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北趕年集:那熙熙攘攘的熱鬧勁兒

2020-12-28 齊魯壹點

臘八日過後,宋家莊大集上開始熱鬧起來。

十裡八鄉守著這麼一個集,逢三八日,趕集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集上,把那條窄巴巴的街筒子擠得水洩不通。快過年了,家家都忙著準備年貨。村裡有些心急的孩子,早已在街頭巷尾零星地放開了鞭炮,稀稀落落的幾聲鞭炮響,讓年味一下子濃了許多。我和妹妹們,吃飯也開始變得挑剔起來,娘說我們這些饞貓可能是聞到年味了吧。

小時侯,我最愛跟著爺爺去趕年集。每次娘照例要塞給我幾張「毛票」,並千叮嚀萬囑咐要我拿好,提防丟了。我攥了錢,高高興興地跑到胡同那頭的爺爺家,纏磨著爺爺快趕集去。爺爺往牛槽裡添上滿滿一篩子草,又伺候他的那些羊們喝飽了,就拍打拍打身上的塵土,領著我從葦灣西邊抄小道去趕集。離宋家莊不過二三裡路,過了蘇家墳、南高地,還有那片茂密的棗樹林子,就能看到烈士關大娘的墳了(清明日,老師帶我們來這裡獻花圈掃過墓)。遠遠地,已經能聽到集上早已人聲鼎沸。年集上集早,太陽剛剛露頭,人們已經來到了集上。

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宋家橋上,那橋頭的洋灰欄杆上寫著「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幾個大字。平日裡,我和栓柱兒幾次玩耍也曾來到這兒,還在橋上釣過魚蝦呢。過了橋就是集了,一進集是布匹市。賣各種布料和衣裳的商販,早已在大街兩側擺好了案子,花花綠綠的布料在初升的陽光下安靜地躺著,等待著人們的挑選。滿堂家(滿堂輩兒小,管我還叫「叔」呢)正領著她家雙胞胎閨女招娣兒、領娣兒在挑選新衣裳。姐姐招娣兒一心想要那個紅格格的,而妹妹領娣兒卻吵著要那個藍道道的,兩個人爭論不休……滿堂家和爺爺打過招呼後,衝著我又好象不是對我,說道:你看人家小叔多聽話,我可讓你們這倆丫頭片子煩死了。我對布匹市一點也不感興趣,上個集娘早已把過年的衣裳給我置辦好了。我一刻也不想停留,趕忙拽著爺爺的衣襟往前走。

緊挨布匹市,是賣日用雜貨的攤位,鍋碗瓢盆針頭線腦一應俱全。因為是年集,比平常多了賣年畫、對聯和胭脂紅花的。我的女同學王花枝、蘇小仙她們幾個正圍在一個賣花人旁邊,嘰嘰喳喳挑選著幾支紅花。花枝的小朝天辮上還插了一朵,在初升的陽光裡格外美麗。王寶有也領著他的娃娃親媳婦「燦兒」來趕集,他們每人手裡拿了一個糖葫蘆兒,也擠在雜貨攤前,「燦兒」挑了一個圍脖,有大朵兒牡丹的那種。有了那條圍脖的襯託,她的那兩條小辮子顯得更精神了。往日裡怎麼看怎麼不順眼的「燦兒」,現在看上去俊俏多了——快過年了,我的心情像天上爽爽朗朗的雲朵,好著呢。

年畫攤前也擠滿了人,一張張花花綠綠的年畫,掛在牆上的,放在地上的,擠擠插插,滿滿當當。聽爺爺說,那些年畫多是天津楊柳青和濰坊楊家埠出的,從老年間兩個地方就出版年畫。我特別喜歡一張風俗畫《老鼠娶親圖》:二三十個大小老鼠穿著豔紅的坎肩,人立而行,豎著大圓耳朵,撅著尖小嘴巴,有打旗的、提燈籠的、抬花轎的、敲鑼的、吹嗩吶的,描龍畫鳳的花轎裡端坐著頭蒙紅綢子的「新娘子」……有趣極了,我趕緊上前揭了一張。按照娘的吩咐,我又擠到攤前,買了一個胖娃娃騎大魚的年畫——一個只穿紅兜兜的光屁股娃娃,眉心點了紅胭脂,騎坐在一條遊動的大鯉魚背上,笑得前仰後合,幾顆奶牙也暴露無遺……娘說過年千萬記得要買張「魚畫」,圖個吉利,年年有餘(魚)嘛。年畫旁邊,有個寫對聯的,他戴著一副眼鏡,麵皮白淨,斯斯文文,擺下一張八仙桌,筆墨紙硯一樣不缺。對聯現寫現賣,大門對、二門對、屋門對都有,尺寸自定,內容自選。

