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詩詞協會、滄浪詩社主辦
滄浪風雅 第20期
蘇州最美十首詩詞
周秦選輯,閔凡軍注釋
一、蘇臺①覽古
唐·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②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注釋:
①蘇臺:姑蘇臺,是吳王夫差特意修建用來和西施嬉戲作樂的地方。這首詩是詩人李白在遊覽已被燒毀的姑蘇臺時所作,與《越中覽古》是姊妹篇。②菱歌:採菱人唱的歌。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郡成紀(今甘肅秦安東),生於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託克馬克),幼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離蜀漫遊各地。天寶初供奉翰林。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李璘幕僚,牽連流放夜郎,遇赦東還。晚年漂泊困頓,卒於安徽當塗。其詩風雄奇豪放,想像奇特豐富,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推薦理由:
名家名篇。作者用「舊苑荒臺」暗喻人事滄桑,興廢無常,用「楊柳新」「菱歌清唱」表現自然年年如舊,歲歲常新。在新舊對比中表達了一個永恆的主題:人事滄桑,自然永恆。
二、楓橋①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②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鐘聲到客船。
注釋:
①楓橋:在蘇州市西北,與寒山寺毗鄰。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夜泊楓橋時的景象和感受。②漁火:漁船上的燈火。③寒山寺:位於蘇州城外西北,初建於梁代,因唐初詩僧寒山曾住於此而得名。張繼(753前後)字懿孫,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天寶十二年(753)進士。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其詩不事雕琢,多登臨紀行之作。
推薦理由:
名家名篇。作者選取落月、啼烏、寒霜、江楓、漁火、愁客等意象營造了幽暗靜謐悽清的意境,抒發了漂泊異鄉的遊子的思鄉愁緒。全詩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情有景,意蘊豐富。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婦孺皆知,是蘇州的靚麗名片。
三、題破山寺①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 但餘鐘磬音。
常熟興福寺門前 胥厚崢
注釋:
①破山寺:破山寺,一名興福寺,在今常熟市虞山北麓。齊梁古剎,江南名寺,有唐尊勝石幢、救虎閣、白蓮池、空心潭、空心亭、君子泉、廉飲堂諸勝。歷代文人題詠甚多。常建(708—?)字號不詳。邢臺人,一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與王昌齡同榜進士。曾任盱眙尉,因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後移家隱居鄂州(今武昌)。其詩尤擅五言,多以山林寺觀為題材,也有部分邊塞詩。
推薦理由:
名家名篇。「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語言清新素樸,寓意深長,抒發了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歷來為方家激賞,是千古名句。
四、題虎丘①
唐·張籍
望月登樓海氣昏,劍池②無底鎮雲根③。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鎖寺門。
注釋:
①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說「丘如蹲虎,以形名」。為吳中第一名勝。蘇軾云:「到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②劍池:位於虎丘山上,深約二丈,終年不幹,清澈見底。據《蘇州府志》記載,陸羽曾長期居虎丘,一邊研究茶葉,一邊寫作《茶經》,發現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評為「天下第五泉」。③雲根:深山雲起之處。張籍(約767—約830)字文昌,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僑寓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貞元十五年(799)進士,歷官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世稱張水部、張司業。與韓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推薦理由:
名家名篇。寺廟多藏深山,而虎丘寺沿山建築,將山包繞其中。「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鎖寺門」一聯構思巧妙,形象描寫了虎丘「山藏寺內」的奇觀。
五、登閶門①閒望
唐·白居易
閶門四望鬱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
十萬夫家②供課稅③,五千子弟守封疆。
闔閭城碧鋪秋草,烏鵲橋④紅帶夕陽。
