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他強調,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對文藝工作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的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瑪在接受採訪時,結合自己一年來在基層的履職情況,談到了今年帶來的新提案: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建設短板。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宗庸卓瑪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藝界別分組討論會。攝影:李元梅
履職一年:加大少數民族文藝人才培養力度
「2018年全國兩會上,我提出的關於加大少數民族文藝人才培養力度的提案備受關注。大家紛紛在聯名提案人籤名頁上簽名,共同發起了關於加大少數民族文藝人才培養力度的聯名提案。」宗庸卓瑪希望,能讓真正有天賦、願意繼承和傳揚本民族藝術傳統的年輕人,得到專業系統的藝術教育,保護傳承並提高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繁榮中華民族文化。
去年12月29日,一場由雲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歌韻流芳》音樂會在昆明舉行,紀念為民族音樂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老一輩著名歌唱家黃虹誕辰90周年。這場音樂會也是為了繼承、弘揚和發展雲南民族音樂事業。
「黃虹老師是雲南省文藝界領軍人物,《小河淌水》《猜調》《放馬山歌》等歌曲至今都在傳唱。我們都是在第一代藝術家培養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文藝工作者,不能忘記老藝術家對自己的關心,他們一步一步教會我們怎樣傳承、怎樣做人、怎樣去唱人民喜歡的歌曲。」宗庸卓瑪深感,從老藝術家身上學到的東西,自己也有責任傳遞給下一代人,傳承雲南文化藝術,培養更多優秀的雲南藝術家。她說:「這場音樂會也讓臺下的老藝術家們看到了臺上年輕人的成長,特別有意義。」
今年提案: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建設短板
「今年全國兩會,我的提案將圍繞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建設短板建言獻策。」
今年為何會帶來這樣的提案?宗庸卓瑪向記者道出了其中原委。
「每年,我都會多次到基層和一些貧困山區為群眾演出。我發現,由於缺乏軟硬體設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後,制約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拿著話筒站在田埂上,沒有稍平一點的場地,老百姓坐在坑坑窪窪的場地上看演出。透過他們的眼神,我從心底覺得文藝應該走到最基層。貧困地區、偏遠地區特別需要文化精神食糧,更要有傳播的場地和平臺。」
宗庸卓瑪認為,偏遠山區的鄉鎮和村寨,沒有像樣的文化廣場,沒有老百姓和民間文化傳承人演出的戲臺,沒有劇院或劇場,沒有圖書館,更沒有電影院。這直接導致了深度貧困地區老百姓文化生活的短缺和質量低下, 作為一名「老委員」,深知肩上責任重大。她說:「今年的提案,我也徵求了很多人的意見,這是大家共同的期盼。文化扶貧,也是很關鍵的問題。」
談到4日在文藝界、社科界聯組會議見到總書記時的情景,宗庸卓瑪難掩內心的激動:「全國政協會議一開幕,總書記就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這充分說明了總書記對文藝界、社科界人才的重視。」她說,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自己和許多文藝工作者一樣,目睹了雲南文藝經過40年的積澱和發展,從弱到強,最終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景象。宗庸卓瑪表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一起,努力用有筋骨、有溫度、有力量的文藝作品來謳歌這個偉大的時代、回饋偉大的人民。(中國西藏網 記者/李元梅 多吉 陳衛國)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