爺爺擠到攤前買了三把香、一摞燒紙,那是準備供奉「家堂」和給天爺爺磕頭時用的。反正過年時大人們不是燒香就是磕頭,老師說那是搞封建迷信,要我們不要信。旁邊恰好有一個賣糖板子和歡喜團兒的,趁爺爺去買香買紙的空兒,我花五分錢要了一串帶紅秫秸節的歡喜團兒,一邊吃一邊拉著爺爺的手,在擁擠的人流中繼續朝前走。

「南豁唇子」的餜子鋪前,湧滿了吃飯的人們,他們有的提溜著幾根餜子要離開,有的蹲在油漬麻花的桌子前吃著,有的剛吃完擦擦油光光的嘴巴喝下一碗白開水……鋪前幌子上搖晃著五個大字:興隆包子鋪。「南豁唇子」祖上就是賣炸貨的,傳到他這一輩,只經營餜子一門,他炸的餜子香脆適口,老少皆宜,因而遠近有名。炸餜子的夥計兒一邊忙活,一邊忘不了招攬顧客:香油餜子,不香不要錢咧……

往南走是青菜市。青菜市裡各種青菜都有,貨色也比平常集日要多要全。菜販子們高聲叫賣著招攬顧客,還忘不了自賣自誇。攤位前人頭攢動,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爺爺擠過去稱了幾斤花生米、幾根海帶和幾斤粉條,在我的印象裡,過年待客人,爺爺總喜歡做水煮花生米、海帶炒肉和粉條豆腐,幾乎每年都少不了這三樣。當然更少不了自家種的大白菜。爺爺說白菜其實是世上最好的菜了。有了大白菜,有了肉,就叫過年。還說什麼「百菜沒有白菜好,諸肉唯有豬肉香」的話。爺爺是上過私塾的,認識不少字。那拗口的話,我卻聽得有些懵懂了。

集市最南頭是鞭炮市,這裡最熱鬧,也是我們小子們最喜歡的地方。太陽剛一桿子高,這裡已經是鞭炮聲不斷。大大小小的鞭炮攤擺上街頭,許多賣鞭炮的打起擂臺,相互比試誰的更響。有的則使出了渾身的力氣,使勁吆喝著,遠遠的都能聽得到。

這邊喊:

二踢腳,開天雷,

不選這個你選誰?

那邊嚷:

炸得響,泚得碎,

我小姨子擀的芯兒……

地上的鞭紙落了厚厚一層,許多淘氣的孩子爭搶著紙堆裡的「芯鞭」(沒有響的鞭炮)。遠處的「二踢腳」嗖嗖地竄上了天,在半空炸響,騰起一股股煙霧,引得趕集的人都仰著脖子看,並不住地叫好。街上彌散著一股濃烈的火藥氣味。

爺爺挑了三掛一百頭的大鞭,說是預備年下「發馬子」和「點明兒」用,又給我買了幾掛小紅鞭。那小紅鞭響起來有氣無力,仿佛爆豆子一樣,不太過癮。但大人不允許我們孩子們玩大鞭,提防炸傷。鐵蛋兒也跟著他爺爺來趕集,他嘴裡含著糖人,手中提著一串歡喜團兒。他還讓我看了他兜裡的「劃鞭」——劃鞭其實不像鞭,看起來更像一盒子火柴。

「請灶王來——」、「黃曆啊——新黃曆——」,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那些販子將「灶王」揣在手裡,或放在籃子裡,到處穿梭叫賣。我湊上去,看到那「灶王」像模糊極了,還不如我用蠟筆畫的人物畫兒鮮豔清楚。

已近晌午了。爺爺裝年貨的口袋已經沉甸甸的了。因為人多又擠,穿大棉褲大棉襖的爺爺,臉上冒了汗……他摘下氈帽,領我來到街旁的包子鋪,為我要了十個豬肉包子,自己倒了一碗開水,蹲在棚子下,大口大口地喝著。看我吃得滿嘴流油,爺爺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過路的鄉親同他打著招呼,問詢著身體還硬朗嗎年貨準備的齊全了沒有。他一邊應酬著答話,一邊還不斷地向人家介紹我說:這是我小孫子,屬狗的,書念的好,寒假考試考了個第一呢。