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
雲埋虎寺⑤山藏色,月耀娃宮⑥水放光。
曾賞錢唐嫌茂苑⑦,今來未敢苦誇張。
注釋:
①《登閶門閒望》是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所作,反映了詩人的閒適心境。閶門:蘇州城西門。②夫家:指男女。丁男無妻者謂夫,有妻者謂家。③課稅:徵稅。④烏鵲橋:在蘇州古城區烏鵲橋路上。⑤指虎丘寺。⑥娃宮:指館娃宮,吳王夫差在靈巖山為西施造的宮殿。⑦茂苑:蘇州的別稱。「茂苑」原為吳王的園圃,後用來泛指蘇州。唐代置縣取長洲苑為名,故長洲縣亦別稱「茂苑」。白居易在詩中常用「茂苑」來代稱蘇州。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曾祖時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元和間任官至刑部尚書。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歷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詩王」之稱。
推薦理由:
名家名作。蘇州閶門自古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登樓眺望,風光民俗盡收眼底,是唐代蘇州的風景畫,風俗畫。
六、送人遊吳
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①。
古宮閒地少,水港②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注釋:
①枕河:臨河。蘇州是水鄉,河網密布,民宅多背河而建,後門打開即連河流。②水港:一說「水巷」。杜荀鶴(約846—約906),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屬安徽太平)人。他出身寒微,四十六歲始中進士,未授官,返鄉閒居。其詩多表現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慘痛境遇,以《山中寡婦》為代表。推薦理由:
名家名作。「枕河」「水港」「小橋」「菱藕」「綺羅」盡展蘇州風物特色,尤其是「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一聯,盡顯水城蘇州建築臨河的特色,是蘇州的又一張名片
七、己亥①雜詩
清·龔自珍
鳳泊鸞飄②別有愁,三生花草夢蘇州。
兒家門巷斜陽改, 輸與船娘住虎丘。
注釋:
①《己亥雜詩》是龔自珍創作的一組詩集,共315首。己亥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這一年作者48歲,因厭惡仕途,辭官離京返杭。《己亥雜詩》寫了平生著述、交遊等,題材極為廣泛。他提倡「更法」「改革」,批評清王朝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傳誦不衰的名句。②鳳泊鸞飄:指夫妻或情侶離散,天各一方。這裡指身世淪落,漂泊不定。龔自珍(1792—1841),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長居蘇州崑山。清代著名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主張革除弊政,抵禦外侮,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菸。四十八歲辭官南歸,翌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其詩文揭露時弊,呼喚風雷,洋溢愛國熱情,多詠懷諷喻之作。柳亞子推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推薦理由:
名家名篇。「三生花草夢蘇州」是蘇州的又一名片,僅此一句足矣。
八、青玉案·橫塘①
宋·賀鑄
凌波②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③。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④。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⑤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蘇州橫塘古鎮 胥厚崢
注釋:
①橫塘:在蘇州東南,賀鑄退居蘇州後在此築企鴻居。這首詞是作者退居蘇州時,因看見一位女郎,頓生傾慕之情,於是寫出了這美妙動人的詞篇,在當時就已負盛名。②比喻美人步履輕盈,如乘碧波而行。③芳塵去:指美人已去。④瑣窗朱戶:雕繪花紋的窗子、朱紅的大門。⑤蘅皋:長著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賀鑄(1052—1125),字方回,衛州(今河南衛輝市)人,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自稱賀知章後裔。長身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杜門校書。工詩文,尤長於詞,兼具豪放、婉約二派之長。描繪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而愛國憂時之作,悲壯激昂,又近蘇軾。南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影響。
推薦理由:
名家名作。「凌波」「芳塵」刻畫了蘇州女子小家碧玉的風雅,而「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連用比喻說盡了目送芳塵而去的惆悵,這千古名句使作者獲得「賀梅子」的雅號。
