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一些情節是犯人快要被賜死的時候,一句突然而來的「刀下留人」,竟然比聖旨還管用,那麼這句刀下留人到底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在之前熱播的新白髮魔女中,馬蘇飾演的練霓裳被東廠所抓,東廠廠長錦衣衛決定當眾處決了他,雖然卓一航也帶領許多人準備強行救走練霓裳,但是機關重重,他們也沒有萬全的把握,正當劊子手將要刀落的時候,所有觀眾的心都糾了起來,突然一句刀下留人,劊子手的刀像是靜止了一樣,懸在了空中。看到這許多觀眾心裡就嘀咕了,這刀下留人怎麼比聖旨還管用?
宋太宗是趙匡胤的弟弟,他年輕的時候也是重武的,奈何幾次伐遼時,都是無功而返,而且還差點被俘,於是他決定不再上戰場,而是轉為重文。因為開始重文了,所以便制定了一套新的法律來規定國家制度。
宋太宗有一套祖宗家法,這套家法尤其注重監獄裡的犯人,不冤枉每一個人。由此,宋太宗還親自為好多犯人老百姓親自處理案件,宋太宗也因此受到了百姓們的擁戴。
根據在《宋建隆重詳定刑統》的記載:「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堪問陳奏」,也就是說死囚臨刑時,如果犯人叫冤可以押後重新再審,這個人性化的刑場政策還是宋太宗規定的,而這13個字,也正是刀下留人最有力的支撐。
比如下面這件事,就能反映出宋太宗的親民,作為一個皇帝的宋太宗,竟然能夠聽一個家奴講述丟豬的故事。有一天一個大臣的家奴找到宋太宗,希望宋太宗能夠為自己做主,於是宋太宗很認真地傾聽了這個家奴的講述,等到最後才知道是一隻豬丟了的時候,他會心一笑,原本不是什麼大事,只是這個家奴不小心把豬弄丟了,找不到了而已。
這樣的行為在旁人看來一定是屬於無理取鬧的,並且應該重重的責罰,但是宋太宗並沒有,他反而是很認真的傾聽完家奴的講述,並且還賞了他一些錢財。宋太宗認為,只有和百姓互相交流傾聽的時候,才能夠了解百姓們的痛楚,理解百姓們生活不容易,於是再繁瑣的事物,他都願意親自解決。
他對臣子說,只有每個人都做到這樣,宋朝才能不斷繁榮壯大。所以雖然史料上宋朝的法律制度是嚴格的,但是他也有人性化的一面,皇帝也有可愛的一面。
還有一個案例,劉氏與繼子王元吉生活在一起,王元吉本是對劉氏恭恭敬敬,不過妻子卻與劉氏一直不和睦。幾次爭吵後,王元吉定是偏袒老婆的,這讓劉氏心中的怨恨更加深了。於是劉氏跑到開封府,狀告劉氏虐待自己。衙門一聽是虐待長輩,這可是被判死刑的大罪,於是立刻派人抓來王元吉,想通過刑法使他招供。
後來過了很久,劉氏因為疾病去世了,這案件也拖了很久沒有出結果。因為王元吉不停地說自己冤枉。當時宋太宗正微服出巡,在民間聽到了這個案件於是決定親自審查,他發現了這個案件中疑點重重,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於是派人到王元吉的家鄉重查此事。最後的結果是王元吉並沒有虐待劉氏,於是便將他無罪釋放了。
不得不說,刀下留人是人性化美好的展現,在此之前有多少冤案錯案,都埋藏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不過宋太宗到後期變得尖酸刻薄,他總是疑神疑鬼,以至於後期出現了積貧積弱的現象,這都是宋太宗在位期間所遺留的問題。
宋太宗後期的做法無疑是給宋朝的滅亡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他一直能像前期一樣保持自己的初心,真誠的對待百姓和家人,說不定宋朝還能持續繁華好多年。不過歷史的問題始終還是說不準的,希望看到這裡的小夥伴能夠真誠地對待別人和自己。
今日話題:你認為「刀下留人」是人性的進步嗎?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文 | 國學大觀園
參考文獻 | 《宋建隆重詳定刑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