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 激發公共文化服務新熱點

2021-01-18 紅星新聞網
「網際網路+」 激發公共文化服務新熱點

成都日報 2021-01-10 07:53

成都市文化館「走近藝術」講座「走」上了「雲端」

「網際網路+」在生活中並不鮮見,近一年來,在我們身邊發生很多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改變、新潮流、新趨勢,與「網際網路+」密不可分,是「網際網路+」與公共文化服務深度融合的新成果,雲上的講座、課堂、展覽……讓成都老百姓享受到更便捷、更貼心、更個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新熱點。

關鍵詞 雲直播

2099場,800萬粉絲

一個新的音樂展示空間

幾天前,12組成都街頭藝人在梵木藝術園區上演自己的原創作品,通過雲端和成都市民開啟一段律動美妙的音樂之旅。

網絡雲端直播的方式,在街頭藝人的演出中還是第一次。這次演出,對於很多市民來說,在寒冷的冬夜,不用走出家門,通過網絡,就可以欣賞街頭藝人的演出直播,音樂溫暖著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在過去的一年裡,街頭藝人通過網絡平臺的直播保持與粉絲的溝通,跨空間、跨時間持續吸引受眾,擴大藝人個人影響力,並嘗試與各大直播平臺合作,開闢了屬於街頭藝人的話題專區,擴大項目影響力。

隨著直播互動的常態化,超過280位街頭藝人入駐了各大網絡平臺,藝人粉絲量累計達800萬,累計完成路演2099場,吸引觀眾200餘萬人次。

網絡直播,為備受關注與好評的成都街頭藝人提供了一個新的展示空間,並讓街頭藝術為更多的音樂愛好者所了解。

關鍵詞 線上講座

45場,46萬餘人

雲端講座讓更多人走進藝術之門

以往,成都市文化館「走近藝術」講座每次最多面對300多名聽眾,去年3月以來,「走近藝術」「走」上了「雲端」。45場講座,邀請周煒、葉小鋼、範競馬等知名藝術家及樂團,線上線下共計吸引46萬餘人次觀看,這一市民文化活動的新方式,大大拓展了受眾群體。

成都市文化館舞臺藝術部主任馮韜告訴記者,線上講座互動性更強。「特殊情況下的轉型探索,讓我們積累了線上直播講座的經驗,也感受到線上講座的魅力,新的一年裡,我們會把『雲端的講座』繼續保留下去,用更多樣的文化活動形式豐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關鍵詞 慕課

62個科目,25萬餘人

創新手段打造多元化線上課堂

2020年,成都市文化館開設62個全民藝術普及培訓科目,其中慕課是成都市文化館創新服務手段,打造的多元化線上課堂。2020年共開設慕課5門,在線學習人數超萬人,點擊量25萬餘人次。

手機攝影是成都市文化館的一門熱門課程,通過微信群,學員可以很方便地上傳作業,相互討論,老師也可以為學員即時指導。

依託「文化天府」海量用戶行為數據資源,成都市文化館還邀請專業教師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設網上直播課程305節,內容涵蓋書法、手工、舞蹈等藝術門類和《民法典》等知識普及。同時,在主題宣傳日活動期間,開展線上普通話經典誦讀大賽和線下公益性免費少兒軟硬筆書法、小主持人培訓課程等活動,擴大受益群眾覆蓋面,提升全民藝術普及資源利用率和普及率。

「『網際網路+』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熱點,有助於推動成都構建與世界文化名城相匹配的內容豐富、傳輸快捷、運營高效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成都大學副教授侯幸認為。

關鍵詞 雲平臺

下載量114萬,點擊量近4700萬次

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網際網路+」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深度融合,離不開雲平臺的建設,2020年「文化天府」雲平臺形成了全市統一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聯盟,實現了全域範圍的資源共享、服務配送、網絡監管。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以「猜你喜歡」這一綜合功能為每個用戶定製個性化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實現平臺的千人千面,將各類人群喜好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推送至用戶眼前。

