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到老年,退休了,如果剩下一個人,就會覺得歲月綿長,需要有個伴的好,尤其是男性老人,女性老人會在此時幫忙子女帶娃,考慮再找老伴的事會少些。
現實生活裡,老年人再找老伴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有時同事之間還會說起自家老人再找老伴,也會很支持,覺得老人有伴的生活會相對好些。
也有些老人覺得自己一輩子為了孩子,家庭操碎了心,現在剩下一個人了,還是過幾天安生日子吧。可身體好的時候不覺得咋樣,等到身體有個小病小災的時候,就體現出有個伴還是好些的,最起碼有人給你倒杯水,給你打個急救電話,陪你去醫院拿藥就醫。
院區裡60歲的範阿姨說,自己在兒子家帶娃6年,因一次意外,現在很想再找個老伴,這樣將來身邊有個伴,總比自己長期在兒子家的好。
02、傾訴人:60歲的範阿姨
我今年60歲了,退休10年了,獨生兒子在外地成家,我現在跟著兒子一起居住,幫忙帶娃,老伴在我52歲那年一場意外走了。
我跟老伴是校園戀情,我們之間的感情很深,老伴在世時,家務活基本上都是老伴在做,家裡的水電暖的費用也都是他交,我基本上就是管理好自己就行。
被老伴寵著過了26年的日子,一場意外讓我也逐漸成長起來,不僅學會了照顧自己,也學會了打理家庭財務,更懂得了操持一個家庭的不易。
好友說,世間事都是公平的,上帝讓享受了半輩子的幸福,就會讓你下半輩子把缺失的補上。
我兒子從小都是老伴和婆婆一手帶大,那時我的任務是學習,我當時報考的函授大專班,每周要去上課,所以對兒子的成長有所缺失。
我退休後,一直還在做兼職,老伴走了我就不再做了,等到孫子出生,我就來到兒子家幫忙帶娃。
最初,兒媳待我還是很好的,隨著彼此相處的時間久了,我們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就漸漸地明顯了。
兒媳總是嫌棄我做家務不是很利索,廚房也總是收拾的不乾淨。我跟她解釋了,我老花眼,洗碗難免會有洗不乾淨的時候,可以別讓我做,我掃地看不到頭髮絲也不能怨我,如果我帶上老花鏡幹活,那我總是頭暈,我又不習慣。
人老話多,這個我明白,所以我在兒子家儘量少說話,多做事,多付出,可就這樣還是被嫌棄。
我就不明白了,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一邊對我們老人的嫌棄,一邊又理所當然的啃老。
我每月的退休金有4000塊,自從來了兒子家,我品嘗了月光族的滋味。最初是給兒子家買菜買各種家庭裡的日常用品,再後來就是孫子的日用品。
最為可笑的是,兒媳看上的東西,還會把連結發給我,說讓我幫看看怎麼樣,好就讓我下單買了。
其實呢,花錢都不是事,最主要的是,我覺得一家人在一起,親情才是最重要的。可前段時間,發生了一點小意外讓我感覺很是傷心,也許是我自己想多了。
有天在樓下小公園裡帶孫子玩,有個看著比我大些的老人跟我閒聊,問我是奶奶還是姥姥,我說是奶奶。他說,聽口音不是當地人吧;我說是外地的,來兒子家帶娃。
我們兩個人就因為多聊了幾句,被下班回來的兒媳看到了。晚上我就聽到兒媳跟兒子說,你媽不是想長期在咱家居住吧?我今天看到她跟一個老頭聊的可開心了,會不會是你媽想再找個老伴,留在這裡的啊?
我當時那個氣啊,我在外面跟個老頭聊天,就是想再找老伴,還是為了留在兒子家。兒媳的想像讓我無語。不過也讓我深思,我為什麼就不能再找個老伴的呢?
後來,我還故意多跟那個老頭接觸,讓兒媳看見,我倒是想看看他們對我再找老伴是什麼心理,會有什麼意見。
果然,沒有幾次下來,兒子就私下裡問我,媽,你是不是有看上的人了,想再找個老伴?我說,是有這個心思,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呢。
兒子就說了,您都這麼大了,再找個老伴多不好的啊?萬一以後我們再要個二胎,你還能幫我們帶的嗎?原來在這裡等我的啊?
兒子兒媳怕我再找老伴以後,不再幫他們帶娃了。我說,再找老伴,跟帶娃不衝突。你們準備什麼時候要的啊?
兒子說,還沒有想好,主要是經濟負擔太重,兒媳不準備要二胎了,還在思考當中。我跟兒子就說了,那明年,孫子上學後,我就回老家了,你們有事再叫我吧。
兒子點頭說,我們還是不想讓你走的,以後接送孩子也是個事情。我說社區不是有小飯桌的嗎?他們負責接送孩子,這錢我來出好了。
通過這件事後,我也想明白了,兒媳一邊想讓我幫忙,一邊嫌棄跟我一起居住。這個我明白,年輕人還是喜歡過自己的日子,跟老人在一起終究不方便。
不過兒媳的話提醒了我,我也是60歲的老人了,漸老的路上,還是有個伴的好。
雖然我有房有退休金,可一個人的日子怎麼過都是孤單的,若能夠遇到合心意,彼此相互幫扶欣賞的人,我還是願意再找個伴的好。
如果實在遇不到,那也是我的命宿,只能一個人孤獨終老了。
其實,人到老年,失去相伴多年的老伴,是很讓人傷心失落的,剩下的這個人,總在回憶和思念裡度過。
如果身邊有個知冷暖的伴,那樣的老年生活也會過得舒心舒暢些,不至於每天無事可做,只等天黑。
我現在也在網絡裡學習發視頻,做視頻剪輯,讓自己有事可做,讓自己忙碌起來,這樣就不會感覺到日子過得慢,也能夠減少再找老伴的念頭。
老年人再找老伴,真的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身邊的姐妹,有的再找老伴,過得非常幸福美滿;有的則過得一地雞毛,還不如一個人的好。
終其原因,不外乎,子女的反對,對金錢利益的得失算計。如何做不到彼此善待,真心,坦誠相待,那就一個人過吧。
如果遇到了彼此都付出的是真誠,那麼就搭夥相伴的走一程,有伴的老年還是很好的,心會安寧,也會踏實。
END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平安順遂!作者簡介:華貴禪心,熱愛生活的退休女人,左手練太極,右手寫文字,享受快樂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