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既是拜七姐節日也是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
婺女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其誕辰。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他們對愛情的堅貞和信守令人感動。這一天,女人們都會祈求自己的真摯愛情,相應誕生了關於女人們在這一天乞巧的習俗。
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歌頌七夕愛情的古詩詞真的無與倫比,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將愛情的美好與真諦展現的淋漓盡致。
如那句膾炙人口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小編分享30首七夕詩詞,看看詩人們在七夕節,都在忙些什麼吧!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同賦山居七夕》
唐代: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
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他鄉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七夕》
唐代: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
唐代: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 》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
唐代: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五代:毛文錫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
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
今宵嘉會兩依依。
《鵲橋仙·月朧星淡》
宋代:謝薖
月朧星淡,南飛烏鵲,暗數秋期天上。
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
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
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漢、何曾風浪。
《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
宋代: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二郎神·炎光謝》
宋代:柳永
炎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
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
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
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閒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
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鬟相亞。
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
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小重山·七夕病中》
宋代:呂渭老
半夜燈殘鼠上檠。上窗風動竹,月微明。
夢魂偏記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裡暮雲平,南樓催上燭,晚來晴。
酒闌人散鬥西傾。天如水,團扇撲流螢。
《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鵲橋仙》
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菩薩蠻·七夕》
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
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
終不似人間。回頭萬裡山。
《西江月·新秋寫興》
宋代:劉辰翁
天上低昂似舊,人間兒女成狂。
夜來處處試新妝。卻是人間天上。
不覺新涼似水,相思兩鬢如霜。
夢從海底跨枯桑。閱盡銀河風浪。
《鵲橋仙·七夕》
宋代:範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鵲橋仙·碧梧初出》
宋代:嚴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
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
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
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訴衷情·七夕》
宋代:吳文英
西風吹鶴到人間。涼月滿緱山。
銀河萬裡秋浪,重載客槎還。
河漢女,巧雲鬟。夜闌幹。
釵頭新約,針眼嬌顰,樓上秋寒。
《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宋代:趙以夫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沈沈無暑。
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錦箋尚溼,珠香未歇,空惹閒愁千縷。
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沉醉東風·七夕》
元代: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閒亭。
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七夕醉答君》
明代: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七夕》
明代:德容
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
《韓莊閘舟中七夕》
清代: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步蟾宮·閏六月七夕》
清代:顧貞觀
玉纖暗數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
恨無端、添葉與青梧,倒減卻、黃楊一寸。
天公定亦憐嬌俊,念兒女,經年愁損。
早收回、溽暑換清商,翻借作,蘭秋重閏。
《鵲橋仙·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
清代:顧太清
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
欄幹斜轉玉繩低,問乞得、天機多少?
閨中女伴、天邊佳會,多事紛紛祈禱。
神仙之說本虛無,便是有、也應年老。
圖文來自網絡,由淘詩詞整理。
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您的文字深深感染淘詩啦!
最新公告:淘詩詞為踐行 「詩意中國,甘為拾柴人」擬在全國34個省市區建立詩友會,截止目前已建詩友會有:北京(吳錚),廣西【李冰,黃緒明(副會長)】,山東(許文麗),山西(段愛麗),安徽(李家靈),吉林(劉文輝),江西(付雲帆),河南【姚新徵,宋高玉(副會長)】更新中……
如需幫助進會請您添加淘詩詞客服號 taoshici-001
淘詩詞是以北京幾所名校大學生為基礎的一個年輕、公益性質的詩詞平臺。舍號情真,只待您的美麗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