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心田——黃州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紀實

2020-12-22 黃岡市政府門戶網站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文化部、財政部在「十二五」期間共同開展的一項戰略性文化惠民項目。它的具體內容是:結合當地實際,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全面落實公共文化法律法規,完善公共文化制度規範,加強改革創新,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和提供建設經驗的地區。

這項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動各地研究和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可持續發展的長效保障機制,為同類地區提供借鑑和示範,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對人民群眾而言,公共文化服務就是身邊的精神家園和心靈港灣。通過公共文化服務,更多人享受到了文化繁榮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普通人能夠徜徉於書海,縱情於藝術,享受文化帶給人的精神愉悅。

黃州是全市唯一的市轄區,轄3鎮1鄉5街道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版圖面積353平方公裡,總人口約40萬,有95個行政村和48個社區。自2018年4月啟動全國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如今3年過去,創建成效如何?

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祁志龍介紹,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黃州區緊緊圍繞文化惠民、樂民、育民、富民目標,將示範創建作為一項社會工程、民心工程和幸福工程,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發展機制。今天的黃州,文化工作短板不斷補齊,公共文化觸手可及,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日趨豐富,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春風拂面——政府主導,示範區創建凸顯文化擔當

沉寂了十餘年後,位於黃州沙街的原赤壁影劇院重新吸引了市民的目光。人們看到,影劇院的外牆搭起了手腳架,劇場內每天緊鑼密鼓地施工,這讓不少黃州老市民由衷地感到高興。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為了這座影劇院的「重生」,黃州區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赤壁影劇院始建於1980年,曾是老黃州的文化地標。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影劇院放映和演出等經營活動難以為繼,實行改制後功能變遷,後來長期閒置。與此相對應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而黃州區還沒有一個功能齊全的百姓劇場。

示範區創建啟動後,黃州區把百姓劇場的建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先後召開區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明確回購赤壁影劇院並將其改造為百姓劇場,既實現閒置資源的再利用,又為市民就近提供了一個惠民文化陣地。就維修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區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逐個解決推進,並以會議紀要的方式進行明確。

按照工程預算,維修改造主體工程總投資近1500萬元。建設資金如何籌措?黃州區不等不靠,創新投融資方式,整合政府債券,引入第三方主體投資進行建設。

在改造過程中,因為赤壁影劇院被列入市區第一批歷史建築,區文化和旅遊局依據文物保護法,對原赤壁影劇院按「修舊如舊」的原則,保留原有的外觀和設計結構,對外牆和各功能區加固修繕,力求在細節上恢復當初的模樣。改造後,劇院總面積將擴大到5137平方米,集演藝、文體活動、藝術展示、會議慶典等功能為一體,可容納觀眾1100多人。

消息傳來,赤壁影劇院的老職工林建農激動萬分,他18歲剛上班就見證了赤壁影劇院的建設,如今能在退休前看到劇院的重生,他特別欣慰。

這是政府主導建設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一個生動實踐。

文化興則黃州興。為了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黃州區成立了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和全區鄉鎮街道主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組建創建工作專班,印發實施方案和任務清單,明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職責,將示範創建作為鄉鎮街道、區直單位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區委和政府政務督查範疇,定期、不定期發布工作進展通報,督促示範創建工作穩步推進。

三年來,黃州區共整合中央、省、市和本級財政公共文化獎補及專項建設資金3億元,專門出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提檔升級獎補辦法》,累計投入300多萬元進行數位化建設,投入900萬元用於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提檔升級,投入60萬元進行村村響改造,文化陣地由點及面全面鋪開,基礎設施短板逐步補齊,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服務質效逐年提升。

春潮帶雨——以創促建,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提檔升級

每當夜幕降臨,陳策樓鎮盂缽橋村村民肖臘榮就會和村裡的姐妹們聚在村裡的文化小廣場上跳舞。近年來,她見證了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所帶來的改變,「以前都是自己跳,後來鎮裡村裡給我們配備了很好的音響設備,還有腰鼓,我帶領村裡20多名姐妹成立了舞蹈隊,大家在這裡跳得蠻開心。」

陳策樓鎮盂缽橋村文化廣場只是黃州三級文化設施網絡建設的一個縮影。在這個精心打造的網絡下,區級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非遺傳習館、美術館(農民畫館)、博物館、陳潭秋故居紀念館、李四光紀念館、百姓劇場等公共文化設施,鄉鎮街道有文化站,村(社區)有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從城市到村鎮,老百姓們總能找到適合的文化活動陣地。

11月29日,家住市委大院的居民王女士帶著六歲的女兒又來到附近的區圖書館打卡。這裡成了她們母女倆周末最喜歡去的地方。「館裡活動也多,疫情期間還開展了很多線上活動,讓孩子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就是位置小了點,要是再多點書就更好了!」她說。

她還不知道,藉助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東風」, 區委、區政府已經啟動區圖書館新館建設,總投資7500萬元,以一級館的標準,設計藏書總量達50萬冊以上,閱覽座席500席以上,屆時將極大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功能。目前,施工方正抓緊工期,力爭主體結構在年底前封頂。

