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號主鄭重宣布,傳粉者系列」放鴿子」了,主要原因是能用的圖片並不好找,開放版權的圖大多是奇醜無比的標本照,所以在拍夠素材之前(不過以目前的速度看來今年應該可以),只能暫停這個系列。乾貨沒有遊記填,上個月又去了一趟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幹了去一個植物園正經該幹的事兒——看植物。
我之前不太喜歡在植物園裡刷植物,總有一種看籠子裡的鳥加新種的感覺。脫離了自然生境,人種的有什麼意思?不過現在想開了,一個是反正老了跑不動了,也沒太大機會去原產地原生境找了,即使去到原產地也不見得能看到。另一個是熱帶的植物不比那些高原美花,看到了也不見得在花果期,在花果期也不見得相機能拍得著,不如先在植物園裡佔個坑。還有一個是植物園相當於活圖鑑,幾代植物人積累下來的那種。中國植物志再好也是線描圖,網上照片和植物圖譜再好也不一定識別特徵都在圖裡,錯誤鑑定也一堆,站在活的植物前查查毛被數數花瓣雌雄蕊印象真的深很多,再跑野外就不容易錯過好貨。
植物園裡看植物和動物園裡看動物的感覺差了十萬八千裡,除了一個會動一個不會之外,最大的區別在於植物園雖然分了不同的植物區,但一般不會告訴你想看的植物都在哪兒。原因一部分可能是大家去植物園是多半是去看花的,花負責美就好了,是什麼花、從哪裡來都不重要。另一部分可能是植物園裡科研或者保育需要會引種一些珍惜瀕危的植物,連動物園關籠子裡的犀牛都被偷獵者惦記上了(偷獵者竟瞄上動物園!一隻白犀牛慘遭槍殺,被割走犀角),植物園這種近乎「放養」的展出,垂涎者估計也少不了。
不過版納植物園的數位化做的相當出色,可能是仗著樹大挖不走吧(植物園裡偷樹的也不是沒有:降香黃檀被盜案告破),大部分掛了牌的木本植物都能在電子化的地圖上查到,然而對於我這種路痴,圖上標了還是需要花一些功夫。園裡有特色的當然是中國其它植物園裡都不多各種熱帶植物,而中國和亞洲的本土物種更是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也是我這次來主要的目標。雖然熱帶蘭花號主也很垂涎,可惜大部分花期已過,只能安心的看小白花和小綠花了,想看版納植物園蘭花的看這裡視頻| 自然之蘭:說說西雙版納的蘭花。
▲ 酸豆(Tamarindus indica),豆科,來雲南不可能沒吃過酸角/酸角糕,結酸角的樹就是這種,第一次見酸豆的花是被颱風困在三亞的三天,並不是非常好的回憶。
▲ 假山蘿(Harpullia cupanioides),無患子科,但山欏(Aglaia elaeagnoidea)是楝科…… 之前泰國見過假山蘿的果實,所以發現園子裡正常遊客絕對不會去的一個角落裡的垂枝假山蘿(H. pendula)誤掛了假山蘿的牌子(後邊會有),真的假山蘿成熟的果實低調的很(崗卡章(Kaeng krachan)國家公園(2)——流水帳和攻略)。
▲團花(Neolamarckia cadamba),茜草科的大樹,雞蛋大小的花序很是討喜,生長速度比較快,作為先鋒樹種常出現在最年輕的森林裡,然而速度的代價是壽命,速成的木材很難擋住蟲吃鼠咬長蘑菇,逐漸讓位於材質更密、生長速度更慢的樹種,分布於兩廣和雲南。
▲胭脂(Artocarpus tonkinensis),桑科,似乎得名於泛紅的樹幹,如此婉約的名字放在十幾米高的大樹上還真是意外,長江中下遊以南的地方都有分布。除了好吃的波羅蜜,這個屬的其它聚花果味道都也還可以。波羅蜜屬(Artocarpus)中文名向來天馬行空——比如xx桂木、猴子癭袋、南川木波羅、麵包樹、野樹波羅和牛李。
▲毗黎勒(Terminalia bellirica),使君子科,很少遇到音譯自學名的中文名,但不排除是學名音譯的本地土名,不管怎樣,」毗黎勒「這三個字真是奇怪的組合,植物園和野外都不少,國內已知分布僅限滇南。
