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訪】宗庸卓瑪委員: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

2021-01-09 中國西藏網

  中國西藏網訊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他強調,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對文藝工作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的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瑪在接受採訪時,結合自己一年來在基層的履職情況,談到了今年帶來的新提案: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建設短板。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宗庸卓瑪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藝界別分組討論會。攝影:李元梅

  履職一年:加大少數民族文藝人才培養力度

  「2018年全國兩會上,我提出的關於加大少數民族文藝人才培養力度的提案備受關注。大家紛紛在聯名提案人籤名頁上簽名,共同發起了關於加大少數民族文藝人才培養力度的聯名提案。」宗庸卓瑪希望,能讓真正有天賦、願意繼承和傳揚本民族藝術傳統的年輕人,得到專業系統的藝術教育,保護傳承並提高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繁榮中華民族文化。

  去年12月29日,一場由雲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歌韻流芳》音樂會在昆明舉行,紀念為民族音樂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老一輩著名歌唱家黃虹誕辰90周年。這場音樂會也是為了繼承、弘揚和發展雲南民族音樂事業。

  「黃虹老師是雲南省文藝界領軍人物,《小河淌水》《猜調》《放馬山歌》等歌曲至今都在傳唱。我們都是在第一代藝術家培養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文藝工作者,不能忘記老藝術家對自己的關心,他們一步一步教會我們怎樣傳承、怎樣做人、怎樣去唱人民喜歡的歌曲。」宗庸卓瑪深感,從老藝術家身上學到的東西,自己也有責任傳遞給下一代人,傳承雲南文化藝術,培養更多優秀的雲南藝術家。她說:「這場音樂會也讓臺下的老藝術家們看到了臺上年輕人的成長,特別有意義。」

  今年提案: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建設短板

  「今年全國兩會,我的提案將圍繞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建設短板建言獻策。」

  今年為何會帶來這樣的提案?宗庸卓瑪向記者道出了其中原委。

  「每年,我都會多次到基層和一些貧困山區為群眾演出。我發現,由於缺乏軟硬體設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後,制約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拿著話筒站在田埂上,沒有稍平一點的場地,老百姓坐在坑坑窪窪的場地上看演出。透過他們的眼神,我從心底覺得文藝應該走到最基層。貧困地區、偏遠地區特別需要文化精神食糧,更要有傳播的場地和平臺。」

  宗庸卓瑪認為,偏遠山區的鄉鎮和村寨,沒有像樣的文化廣場,沒有老百姓和民間文化傳承人演出的戲臺,沒有劇院或劇場,沒有圖書館,更沒有電影院。這直接導致了深度貧困地區老百姓文化生活的短缺和質量低下, 作為一名「老委員」,深知肩上責任重大。她說:「今年的提案,我也徵求了很多人的意見,這是大家共同的期盼。文化扶貧,也是很關鍵的問題。」