九、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①諸公遊
宋·吳文英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②金屋,殘霸③宮城。箭徑④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裡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⑤,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幹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⑥去,秋與雲平。注釋:
①這首詞是作者遊蘇州靈巖山時所作。庾幕:幕府僚屬的美稱。②名娃:指西施。③殘霸:指吳王夫差,他曾先後破越敗齊,爭霸中原,後為越王勾踐所敗,身死國滅,霸業有始無終。④箭徑:即採香涇,是吳王宮女採集香料的地方,一水其直如箭,故又名箭涇。⑤五湖倦客:指範蠡。⑥琴臺:在靈巖山上。吳文英(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淮安、鎮江等地,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困躓以死」。詞論家以姜詞清空,吳詞密麗,推為南宋大家。
推薦理由:
名家名篇。通篇以一個「幻」字為詩眼,借敘寫吳越之爭的史事寫時世的興亡,把自己的一腔悲慨蘊含其中,感慨遙深。
十、一剪梅·舟過吳江①
宋·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②,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③?銀字笙調④,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注釋:
①這首詞寫作者乘船漂泊途中經過吳江時倦遊思歸的心情。②秋娘渡、泰娘橋:船經過的兩個地名。《全宋詞》渡作「度」,橋作「嬌」。③客袍:指旅途穿的衣服。④笙調:調弄鑲有銀字的笙。下片前三句寫團圓後舒適的家庭生活,反襯了對漂泊的厭倦。蔣捷,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鹹淳十年(1274)進士。宋亡,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造語奇巧,獨標一格。推薦理由:
名家名篇。這首詞廣為流傳的原因不在於所表現的主題,而在於由「江上」「樓上」,「銀字」「心字」,「紅了」「綠了」,三組對稱句所形成的節奏感、音樂美。它宛如一支悠揚動聽的思歸曲,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名家談蘇州詩詞
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蘇州市詩詞協會會長、滄浪詩社社長
周秦
詩詞裡的蘇州故事
蘇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代詩人吟詠蘇州的優秀作品汗牛充棟,遴選為難。現在入選的十首詩詞,既有關於蘇州歷史人文風貌的整體觀照,也有對於虎丘、靈巖、橫塘、虞山、吳江等景區的具體抒寫,要之都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家名作,從各自不同的角度講述著美麗的蘇州故事。從《蘇臺覽古》的吳王宮苑,到《楓橋夜泊》的寒山鐘聲;從「賀梅子」筆下的凌波微步,到「蔣櫻桃」眼前的風雨歸舟,無不浸染著蘇州人文的風雅。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
江蘇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
高以儉
拜讀了蘇州推舉的這十首詩詞,我腦海裡冒出一個字「名」。
首先是名城,充分體現了蘇州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的得天獨厚的特色,詩詞裡的「楓橋」、「虎丘」、「寒山寺」、「靈巖山」、「橫塘」、「閶門」等,都體現了蘇州獨特的歷史背景、獨具的文化情懷和獨到的生活氣息。我在吳江曾經插隊過十年,讀到《舟過吳江》,水鄉特有的韻味,便油然而生。
第二,名在作者。這些作者都是頂級的詩人、名人。李白、白居易、張繼、杜荀鶴、龔自珍等可以說都是彪炳千秋的詩聖、詩仙、大詩人。他們的影響不僅在中國,也是世界的。
第三,這些詩詞都是描寫反映蘇州的名篇。如《楓橋夜泊》、《蘇臺覽古》、《登閶門閒望》,都是詩人的感情流露與蘇州城市的交融,是永恆的瞬間凝固,家喻戶曉、千古流傳。
第四,這十首詩詞裡有許多閃光的名句。如「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等,千古名句,流傳很廣。
這十首聚名城、名人、名篇、名句於一體的詩詞,將真摯濃鬱的情感、精煉準確的用詞、生動鮮活的形象、雋永流暢的氣韻、自然協和的音律融為一體,確實是中華詩壇的瑰寶,凸顯了豐富生動的物象空間、情感空間和想像空間,具有豐富深邃的情感內涵、精神內涵、人文內涵和審美內涵。天人合一,千古名詩作者自身的生命節律與宇宙生命節律、現代受眾心理上預期節律和生理上的慣性節律相合相符,成為一種和諧,激起真善美的共鳴,陶冶心靈,愉悅性情,獲得美的享受。
江蘇省作協主席
範小青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蘇州市文聯主席
王堯
蘇州科技大學教授
人文學院院長
凌鬱之
蘇州市詩詞協會會長、滄浪詩社社長:周秦
常務副會(社)長兼《滄浪風雅》主編:馬小萍
執行副主編、美編:包翠玲
編委(按姓氏筆畫排列):
馬小萍、包翠玲、陳鑌、柳琰、韓光浩、謝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