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詩詞溯源:相傳織女星,今夕嫁牽牛!

2020-12-23 騰訊網

七夕詩詞中的歷史,看織女是怎樣,由一個紡織女工,晉升到愛情之神的!

中國古代的神話和傳說,和先民的生存息息相關。上古時代,先民觀察天象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形成了星辰崇拜。每年秋天,就可以看到天上銀河,而這個時節正是自然界果實成熟,便於狩獵的時期。用牲畜祭祀最亮的星辰,是牽牛星的起源。而中國自原始社會就有紡織業,這個時期正是晝收薴麻,夜作衣裳準備秋冬的季節,那銀河有明亮的織女星照耀,撫慰著女子艱辛的夜做。

男狩女織起源於原始社會,對牽牛織女的崇拜也就源遠流長。但最初他們並不是在搭配一起的,牽牛主管的是男性的工作,織女是管的女子的紡織。中國有古老的秩序,從天象神話照應人間,但時間久了,就漏洞百出。因為在奴隸社會,神話可以馴服奴隸乖乖做事。但是長期做奴隸的滋味也不好受,周朝的人們開始質疑。

中國最古老的民歌詩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曰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說的是什麼呢,雖然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但是有那麼一天,人們發現了織女在天上並沒有織布,牛郎也沒有拉車出苦力。

最粗暴的方式當然是鎮壓奴隸,強迫做事,但最簡單的方式,不過是將神話講好,講到大家都接受。於是牛郎織女就形成了新的版本。

說天地看見織女紡織累,牛郎拉車也累,所以曾經將他們許配在一起,本來以為男女幹活搭配不累,結果這小兩口恩愛到忘記了本來的工作,成天膩歪在一起。織女忘記織布,牛郎不趕車,天上要的東西都沒有,拿什麼來安慰人間?於是準許每年織女和牛郎見面一次,算是放假。

天上有假期,自然人間也有。七夕就成了勞動人民的節日。當然內涵就多了,夫妻相守,增加感情,拜織女,乞求自己心靈手巧,不出廢品,男人有老婆孩子,有繼續苦力的動力。這以上說的是奴隸社會。

進入封建社會之後,這個傳說獲得廣泛的認同。但是增加了更多時代的因素。因為奴隸制消失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細胞建立,牛郎織女更對應的是夫妻,所以我們在漢朝《古詩十九首》看到了情深意動的牽牛織女,他們從天上被管的末流神仙之外,多了另一個身份,聚少離多的夫妻,對應這一時期,社會結構的變化,漢朝的男子普遍服兵役徭役,又需要外出謀生,許多女子承擔田園重擔,留守家庭。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漢朝《古詩十九首》

別離是一種常態,思念被默許被認可,成為情感的出口,所以這一首詩。在漢朝,寫出了分別夫妻的心語。由於以家庭為細胞的社會單位的確立,這首古詩詞至今仍舊有著關於分離相思情感的強大魅力,在當代不用作夫妻,而被用在戀愛期間的眉目相通,相思難見。

七夕在漢朝僅限宮廷之間,是激勵宮女掌握紡織技術,但私下裡,誰不會想到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

在唐朝之後,七夕成為重要的民俗節日,從皇家到每個人,都能感受節氣的愉快。牛郎織女的相會也成為公開的話題。當然七夕的包含度更加廣闊,少女乞巧,少婦做秋衣裳,曬衣裳,穿新衣,夫妻之間因這個日子團圓更美,當然沒有團圓的會牽掛。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唐朝白居易《長恨歌》

皇家尚且如此,百姓更把這個日子,看著培養升華感情的良辰吉日。今天一切都好,至於那晚上的天空到底有沒有,牽牛星靠近織女星這個天象事實,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願意他們在一起,他們就應該在一起。