半路上,我們正碰上如意叔攆著馬車趕集回來,車廂裡也是滿滿當當,全是年貨。他便招呼我們祖孫倆跟車。這時,道路上又是車水馬龍,趕集歸來的人們滿載著年貨,奔走在回家的路上。

眼下,快要過年了。

《陌上風文藝》主辦:金穗文學社主編:王新靖 楊新剛 主創:白來勤 亦凡 楊崇德 淡霧 王安之 蘇銀東 畢瓊 孔凡勇 白春業 完顏蕙蕙編輯:單連強 朱婧 滕悅 趙曙光 許冉冉 郇長亮 崔吉皓信箱:shirihe@foxmail.com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趕大集嘍!新年的第一個李村大集 年味漸濃
    趕大集嘍!新年的第一個李村大集 年味漸濃 來源:青島晚報官微 作者: | 責任編輯: 2021-01-06 05:40:00 昨天是農曆冬月二十二,小寒節氣,是李村大集趕集的日子,也是進入2021新的一年
  • 憲法宣傳趕大集 法治惠民潤鄉村
    本報12月24日訊(通訊員 許譽文) 近期,雙泉司法所聯合弘泰法律服務所開展了以「憲法宣傳趕大集,法治惠民潤鄉村」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活動。  當下正是農閒時節,在雙泉鎮熱鬧的集市上,既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又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有獨具冬日特色的普法宣傳「攤位」。
  • 泰安最全趕年集攻略來啦!歡歡喜喜趕大集,紅紅火火過大年
    每當這個時候 就會想起小時候 跟著大人趕年集 鄉裡鄉親在大集上碰到 相視一笑,噓寒問暖 「你們也來趕集了呀,都買好了?」
  • 趕一場文創的市集
    每到市期那一天,市集上百貨皆聚,應有盡有,人們三五成群地從附近村莊趕來,有的出賣自己多餘的物產品,有的買進自家所需的東西,也有的趁便約親友辦些事,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熱鬧。 《成都通覽》裡,作者傅崇矩列出了臨時市集的主要舉辦場所:北門的土地堂、西南的青羊宮、東門外高板橋下的東嶽廟、東門大佛寺的放生會。
  • 【吾寫吾心 • 散文】我和妹妹趕年集 • 麻芳君
    我和妹妹趕年集作者:麻芳君      新年臨近,人們開始購買年貨。看著超市裡琳琅滿目、人頭攢動、一派繁榮的景象。我不由得回憶起四十年前和妹妹一起趕年集的情景。               年越來越近,父親和母親也越來越忙。每逢集日,還要去趕集買年貨。因買的東西又多又雜,我和妹妹就成了父母的小幫手,每次跟著父母去趕集時,只能幫助父母看護買到的東西,以便父母抽出身子買別的。匆匆買完東西就得跟著父母回家,自己根本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我和妹妹便央求母親,讓我們單獨去趕一次集吧。
  • 泰安趕年集攻略來啦!紅紅火火過大年
    記得小時候,過年前最開心的事就是跟著大人趕年集,除了置辦年貨外,還能感受那種熱鬧的場面,這才是"年味兒" ~縱觀 70 年代至今,熱熱鬧鬧地置辦年貨不僅是關於過年的重要記憶,也體現著中國時代的變遷,年貨似乎越來越"貴"了。你置辦過哪些"最貴的年貨"?
  • 「年集」熱鬧場景已不再,「年味」越來越淡,啥原因?或3點所致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的功夫2020年就要過完了,再過一個多月我們也要迎來2021年農曆春節。每到春節的時候,農村往往比城市熱鬧,無論是「趕年集」還是「串親戚」,過年的氣氛總是濃濃的。 對於80、90後而言,最期待的節日莫過於「過年」了!
  • 趕大集【靈丘•李開業】
    農曆的新年越來越近了,走在街上,看到人們大包小包的採購年貨,讓人不由得想起在故鄉靈丘縣農村趕大集的情景。民間有「二十七,趕大集」的習俗,農村人習慣於在臘月二十七之前買好過年所需的東西,好過一個豐盛的年。所以年前都去趕集,買鞭炮、春聯、肉類、衣服,還有給小孩子的玩具,他們還會嘗試買一些平日沒見過、沒吃過的東西,因此臘月二十七的集市格外熱鬧,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般在臘月二十九後,人們都要回家過年,商家只賣存貨,不進新貨,商品種類不全,市場就冷清了。
