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喪偶老人的「搭夥過日子」與家庭倫理危機

2020-12-27 澎湃新聞

城市化和工業化背景下,農民家庭代際間的生產生活形態表現為:居住空間城鄉分隔、生產方式工農分異。老年人完成為兒子娶妻人生任務後,往往以土地和宅基地為基礎,長期在村維持著自養生活。2020年7月,筆者在山西省農村調研,發現喪偶老人搭夥過日子成為村莊老年人養老生活新形態,並有不斷增多的趨勢。當地老年人搭夥過日子的特殊性在於,喪偶老人一起生活遵循的邏輯並非單純指向老年人的互助養老需求,而是內涵著複雜的經濟交換與權責脫卸規則。具有老年人個體性的搭夥過日子,背後蘊含著農民家庭倫理和代際關係的失序。 

一、農村老年人搭夥過日子的實踐表徵

搭夥過日子多發生在老年人自養階段,以60歲、70歲的老年人為主。老人喪偶後,可以通過熟人社會關係網絡在本地找到年齡相當、子女同意的喪偶老人一起生活。當地社會中老年人搭夥過日子具有明晰的規則性:

第一、形式上表現為領證和不領證兩種類型。是否領取結婚證在老年人搭夥過日子中不具有實質性意涵,領證並不是為了確定雙方之間的權責義務關係,更多是為了在村莊社會獲得面子上的「好看」。村莊社會輿論評價中,不領證是找了個全包的「保姆」,領證才算是找「老伴」,因此領證主要是為了回應村莊社會輿論的評價。

第二、明確的經濟交換規則。女方到男方家中居住,男方會象徵性的支付一定的彩禮錢,一般幾千元不等。在日常生活中,男方負擔所有生活開支,且每月要固定給女方一定的生活費用,300-1000元不等。關於彩禮錢和每月男方需向女方固定支付的生活費用,一般提前由中間人在兩邊遊說和確定,直接打卡,按月支付。

第三、老人一起生活,在村不辦酒席,也沒有儀式。

第四、老人去世後,仍與各自的原配合葬。當地老人去世後有合葬的傳統,去世後和原配一起合葬是重要的規則。

第五、老人雙方在家庭財產方面保持獨立性,即使領有結婚證,老人之間不涉及財產繼承關係。 

二、老人搭夥過日子的形成原因

喪偶老人找老伴最開始在縣城中的退休職工中出現,後來衍生發展到村莊。老人找老伴搭夥過日子,以男方負擔兩人的全部生活開支,並每個月固定向女方支付金額確定的生活費用為基礎,這既對男方的經濟基礎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決定了男方要在家庭中有一定的權威,能夠獲得子女的支持。女性老人雖然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收入,但同時也面臨著社會輿論的壓力。在此背景下,老人搭夥過日子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老年人的需求:城市化背景下老年人與子代城鄉空間分離,喪偶老年人獨自在村生活,面臨著情感需求、陪伴需求、生活照料需求難以滿足的困境。找老伴,居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老年人相互陪伴和照料,能夠緩解老年人情感空虛,化解獨居老人的生活風險。

第二、經濟基礎:男方承擔著找老伴的經濟成本,因此男方家庭的經濟基礎決定了老人是否能找老伴。對男方來說,村莊中找老伴的主要是兩類群體,一類是退休工人,他們的退休工資能夠支撐起兩個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在找老伴上具有較大的自主權。一類是子代在外發展比較好的家庭,父代資源匱乏,找老伴的經濟支出主要由子代承擔。

第三、家庭需求:主要體現為女性老年人及其子女的態度。與村莊男性老人相比,女性老年人的勞動能力相對較弱,在農業生產方面不具有優勢,因此很容易成為家庭中的純消費者。通過找老伴到男方家去生活,女性老年人解決了日常生活開支問題,同時,每月能夠獲得男方固定的生活費用,使女性老年人也能夠有一定的經濟積累。通過找老伴,女性老人從家庭資源的消耗者轉變為家庭資源的創造者,同時也緩解了子代養老壓力。 

三、異化的養老:家庭倫理危機

喪偶老人在村莊找老伴雖然具有再婚的形式,實質只是老年人在老年生活過程中階段性的搭夥過日子,本質上是一種經濟交換關係。在這一關係締結方式中,男方承擔全部生活成本並向女方每月支付固定生活費用是關係建立的基礎,男女雙方並非是平等的、具有責任倫理約束的夫妻關係和家庭關係,而是一種男方通過支付成本佔據著絕對主動性和優勢性的關係,男方隨時可以通過停止支付生活費用而終止關係。夫妻關係表徵下,實則是一種功能性關係和利益關係,老年人自身的情感性被極大壓縮。家庭關係包裝下的經濟交換關係,在家庭和社會方面具有著三方面影響:

第一、老年人自我價值認同危機。家庭是中國農民的宗教,具有著強倫理道德約束性,弱經濟理性計算性。老人找老伴雖然也領取結婚證,但本身只是抽離出家庭倫理意涵的形式性結婚。女性老人作為弱勢的一方在找老伴中,本身具有被動性,很多時候是出於減輕子代家庭負擔的考慮而被動接受。而對老年女性而言,在年老的時候再進行一種具有經濟交換形式的婚姻,是與自身所秉持的傳統家庭倫理相違背的。老年人在家庭倫理和家庭壓力的縫隙中面臨著價值選擇的困境。

第二、代際倫理危機。老人找老伴搭夥過日子,本質是子代推卸父母養老責任的一種方式。養兒防老是老年人對子代的底線式回饋需求。子代在城市生活壓力下、教育壓力下,越來越難以顧及履行對父母的養老責任,甚至不斷加強對老人的資源索取。父輩對子代的持續性資源支持,與子代對父代極為有限的養老回饋之間的對比和落差,最終將使農民家庭代際倫理面臨危機。

第三、社會關係的撕裂。本地找老伴是在男方持續性付出經濟成本下形成的,因此,村莊中只有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男性才能在喪偶後找到老伴,圍繞找老伴凸顯的是村莊內農民家庭的經濟分層,甚至成為家庭展現自身經濟實力的一種方式,是對社會關係的撕裂。

筆者調研的村莊內,2005年左右出現第一起女性找老伴,主要原因是婆媳關係惡劣,老年人通過找老伴逃離子代家庭。當時社會輿論還會針對老年人子女的不孝形成負面社會評價,子女還會覺得不好意思,村莊社會規範還具有一定的約束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在中年人主導下,村莊關於老年人找老伴形成了一套對老年人好的合理性話語,即找老伴是為了老人的晚年幸福。而子代對老年人的養老責任、老年女性在找老伴中面臨的價值衝突被視而不見,家庭倫理內涵本身被消解。農民家庭轉型背景下,老年人如何自處是個大問題。

