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兩年,再次執筆寫遊記,以為所有的靈感都早已被生活消耗怠盡,所幸,西雙版納之行之後,還是有所感,有所悟。
帶著不安分的心和勇氣,出發!
首先說說一個人的旅行吧,早在十幾年前,就有這樣的衝動——一個人,一條路,人在途中,心隨景動,從起點,到終點,也許快樂,也許孤獨,有多遠,走多遠,把遊記記錄成冊,把足跡連成生命線。然十幾年過去了,一個人的遠行,一直也沒能如願,幸好,在某人無情的驅動下,於前一天晚上購買了飛往版納的機票,也算踏出了當背包客的第一步了。
住過的青旅,遇見的情懷
說起背包客,怎能少的了它的最佳搭檔青年旅舍呢,因為第一次一個人遠遊,在內心糾結了千百個來回之後,最終還是決定住青旅,對,我就是奔著搭伴去的,但事實證明,我選擇的青旅單人間還是失策的,因為住床位房的小夥伴們會覺得你不合群,跟他們不屬於同一類,不過幸運的是,來自西安的小艾童鞋徹底的拯救了我住青旅的第一次(後文詳敘)。我是第一天晚上12點才到的旅舍,戴著眼鏡、頂著一頭微卷頭髮的帥哥老闆用那似乎老朋友似的語氣問我「怎麼這麼晚才到」,而我,則被剛進門的吉他聲以及一群還在玩狼人殺遊戲的姑娘小夥們所吸引,還有爬滿三角梅的籬笆院子,玻璃房下擺放的藤椅吊籃,畫滿塗鴉的走廊,隨意堆疊的書籍,讓我瞬間愛上了這裡的氛圍,也許,這就是我想像中的青旅的模樣,這,就是我從眾多旅行教唆書中領略到的青旅的樣子,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就像看過宮崎駿的動漫,從此向往日本的村莊,雖然從未被實現,待解甲歸田後,總有實現的那天,我把這種偏執的、不可理喻的、無關名利的追逐暫且就叫做情懷吧。
旅途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
我跟小艾(艾娜)是在去往望天樹景區的時候遇上的,因為該景點離市區一百多公裡,所以報了個一日團,當時在潑水廣場上車的就我倆,也許是人家當獨行俠遊慣了,是她先打開的話匣,簡單交流之後,發現我倆居然住在同一家青旅,只是我住的是單人間,她住的是床位房,所以在旅舍的時候沒碰上,但還是不得不相信緣分這東西真是強大。一路寒暄,兩個半小時的車程,讓我們對彼此也更有了親近感,隨後一天的行程,自然也是我們兩個搭伴互相拍照,只是我這拍照技術,差點沒讓小艾氣個半死,幸好,友誼的小船並沒有因為拍照這件小事而打翻。通過小艾,還認識了同住一家青旅的王老師(王玉琴)、小曼(趙曼),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都一起搭伴拼車、拼餐、拼玩,最後兩天,我們跑出了青旅,一起到了外面拼住。也是在相處中得知,小艾,這個讓人有點心疼也有點惋惜的姑娘,1985年出生的她,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畢業後,被學校推薦留校當輔導員,可不安分的她,因嫌棄工資太低,於三年後辭職進入陝西最大的煤礦國企,國企工作沒幾年,估計現實生活與她想像中的差距太大,而重新選擇進機關單位,現在在西安大雁塔所在的區計生委工作,如今,35歲的她,還沒有結婚,看得出來,她嚮往愛情,也嚮往婚姻,永她自己的話說「本來一手好牌,被自己打的稀巴爛」。