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藝術品資產化 收藏家成為新富豪群體

2021-02-28 自然智能生活

   

★全國古玩收藏愛好者的公益微信平臺★

為您分享:拍賣資訊、專業鑑賞、精品欣賞、雜談逸聞、藏友推薦。

微信號:ty18718109968

  2010年,曙光乍現:大眾對文物藝術品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珍視高度,一線貨源緊張,仿古在追求傳統藝術和賣假中此消彼長。

  2011年,價值發現:文物藝術品中珍稀品種的上漲幅度與以往相比有很大提高,淘寶熱快速升級。

  2012年,利益壟斷:利益集團利用自身資源,宣揚文物傳承有序觀念、通過壟斷電視節目、包裝鑑寶專家,控制拍賣公司,瘋狂推銷自身所控制藏品,打壓民間收藏。

  2013年,亂象叢生:民間鑑定、收藏亂象叢生,假鑑定、假拍賣、假抵押騙子公司猖獗。民間文物流通性極差。收藏家陷入窘境。

  2014年,艱難探索:分布在全國各地**小小的古玩城多數已改為古玩藝術品商城,與此相關的藝術沙龍、藝術茶吧、展館、拍賣行業蓬勃發展,展覽、拍賣、大型文化活動層出不窮。文在藝術品市場艱難探索。

  2015年,轉折創新:藝術電商如雨後春筍,各類文交所模式登臺亮相古玩網已轉換模式為交易平臺。民間博物館發展迅猛。購買古玩的方式將由撿漏淘寶的方式向金融理財的方式轉變,文物藝術品在金融行業初露鋒芒。

  2016年,文企對接:擁有精品文物藝術品已成為少數人身份與品位的象徵。頂級企業與收藏機構合作,紛紛建立博物館,博物館成為新企業標配。博物館管理師成為職場稀缺人才,專業博物館管理機構連鎖式發展。

  2017年,資產增值:文物藝術品資產化起航,收藏機構以文物藝術品資產入股企業,文物衍生品市場繁榮,文化產業發展迅猛,文物國際交流成為常態。文物藝術品將成為稀缺品種,文物藝術品價格高企。


    2018年,資產流通:文物藝術品作為金融擔保物地位確立,文物藝術品抵押貸款成為融資重要手段。

  2019年,財富聚集:文物藝術品投資成為銀行業為富人理財的最大賣點,國內信託業開始對社會公眾發售文物藝術品投資信託計劃,文物藝術品共同投資基金也應運而生。

  2020年,新富豪群:擁有古玩是品位與財富的象徵,文物藝術品成為上流社會的標籤,文物藝術品成為中國家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收藏家成為新富豪群體。

  文物藝術品資產化是國家戰略,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支撐。博物館將成為文物藝術品資產化的重要載體。


推斷: 一、地產之後,「文產」接盤?

很多人說,未來的投資熱點,一定是應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與重構的傳統產業領域,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眾多領域中,以創新與創意為核心,兼具實用與鑑賞功能,具有塑造時代風格、展現時代風貌的文化產業領域,會是率先被「網際網路化」和「金融化」的產業領域。

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號召;2009年,國務院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標誌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2010年,國家九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發布:《****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確立「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2012年,黨的「十八大」再次明確:「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參照十年前,國家對房地產產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文化產業已經沒有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歷史,為什麼會選擇「文化產業」?


1、首先,是「內需」。

中國是舉世無雙的文化大國,擁有豐富而龐大的文化藝術資產,以及強大的現當代的文化藝術創作力,積澱與積攢了至為可觀的產業力量。一方面,這些文化藝術資產需要「盤活」,需要一個出口轉化為生產力與利潤,釋放出它所積澱的力量。另一方面,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成為關鍵因素,而這一因素正孕育在以創意力和創新力為支撐的文化產業中。同時,事實證明高成長性的新興經濟,往往聚集在輕資產、高附加值的產業領域,文化產業正好符合這一特點。


2、其次,是「外需」。

中國經過高速的經濟發展,財富**的同時,國民文化素養並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國際上聲譽上,中國需要與經濟總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聲音,需要有力的「國家形象」。從不久前,****歐洲之行的眾多言論,就可以看出高層對中國「文化輸出」的殷切期望與迫切期待。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產業是未來中國的「國家戰略」。


二、藝術「嫁給」金融

在文化產業諸多分支中,藝術品產業是創作積澱最為豐厚,產業鏈最為簡單,交易最為靈活的業態分支。在《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文件指導下,2009年「藝術金融產業」以厚積薄發的態勢迅猛發展起來。

藝術金融,是將藝術品轉化為金融工具,以金融資產納入個人和機構的理財方式。其主要形式有:1、藝術品產權交易;2、藝術基金;3、藝術銀行與信託;4、藝術品按揭與抵押;5、藝術品租賃等。目前佔市場主流的是證券化的藝術品產權交易和私募化的藝術基金。

