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的定位是輕喜劇,看完後,覺得目標實現了。
但如果一部電影,單純追求讓觀眾去笑,還不如免費聽相聲。同行的小夥伴說,看一看樂一樂就行了,不必糾結於這部電影有沒有意義。我想看一看樂一樂是一部輕喜劇典型最基礎的追求,而以影視藝術的方式,去呈現「人」本身,就會把話題提升的略微「高級」一些。
這部電影做到了,即便也受到了很多網友的吐槽,任何一部影片都不是完美的,這也是督促自己不斷前進的基礎吧。
這部電影,作為賀歲檔來說,上映的略微有點早,或許會因為各行各業每到這個時候都是特別的忙,而導致票房不是多麼的漂亮,但是也不影響大家去看一看,去品味一些大家似乎已經麻木了的話題,什麼成功的標準,什麼親情友情愛情,什麼校園霸凌等等,網際網路給每一個人平等的打開了一個探視世界的窗口,隨之帶來的是評判標準的多元化,在一些電影人看來,目標群眾的觀劇標準在提升,其實是價值多元化後的眾口難調。,就像我,無法從影視藝術的角度,或者是攝影的角度去評判一部影片,因為我沒有這些方面的訓練,但是我判斷影片的標準是,它帶給我的舒適感以及整部影片的完成度,故事前後銜接的好不好,講述的方式是不是靜水流深,都是非常重要的。
《兩隻老虎》看似是一部警匪片,其實講述的是兩個人相互救贖的故事。
兩個人,一個人是綁匪,一個是被綁架的人。一個小小的故事切口,將世俗人倫中的親情、友情、愛情收攏進來,有的地方銜接的有些露骨,總體不影響觀瞻。這部電影講述的不是什麼宏大的主題,而是人人都經常去接觸的情感糾葛。
綁匪餘凱旋,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沒錢、沒工作,女友還跟人跑了的失敗者;被綁架的人是張成功,一個擁有自己地產公司的,時常出現在財富雜誌封面的現實中的成功者。好像綁匪去綁架這樣的人,是天經地義,是劫富濟貧。但是故事演變到最後,不是財富擁有者就是成功者,也不是現實失敗者就是徹底的loser,相反,是年輕人餘凱旋用自己的天真觸動了本想在自己建造樓房頂層結束自己生命的張成功。故事在微妙的關係中翻轉,好似看到了《紅樓夢》中劉姥姥對賈母的影子。
一個貧賤,一個高貴,一個落魄,一個衣食無憂。
生命只有出現了極致的對比之後,才能引發人們深沉且深入的思考。
就像我們在一開始無法理解劉姥姥這個來自鄉下的老嫗,對賈母來講是一個「救贖」一樣。物質的救贖觸手可及,而精神的救贖可遇不可求。
蔣勳老師在解讀《紅樓夢》時,引用《金剛經》的說法,說芸芸眾生就是「微塵眾」,他用這個小小的名詞,去關注每一個小人物身上的故事,每一個小人物的獨特性,從而讓我們看到《紅樓夢》中每一個小人物的可愛可悲甚至可恨可憐之處,而關注到小人物,關注到「微塵眾」,就關注到「人性」本身。
我們常常予以成功於萬千標準,什麼家財萬貫,什麼位高權重,什麼兒女雙全,什麼衣食無憂。
葛優老師飾演的張成功的角色,便是對這種「成功價值觀」的檢視。從財富上講,他有絕對的優越性,但在個人情感上講,他又是一個懦弱的人,甚至不夠勇敢,內心沒有安全感。作為一個人,左撇右捺的建構,他是不健全的,看似他在懷疑世界,懷疑他人,歸根結底懷疑的是他自己,所以他就會痛苦,所以選擇開著路虎去到自己親自建造的大廈了結自己的生命。
相比之下的餘凱旋,沒錢沒工作,女朋友還跟著別人跑了。這對於人任何一個人來講都是人間悲劇,在萬念俱灰之下,他根據一本財富雜誌的封面,綁架了張成功,他以為拿到100萬之後,就可以去和自己心愛的女孩結婚。張成功在聽了他的經歷之後,結合自己早年在社會上的經歷,從自己的角度,給予這個走入迷途的小夥子以援手。
於是才有了後面阿拉丁神燈三個願望的故事情節。張成功讓餘凱旋幫助去完成的三個願望,第一個關乎愛情,第二個關乎友情,第三個關乎親情。很多電影專門講一個主題,有時候還講的不夠完善,而在短短的九十分鐘內,把三個主題都詮釋的還算到位,沒有出現太大的瑕疵,也沒有出現太大的跳脫,並且保證了整部故事的完整性,是不錯的呈現。
結局是完滿的。是一場綁架救贖了兩個人的完美故事。綁匪不再要錢,被綁者也走出了生命的陰影。終歸將一個圓的起點劃到了終點,唯一的缺憾是,對三個故事也就是愛情、友情和親情回顧式的鏡頭幾乎沒有,都是通過演員的言辭呈現出來的,沒有了畫面感的襯託,顯得整部劇略微單薄。
總體來說,這部影片敘事平淡,沒有大張大合,大起大落,如果一味的追求喜劇效果,或許會令人失望,而從輕喜劇角度看,當屬於值得看的影片。
和《兩隻老虎》相關的,是張成功和餘凱旋兩個人物相關,兩個人屬虎,也與一段童謠相關,關乎一個人的成長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