這讓我想到了大學最要好的同學許東晴,她們兩個除了有北方姑娘的直爽,她們說話的語氣以及對事的態度,也那麼像,這也是讓我對她親近的原因之一吧,還有她們那種能折騰,為了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不斷努力不斷改變的決心也是我所佩服的,雖然最後還是證實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夢想」這兩個字,曾經在屬於我們的時光裡栩栩生輝,它是金色的,閃耀並貫徹了我們的整個青春年少,如今,歲月已經給這個詞標上了不同的註解,有的沉澱成了一種堅持,信念沒變過,依然堅持,有的幻化成了一縷青煙,早就斷了念頭,情願的不情願的都選擇了放棄,顯然,小艾選擇了堅持,而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放棄。
王老師,一位知性、儒雅、溫和、博學的女性,遊遍了中國的大小城市以及42個國家,她活成了我到60歲時所理想的模樣,從十幾年前的病退,到現在重新創辦的一所私立高中,她的步伐從未停止。小艾走了之後,接下來的幾天,我都是跟王老師在一起吃住一起玩,她是那種讓人相處幾個小時下來,就會情不自禁的敢向她吐露心扉的人,她也會像個長輩一樣的給你開導,並用她的人生經驗來告訴你該如何做。
小曼,一個來自北京宣武區的姑娘,初看我以為是95後,她不願管我叫姐,拿出身份證才真實人家確實比我大幾個月,我似乎有點不知該如何描述該姑娘了,我覺得本人已經夠大大咧咧了,可在她面前,那都是小兒科。她可以跟你剛見面,就跟你熟絡的像自家兄弟姐妹似的處,聽說她是剛到青旅,背包一放,聽王老師說要去告莊西雙景這邊,她就一起跟過來了,身上就一個手機和一充電器,剛跟我見面,就問我要了充電寶來充電。當天晚上,因為是王老師的生日,小艾給定了個蛋糕,在餐廳吃完飯蛋糕就過來了,我們本來是想小範圍的給唱個生日歌,然後開吃蛋糕,結果這姑娘一來,就站在過道上手舞足蹈的大聲唱著「祝你生日快樂..」,結果整個餐廳十幾個桌的人都往我們這桌看,最後大家還一起給我們鼓掌,弄的我和小艾是一身尷尬,反倒是王老師和小曼兩個一副無關自己的模樣,哎.大地方來的人,見過世面的人果然不一樣啊。小曼第二天去了植物園,聽說晚上錯過了班車只能到鎮上住,第三天她又進了植物園,逛到下屋三點半自己倒在了植物園的大草坪上睡覺,最後還是被澆水的噴管給灑醒的,晚上我們再見她時,聽說明天她就要飛回北京了,相當於這姑娘從這麼大老遠跑來,費了一兩千的機票銀子就在植物園逛了兩天,這讓我有點匪夷所思了。後來,從王老師的口中得知,小曼是個gay,哦My gad,這是我人生中見到的第一個真人gay,看王老師這一副淡定的語氣,估計她是什麼牛鬼蛇神都見識過,小曼的家族是做審計的,她的父親八十多歲了,母親六十多,家中就她一個獨女,這讓我不禁想著,萬一小曼一直這樣gay下去,那她家傳宗接代的希望可不就要破滅了,哎,也許這只是我一俗人的想法,說不定她的家族早就接納了她的那些「女朋友」,鳥兒大了,什麼樣的林子都有了。
熱帶植物園,刷新你認知的植物王國
對於一個學農的妹紙來說,首選第一站就是植物園,雖然大學植物學都是體育老師教的(其實還是自己沒學好啦),但依然裝作很熱愛的樣子,但西雙版納的植物園,真的印證了那句話,如果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你看到的就是全世界,其實世界比我們想像中的要精彩得多,熱帶植物園就為我打開了一扇新植物世界的大門。植物園很大,分為東園和西園,全部逛完至少得七八個小時,西園主要看植物,東園主要爬山穿梭熱帶雨林,因頭天沒睡好,我只走了西園,下午早早回去睡懶覺了。
湖光山色,倒影著鬱鬱蔥蔥的林木,湖面上散布著一片片簸箕似的荷葉,對,這就是抖音上刷的很火的被馬雲乘坐過的王蓮,它們的直徑有手臂那麼長,上邊站一個小孩是沒問題的,如果有似馬雲這麼瘦的成年人也可以一試,對面是棕櫚園,有著「植物界的王子」之稱。