這三年來,黃州區著力推進區、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和數位化建設。除了新啟動區圖書館新館、區級百姓劇場、區級老年體育活動中心建設,還對全區9處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137處社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面提檔升級。

加快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區圖書館先後投入31萬餘元完善總分館功能設施,目前已建成1個總館、14個分館、71個館外流通服務點的三級總分館體系,新增12處星級以上農家書屋,通借通還埠基本打通。

新建38處露天電影文化長廊,14處新全民健身示範工程和城鄉多功能運動場,廣播電視「戶戶通」、智能廣播「村村響」、人均體育面積和文體廣場覆蓋率領先全市。

陳潭秋故居景區建設進入第三期,成功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啟動申報國家4A級景區評審;李四光紀念館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第八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建成劉子通烈士紀念館、福音堂黃州革命史陳列館、楊家灣烈士陵園,區內旅遊景區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這三年來,黃州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全力推進免費開放,年接待觀眾、讀者70餘萬人次。與此同時,黃州區加強數字文化服務推廣,不斷延伸公共文化的觸角,全區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平臺基本建成。 

春雨如酥——特色彰顯,群眾文化活動駛入快車道

10月30日,第八屆「舞動赤壁」舞蹈大賽選拔賽在青磚湖廣場火熱開賽,來自赤壁街道26個社區和兩所學校共29支代表隊參賽,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

示範創建以來,文化春風吹遍黃州城鄉。每年舉行全區群眾廣場舞大賽、農民豐收節、民俗廟會、壽蘇會,每年送戲下鄉600場,公益電影放映1500次,文藝專場演出30場。打造書香黃州,連續舉辦三屆「黃州讀書人」演講比賽,打造黃州人自己的閱讀品牌。

在各鄉鎮街道,「舞動赤壁」「星耀東湖」「陶店幸福漁農節」「堵城民俗龍舟賽」「路口紫雲英節」「陳策樓荷花節、月季花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目不暇接,一鄉一品的格局已然形成,展示出群眾文藝旺盛的生命力。

群眾文化活動繁榮的背後,不僅來源於文化服務陣地的普遍建強,還在於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的壯大。

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陣地理事能力,黃州區通過內部競聘上崗、區聘鄉用和政府補貼等形式,解決區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人員不足問題。常年堅持社會體育指導員、廣場舞、農民畫、牌子鑼等免費培訓,壯大各類基層文旅體隊伍2200餘家,隊員人數30000餘人。

這三萬餘人的隊伍,也成為黃州區各類文化志願服務的主體。他們既是「紅色文藝輕騎兵」也是「文化進萬家」小分隊,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走進抗疫抗洪前線,走進老舊小區改造現場,以藝戰疫、以藝抗洪、以藝促改,引導群眾在各類文化活動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更好服務社會注入全新活力。

多彩的群眾文化為精品生產提供豐富的素材,優秀的文藝精品讓群眾文化更具生命力。示範創建期間,黃州區的文藝創作也步入了空前繁榮期。純文藝期刊《黃州文藝》《黃州詩聯書畫》《黃州書畫詩聯報》創刊發行;《三甦醒世哲言》《邾城歷史文化展覽圖輯》《巴河記憶》和《蘇東坡遊蹤》《東坡文化論叢》《蘇東坡與黃州詩書畫集》等4部《黃州東坡文化研究典藏》研究文獻刊印;運動歌曲《更強,黃州》《我運動,我快樂》純本土化創作充分詮釋黃州地域特色;歌舞情景劇《我們的季節》衝刺國家群星獎;紅色舞蹈劇《曙光》獲湖北省屈原文藝獎;廣場舞《黃州俏大媽》代表中南六省亮相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俏夕鼓韻》《蓮湘舞出幸福來》《舞起來》《幸福大媽扭起來》分別在全省歷屆廣場舞展演中獲一等獎;宣紙烙畫《赤壁風光》《開門紅》連續斬獲中國(濰坊)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小戲小品《送碗》《天上人間黃梅腔》獲省第九屆黃梅戲藝術節表演一等獎。

今年疫情期間,黃州文化人創作的湖北大鼓《十勸大家莫出門》、黃州方言《湖北農村防疫口訣》、黃岡善書《隔離》,快板《防汛防疫保家園》《十項防控記心尖》等作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文化無形無質,卻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黃州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發力於新時代,兼顧城鄉,均衡發展,立足人民,普惠於人民。

春雨潤物,澤流及遠。明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黃州市民翹首以盼的圖書館新館、區級百姓劇場即將投入使用,陳潭秋故居景區也將完成提檔升級,數位化服務更加便利。我們相信,黃州區的公共文化服務必將為黃州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大動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躍上新的臺階。( 通訊員吳琳 黃虎)