▲南寧冬青 (Ilex nanningensis),冬青科,冬青科雖然只有一個冬青屬,可是屬下定種超級難,這個要不是掛了牌子,我一定無能為力,國內分布於兩廣和海南。
▲雲南黃杞(Engelhardia spicata),胡桃科,長江中下遊以南的地方都有分布,除了藤本植物,其實風媒果的植物在熱帶多樣性很低。作為一個北方人,曾經長久的分不清黃杞屬和同科的楓楊屬,都是下垂的果序加上有翅膀的小果子,後者分布更偏亞熱帶。
▲狹葉坡壘(Hopea chinensis),龍腦香科,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雲南南部往東到廣西南部都有分布。這次趕上了兩種龍腦香科植物的花期,另外一種廣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的花高不可攀。龍腦香科植物是熱帶亞洲的標誌樹種,版納植物園不僅攢齊了除了西藏的傳說種之外中國有分布的所有龍腦香科植物,也引種了一些東南亞的種類和國內無分布的異翅香屬(Anisoptera)。
▲雲樹(Garcinia cowa),藤黃科,名字詩意的很,不過想想可能是「雲南藤黃/山竹子(樹)」的簡稱,這個月份花果都能看見,花和嶺南山竹子(G. oblongifolia)很像,但果實是有稜的區別很大(後邊會有),不過嘗起來和嶺南山竹子味道很像,比山竹(G. mangostana)差遠了就是,產雲南南部和西部。
▲紅厚殼 (Calophyllum inophyllum),還是藤黃科,換個屬花就好看多了。聽名字感覺見過,後來發現是混淆了也是開白花的紫草科厚殼樹屬,產海南和臺灣。
▲鐵力木 (Mesua ferrea),依舊藤黃科,再換個屬花就更大更好看了,不過藤黃科的顏值巔峰也就這樣了,產兩廣和海南。藤黃科是熱帶大科,版植的藤黃園也收集了不少種類,相當給力,只可惜大多不在花期。
▲ 窮懶 瓊欖(Gonocaryum lobbianum),APG把它從茶茱萸科拎出來放到了心翼果科,科越拆越小了,儘管「茶茱萸科」在美洲熱帶可一點不小,果實超級硬,產海南和雲南。
▲可可(Theobroma cacao),錦葵科,樹幹上直接開出精巧的小花,巧克力、可樂都指望著它了,原產南美,雲南南部和海南有種植。
▲ 菲律賓石梓(Gmelina philippensis),APG把它從馬鞭草科併入了唇形科,原產東南亞,石梓屬的分布中心在東南亞和紐幾內亞,是非常受歡迎的園林植物,更常見的本地種是雲南石梓(G. arborea)。
▲倒纓木(Kibatalia macrophylla ),夾竹桃科,國內倒纓木屬的唯一一種,國內已知分布僅限滇南。
▲ 腰骨藤(Ichnocarpus frutescens),夾竹桃科,據說可以治風溼骨痛才有了這個看起來很好吃的名字,藥效真假不說,花又小,天又陰,反正彎著腰拍的我是「腰骨疼」了,南方廣布。
▲海南鹿角藤(Chonemorpha splendens),夾竹桃科,產海南和雲南。總算有點顏色,中文名應該來自長角狀的果實。
▲紅花青藤(Illigera rhodantha),蓮葉桐科,也是個熱帶小科,如果不是燕鳳蝶屬寄主的緣故,恐怕還要再晚些才知道這個科,南方廣布。
▲海島木(Trivalvaria costata),番荔枝科小灌木,產海南。番荔枝科是熱帶大科,喬木、灌木、藤本三棲,番荔枝科通過控制花瓣的開闔誘使甲蟲傳粉,詳細總結在傳粉的甲蟲 | 果之源(3)裡,版納植物園收集了相當多的種類,但依然是沒趕上大部分的花期,略遺憾,此行拍到的其它番荔枝科種類可以移步上邊的連接。
▲「泰國紫玉盤」 (Uvaria siamensis),番荔枝科藤本,原產東南亞,但誤掛了「刺果紫玉盤」的牌子。這個種原來在爪瓣玉盤屬(Rauwenhoffia ),雖然開放時花瓣不會打開,分子證據顯示其實應該是紫玉盤屬。