詩人們竭盡了想像。

李商隱說「鸞扇斜分鳳幄開,新橋橫過鵲飛回。」這哪裡是辛苦織女的形象,這是皇家公主會見駙馬的儀仗隊。我覺得這簡直不像是夫妻會面,是大型的慰問表演。但是滿足了觀眾,華麗麗的想像。

「今日雲軿度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兢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唐朝權德輿《七夕》

那麼在唐朝,織女可不是天上小家碧玉,她坐的是香車,上的是鵲橋,過的是銀河,來的時候風雷相擁,去的時候金風玉露。關於她織布那件事不再是重點。她本身就是紡織女神,再也不用像漢朝詩裡說的那樣,每天晚上腳踩機杼。

她除了鵲橋相會,平常的主要工作就是等待相會。這是織女工作範圍在不同時代的轉變。

這也證明了天下盛世,連天上的織女也從繁重的手工業中給解脫出來。她現在還有一份次要但也重要的工作就是給那些渴望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帶去福利,給她們增加一點心靈的自信。

那麼到了宋朝,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更加有了新內容。

「西風掃殘暑,微月澹新秋。相傳織女星,今夕嫁牽牛。

翩翩聯鵲橋,亭亭擁龍輈。多少乞巧人,笑語穿針樓。」送朝俞是7月7日節錄。

如果唐朝的牛郎織女相會是公主會駙馬,宋朝在熱鬧和喜慶上更加了一步,那是織女嫁牽牛。關於嫁肯定是人間天上的盛大禮儀。天上依然銀河,人間卻沸騰了。到處華衣笑語,擠在人間的鵲橋和龍舟上,乞巧樓上到處是俏麗的女子。所謂旅遊,在宋朝就有了很好的註腳,看的不是銀河啊,看的是人山人海,繁榮錦繡。

「天上低昂依舊,人間兒女成狂。

夜來處處試新裝,卻是人間天上。」宋朝劉辰翁西江月《新秋寫興》

說的是在宋朝的七夕,已經成了年輕人追捧的節日。這個中間不僅穿新衣,而且更是男女追逐戀愛的好時節。織女已經明顯的由一個紡織女工轉化成為了愛神。這個愛神當然不限於夫妻間的。當然在宋朝通通稱為有情人。

