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音樂和V.Fine合併了。
今天一早,音樂圈就被這一新聞刷了屏。就在人們紛紛猜測豆瓣音樂是否會選擇獨立融資來繼續運轉之時,兩家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的公司走到了一起,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竟還可以有這樣的操作。
目前,豆瓣音樂現已從豆瓣分拆,並與音樂版權服務平臺V.Fine合併重組成新的公司(下文以「新豆瓣音樂」代之,豆瓣戰略部負責人沈宇豪也介紹稱新公司可以看作是「音樂行業的創業公司」)。伴隨新豆瓣音樂而來的還有資本,在此次合併交易完成同時,新公司還宣布獲得了由摯信資本領投、險峰長青和唯獵資本跟投的近千萬美元首輪融資。
人事調整方面,V.Fine創始合伙人唐子御將出任新豆瓣音樂的CEO,V.Fine創始合伙人李權將擔任新豆瓣音樂執行總裁,原豆瓣音樂負責人許波將出任公司董事。
據豆瓣的官宣,合併後的新豆瓣音樂,最大股東將依然為豆瓣,後者將持續為新公司提供流量、產品、內容、運營等全方位的支持。同時,文案當中還特別強調了新公司將會「堅持豆瓣音樂的品牌調性」。
從母公司分拆並進行獨立融資的做法,已有諸多先例。在音樂行業,稍早一點的例子是網易雲音樂。其在2013年上線之時只是一款網易杭州研究院下屬的二級部門音樂產品,而到去年4月,網易雲音樂已實現了7.5億元的獨立融資(實際早在2016年7月就曾傳出獨立融資消息)。而在整個豆瓣體系中,從中拆分出的豆瓣閱讀也在去年下半年獲得檸萌影業的600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
在先前接受音樂財經的採訪時,談及為何偏北音樂要從豆瓣整體獨立出來,當時還是豆瓣音樂負責人的許波就曾表示,「因為豆瓣一直是專注做線上的產品,但是做了那麼長時間的音樂,我們會認為音樂並不能完完全全存在於線上。所以我們也想嘗試做一些線下的事情,嘗試音樂的更多可能。」某種程度上說,這也能夠解釋此次豆瓣音樂整體從豆瓣拆分的原因。
儘管這次與V.Fine合併重組的消息讓很多人意外,但仔細想來卻也在情理之中。
豆瓣音樂作為一款面向C端的產品,早在2005年7月(豆瓣主站上線之後的4個月)就已推出。往後幾年,隨著豆瓣音樂人(2008年11月)、豆瓣FM(2009年11月)的上線,豆瓣音樂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調性,並受到獨立音樂愛好者和文藝青年的喜愛,在用戶群體中有著很高的口碑。V.Fine則是一家創辦於2015年,著重面向B端的音樂版權管理公司,種子輪曾獲得來自星瀚資本楊歌的支持,並在成立兩年內又陸續獲得星瀚資本領投的天使輪,以及真格基金、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泰有基金、水木清華校友基金等機構的投資,發展前景被看好。其重要競爭力還在於獨立研發的版權監測、識別和加密技術。
一個是頗受用戶歡迎、有著極高口碑的C端平臺,一個是專業度高、有獨家技術加持的B端公司,兩家在各自的資源上即形成了良好互補——V.Fine能夠藉助豆瓣音樂的名聲取得更大市場(一般來說B端產品常常會面臨自身品牌調性不明顯、難以爭取更大市場的問題),豆瓣音樂則能夠補足自己之前的短板,得到後端支撐,並在往後的道路上持續加力。
豆瓣音樂之前的短板,很顯然線上流媒體播放器(豆瓣FM)是很大一塊。
不同於QQ音樂、網易雲音樂這樣的流媒體產品,豆瓣FM的模式更像是國外的Pandora,即可根據算法隨機播放音樂(也十分像現在網易雲音樂的內嵌功能私人FM)。筆者猶記在大學時,豆瓣FM已成為身邊一部分文青認為的「高逼格」音樂聆聽方式,在一部分群體中有著極高的口碑,它也被認為是豆瓣最成功的產品之一。不過和多米音樂的遭遇類似,隨著國內在線音樂正版化時代的到來,豆瓣FM也因為手裡缺少版權而使發展一度陷入停滯(依然在維持現狀運轉)。
到去年8月,豆瓣宣布海外IPO計劃,原本就受到版權困擾的豆瓣FM更加有被邊緣化的趨勢。至此,「豆瓣音樂要何去何從」也成為業內關注的話題。
因此,對於豆瓣音樂來說,很關鍵的一點便是取得後端(版權、曲庫)的支持。而V.Fine所能提供的,也正是其成熟的版權運營經驗,以及其目前所運營管理的超過15萬首的原創背景音樂曲庫——儘管暫時不多,但有了技術和資金的支持,前景依舊可觀,發展也有了更多想像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豆瓣音樂和V.Fine走到一起的基石,還在於對於原創音樂人群體的關注。
V.Fine的模式自不用提,其建立的初衷便是要搭建網際網路版權管理平臺,使音樂人和版權所有者可以方便地管理自己的音樂,同時還運用版權監控技術檢測是否侵權,保護版權所有者的權益。而豆瓣音樂,其業務板塊之一豆瓣音樂人便是原創音樂人的聚集地,根據豆瓣官方的數據,目前的豆瓣音樂人社區有近5萬組原創音樂人入駐,累計上傳作品50多萬首。而包括後來的非商業獨立獎項「阿比鹿音樂獎」、針對獨立音樂人的服務「金羊毛計劃」,以及主打先鋒獨立音樂的「潮潮音樂周」,都能體現出豆瓣音樂對於原創音樂人的關照。
合併之後的新豆瓣音樂,未來的發展也有了更多底氣。
在音樂人方面,音樂人也將是未來豆瓣音樂業務的核心,新公司將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一系列產業鏈上遊的服務,並幫助他們與下遊的經紀、演出、版權市場等形成更好的聯動,以期讓他們獲得更大收益。
線上播放器方面,許波幾天前也曾在朋友圈預告,豆瓣FM即將上線5.0新版本,同時提到了「曲庫超級全」的表述。
此外,在線下業務方面,音樂財經也注意到很有趣的一點,在本次兩家公司完成合併的官宣中,豆瓣也提到了「豆瓣音樂包括線上社區豆瓣音樂人、網絡電臺服務豆瓣FM 、獨立音樂廠牌大福唱片及青年文化品牌潮潮音樂節」,更新了對其業務板塊構成的描述(此前據許波介紹,豆瓣音樂包括了音樂條目、豆瓣FM、大福唱片三大板塊)。而從之前豆瓣音樂對於潮潮音樂節的期望值來看,未來音樂節也將得到更多的資源支持。
博覽會 | 博覽會開始前,我們希望這份音樂創業生態圖譜能有你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