(作者毛一敬系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年單身女人是搭夥過日子好還是再婚好?
    今年女兒終於如願考上理想的大學,我一直緊繃的心才鬆弛下來!女兒離家去外地上學了,我的日子雖然過得平靜卻又有些乏味,下班後勉強對付一口就只能對著手機熬著一個又一個無眠之夜!最近同事老王總是有意無意地向我獻殷勤,買個早餐放我辦公桌或是幫我做些列印之類的活,讓我竟然覺得有一絲絲的溫暖和感動!
  • 請注意看看:與你「搭夥過日子」的,是什麼人?
    可謂是成功的「搭夥過日子」。當下,不僅一些老年夫妻如此,中年人、青年人在一起「搭夥過日子」的也不在少數。他(她)們雖然對另一半不是那麼那麼愛、那麼滿意,可卻因為種種原因相互廝守著。那麼就要看看,與你「搭夥過日子」的是什麼人?他(她)們真的那麼「不堪」嗎?
  • 華中科技大學怎麼樣
    我是華中科技大學2003級(2003年入學)「應用物理學」和2007級「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專業的學生。2009年碩士畢業。距今9個年頭了,很多的經歷還是歷歷在目。如今在蘇州的華中大校友會也認識了很多校友,還是熟悉的感覺,還是曾今的味道。華中大畢業的學生,身上的特質還是很鮮明的。
  • 古人云:「半路夫妻硬如鐵」今人說:「搭夥過日子更快樂」咋回事
    比如古人說的這句老話:「半路夫妻硬如鐵」,而今人卻不這樣認為,好多老人都覺得「搭夥過日子更快樂」。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你也想了解古今思想為何有一部分發生了斷裂,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道盡古往今來的人世百態吧!為什麼說「半路夫妻硬如鐵」?
  • 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創業者多
    現在的手機特別普及,無論是上到6旬的老人還是下到10歲的兒童,都能玩轉手機,通過手機打滴滴,買外賣。這些全部都是因為科技的進步產生的,尤其是在這個經濟時代,網絡信息化已經是一個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也有不少大專院校畢業的才子,看好了這片發展的熱土,想要一展身手,實現創業。在小編的身邊,就有一批畢業於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等大學的學子,在創業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 有退休金的老人,喪偶後一般不會再找老伴兒了,背後原因特別戳心
    然而,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尤其是女性,她們喪偶後通常都不會再找老伴了,而是一個人繼續生活,她們為什麼不想再有個家庭,身邊有個人照顧,心裡也更踏實一點?過來人說出的答案,令人戳心。
  • 激情過後,這些星座只會把婚姻當作搭夥過日子……
    有的人把激情不再的婚姻當作搭夥過日子,只能自欺欺人。那麼,十二星座裡面也會有一些人會輕視婚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都有誰吧! 射手座:找不到婚姻中的激情 善變又花心的射手是一個很不穩定的人,剛步入婚姻的他們激情滿滿,會給另一半許下一生一世的承諾,會積極的去愛,去付出。
  • 搭夥6年後散夥了,72歲老人:我負責養她,但不負責養她全家
    現如今,單身老人領證再婚或者搭夥過日子已經很普遍了,也被大眾認可,只要老人們自己願意,把再婚前的家庭財產公證了,子女們也大多願意老人再找個伴的。那些年歲大些的老年男人大多喜歡找比自己小一些的女人來搭夥,他們願意付出兩個人的生活費用,只要女人能夠好好地照顧自己,對自己好些就行。
  •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駱清銘任海南大學校長(圖|簡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海口9月15日綜合報導 據《海南日報》消息,9月14日,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在海口會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雲一行。經省委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駱清銘,任海南大學校長(試用期一年),黨委常委、副書記。
  • 為什麼很多女人喪偶後,不願意再找?52歲女人的話既現實又無奈
    生活裡,很多中年喪偶的女人,都不願意再次走進婚姻,不願再找個伴一起相伴過日子。她們覺得夫妻恩愛,一時半會是忘記不了老公;也有的覺得一個人的日子也很清閒,再找不一定那麼合心合意;還有的怕自己辛苦付出幾十年後,只是一場空。約翰格雷:中年喪偶,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事,對於女性來說,是失去了精神支柱。而且,女人的心思敏捷,情感豐富,在家裡常常睹物思人,內心是非常煎熬的。
  • 華中科技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哪個更好?看完後明白了!
    華中科技大學的辦學實力、科研水平和知名度要遠遠高於南方科技大學。據2018年校友會版本的全國理工類高校排行榜中,清華大學位居第一,華中科技大學和天津大學分別位於第二名、第三名。
  • 三位六十歲女人的心酸:到了晚年,搭夥過日子,生活自在多
    但是年紀大了,喪偶或離異之後再婚的情況,又通常不太理想。到了這種階段,婚姻還必要嗎?三位六十歲女人的心酸:到了晚年,搭夥過日子,生活自在多?不一定,也得看情況。02 谷女士我今年也60歲,跟上面這位女士不同的是,我找了現在的老伴之後,兩個人就沒有扯證,只是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在一起認認真真過日子而言,挺單純的。在我看來,都進入晚年階段了,就沒有必要還必須遵循那些流程,沒什麼意義、也起不到什麼保障。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花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的話讓晚輩警醒
    有一群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晚年喪偶,膝下只有子女可以依靠。那麼,假如他們有錢卻不給子女花,晚年真的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同齡人得到借鑑的同時,也讓我們晚輩警醒。錢,不能換來子女的真孝順。66歲的老人汪愛珍沒和唯一的兒子住在一起,她依舊住在老伴留下來的房子裡,靠著自己的養老金過日子。
  • 華中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都是985大學,哪個更佔優勢?
    尤其是在選擇的時候,通常都是對兩個相似的學校進行比較,就比如在近日,有一個高三的學生在論壇上提問:同樣是985重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究竟有什麼差距?哪個學校更好就業?一下子就引來了很多家長和正在備考的學生的關注。可要真正地分析起來,這所院校還真的是很有淵源的。華中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有哪些共同點?
  • 華中科技大學舉辦開學典禮 一起來聽「開學第一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9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2020級本科生開學典禮暨抗疫精神宣講報告會在光谷體育館舉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第一臨床學院院長胡豫,以親身經歷與切身感悟,為新一屆華中大學學子深情講述開學第一課。 張定宇是華中科技大學1981級校友,此次重回母校,他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
  • 65歲的阿姨坦言:搭夥相伴8年,病一場後就知道彼此是不是真心
    導語:人到晚年,最容易感到孤獨,特別是喪偶或者離異後,一個人獨自居住,總覺得少點什麼?兒女長期忙於工作,他們為了生活奔波,很少有時間陪伴老人,年紀越大,會越來越覺得孤獨。有的中老年人想找老伴,但是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想找而不能找,最終選擇孤獨一人度過晚年生活,實在是有些可憐。
  •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院士:構建一流大學治理體系,華中大這樣行動!
    11月20日至22日2020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在鄭州舉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元元應邀參加開幕式並在大會主論壇上作「構建一流大學治理體系,
  • 為什麼中年大叔喪偶後會迅速再婚?
    這個利益往往是在生活中妻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或是一些其他收穫,總而言之,男性即便在家庭生活中也會負擔一部分家務,但大多數情況家庭環境還是依靠女性來維持的,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男主外女主內」。男性在家庭生活中收穫更多,所以他們往往更加依賴有伴侶陪伴照顧的家庭生活。
  • 事跡材料之八十:華中科技大學輔導員汪峰(組圖)
    明德厚學、求是創新——華中科技大學輔導員汪峰事跡材料  一、個人簡介  汪峰,男,漢族,中共黨員,1979年8月生,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系學工組組長。2002年7月起從事輔導員工作。2009年擔任控制科學與工程系碩士、博士班(580人)輔導員。
  • 丁烈雲卸任 華中科技大學新任校長李元元有啥不一樣?
    長江日報融媒體11月1日訊(記者楊佳峰 朱建華)記者11月1日下午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吉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元元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2014年起擔任華中科大校長,今年63歲的丁烈雲院士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