聽過樹吃樹嗎?植物間的競爭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柔和,大自然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衍生出了這殘忍的一幕,裡邊的樹幹被另一棵樹無情地包裹著,失去陽光,被奪走水分,沒有了生存的基本要素,裡邊的樹過幾年就被榨乾,被外邊的樹完完全全地取代,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絞殺」現象。
植物界另外一種神奇的現象是獨木成林,一棵樹上竟然神奇般地長成了一片森林,在植物界也只有榕樹有如此能耐,沒見過版納的獨樹成林,領略過桂林月亮山景區裡面大榕樹的風採也是一樣的哦。
熱帶雨林中的「板根」現象,顧名思義,就是長得跟塊板似的根莖,因為熱帶雨林豐沛的雨水經常把地表的可溶性礦物衝走,土壤變得十分貧瘠。因此,大多數樹木的根都長在地表,可以很快吸收土壤表層的營養。可是,淺淺的根如何能固定高大的樹幹呢?於是,板狀根就進化而來了,這對於動輒高達四五十米以上的植物來說非常必要,可以很好的避免由於樹冠寬大、身體上部沉重而導致的頭重腳輕「站不穩」的問題。
含羞草大家應該不陌生了吧,只要輕輕一觸碰,立馬羞答答地閉合起來,但是說到跳舞草,可能就沒幾個人見過甚至知道,這是一種快要絕跡的珍稀植物,野生於深山之中,樹不像樹,似草非草,被譽為「植物舞蹈家」,在一定頻率和強度的聲波作用下,配以風和日麗的晴天,她們會像蝴蝶般翩翩起舞,而如果是雜亂無章的音樂她們則會「罷舞」,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此外還有佛肚樹,因鼓起來的樣子像彌勒佛的肚子而得名,象腿樹,因主幹宛如大象粗壯的大腿而得名。
蠍尾蕉,飛鳥舞火尾,春色滿四季,其花型像一隻紅色的小鳥,故又名火鳥蕉。
熱帶植物園內物種繁多,不知名的花隨處可見,這是一個被奇花異草承包的植物園,11000公頃,13000多種熱帶植物,這裡能煥發你對植物世界的幻想,這裡就是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望天樹的發現,讓版納的熱帶雨林變得圓滿
第二站去的是望天樹景區,距離景洪市區一百三十多公裡,坐大巴車2.5個小時,據說望天樹的發現,才證實了中國熱帶雨林的存在。望天樹,大部分在原始溝谷雨林及山地雨林,意思是「仰頭看天才能看到樹頂」,最高可達80米,1974年在版納州勐臘縣被發現,從此,在中國植物的目錄中又多了「望天樹」三個閃閃發光的大字,生態學家們把它們視為熱帶雨林的標誌樹種。
望天樹景區很大,被開發的只是冰山一角,踱步林中,除了吸收其豐富的負氧離子,還可近距離接觸雨林五大奇觀:板根、絞殺、寄生附生、滴水葉尖、老莖懷春等,不過,望天樹景區最好玩的莫過於還是它的樹冠空中走廊了,藉助數十棵望天樹的樹幹,用鋼索和尼龍繩搭出一條36米高的懸空吊橋,全程500米,可以從空中俯瞰整個熱帶雨林,那即驚又險的刺激可是被一北方哥們兒體現的淋漓盡致,只見其全程佝著背,眼睛正視前方,走兩步頓一步,滿臉發白的神情真是嚇傻我一南方姑娘。
嚮往的生活,曼遠村
愛看綜藝的朋友一定對版納的一個傣族村莊有著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個神仙般自由逍遙的地方——曼遠村,我的理解是「讓生活慢下來,才能走得更遠」,人們之所以會對曼遠村有著深刻的印象,肯定不僅僅是因為這裡分布著最原始的傣族建築還有蘑菇屋、千年菩提樹,我想,更是因為這裡能給人帶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我是第三天去的曼遠村,因為前一天認識的小艾,還有王老師,之前的所有計劃都被擱置,而是每天大家的行程怎樣,你就會不自覺的跟著大家的行程一起走。曼遠村的交通很不便,我們是做的大巴從景洪到的鎮上,然後再打的摩的到村子裡,走進村寨,只見喬木遮天蔽日,連片的芭蕉林鬱鬱蔥蔥,掛滿碩果的木瓜樹,穿著補丁的老婆婆在牛奶般新鮮的陽光下手縫衣服的情景與一座座古樸的傣家吊腳樓正相得益彰,還有手工編竹簍的大爺,正在田間採割芭蕉的婦人們,遠離鋼筋水泥和城市喧囂的柔和寧靜,不正是都市人們所嚮往的生活嗎。
