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遙望牽牛織女星 愛情豐富了文化特徵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七夕 遙望牽牛織女星

  又是七夕。這是一個適合綿綿細雨、遙望銀河的日子。「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因為一個古老的傳說,兩顆相距十萬八千裡的星星,從此染上了有滋有味的人間煙火,成為穿越時空裡永恆的承諾。它無疑是中國傳統節日裡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同樣傳承著數千年來中國人對宇宙認識的樸素智慧和對生活的美好追求。

  起源於天文崇拜與農耕文明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有關織女星牽牛星的記載就有了。七夕的時間點在上古是根據織女星的位置確定的。

  我國最早的天文曆法著作《夏小正》記載:七月,「漢案戶,初昏,織女正東鄉」,意指織女星只要初昏時在正東方向出現,就標誌著進入了秋季月序,首次出現的時間是七月初一。織女星是現代星圖中天琴座的主星,是全天第五亮星。與它相對的牽牛星,相當於現代星圖中的天鷹座。這兩顆星都很亮,它們分居銀河兩岸,織女在西,牽牛在東。

  上古時期,每年初秋,也就是七月的時候,織女星正好升到了人們頭頂的天空,因此,人們只要看到明亮的織女星到了頭頂,就知道秋天到了,所以織女星實際上是秋天到來的標誌。《漢書·律曆志》載:「織女之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星紀。」從星紀來說,七月初一具有星紀歲首的意義,是「星回歲終」新舊交替的時節,因此祈年、祈福、祈子嗣的習俗作為後世七夕習俗的核心內容便由此而來。

  河南大學教授、民俗學家高有鵬認為,七夕作為節日文化的實質是天文崇拜與農耕文明的集合。七夕之夕的原意是與天文崇拜相關,其內涵在於祈求人口生產與農作物生產的最大化。作為節日,其文化主體生成的直接起源應該與我國古代的星佔習俗相關。

  事實上,古時的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鬥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天文崇拜的痕跡。

  乞巧是七夕的重要習俗

  當人們仰望星空,看到頭頂的織女星正好和銀河東岸的牛郎星隔河相望。牽牛織女遙相望的意象,就是這樣來的,而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是從這種意象中發展而來的。

  其實,牽牛與織女的故事原不浪漫。在秦初,七夕是作為一個婚嫁的禁忌日而存在的。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按其中的《日書》記載:「戊申、己酉,牽牛以取(娶)織女,不果,三棄」,說牽牛沒有娶到織女,三次都沒有成功。因此,在早期階段,牛郎織女的故事是純粹的悲劇。

  北京師範大學蕭放教授介紹,七夕萌芽於春秋戰國,成形於漢魏,興盛於唐宋,明清成為一般性節日。真正將七夕視為節日的是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述了漢代宮廷七夕節俗情形,漢宮「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做于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綬。」又曰:「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巧針與開襟樓,俱以習之。」

  為什麼七夕的主要習俗是乞巧?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宗迪指出,因為秋天來了,天氣冷了,女人要織布準備冬衣了。《詩經》中的《豳風·七月》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授衣,則必須七月織布,八月縫衣。因此七月是女人織布的時節,是女紅開始的時候,所以女人要先乞巧,希望自己心靈手巧。

  五代人編輯的《開元天寶遺事》說: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都在宮中舉行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闐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人如潮湧、交通堵塞的景象充分證明乞巧節曾是古人最喜愛的節日之一。

  乞巧是七夕節流傳至今的重要習俗之一,鹹豐年間固安謂之「丟花針」,民國年間文安謂之「投花針」。據說女人乞巧時,「以碗貯水,曝熱日中,投繡花針於水面,諦視水底,針影成雲霧花鳥之影者好;成剪刀牙齒之影者次之;如其影粗如槌,細如絲,直如矢,則以為拙」。七夕的乞巧活動很多,比如「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以巧芽取針。現在南方很多地區還保留這些習俗。

  愛情豐富了七夕的文化特徵

  著名民間文藝家馮驥才曾說過,七夕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角的節日。如果說每個節慶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徵,那麼七夕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情」字。

  自牛郎織女傳說融入七夕節後,這個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就成為七夕節的主要內容。從時間禁忌到愛情悲劇,從浪漫神奇到忠貞不渝。愛情極大豐富和鍛造了七夕節的文化內涵。這從歷代的文學創作中可以一一窺見——

  東漢古詩十九首裡的柔腸婉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會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白居易《長恨歌》裡的纏綿悱惻:「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秦少遊《鵲橋仙》裡的千古絕唱:「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以及由這個故事引發的關於愛情的想像和創作,現代人十分傾向並且樂於把七夕當做歌頌愛情的節日,儘管有的學者不以為然,有的學者對於七夕節的商業化大力抨擊,然而,絕大多數人持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節日的存廢興替應該取決於民眾的自然傳承,古老的節日需要也應該在不違背傳統的基礎上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

  「七夕的主題經歷了星辰祭祀、幸福乞求、人間競巧等歷史變化。

  流傳至今,牛郎織女的傳說之所以比較盛行,愛情之所以成為主題,這是時代變遷的結果,與社會兩性開放程度、女性地位、女性被尊重的程度有關係。」蕭放說,「無論是七夕節還是愛情節,節俗的新擴展給傳統的『七夕節』注入了新的活力。」

