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毫無徵兆,但不出所料的「翻車」了。
為什麼「不出所料」?因為,她接受了《定義》的採訪。
了解它的人都知道,《定義》只不過是一個訪談類型的節目而已,
但令人「膽寒」的是,它的主持人是:易立競。
一個直戳人心的「狠角色」。
她採訪過的明星,無一例外都會「翻車」,伊能靜自然在所難免。
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沒有複雜燒鬧的問題,沒有過多的動作與表情,
在雲淡風輕間,拋出一個個看似輕鬆卻又直指人心的問題,撕開對方層層的「偽裝」。
「如果說,何炅的節目是廢柴藝人的天堂,那麼易立競的訪談就是裝X犯的噩夢」。
易立競善用縝密的邏輯和強大的心理攻勢,逐步撬開對方的防線,
在她面前越是極力掩飾和偽裝,越會將自己逼入難堪的境地。
「狠人」只會在對的地方用勁。
伊能靜到底是如何「翻車」的?
看過採訪視頻的人會發現,伊能靜全程都在「吐槽」,而易立競更多的是在傾聽和引導。
正所謂:言多必失。她將失敗的原因歸咎於隊友的「不在狀態」:走音、跑調、配合差。
白白浪費了自己10個小時的「苦心教授」,嗓子教啞了,女兒十多個來電未接,卻換來了墊底的結果。
總而言之,隊友的「笨拙」拖累了自己,讓自己顏面掃地。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傾注了「小媽式」的關愛,重新塑造隊友對情感的認知。但她們朽木難雕。
就當她大吐苦水時,易立競拋出一個問題:你還是很享受媽媽以外的角色。
這個問題,「穩、準、狠」,直戳要害。
為什麼這樣說?
伊能靜看似在吐槽,但言語中流露出的,全是對自己的肯定和「重新定義別人」的享受。
這一切完全被易立競看在眼裡。也正是這個問題,徹底讓伊能靜「放飛自我」。
她突然換了個傲嬌的坐姿,侃侃而談自己對於幸福和事業的理解,並舉了一個例子,也正是這個例子把她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像梅豔芳這樣,會很慘!?
「因為她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連她最後已經瘦成那樣,她在臺上都要穿著白紗。」
易立競冷笑了一下。
從貶低隊友,到拉踩梅豔芳,伊能靜的採訪可以說整段垮掉。
如果一個人需要通過踩踏別人,曲解別人的人生態度來抬高自己,那麼他所謂的人生見解也只會淪為笑柄。
易立競,沒有點評,沒有指責,一個冷笑足以。
易立競向來很敢問,很利落,從不拖泥帶水。
在採訪李小璐時,直面質疑李小璐在《天浴》後再無代表作,毫不掩飾的問李小璐如何看待給人的印象是矯情、假和愛作秀。
面對突如其來的質問,李小璐回答的很「官方」,之後只能頻頻用微笑化解尷尬。
難逃噩夢的還有孫紅雷。
易立競問他,接拍《戰國》(口碑、票房撲街)是因為錢砸得太狠了嗎?
孫紅雷,如芒在背,一時語塞,只能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的說:
「質量不是說你要求它,質量不是很高這是很正常的」。
隨後孫紅雷坦言:「我突然間不會講話了,不會裝B了」。
他以為「繳械投降」能換來易立競的諒解,那就大錯特錯!
他此言一出,立即被易立競抓住「把柄」,被追問道:「採訪要裝嗎?」
可以想像當時孫紅雷的內心是多麼的崩潰。
平日裡口若懸河的郭敬明,在易立競的面前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向來宣傳要維護版權、維護著作人權益的他,突然被易立競問及十年前的抄襲風波,
一時間,郭敬明像喪失了語言能力一般,只能用喝水化解尷尬,直到將一杯水全部喝完,邊喝邊說:下一個問題吧。
採訪楊冪時,她更是直言問她是否想過退出娛樂圈?
還把之前採訪劉愷威的一段話,原封不動的拋給了楊冪:
「我採訪劉愷威,他說作為演員的話,你們倆的區別是他更具有藝術性,你更具有商業性,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有人說,明星採訪走個過場就行了,不痛不癢的問上幾個問題,即完成了工作,又落個不得罪人的結局,不是挺好的嘛。像易立競這樣,上來就「兩頭堵」,動不動就往人「傷口上灑鹽」,難道不怕遭人忌恨嗎?
說真的,這幾年,明星訪談節目很多,真人秀更是層出不窮,但無一例外都成了明星個人的「人設」秀場,鮮少能看到他們真實的一面。而易立競的節目卻像一股清流,直指人心,直戳痛點,讓我們看到明星最真實的內心狀態。
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
「其實我只是提出問題而已。我不想做一個談笑風生、百度百科式的東西。」
這些受訪的明星,之所以會接連「翻車」,根本原因還在於自身。
自認為已經把曾經犯的錯隱藏得夠深,絕對不會被人發現,自信沒人敢撕開自己「粉飾太平」的偽裝。
哪怕現在的自己慵懶頹廢,嬌柔做作,憑藉著一時的「高光」,足以遮蔽曾經灰暗的影子。
但他們似乎忘了,真相永遠是真相,它或許會被暫時遺忘,但當某天被翻出時,人們會迅速回憶起,還會平添幾分厭惡。
《月亮與六便士》中有段話:
有的人也號稱他們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但他們多半是在自己騙自己。
總的來說,只有在相信沒人能發現他們的逾規越矩之處時才敢為所欲為
……這是一種虛張聲勢,這些人的意思無非是,他們不怕由於一些微不足道的過失而受到指責,
因為他們自信沒有人能發現。
正是懷著這種僥倖,有些人幹了損人不利己的事後,還偽裝成正人君子;
正是靠著盲目自信,有些人覺得自己的為所欲為,永遠不會被發現;
其實一切只不過是「掩耳盜鈴」,別人不說,不代表不知道,只是懶得理你而已。
許多人用一次「高光」掩飾長時間的「頹廢」。「高光」過後,就躺在功勞簿上,從此停滯了前行的腳步。
許多人用貶低他人的方式抬高自己。錯誤的認為踩得越狠,也體現自己的獨特。結果卻換來背後冷漠的嘲笑。
極力掩飾過錯與懶惰的背後,是一個固執且脆弱的玻璃心。
即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同,又不願付出。只能用偽裝來粉飾自己的無知與懦弱,被人揭穿時還會故作憤怒,但遇到像易立競這樣的「狠人」時,就連憤怒都顯得那麼無力。
世上沒有撕不開的偽裝,唯有真誠處世才是正道。
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