「兩情若是長久,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節在當代已經轉換成情人節,這當然是其內涵的擴展。織女由原始社會天上紡織的可憐奴隸女工,一步步成為了愛情之神。她現在的任務完全拋棄了紡織,因為中國的紡織業不再由她操心,她開始管那些戀愛情感,相戀結婚,而主要的經營範圍是未婚男女的情感。完成了她最華麗的轉身。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七夕織女星 | 銀河系愛情故事
    這是一顆0等的華美明星,和不遠處的天津四、牽牛星隔河而望,組成了標誌性的夏夜大三角。在中西方各國,孩子們往往會在8月的夜晚隨父母長輩到戶外乘涼觀星。仰望織女,在中國,大人們會為孩子講述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古老傳說;在歐美各國,孩子們也會知曉,天琴是一個悽美愛情故事的見證。
  • 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
    七夕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的由來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鬥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
  • 農曆七月初七中國的七夕節(情人節)
    農曆七月初七中國的七夕節(情人節)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 如時:說說有關七夕節和情人節的故事
    也叫乞巧節、七巧節、七姐節、七夕祭。七夕節在大多數人記憶中一定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浪漫愛情故事。從《搜神記》中,就有將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演繹成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了。中國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
  • 中華傳統文化之--七夕節
    節日來歷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不過那時候的七夕,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並無後面的故事。直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繫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
  • 七夕:古時的女兒節,今日的情人節
    那麼不妨一起走進歷史長河,感受七夕節在過去時光中的色彩,也從中找尋與思考自己的愛情路徑!一、七夕節簡介七夕節源於星宿崇拜,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在古代,七夕節的主角是女子,是屬於女性的專屬節日,以祈福、乞巧為主題,所以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伴隨著歷史發展,七夕成為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成為「中國情人節」。
  • 最美的七夕詩詞,只有中國人才懂的浪漫!
    品讀:這當然是千古不二的七夕詩詞,即使你把它排在第一,我也沒有任何意見,畢竟提起《鵲橋仙》,人們想到必是這一首,「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句為千古佳句,有口皆碑。七夕·未會牽牛意若何宋·楊璞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品讀:相傳,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 七夕節用英語怎麼說?
    七夕節,大劉一直在加班中度過,沒來得及給大家分享有關七夕的英語知識,這裡給大家補上吧,也祝福昨天的大家七夕節快樂!七夕節的由來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2020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今年七夕是哪一天?
    2020年的七夕節馬上就要到了,這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很多情侶必不能忘的一個節日,一些小夥伴還不清楚今年七夕情人節到底是幾月幾號,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詳細的日子。
  • 七夕節: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
    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七夕是哪天?帶你了解浪漫七夕節!
    七夕是哪天?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中國情人節,是專屬於戀人情侶的節日。那麼具體七夕是哪天呢?它有著怎樣的由來和傳統習俗呢,小編今天為你一一介紹,讓你全面了解浪漫的七夕節 七夕是哪天?七夕由來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
  • 七夕:從女兒節到情人節,官方民間共同推動古老節慶新生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七夕和牛郎織女的故事是密不可分的,提到七夕節,就會想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說起牛郎織女,也離不開他們在七夕相會的情節。但從歷史上來看,牛郎織女傳說形成的時間遠早於七夕節。七夕節在漢代才有文字記載,而牛郎織女的故事在先秦時期就以神話的形式流傳了。「牽牛」和「織女」原本是兩個沒有關係的星座名。
  • 《七夕》古詩大全 七夕唯美詩句描寫七夕的詩詞優美句子
    轉眼間七夕將至,傳聞中七夕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民間也有不少關於七夕的故事習俗。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寫詩抒情,七夕到了,讓我們一起重溫詩詞,感受古人的七夕情懷。  1、《漁家傲 七夕》  年代:宋 作者:蘇軾  皎皎牽牛河漢女。盈盈臨水無由語。  望斷碧雲空日暮。無尋處。  夢回芳草生春浦。
  • 七夕節~2018.8.17
    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自然崇拜「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 2016年七夕節是幾月幾日?七夕節的來歷和習俗
    說到七夕節,很多人都會想起牛郎織女的傳說吧,七夕節也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很多人都在期待著七夕節的到來,你知道2016年七夕節是幾月幾日嗎?2016年七夕節是哪一天呢?大家和360常識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下2016年七夕節的日期吧。2016年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時間:2017-08-19 11:38   來源:火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在七夕節裡,男男女女互訴衷腸,紛紛訴說著他們心中最甜蜜的情話。
  • 七夕遙望牽牛織女星 愛情豐富了文化特徵
    我國最早的天文曆法著作《夏小正》記載:七月,「漢案戶,初昏,織女正東鄉」,意指織女星只要初昏時在正東方向出現,就標誌著進入了秋季月序,首次出現的時間是七月初一。織女星是現代星圖中天琴座的主星,是全天第五亮星。與它相對的牽牛星,相當於現代星圖中的天鷹座。這兩顆星都很亮,它們分居銀河兩岸,織女在西,牽牛在東。
  • 七夕節:情人節還是女人節?
    七夕節到底是情人節還是女人節?過節主要是吃東西還是縫東西?面對記者提問,儘是一片迷茫的眼神。
  • 七夕:2019年農曆七月初七是幾月幾號
    2019年農曆七月初七是幾月幾號: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關於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上古時代,古人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的記載見於《漢書·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 七夕!「七姐誕」,情人節?黃埔蘿崗人你怎麼看?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七夕節就是其中一個,它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七夕節也被我們稱為「中國情人節」,七夕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七夕節的由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