2020年,「文化天府」雲平臺已涵蓋課程報名、活動搶票、場地預約、街頭藝人、慕課教學、直播教室、文化志願者、大家美術館等23項最受市民群眾喜愛的服務。雲平臺下載量突破114萬,實名註冊用戶數近65萬,累計點擊量近4700萬次。

除了在網上上課、網上講座,通過雲平臺,市民文化展覽也搬到了線上。2020年,成都市文化館共舉辦線上線下展覽27期,參展人數共計近8萬人次。2020年,「成都文化四季風」群眾文化活動火熱舉行了1300餘場,吸引80萬餘人次直接參與。

關鍵詞 社會參與

317家,近3900萬元

網際網路+吸引更多社會參與

「網際網路+」公共文化服務需要多樣化,才能惠及更多群眾。不僅有「文化天府」,2020年,市民通過「錦觀」等網絡平臺,也可以參與成都市文化館的線上活動。例如,在端午節期間,成都市文化館通過「錦觀」等雲平臺,徵集市民參與活動,通過郵寄香囊材料到家,線上視頻跟學的方式讓群眾充分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讓市民分享節日期間的美好生活。

成都市的市級文化志願服務也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開展活動,共有75萬餘群眾受益。

2020年底,成都市文化館承辦的「成渝地·巴蜀情」2020年成渝地區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及產品採購大會暨成都市第三屆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超市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廣泛招募,吸引全國317家參展商攜帶890個項目齊聚蓉城,籤約意向項目3700個,籤約意向金額3856.83萬元,激發了社會力量參與文旅公共服務的活力。本報記者 汪蘭 文/圖