相關焦點

  • 桔子樹助力石景山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北京市石景山區2018年獲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創建期為2018年-2020年。2020年石景山區文化中心對外開放,建築面積4.1萬㎡,涵蓋區文化館、非遺中心、博物館、美術館等多功能為一體,國家級專業院團演出、全民藝術普及課程、主題展覽講座等活動,成為引領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新地標。
  • 【音畫坊】春風化雨潤心田
    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過去五年間  我國文化領域百花齊放競芬芳  春風化雨潤心田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等重要法律接連出臺  文化產業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穩步邁進  文化和旅遊部掛牌  從國家頂層設計上實現「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的有機融合  ……  看  靜默的文物「
  • 「輝煌『十三五』」系列短視頻丨春風化雨潤心田
    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過去五年間我國文化領域百花齊放競芬芳春風化雨潤心田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等重要法律接連出臺文化產業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穩步邁進文化和旅遊部掛牌從國家頂層設計上實現「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的有機融合……看靜默的文物「開口說話」5500餘家博物館親切「講述」家國故事
  • 東城明年將建成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服務總中心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發布儀式上了解到,作為明年東城區文化與金融工作的亮點,東城區將設立建立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服務總中心,為企業提供投資、貸款、定價、流轉、孵化等多種服務。設立首期規模4億元的「文菁」文化+產業基金在2019年12月6日,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正式批准東城區獲得首批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的創建資格,吹響了東城區文化與金融合作健康發展的號角。
  • 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創新
    隨著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我國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對不斷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構建更為健全完善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體系有著更高期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問題。黨的十八大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的目標。
  • 生態城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中新天津生態城被正式批准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同時,文化和旅遊部將生態城作為「景城一體、智慧科技創新」的典範進行介紹推廣。至此,今年生態城已獲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中國旅遊大獎·優選旅遊目的地」兩項國家級旅遊榮譽稱號。
  • 「博愛」之城中山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文化暖心」服務惠及...
    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提出了「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殊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規定,以此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提升服務效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 《關於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發展的若干措施...
    ,是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打造在全國具有領先優勢地位的文化金融發展高地的規劃畫卷。2019年12月6日,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正式批准東城區獲得首批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的創建資格,吹響了文化與金融合作健康發展的號角。
  • 《關於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發展的若干措施》重磅發布
    2020年11月18日,北京市重磅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2019年12月6日,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正式批准東城區獲得首批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的創建資格,吹響了文化與金融合作健康發展的號角。
  • 天津市和平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
    央廣網天津12月9日消息(記者楊煜)12月9日,天津市和平區召開新聞發布會,和平區副區長孟冬梅做主題發布,介紹和平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情況。建成「全域集散中心+景區遊客中心+街道諮詢中心」三級旅遊服務體系,實現文旅場所免費Wi-Fi覆蓋、主要景區智能導遊,開通「津遊1號」觀光環線,完成小白樓歐式風情區等6個歷史文化街區提升改造,推出「近代中國看天津」小洋樓精品遊、「紅星耀津門、革命遺址遊」等20餘條旅遊精品線路,五大道小洋樓遊入選全國100條旅遊精品線路。
  •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經驗一起看
    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威海榮成市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培訓班,現場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我省威海榮成市、臨沂沂南縣、煙臺蓬萊區、德州齊河縣、濟南章丘區5個縣(市、區)成功入列。
  • 京津冀成立圖書館聯盟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享
    京津冀成立圖書館聯盟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享 2015-11-19 21:18: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黃岡市黃州區:聚人心樹新風 志願服務暖黃州
    群眾需求在哪裡,志願服務就送到哪裡。作為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黃州區引導6.3萬名志願者投身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隊伍覆蓋全區,主題統籌規劃志願服務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一環。
  •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打造文化服務「濱海模式」
    內容提要: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靈魂,「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把提升廣大群眾對文化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作為出發點,不斷完善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十三五」輝煌成就圖片由濱海新區宣傳部提供天津北方網訊: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靈魂,「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把提升廣大群眾對文化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作為出發點,不斷完善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 山東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 打造全域旅遊新版圖
    17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在山東榮成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山東省威海榮成市、臨沂沂南縣、煙臺蓬萊區、德州齊河縣、濟南章丘區5個縣(市、區)成功入列。加上2019年首批被認定的濰坊青州市、青島嶗山區、濟寧曲阜市,目前山東省已有8個縣(市、區)成功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江蘇張家港:「小網格」助推文化「大服務」
    「張家港的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模式解決了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在考察過後這樣說。  9月25日—26日,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召開,「張家港新模式」為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打開了一扇創新之門。
  • 象山: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實現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縣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深入實施迎亞運旅遊業追趕跨越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打造全國知名的海洋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旅遊業是強縣富民的產業,對於拉動經濟增長、提升區域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
  • 文化需求二維碼掃一掃
    是選3D列印筆DIY手工製作、一帶一路上的民俗舞蹈體驗、科學魔術秀、名家名段演唱會還是海派文化咖啡體驗、百樂門爵士大樂隊上海老歌金曲音樂會?據日前透露的一連串數據表明,上海已經率先建成現代公共服務體系。
  • 全力以赴,創新超越台州市公共圖書館召開服務大提升衝刺工作會議
    12月15日上午,台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大提升工作會議在市圖書館召開,圍繞省、市兩級服務大提升行動方案總體目標,全市公共圖書館梳理重點工作再部署,全力以赴打好收官戰。台州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公共服務和藝術處副處長項永軍、行政審批處唐強出席本次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