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明星潘粵明發布了一條微博,感慨「媽媽太偉大了」!原來,在18日凌晨潘粵明父親新發腦梗,因為疫情的原因,醫院暫時無法收治,在醫生指導下母親在家用針灸刺血方法處理,順利幫助爸爸度過難關。
相信在許多人看來,中醫是「慢郎中」,只能治慢性病,急救不在行。其實中醫急救的歷史源遠流長。張仲景的
《傷寒雜病論》中所述的病種,不少是急症重症,甚至是危重病;葛洪的
《肘後救急方》也是救急的代表作之一。而
針灸對於搶救昏迷、痙攣以及部分血症,見效快,效果顯著,體現了中醫急救的實力,讓世人認識到中醫在急救領域的顯著效果。
《黃帝內經》裡提到針灸的療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古人把針刺之後的療效比若是風來吹雲一樣神速。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遇到中風、溺水、心臟病突發等
昏迷症狀的針灸急救方法:
關鍵:人中的位置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溝處分成3段,針從下三分之一處向斜上往腦部方向插入如果沒有針的時候,掐人中也可以。大拇指壓在人中位置向腦部方向推壓。就是在十隻手指頭的指尖放血。放血針把指尖刺破,血擠出來。
關鍵:快!急救中時間就是生命,要握緊手指或腳趾迅速扎完十宣從額頭往上到頂,再由兩耳尖直上,兩線相交的一點,再往後半寸,會摸到一個凹洞,就是百會穴。
關鍵:放血時,讓病人躺下頭靠著床沿往下垂,在百會放血後,病人會感到一陣清涼,涼到嘴巴,就可以講話,涼到手腳,手腳就可以活動了。
(當病人整臉都是呈現紅色時,就是剛中風,就在百會放血)關於針灸急救,古人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明代針灸大師楊繼洲在其所著的
《針灸大成》中明確寫到:「
初中風急救針法: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十二井穴,是在十個手指指甲末端的穴位,可以用十個手指尖來代替,效果一樣好。中風是一種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治癒率低的腦血管疾病,往往來勢迅猛,由高血壓引起的中風亦可能隨時發生。中風最初發作的三十分鐘是最佳的搶救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中風病人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將大幅升高。發生此類情況,特別要注意的是,
此時不可搬動患者,更不可搖晃病人的頭部。因為搬動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導致出血增多而加重病情。我們可以趕緊找一個三稜針,或者注射針頭、縫衣針等尖的東西,實在找不到就用細的小竹籤亦可。在患者的十個手指尖上刺之,刺入即出,有血出來即止,邊刺邊擠,每個手指尖要流出至少三四滴血出來。再在鼻尖上點刺一下,滲出血即止。這樣處理之後,昏迷的病人會慢慢地醒過來。如果效果不明顯,還可以再在十個腳趾尖上刺血。還可以刺人中穴,針尖向上斜刺,作捻轉強刺激,以促進病人甦醒。中風突然發作時,病人氣血上湧於頭部,手足開始發冷,此時當按摩搓推雙手雙足至發熱,可以穩定氣血,平衡陰陽,為搶救贏得時間。
「上則天部,下則地部,中為人部,兩旁有氣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門、橫戶,臍居正中,如門之闕,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時,先生臍帶如荷莖,繫於母之命門,天一生水而生腎,狀如未敷蓮花,順五行以相生,賴母氣以相轉,十月滿胎,則神注入臍中而成人,」故名神闕。灸神闕穴可以達到抗病強身保健的作用,具有
溫陽固脫、蘇厥救逆、補中理氣之功效。古人十分重視用神闕穴來養生和治病。神闕穴可灸不可針,
《醫學入門》中說: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古時候的醫生遇到有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總會灸這個穴,有時甚至灸到一百壯乃至幾百壯。名醫
陳良甫說:「
舊傳有人年老而顏如童子者,蓋每歲以鼠糞灸臍中神闕穴一壯故也。予嘗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壯,則次日不如廁……足見經言主瀉痢不止之驗也。又予年逾壯,覺左手足無力,偶灸此而愈。」意思是,灸神闕穴可以延
緩衰老,治療慢性腹瀉,還可以治四肢無力。
溫馨提示:切記!施救前一定先撥打120!畢竟,醫院才是處理急症的常規所在,也是合法所在。我們能做的,不是代替醫院的搶救,而是為醫院的全方位搶救爭取時間,以爭取病人最好的預後。
【版權聲明】: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版權,轉載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點擊圖片獲取精彩詳情
點擊圖片獲取精彩詳情
點擊圖片獲取精彩詳情
點擊圖片獲取精彩詳情
點擊圖片獲取精彩詳情
點擊圖片獲取精彩詳情
福利來啦:因為真誠,所以不同,仲聖平臺用心做您的臨床知音。打開公眾號對話框輸入「特效針法」,即可查看劉長青導師講解的「三套特效針法」,輸入「案例庫」、即可查看「兒科、婦科、腸胃科、皮膚科、疼痛科、失眠等」相關案例合輯助力您獲取新的臨床思路。
美好的一天開始啦,希望仲聖平臺的文章能夠帶給你一天的好心情,喜歡文章的話別忘記點擊文章右下角「在看」兩個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