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病殘、未成年人和貧困群眾等特殊群體的文化消費能力較弱,一直以來都是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難點。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提出了「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殊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規定,以此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提升服務效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中山,繼承與發揚著孫中山先生的博愛精神,對特殊群體的文化需求早有關愛。近年來,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契機,中山在不斷優化固有品牌項目的基礎上,不斷開發出面向未成年人、殘疾人、留守兒童及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貼心服務,以科技性、個性化、多元化的模式,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強化保障、改革創新增添活力、優質服務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均等化發展之路。
高科技加持,實現文化服務無障礙
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公共圖書館是社會公共文化資源的集散地,是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公平、優質、免費服務的社會公益性文化服務的機構。創新對特殊群體提供文獻閱讀服務,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需要,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理念的體現,更是公共圖書館特殊服務群體特殊閱讀需求的需要。
中山紀念圖書館將聽書機送到讀者家中。
今年「世界讀書日」期間,中山紀念圖書館聯合東區花苑社區舉辦的「送智到家聽遍天下」之「智能聽書機進社區」活動一共送出了首批18臺智能聽書機。當花苑社區老居民富叔從中山紀念圖書館館長呂梅手中接過聽書機時,他如獲至寶。智能聽書機支持語音命令,兼具電子書、收音機、聽書機、錄音機、萬年曆電子詞典等多種功能,用戶通過WiFi聯網可直接訪問中國盲文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在線免費收聽有聲資源。它還有語速調整、語音報時等便捷工具,能為視障讀者提供生活輔助服務。中山紀念圖書館也會全程跟進指導讀者使用。
中山紀念圖書館今年首次開展「樂享晚晴」活動。
中山紀念圖書館館長呂梅表示,圖書館將為視障讀者等特殊讀者群體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和融入社會,均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和城市發展成果。為此,市圖書館今後將加大與社區、志願者的合作,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室、設備等資源,推出更多個性化、人性化服務。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將特殊群體服務的主陣地從線下轉為線上,和特殊教育教師共同策劃線上手語解說活動,利用微信平臺實現孫中山文化的無障礙傳播。該館還常年與特殊教育學校協作,藉助信息技術等方式保持館校資源共享,結合盲聾啞學生的心理特徵與特殊需求,定期策劃及開展線上、線下講解、繪畫評比、體驗偉人農耕生活等類別豐富的社會教育活動。
多元化項目,滋養孩子的七彩童年
未成年人是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群體。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來,中山市加大投入,豐富「綠色暑假·繽紛文化」「大榕樹下」等品牌活動內容,用更加多元化、個性化、時尚化的服務滿足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需求。
「七彩陽光」文化夏令營之非遺醉龍體驗項目。
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團市委和市婦聯合主辦中山市「綠色暑假·繽紛文化」暑期文化活動,已成為我市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實現文化權益均等化的重要載體和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工程。2020年,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制定進一步完善資助社會機構參與機制。60個社會組織活動面向全市城鄉開展,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品質和受惠面。
2020年,中山市文化館組織策劃了卡林巴拇指琴DIY、馬賽克筆筒、三鄉木偶戲、石頭裝飾畫等趣味盎然的親子文化體驗課程,深受市民歡迎。這些公益性的文化培訓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有機會學習藝術、展示才華、增強自信,也豐富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供給。
為了從小培養青少年兒童的家國情懷和藝術修養,中山市博物館打破館際界限,整合全館資源,推出了「我是小小講解員」——中山市博物館2019年暑期公益夏令營。中山漫畫館則利用本館館藏名家漫畫和相關資源,推出「漫畫伴我行」公益培訓,展現「漫畫之鄉」中山的特色文化底蘊。近年,該館還創新推出「寶寶漫畫+」親子美育學堂,將服務人群拓展至0-7歲幼齡兒童,利用漫畫和動畫對幼兒進行美感教育。
全民藝術普及,自閉症兒童能奏蕭邦名曲
中山市持續不斷提升公共文化的覆蓋面和適用性,積極推動全民藝術普及,讓身處偏遠鎮區的孩子也能平等地享受高質量的藝術教育。
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開展各類全民藝術普及活動。
每年,中山的劇場舞臺上都會迎來大批海內外藝術名家的演出,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創立了「扶持青少年藝術素質提升計劃」。自2015年創辦以來,該項目已經舉辦了50多場,受益人數近10000人次,受到廣大青少年和家長以及外來工子弟等特殊群體的熱烈歡迎,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在2019年,它榮獲了廣東省文旅廳「公共文化服務優秀案例」獎。
公益性的藝術普及活動讓家庭貧困的孩子也有機會欣賞到芭蕾舞、話劇等高雅藝術,與藝術家零距離接觸或同臺表演,他們的藝術夢想由此騰飛。林熾宏是一名自閉症兒童,他極具音樂天賦,喜歡彈鋼琴。在參加「扶青計劃」得到名家指點後,他將蕭邦的音樂彈奏得流暢無比,因此經常獲邀參加省市公益場合的演出,舞臺上的他變得更加自信。
除此之外,每年暑期,該中心都會向外來工子弟贈送近千張門票,邀請外來工家庭來劇場觀看公益高雅演出,並常年對老年人、殘疾人、學生等群體實行半價購票優惠。
個性化服務,幫助長者「樂享晚晴」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為了滿足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需求,中山市公共文化場館不斷創新服務方式,豐富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內容。
今年8-9月,中山紀念圖書館舉行了3期「樂享晚晴」老年讀者閱讀推廣活動。這是中山紀念圖書館建成以來首次針對老年讀者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設置了圖書館設施和圖書資源介紹、數字資源講解、讀書讀報交流、公共服務線上預約功能講解、讀者實體證辦理、自助借還設備講解和按索引號尋找圖書等環節,為老年讀者提供人性化服務,搭建互動交流平臺。
在圖書館,老年讀者還可享受一對一的人性化服務。圖書館內常年配備輪椅、放大鏡等物品,方便老年讀者取用。在疫情防控期間,圖書館設有老年讀者、孕婦、殘障人士優先進館的綠色通道。在一樓的報刊閱覽室裡,常年開闢愛心閱報專座,讓老人不必為搶不到座而發愁。
記者看到,9月19日在中山紀念圖書館舉行的一場「香山人行世界」沙龍也吸引了不少老年讀者參加。市民肖先生說,他們經常到圖書館來,他的妻子還參與了圖書館組織的朗誦培訓班。這些高質量、公益性、休閒化的文化活動滿足了他們的求知興趣,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