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期如夢,牛女柔情似水
作者:青煙翠霧
七夕既是我們的情人節又是我們的乞巧節,關於七夕的傳說以及習俗又有哪些,現在我們一起從詩中探尋一下吧。
01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出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曰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為我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當然版本很多,今天我們只述其一:牛郎性格忠厚老實,與哥嫂生活在一起,但其嫂總是刁難他,讓他去放一頭牛,不帶回一群牛便不準其歸家,他的善良打動了本是神仙的老牛,牛郎果然帶回了一群牛,但卻仍被嫂嫂趕出了家門,牛郎在老黃牛的介紹下認識了織女,但天帝因織女誤了編織雲霞之事而將其收回天庭,王母娘娘用金釵化為了銀河,並罰他們只準一年只準在七夕那天會面。
02
七夕 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幃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七夕本是與愛人團聚的日子,主人公卻在早上剛剛經歷離別。看天上月如鉤,他猜想那是一面金鏡卻被摔分開了,錢塘的蘇小小已經不在了,又到了情人節,可自己何時才能與似蘇小小的情人相會,何時才能讓分開的金鏡重圓。
03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小杜的這首詩膾炙人口,這首詩就像一幅精緻的小畫,畫中的宮女雖身份不明,但卻可以感受到她的孤寂,先呆坐望著銀燭臺以及屏風,此夜唯一惹她竟是流螢,她不由自主地用扇撲起來。夜涼如水,比夜色更涼的是情人節無人陪伴的心。
04
七夕 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流螢。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此詩先寫長安城中家家持針線過七夕的盛況,牛郎織女是身居異地,天上人間不相見,而視角轉到了人間,長信宮裡的陳皇后也只能是獨坐玉階上數流螢吧,班婕妤在半夜三更可能仍在看牽牛織女星吧。
牛郎織女可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因為他們的心始終在一起。而真正比″天上人間"更遠的距離是這個人就在你身邊不遠處,卻不肯見你一面。
05
鵲橋仙 範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範成大的詩則認為牛郎織女的草草見面倒不如不見,以免增添了別愁,相會時的歡娛不敵別離之苦。
情人節裡,牛郎織女可以相見,這是男子努力耕種,女努力織布努力得來的團聚,無論聚散,牛女都是幸福的,因為他們並未因異地而放棄愛情或自我。逃不脫別愁的人大概都是世上太過痴情的兒女吧。
06
七夕 楊璞
未會牛郎意若向,須邀織女弄金稜。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為什麼"人間巧已多"呢?因為我們古代女子七月七乞巧的方式真的太多了,例如"穿針″、"看蛛網"、"看針影"、"看草木影"等等。
07
乞巧 林傑
七夕今霄看碧宵,牽牛織女度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以五彩線穿九尾針,先穿完者得巧,後穿完者為輸巧。"或是將細草棒浮於水中驗其巧拙,或是將針浮於水面,觀其影是似柱、似線還是什麼形狀來乞巧。
08
幼女詞 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即向下階拜。
未知巧與拙,學人拜新月。
除了乞巧便是拜織女與拜月了,少女們會在這晚乞求遇到一個如意郎君並越來越漂亮越來越手巧什麼的,少婦則會乞求自己早生貴子,最好是在案几上置上茶、酒、水果、糕點,這樣更顯虔誠,瞧,本詩中六歲的幼女也去拜月了。
09
七夕
唐 · 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牛郎與織女的相聚被稱作"佳期",即美好的約會就像屈原《湘夫人》中的"與佳期兮夕張″,湘君為了見湘夫人"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堂中。"牛郎與織女亦是如此,他們在天上也會望見荷花又會望見似網的角宿,置團團香帳。但正如湘君和湘夫人的結局一樣,牛女也要面臨惆悵,因為早上就要分別。
有時候轟轟烈烈、刻苦銘心的苦戀倒不如"一家歡笑設紅筵"開心,至少可以永遠在一起。
10
鵲橋仙·碧梧初出
宋 · 嚴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
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
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
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此詩中寫到了"喜蛛應巧″,姑娘們在七月七日各捉來蜘蛛,觀其蜘網的疏密,密者為巧,宋時觀其網眼的形狀是圓是正。當然還有很多七夕的習俗沒有講到,如香橋會、七姐會、聽瓜棚、花草染指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