  談到4日在文藝界、社科界聯組會議見到總書記時的情景,宗庸卓瑪難掩內心的激動:「全國政協會議一開幕,總書記就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這充分說明了總書記對文藝界、社科界人才的重視。」她說,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自己和許多文藝工作者一樣,目睹了雲南文藝經過40年的積澱和發展,從弱到強,最終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景象。宗庸卓瑪表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一起,努力用有筋骨、有溫度、有力量的文藝作品來謳歌這個偉大的時代、回饋偉大的人民。(中國西藏網 記者/李元梅 多吉 陳衛國)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宗庸卓瑪委員:致力弘揚民族優秀文藝
    這是住滇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宗庸卓瑪全力促成的一次大型活動,讓老一輩藝術家看到年輕一代的成長和民族音樂經典的傳承。    對民族音樂事業及少數民族文藝人才培養,宗庸卓瑪有著執著的追求。去年全國兩會上,她就加大少數民族文藝人才培養力度提出提案,希望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
  • 「履職故事」宗庸卓瑪委員:抗「疫」我們義不容辭
    「在這場眾志成城的抗『疫』中,積極發揮文藝的作用和力量,產生凝聚力、體現正能量,是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瑪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第一時間投入到文藝創作中,用藝術的力量歌頌醫務人員和一線工作者,凝聚信心與力量。
  • 全國政協委員宗庸卓瑪:用文藝方式凝聚信心和力量
    「在這場眾志成城的疫情鬥爭中,積極發揮文藝的作用和力量,產生凝聚力、體現正能量,是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瑪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第一時間投入到文藝創作中,用藝術的力量歌頌醫務人員和一線工作者,凝聚信心與力量。
  • 貧困帽子摘了 攻堅力量不減——訪全國政協委員黃寶榮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巡視組副巡視員、甘肅省白銀市副市長黃寶榮談到脫貧攻堅戰時表示,要把「基礎版」脫貧攻堅提升為「升級版」鄉村振興,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記者:白銀市是甘肅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近年來扶貧工作是如何開展的?目前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如何?
  • 春風化雨潤心田——黃州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紀實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文化部、財政部在「十二五」期間共同開展的一項戰略性文化惠民項目。它的具體內容是:結合當地實際,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 廣電總局:強化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屬性,全面推進「智慧廣電+公共服務」
    ,建立健全長效服務機制,大力推進「智慧廣電+公共服務」,深度融入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化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加快構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四)推動調整國家指導標準。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發揮國家指導標準的統領作用,強化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法律保障。把國家指導標準工作納入總局公共服務日常管理,建立工作制度,積極推進國家指導標準動態調整。
  • 港澳代表委員的「兩會公事包」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記者劉歡)前來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港澳代表委員20日陸續抵達北京。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等議題,受到港澳人士的高度關注,列入不少代表委員的「兩會公事包」。
  • 關注兩會|兩會上的江財校友好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政府副省長胡強(1981級國民經濟計劃專業校友)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提出,要確保脫貧質量見「初心」,確保糧食安全顯「糧心」。脫貧攻堅上,要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做好睏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確保脫貧不返貧。糧食生產上,要做到早稻顆粒歸倉,確保糧食安全。
  • 【履職故事】宗庸卓瑪的心願
    雲南網訊(記者 程三娟)全國政協會議文藝界別分組討論的間隙,宗庸卓瑪委員拿著精心準備的提案找到其他委員。一番探討交流後,大家紛紛在聯名提案人籤名頁上簽名,共同發起了關於加大少數民族文藝人才培養力度的聯名提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建設一支宏大的文藝人才隊伍。
  • 補齊短板,有效改善民生
    我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保障改善民生,決勝全面小康。就業是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特別是在助力脫貧攻堅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集中發力,綜合運用技能培訓、勞務組織、創業扶持、「一對一」就業困難人員援助、公益性崗位兜底等措施,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確保已就業人員穩定就業、穩定增收。公共服務是關乎百姓身邊小事的民生大事。
  • 兩會十大熱詞出爐,群眾最關心的是什麼?
    一、2020年兩會群眾關注的熱點1社會治理主要關注點:整治網絡亂象,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提高各級政府機關應對公共突發事件能力,完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保護,完善社會徵信體系建設圖片來源於新華網貧困會有代際傳遞的現象,在我國脫貧攻堅的緊要關頭,對貧困地區的教育資源傾斜不僅僅是義務教育公平的體現,更是與貧困作鬥爭的重要方式。
  • 年末視察|打造樂齡生活圈,委員們視察為老服務體系建設
    12月10日下午,靜安區政協舉行第七場暨「健全為老服務體系、打造『樂齡生活圈』」專題政協委員年末視察。區政協副主席葉強和32名委員參加。區民政局、大寧路街道、寶山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情況。據介紹,為積極應對人口深度老齡化的挑戰,近年來,區民政局堅持設施為基、服務為本、政策為引,努力探索構建「五位一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格局,加速構建為老服務設施網絡,不斷提升為老服務水平,精心打造「樂齡家園」服務品牌,努力提升養老服務能級,滿足了群眾的養老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 十大健康關鍵詞 兩會代表委員原來關心這些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又在健康方面有哪些建言獻策?健康界梳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議案和提案,提煉出他們關注的十大健康關鍵詞。醫保 熱度值:★★★★★毫無疑問,「醫保」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熱詞。儘管是個組建只有一年新面孔,國家醫保局醫保的一舉一動,卻總能成為熱點。
  • 強交通、送文化、通電力,看九江如何在脫貧攻堅戰啃下「硬骨頭」
    一、高位推動,提升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契機,不斷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讓群眾充分享受到文化發展的紅利。
  • 聽聽代表委員怎麼說|兩會@...
    聚焦義務教育有保障,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700億元,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特崗計劃累計為農村中小學補充教師75.4萬名,生活補助政策惠及中西部130萬名鄉村教師;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分配中央財政教育專項資金時向「三區三州」傾斜。二是堅持精準方略促深化。持續實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精準控輟,分類保學。
  • 「聚焦2021兩會」何宏蘭委員:加強和完善特殊教育體系 注重殘疾...
    何宏蘭委員:加強和完善特殊教育體系 注重殘疾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每日甘肅網1月14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何宏蘭委員是一位多年從事特殊教育的園丁,多年來,她堅持不懈為保障殘疾兒童學生受教育權利努力爭取,今年的「兩會」,她又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加強和完善我市特殊教育體系」的提案,建議在輔讀學校試點開辦職業教育部
  • 聚焦深度貧困 關注特殊群體——新疆網信系統堅持精準扶貧助力精準...
    二是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網際網路+旅遊」。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文化旅遊集散地、景點景區等旅遊場所寬帶網絡覆蓋升級改造,啟動信息通信支撐旅遊業發展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通過網絡優化和擴容等手段解決網絡擁塞、信號不穩定等問題,為現有網絡補盲、提質。
  • 2020年兩會看點前瞻
    因此,今年下一階段如何做到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放鬆,推動公共衛生體系的完善,將是全國兩會的重要議題。另外,中國將如何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抗疫,相關決策與趨勢也備受世界關注。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院長胡豫說,當前疫情防控風險挑戰仍存,絕不能前功盡棄,必須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同時,「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體系等方面存在短板。」
  • 秉要執本 補齊短板 快速反應 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檔升級
    此次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明確提出實施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二期)、市公共衛生重症醫學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設,致力於補齊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等短板,進一步改善全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硬體條件、管理水平、服務能力,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 兩會特刊 美麗圖景
    2019年,我省聚焦絕對貧困「清零」目標,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到目前已累計向深度貧困地區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86.7億元,完成三年計劃投資總量的113%,並聚焦貧困老年人、貧困殘疾人以及貧困單親家庭等特殊困難群體,6.4萬特困群眾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生產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然而,隨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腳步越來越近,在充滿信心時我們也絕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