原標題:「網際網路+」 激發公共文化服務新熱點

編輯:韓鈺寧責任編輯:馬蘭

相關焦點

  • 成都:"網際網路+"激發新熱點 讓公共文化服務更貼心便捷
    「網際網路+」在生活中並不鮮見,近一年來,成都人身邊發生很多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改變、新潮流、新趨勢,與「網際網路+」密不可分,是「網際網路+」與公共文化服務深度融合的新成果,雲上的講座、課堂、展覽……讓成都老百姓享受到更便捷、更貼心、更個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新熱點。
  • 文化祈新:關於疫後在線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的思考|專欄
    各級政府文化旅遊主管單位積極推出「在線公共文化服務」,充分利用各自便利條件,進行文化藝術創作、開展在線服務,豐富市民居家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今天我們的話題是探討政府主導下的「在線公共文化平臺」的場景構築問題,如何能夠讓線上公共文化服務更加深入人心,從而真正地實現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目標?
  • 文化禮堂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研究
    ■ 當前文化禮堂公共服務供給工作的難點文化禮堂的公共服務項目眾多,服務內容千差萬別,管理學範疇的性質(排他性、競爭性)也不盡相同,如舞蹈、書法等培訓班具有私有物品的特點,科普巡展、法律宣講等具有純公用物品的特點,而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健身房是典型的公共池塘資源。
  • 線上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檔 江西開啟「雲」遊新體驗
    該省各大景區利用網際網路、AI、VR等新技術,推出一批網絡虛擬景點,開啟「雲」遊江西新體驗。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池紅10日在江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江西全省文化和旅遊產業受到疫情的很大衝擊,尤其是旅遊業被按下了「暫停鍵」。
  • 墾利區文旅局打造「1+1+N」藝術聯盟志願服務項目 探索公共文化...
    ,盤活社會文化資源,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結合鎮文化館分館文藝骨幹、社區志願者隊伍、村自建文藝團隊,共同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實現以文化館為平臺、志願服務項目為載體、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為支撐的區、鎮、村三級聯動服務格局,提供360°全方位文化惠民服務。
  • 全球首家純IPv6公共DNS全球服務開通
    會上,全球首家純IPv6公共DNS全球服務宣布正式開通,將通過遍布世界各地的節點向全球用戶提供純IPv6免費解析服務。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南京市江北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共同主持了開通儀式。
  • 公共文化服務直達家門口
    該地塊將用於建設有為館,打造為西樵聽音湖片區高標準、高品質的公共文化場館,為南海文體場館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12月22日召開的南海區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要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持續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南海文化新地標。
  • 江門市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標準目錄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文化部 財政部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文化部 財政部關於做好城市社區(信息形成或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公開 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相關公共文化服務機構
  • 「博愛」之城中山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文化暖心」服務惠及...
    老弱病殘、未成年人和貧困群眾等特殊群體的文化消費能力較弱,一直以來都是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難點。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提出了「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殊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規定,以此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提升服務效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 公共法律服務24小時「不打烊」,TA開啟普法新體驗
    伴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小律·智慧普法與公共法律服務系列智能終端以「智能硬體+智能應用+移動網際網路」,創新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的新途徑,為青海、甘肅、內蒙古、新疆等地群眾帶來公共法律服務新體驗。
  • 開啟"雲端"模式 公共文化服務如何匹配"宅生活"?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公共文化服務如何匹配「宅生活」?  新華社記者周瑋、施雨岑  因為疫情,公共文化服務場館暫時閉館,線下文化體驗按下暫停鍵。
  • 2020徐匯區公共文化成果展演,「雲上」成今年新熱點
    12月24日下午,「我們的美好生活」2020徐匯區公共文化成果展演在徐匯影劇院舉行,特別的開場點出了2020年公共文化服務與以往的最大不同:「線上」成為當之無愧的關鍵詞。 「這臺演出我們每年都做,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防控,很多文化服務活動都放在了雲端舉行。結合這樣的特點我們做了策劃,讓這臺演出好像發生在直播間裡。」
  • 京津冀成立圖書館聯盟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享
    京津冀成立圖書館聯盟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享 2015-11-19 21:18: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廣西創新公共服務方式 首推「文化旅遊」導覽圖
    央廣網北京5月28日消息 為進一步完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標識系統,提升廣西文化和旅遊整體形象,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例行更新發布《廣西旅遊導覽圖》後,創新工作思路組織編印了《廣西公共文化場館導覽圖(設區市免費開放版)》,並積極踐行「文旅融合」工作思路,將《公共文化場館導覽圖
  • 我國初步建成覆蓋城鄉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今天(23日)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 描述分析我國文化發展新成就新態勢
    為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湖北貢獻  《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20)》以2018—2019年國家最新的相關統計數據,和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組織的問卷調查及其統計結果為實證依據,立足於我國文化發展現狀,從文化事業、文化生產、文化產品、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國內和國際傳播與影響等六個方面,對2018-2019年我國文化的新成就
  • 全省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工作推進會在德陽召開
    「十三五」以來,全省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穩步增加公共文化建設投入,不斷增強文化產品供給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鄉鎮卻成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新短板,鄉鎮公共文化提質增效提上日程。
  • 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創新
    隨著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我國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對不斷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構建更為健全完善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體系有著更高期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問題。黨的十八大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的目標。
  • 廣電總局:強化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屬性,全面推進「智慧廣電+公共服務」
    ;智慧廣電得到普遍應用,公共服務數位化、高畫質化、網絡化、智能化、移動化水平大幅提高,轉型升級取得實質進展,實現由「戶戶通」向「人人通」、由「看電視」向「用電視」的新跨越。按期完成貧困地區民族自治州所轄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播器材配置工作。繼續做好少數民族語電視劇譯製片源捐贈工作,加強少數民族語言譯製製作交流,豐富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收視內容。加強邊疆地區廣播電視覆蓋,加快新技術運用,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深入研究支持革命老區公共服務發展的政策舉措。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通過統一標準、協作聯動、設施共享等措施,加快廣播電視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
  • 春風化雨潤心田——黃州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紀實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文化部、財政部在「十二五」期間共同開展的一項戰略性文化惠民項目。它的具體內容是:結合當地實際,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