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中,有些老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與自己的另一半分離。有的是因為想通了,實在過不下去,選擇了離婚,有的則是喪偶。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失去老伴的老人共有16萬餘人,預計未來的人數可能會更多。
面對這樣的情況,再不再婚成了一個讓老年人頭疼的問題:再婚吧,怕兒女不同意,不再婚吧,自己又實在孤單。那麼到底要不要找一個老伴互相陪伴呢?60歲的陳阿姨給出了她的回答:早點找!
01丈夫的逝去,讓她自責不已
陳阿姨是一名老師,與第一任丈夫王老先生認識是因為朋友介紹。兩人一見如故,又因為年齡差不過該結婚了,在接觸過一段時間後決定戀愛。之後,兩人理所應當的結婚、生子、為兒女操勞,一生雖然不算順風順水,但也活得有滋有味。
陳阿姨46歲時,王老先生因為身體原因病故,留下她和女兒。好在陳阿姨的女兒小陳已經上了大學,不用陳阿姨過多操心。丈夫的病故給陳阿姨帶來了很大的傷痛,她陷入了一些中年女人喪偶後常見的自責心理中。
「如果當時多提醒他注意身體……」
「如果早點發現病因,儘快治療……」
這樣的自責每天都折磨著陳阿姨,這讓她無顏面對女兒,她總覺得是自己的錯,才讓女兒失去了父親。強烈的內疚讓陳阿姨一度陷入抑鬱情緒中,雖然女兒多番寬慰她,陳阿姨還是難以徹底釋懷。
事情的轉機在陳阿姨49歲的時候出現了。
02共同的遺憾,讓兩人的距離拉近了
小陳得知,許多喪偶的女性都會有強烈的後悔和愧疚。不止陳阿姨一人,小陳同事的母親也是如此。擔心母親的小陳決定,為陳阿姨找一個心理醫生看看。陳阿姨拗不過女兒,也不好意思拒絕女兒的好意,便答應了小陳。
心理醫生告訴陳阿姨:「會覺得自責是正常的,但過度的自責就不是了。要學會放下過去的悲傷,才能迎來新的生活。就拿崔大爺來說吧,他的老伴去世後,他每天彈琴,特別難過。但崔大爺現在好多了,你可以問問他有什麼方法,你們年齡也相近,可以多聊聊。」
陳阿姨想著,能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好,不用讓女兒這麼擔心。於是,陳阿姨和崔大爺因為探討如何解決共同的心理問題,而漸漸的熟悉了起來。
崔大爺溫和健談,給陳阿姨出了許多主意。陳阿姨也慢慢開朗起來,變得願意跟女兒談論一些亡夫的事情了。兩人都是聰明人,一來二去的,也有了想搭伴過日子的念頭,但誰也沒有挑明。
03找老伴沒有那麼複雜,只不過是兩個孤獨的靈魂決定攜手走完最後一段路
互相認識4年後,陳阿姨才鼓起勇氣對小陳說了這個想法。陳阿姨說:「人老了,也沒什麼別的想法,就是想結個伴。可我擔心你爸…你爸他會不高興,也怕你不同意。閨女,你不喜歡我跟你崔叔叔一起的話,我們就算了。」
面對猶豫的陳阿姨,小陳有些生氣:「媽!您多為自己想想吧,前幾年還嫌不夠折騰自己的呀!爸要是泉下有知,也不會高興您折磨自己為他守寡啊!」
片刻後,小陳放緩了語氣,認真的說:「媽,找老伴沒有那麼複雜,只不過是兩個孤獨的靈魂決定攜手走完最後一段路。我這個做女兒的沒能為您做什麼,但在這件事上,我是支持您的。」
陳阿姨熱淚盈眶,和女兒擁抱在一起。
婚後,陳阿姨幸福美滿,徹底放下了心結。
04寫在最後
喪偶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無論對於誰來說都是一樣。相知相伴多年的人突然離開,會給留下的人帶來莫大的傷痛。許多老人會有自責的心理,這個時間段如果不及時加以疏解,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面對這樣的老人,我們要做的是:
1.幫他們走出心理困境。可以帶老人出去走走,多回家陪陪老人。這點需要在老人的意願之下進行,如果老人不想被人過分打擾,就適當的多給他們一些個人空間。
2.在老人心情緩解後,可以適當提起他們的另一半,多談一些快樂的回憶。並找時間告訴老人:您的伴侶不希望看見您這麼痛苦。鼓勵老人振作起來。
3.如果老人有想再婚的意向,請多聽聽他的想法,設身處地地為老人想想,合理做出判斷。但不要主動讓老人再婚,可能會有反效果。
4.老人如果有過重的心理負擔,請帶老人及時就醫。
希望所有共同的遺憾,都能變成相擁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