我們所去的曼遠寨子並不大,唯一見到的一幢磚混房就是他們的村委會和寺廟,而且傣族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寺廟,也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但是文字是傳男不傳女,而且所有的傣族文字都是在寺廟中去學習和傳授的,寺廟長老的地位甚至超過村委會的地位,還據說傣族人是沒有生肖的,男人全部屬大象,女人全部屬孔雀,傣族人也是沒有姓的,只有名,因傣族男的被稱為「波」,女的叫「咪」,所以他們的名字一般都叫波XX咪XX,因而傣族重名的人也特別多,不過也有個別姓刀、玉、巖的,這些都是沾著祖上的光環,不是皇親就是國戚哦。
傣族園潑水,每個大人心中都住著個小孩
傣族園和曼遠村都在同一個鎮,我們上午去曼遠村感受了最原始的傣家建築之後,再到完全被商業化的傣族園後,心中不免有點戚戚然,都說傣族園是版納必打卡景點之一,既然來了,那就好好瞅瞅吧。傣族園裡面不僅坐落著大大小小的帶著油漆光澤的傣家吊腳樓,還有許多熱帶植物,每天更有六七場傣族舞蹈表演,但最有看頭的莫過於潑水錶演了。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新年必玩的節目,在每年4月中旬舉行,那幾天傣族人民會放假三天,可以上街和陌生人來一場潑水大戰,而傣族園每天也會進行兩場潑水錶演,在潑水前都會舉行一場隆重的潑水儀式。
越長大可能越世故,我們習慣帶著面具去生活,帶著面具去對待周邊人,有時明明很累,卻強忍著疲憊微笑著說我還好,潑水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卸下面具的過程,掄起水盆,一陣狂潑,仿佛回到孩提時代,回到那段無憂無慮沒有煩惱的時光。或許,每個大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唯有潑水節,才能釋放他們童真童趣的一面,才能這樣沒心沒肺,無所顧忌地玩耍,點滴晶瑩之間,童年的回憶,歷歷在目。
西雙版納民族博物館,讓你見識咱們祖國民族的多姿
我和王老師是第四天去的博物館,來版納之前本來沒有這個計劃的,是王老師的提議讓我覺得我不能當個「不學無術、只追求景點打卡」的無腦遊客,當時小艾已經回西安了,還有同行的來自北京宣武區的小曼童鞋據說昨天被困在植物園裡了,不知是被裡面的姑娘還是被裡面的花草吸引竟然貽誤了返回景洪的班車.。民族博物館的位置有點偏,我是上午九點到的,居然是第一個進博物館的,直到十一點出來,中間也沒見著幾個人,這委實讓我覺得可惜,版納最有文化底蘊的東西都在此集中用文字、圖片和物件展示,居然沒有吸引多少遊客,估計報團的遊客都被商家忽悠到傣族園、野象谷、大佛寺、曼聽公園等地方去了。博物館共有三層,一層是歷史、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不定期的當地藝術家畫展。歷史部分很值得看,起碼知道了西雙版納這個名字的起源。二層有三個展廳,介紹了西雙版納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的習俗、裝束,布朗族,哈尼族,景頗族,佤族,傣族,彝族,瑤族,壯族,拉祜族,回族,苗族,基諾族,還有一個漢族的展窗,看來漢族在這也是少數民族啊。三層展廳比較小介紹的是版納的自然資源,有動物植物昆蟲和茶馬古道的介紹。