  記者 鄭 娜

相關焦點

  • 從七夕中看傳統文化的起承轉合
    古人以詩言志,託物傳情,情思往往寄於筆墨,幾千年來積澱成獨具地域魅力的愛情文化,在這璨若星河的愛情文化中,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流傳最廣,也最為動人,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鵲橋相會的七夕,也成了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在所有傳統節日中,七夕的話題性和爭議性最強。
  • 如時:說說有關七夕節和情人節的故事
    也叫乞巧節、七巧節、七姐節、七夕祭。七夕節在大多數人記憶中一定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浪漫愛情故事。從《搜神記》中,就有將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演繹成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了。中國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
  • 衡復七夕 |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慶人間七夕佳令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米其林一星法餐廳七夕五道式套餐人民幣 1314 元/位 + 10%服務費南非鮑魚片,香煎魷魚色拉,番茄甜椒小牛肉濃湯海膽吐司甘草黃油小龍蝦,慢燉甜洋蔥,夏季牛肝菌黃油煎四川北極紅點鮭,松仁,油浸番茄,芥蘭葉
  • 星橋橫過鵲飛回,歡看牽牛織女星—絳縣舉行單身青年...
    本文原標題:《星橋橫過鵲飛回,歡看牽牛織女星—絳縣舉行單身青年相親交友聯誼會》七夕情人節 八月的故絳驕陽似火,卻擋不住七夕全城熱戀的節奏。為積極響應我縣大力實施的「鳳還巢」計劃,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鼓勵全縣各界青年才俊和各行各業的廣大幹部職工,努力工作、激情創業,為絳縣「兩鄉五區」建設貢獻青春和力量。
  • 以後七夕,我一生陪伴
    我已見過銀河,卻唯獨只愛你這一顆星。往後餘生,我想和你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七夕節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曆7月7日。
  • 七夕:2019年農曆七月初七是幾月幾號
    2019年農曆七月初七是幾月幾號: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關於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上古時代,古人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的記載見於《漢書·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 七夕2019年是幾月幾日 七夕節具體時間七夕的起源簡介
    2019年七夕即將來到,很多人都已經開始準備七夕禮物了,但是也有些人不知道七夕的具體時間,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19年七夕是哪天?七夕具體時間  七夕時間:2019年08月07日,農曆七月初七,星期三。
  • 今年七夕節是幾月幾號 2020七夕節具體日期時間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七夕節最新資訊 > 正文 今年七夕節是幾月幾號 2020七夕節具體日期時間
  • 「七夕」情人節的來歷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 七夕節:情人節還是女人節?
    《詩經》裡的牽牛、織女大體還只是天上的星座,又說他們從事著駕車、織布的勞作,有了初步擬人特徵。 到了漢代,形成了流傳至今的神話故事原型:牛郎織女私自相愛,忤逆神旨而雙雙受罰,隔河相望不能聚首。因此,從漢代開始,七夕節有了悽婉的情感底色。 有意思的是,古代七夕節又稱「首秋節」,初秋時節常能看到喜鵲成群飛過。
  • 七夕:十首詩詞,帶你探尋唯美愛情神話
    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為我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當然版本很多,今天我們只述其一:牛郎性格忠厚老實,與哥嫂生活在一起,但其嫂總是刁難他,讓他去放一頭牛,不帶回一群牛便不準其歸家,他的善良打動了本是神仙的老牛,牛郎果然帶回了一群牛,但卻仍被嫂嫂趕出了家門,牛郎在老黃牛的介紹下認識了織女,但天帝因織女誤了編織雲霞之事而將其收回天庭,王母娘娘用金釵化為了銀河,並罰他們只準一年只準在七夕那天會面
  • 央視七夕晚會emoji節目單公布
    今天晚上19:30,央視將舉辦2020七夕特別節目《天下有情人·此夕最相思》。今天上午,七夕特別節目的節目單出爐!同時今天下午15:30-19:30 ,鎖定央視頻直播間,更有四小時新媒體直播節目《最美是今夕》明星嘉賓帶你探訪七夕浪漫民俗,揭秘晚會臺前幕後!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是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七夕:你再不來,我就要下雪了
    牽牛織女星的神話故事始出於漢代,《迢迢牽牛星》作為牛郎織女的經典詩歌,把相隔不得見的悲劇色彩描寫的淋漓盡致:「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七夕節2019年是幾月幾號?2019七夕情人節詳細時間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七夕節最新資訊 > 正文 七夕節2019年是幾月幾號?2019七夕情人節詳細時間 2019年的七夕節馬上就要到來了,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想給自己最愛的他/她表示一番,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2019年七夕節是幾月幾號,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千萬別錯過了。
  • 7日「七夕」:星橋橫過鵲飛回,坐看牽牛織女星
    新華社天津8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8月7日農曆正值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也是傳說中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那麼,怎麼在夜空中尋找牛郎星和織女星,感受這份浪漫的愛情故事?
  • 關於七夕情人節的文章
    這一天一般會到古文化街的喬香閣去挑選一串水晶手鍊送給自己的女朋友,以祈求浪漫的愛情。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 七夕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七夕節既是拜七姐節日也是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婺女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其誕辰。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 中華傳統文化之--七夕節
    節日來歷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不過那時候的七夕,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並無後面的故事。直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繫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
  • 最美的七夕詩詞,只有中國人才懂的浪漫!
    品讀:這當然是千古不二的七夕詩詞,即使你把它排在第一,我也沒有任何意見,畢竟提起《鵲橋仙》,人們想到必是這一首,「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句為千古佳句,有口皆碑。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 【節日】七夕,七首絕美愛情詩,深深的話,我們淺淺地說
    七夕臥看牽牛織女星天階夜色涼如水星月輪轉,七夕將至。有人說,現在的人們把每個節日都過成了情人節,商家也早早地推出送禮攻略。仿佛過七夕是一個任務,而非時節所至的心意。如果未曾心碎,再美的愛情也是傳說。唯有小別離,才知情深重。古人為思念用盡筆墨,它可以刻骨銘心,「玲瓏骰子安紅豆,相思入骨君不知」。它亦可以豁達,「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七夕,宜思念,願月光打在你思念的人臉上,願星河銀光許TA一世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