  • 趕年集!年就是這個味兒!附日照超全趕集時間表!
    趕年集!年就是這個味兒!附日照超全趕集時間表! 眼瞅著還有一個禮拜就要過年了趕大集
  • 消失的市集,農村趕大集與時俱進的網絡時代
    大家好,現如今的網絡時代取代了很多東西,今天要說的是以前熱熱鬧鬧的趕大集。可能很多大城市的人沒有過趕大集的經歷,人潮擁擠的街道兩旁商販們叫賣的聲音,那叫一個熱鬧,那個年代沒有「逛街購物」,趕大集也是人們一種消遣娛樂形式,大人領著孩子,那個年代交通也不是很方便,有的地方趕大集要走好幾裡路。還有的商販要趕著牛車拉著貨物走好幾十裡的路,為的就是售賣自己的商品。
  • 【年味】隨筆兩則 過大年/趕大集 河北 馬榮芳/劉澤婭
    喜歡熱鬧的老人,連續兩年「新冠」疫情原因,娘家大軍不能浩浩蕩蕩來歡聚已是遺憾。前年老人看著之前一張過年歡聚的合影說:「我還能和大伙兒聚幾年?」說的讓人心裡酸酸的。所以,這兩年我們都會和老人多拍照片,讓老人多高興高興!除夕夜,由於紅包 的吸引力,兒子熬到兩點多還特別興奮呢,可謂精力充沛!初一還是老流程,忙忙碌碌。
  • 「短篇小說」黑老鴰趕年集
    年前就剩下這一個大集了。前張家屯的集是趕一、六,也就是說逢農曆的每月的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趕集。下一個集就是大年初一,肯定是沒有人趕集。二十六集上不買不賣,那就得趕別的村的集啦——聊官廠趕二七、王朝楊趕三八,奎臺趕逢十,孔鎮趕四九,都距離張家屯七八裡路,甚至十多裡路。
  • 40年前,諸城人是這樣趕年集的!你還記得多少?
    唯有過年,使人開眼又開心的「耍景」還多一些,不光有各種形式的文化娛樂節目可以大飽眼福,還能跟著大人趕幾個年集過足玩耍的癮。當時的感覺,趕個年集比今天外出旅遊還高興。老家周圍有好幾個集市可以趕,但最有趕頭的是公社駐地那個,規模大,看點多,人山人海,熱鬧非常。
  • 趕年集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可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就是饞,饞好吃的,饞新衣服。饞著趕年集。
  • 誰說年味淡了?青島人快來,年味最濃、人氣最火的大集開始了!
    歷史久、年味濃、規模大、商品多、人氣高,乾鮮海產品唱「主角」,是王哥莊大集的特點。逢農曆四、九為集市之期,特別是進了臘月門以後,王哥莊百年大集更有了濃厚的年味,不少外地朋友慕名而來,趕一次最有民俗味和年味的大集。
  • 武清趕大集嘍
    今天去趕大集了,現場真的很熱鬧,賣東西的很多,買東西的也不少,這是我第二次趕集,第一次是在青雲店,專門從大興開車過去的,真的很遠,當時印象就是在一大片空地上,各種小攤,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都有,去那一次覺得太遠,也覺得大集有點髒亂差,後面就沒去過了。
  • 12月還有近40部新片待映 今年賀歲檔 有了往年熱鬧勁兒
    記者從冰城各大影院獲悉,截至12月8日,2020年電影市場累計票房達到172億。接下來能否突破200億大關,不少人都將「寶」押在《沐浴之王》《緊急救援》《拆彈專家2》《晴雅集》《溫暖的抱抱》《送你一朵小紅花》等「大片」上。
  • 魯北往事:炸面花花
    「齊魯風」魯北傳統文化原創作品發表原創作品,請關注:jdlc2016作者:苑慧梅
  • 50餘部影片定檔,類型豐富多樣,電影賀歲檔有了往年熱鬧勁兒
    作為以往每年最熱鬧、時間跨度最長的電影檔期,賀歲檔從11月底一直持續到元旦假期結束,而年內票房能否突破200億大關,業內外對賀歲檔給予了很高的期待。據不完全統計,12月31日之前定檔的影片已有54部之多。
  • 禾硯北說成語:熙熙攘攘
    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含義 出處】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成語 熙熙攘攘 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2.大街上熙熙攘攘,車輛川流不息。【近反義詞】近義詞:人山人海 人頭攢動 車水馬龍 門庭若市反義詞:門庭冷落 門可羅雀 緲無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