中午是被一位的士司機帶著走了十幾公裡到了一個他們當地人認為非常具有傣家味道的連片的傣家餐廳吃的午餐,不過說實話,除了價格比告莊西雙景的便宜,口味好像也沒啥區別,無非又是簸箕飯、菠蘿飯、烤雞、香草烤魚、還有滿是紅油的燉肉、青菜湯.吃了四五天的傣家菜,天天感覺像吃零食(與正餐相對應)似的,著實滿足不了我一江西胃啊(還有哪些奇奇怪怪的熱帶水果,不僅難吃,還忒貴)。不過,去到該位置,正好歪打正著,王老師一直想要找的融創地產就在此處,王老師此行的目的就是來版納購房避寒,據說版納做旅居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也是近幾年才興起的,比三亞、麗江等興起的更晚,房價自然也更低。我很奇怪王老師(西安人)既然已經在三亞購房,版納的氣候與三亞也差不多,為何還要選擇在此處購房,按她的說法是,她的房子不僅可以自己住,還可以借給國外的朋友住,甚至還可以掛到沙發客平臺上與人交換居住,又刷新了我對這一群旅遊達人兼有錢人的生活認知啊,只能說經濟能力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色彩斑斕的原始森林公園
第五天去的原始森林公園,除了盡情吸收裡面豐富的負氧離子以外,對於已經去過望天樹景區的我來說,對於裡面的原始森林幾乎無感了,不過醉醉遺憾的是因為時間關係,沒有再去體驗裡面的叢林飛躍,套票410元,但對於愛冒險的朋友來說,可玩係數非常高,比如高空行走、高空墜落什麼的,看著就覺得很刺激。還有一個比較有看頭的就是孔雀放飛,召喚孔雀需要一個儀式,只見幾名傣族少女撐著油紙傘從湖對岸緩緩駛來,時而見她們在船上翩翩起舞,時而見她們在油紙傘下放聲高歌,十來分鐘的表演後,一聲長哨,成百上千隻孔雀陸陸續續從湖對岸飛過來,西雙版納是大象的王國,也是孔雀的故鄉,吉祥、幸福、美麗、善良,這些都是紮根在傣家人心目中孔雀的代名詞。
下午一個人去的野象谷,野象谷的看點是大象表演還有各種動物,對於大象表演,一開始覺得有趣,後來知道大象的某些訓練過程比較殘酷,就有點反感。野象谷除了看大像(當然,野象是不太可能看得到的)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動物品種,比如長臂猿、樹懶,瞧,這就是傳說中一天睡20多個小時的樹懶,任憑遊客在樹下如何喧譁,這隻樹懶依舊雷打不動,突然想起了那句話:「你可以像樹懶一樣懶,但你無法像它們一樣懶的心安理得」,不過能睡那麼多時間也是一項本事啊。
西雙版納,是花草的世界,也是動物的海洋,用樹枝傳遞信息,用奇花異卉表達愛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糧,有糧才有人」,千百年坎坷實踐中悟出的生存智慧,也成了當今生態平衡的千古絕唱。
好啦,以上就是我此行西雙版納所想所感,回來十幾天,都在忙於瑣事,正好今天周末,偷空把遊記補上,申請的公眾號,已沉寂多年,剛把以前QQ空間裡寫的文章轉至該公眾號,就是為了督促自己以後能一直堅持寫下去。生活,需要搬磚提供物質保障,也需要詩和遠方充實靈魂,精彩的人生,可以是柴米油鹽,也可以是山川湖海,我喜歡旅行,因為旅行可以遇見一千零一種人生,我喜歡寫遊記,因為遊記能記錄時間,因為遊記能給時間留下印記。
最後,再來個和小艾(右一)、小曼(右二)、王老師(右三)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