火箭;未來料完全取代上一代長徵火箭角色,包括近地軌道載人航天發射長徵九號:研發中,超重型火箭;承擔未來載人登月、火星採樣等大型太空測索長徵十一號:小型火箭;運力與長六類似,但採用固體燃料,能快速完成發射準備,並於海上發射但是,新一代長徵火箭仍有空缺。例如要將中小型載荷發射至太陽同步軌道,用胖五肯定是殺雞用牛刀,用長七也太貴難以商業發射,長六長十一則不夠力用不了。
長徵八號中型運載正因此而生,填補了中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的空白。
長徵八號設計以商業化、低成本、方便快捷、好使用為目標,務求中國也能在日益成熟、需求漸長的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市場分一杯羹。
中國亦計劃,以長八作為可回收火箭研究平臺,以未來的長八改進型實現一級火箭回收重用,進一步降低發射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不讓SpaceX尊美。
另外,長徵十號為什麼缺席呢?
這是因為,長十計劃早在美蘇太空競賽年代已經提出,中國當時也想過搞重型火箭,但當然並不具備現實條件沒有成事。後來長徵火箭發展,便跳過了長徵十號這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