▲彎瓣木屬 (Marsypopetalum littorale),番荔枝科小灌木,原產東南亞,但誤掛了「哥納香」的牌子,我只能看出來他是個暗羅屬的種類(Polyalthia)。暗羅屬是番荔枝科中分類比較亂的一個屬,請教了暗羅屬的分類專家,才定下了這個種,彎瓣木屬是最近根據分子證據從暗羅屬中獨立出來的一個屬。
▲依蘭(Cananga odorata),番荔枝科的大樹,花量巨大!花巨香!重要的香水植物,原產東南亞。
▲鷹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番荔枝科藤本,鷹爪花屬的名稱來自花梗和幼枝上那的小鉤子,作為藤本,這個鉤子在爬樹時還是很有用的。原產南亞,但在南方廣為種植。
▲頭花砂仁(Amomum subcapitatum),姜科,產雲南盈江。姜科的顏值無需多言,更何況還都能吃,姜科也是熱帶非常多樣的草本,顏值也高,版納植物園的姜園收集了不少種類,遺憾依然錯過了好多種的花期。
▲紫花山柰(nài;Kaempferia elegans),姜科,原產四川,但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廣泛種植的園藝種,葉子比花好看系列。
▲大葉山柰( Kaempferia galanga var. latifolia),姜科,黑暗的林下兩片大葉子平鋪地面,非常突兀的抽出一朵柔弱的白花,這種視覺對比很有意思,雖然本種兩廣和雲南都有分布,但這個大葉變種只在雲南南部能見到。
▲光葉閉鞘姜(Costus tonkinensis),閉鞘姜科,這個算是姜科的親戚,感覺也差不多,像是黑暗林下的黃蘑菇,產兩廣和雲南。
▲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大戟科,主角是3D擬態的弧翅螽(Hemigyrus sp.)
▲竹紋枯葉蛾(Euthrix laeta ),枯葉蛾科的特點一個是像枯葉,另一個就是停歇時前翅遮不住後翅,不知道大家看出來沒有。
▲這次撿的果實,並不按順序的楊柳科印度大風子(Hydnocarpus kurzii),肉豆蔻科的大葉風吹楠(Horsfieldia kingii )、風吹楠(H. amygdalina )、狹葉紅光樹(Knema lenta )、紅光樹(K. tenuinervia ),唇形科的菲律賓石梓(Gmelina philippensis),龍腦香科的廣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異翅香(Anisoptera thurifera),藤黃科的雲樹(Garcinia cowa)、金絲李(G. paucinervis),心翼果科的瓊欖(Gonocaryum lobbianum),樟科的毛葉樟(Cinnamomum mollifolium),無患子科的垂枝假山蘿(Harpullia pendula)。
▲瓦氏彎趾虎(Cyrtodactylus wayakonei),蒙各位大師的帶領和人品下,終於了卻了這個夙願,可惜這條沒有夏夜星空般的尾巴。
如果都看到這兒了還沒夠,還有往期植物不多的版納系列:
版納五月
版納7-8月
閒逛版納植物園
來版納的真實目的……
特別感謝小九贊助了路費,江波贊助了省腿兒的摩託車。
長按識別二維碼,了解熱帶亞洲和中國的生物多樣性
版權聲明:
本文圖文如未加說明,均為原創,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其它形式的轉載請主頁留言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