為什麼金融會「愛」上藝術?——首先是「投資環境變了」,股市不景氣、房產增幅停滯,除了股市、房產,藝術品是最安全的投資避險工具,大量熱錢與財富人群湧進藝術品市場。其次是「參與群體變了」,收藏變成投資,買藝術品和煤老闆買樓沒有區別。市場上引領**的不再是傳統藏家,而是呼風喚雨的金融資本。中國真正意義的藏家本來就微乎其微,新的財富階層又把僅存的行家擠走了,行家如果手上貨全賣掉了,也就出局了。傳統收藏群體加速衰減,注重投資效益的群體越來越龐大,資本大佬和熱錢已成為市場主角。


三、為「投機」正名

在美國和歐洲,藝術品與金融資本聯手早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金融資本介入到藝術品投資和收藏領域,已經成為發達國家藝術品市場的主要推手。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和投資業務最大的幾家銀行,包括瑞士聯合銀行、荷蘭銀行等金融機構,都涉獵並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銀行服務系統,下設有專門的藝術銀行部。

四、未來,我們走向哪裡?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會有那個時代獨屬的烙印。作為歷史洪流中的投資者而言,以史觀的視角審視一切,讀懂時代,讀懂當下,找尋規律,抓住機會,才能穩站時代的潮頭。


收藏文物藝術品成為很多富裕家族的必然,原因在於:

首先,文化藝術品收藏是傳承家庭文脈的上佳選擇。文物藝術品不僅可以賞心悅目,與心靈對話,而且其具有歷史、文化和學術的傳世價值,同時凝聚著父輩文化理念的價值取向。

其次,藝術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收藏藝術品象徵著一個人的文化品位和社會地位,是進入高層次文化圈的通行證。

第三,藝術品具有較為安全的投資性質。藝術品的唯一性和壟斷性增加了藝術品的價值,尤其是高端稀缺的藝術品精品,伴隨著收入的增加和通貨膨脹,需求會越來越大,其價格也會越來越高。大量的研究表明,由於藝術品資產與其他資產的收益率關聯不大,所以藝術品特別適合做企業或家庭資產組合配置的選項。


第四,藝術品資產適合慈善和遺產傳承安排。富人具有巨額的財富,其社會責任和未來家族的遺產安排是無法迴避的問題。藝術品資產由於其隱蔽性和價格的難以確定性,成為富人在資產配置中稅收籌劃和代際傳承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就是錢多了就不是自己的了。收藏圈也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為自己收藏了,而是為社會、為國家收藏。

收藏的成就不完全在於藏品的數量多少和價值高低,還在於藏家的精神和品格。藏家以個人之資金,盡畢生之精力,日積月累,聚沙成塔,給自己、給後輩、給國家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物質財富。既彌補了國家文博部門的不足,保護了歷史,又為館藏文物增加了來源。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等均辦起了私人博物館,將本屬於自己個人的藏品讓社會共享。

【看完後別忘記分享哦,分享是一種美德!】  

歡迎各位古玩愛好者交流!

                    長按指紋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喜歡的親們,請頁尾點讚

相關焦點

  • 2021年藝術品進入投資和投機高峰狀態,2022年市場將全面復甦!
    藝術品市場有多大?隨著股票市場、地產市場的降溫,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關注藝術品投資人群日益增多,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群體逐漸擴大,全民收藏時代悄悄來臨。中國藝術品市場所創造的回報率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資金不斷湧入藝術品市場。在西方的財富整合中,藝術品作為一種資產配置的形式,被稱作安全的資產管理方式而深入人心。在西方發達國家,80%的富豪會將30%的資產配置為藝術品。
  • 中國古玩藝術品市場2020年-2021年將達到萬億,藝術品行業正式復甦
    妙境  我們回顧2017、2018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總規模就已經達到了6000億的水平,且中國古玩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規模,以及結構都不斷與一些新產業結合,屬於勃然發展狀態,行業就有專家預測過,2020年中國古玩藝術品市場將達到8000億,但是也有人大膽預測,2020年將會達到10000億。
  • 收藏家開始大量湧現,我國民間古玩藝術品收藏近年來持續火爆!
    「中國第一拍」開啟的財富神話……收藏家開始大量湧現,我國民間古玩藝術品收藏近年來持續火爆。據中國收藏家協會2006年統計,目前我國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達70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年交易額近200億元。參與人員和成交額每年還在以10%~20%的速度遞增。如今中國傳統藝術品的全球市場價格飛漲, 不僅由於中國古董的稀有程度,也存在炒作或估值過高的可能性。當然,這種估值過高的說法也可以解讀為中國古董市場被看好,今後幾年價格還會呈現漲勢。
  • 文化藝術品投資:家庭資產配置新熱點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發展勢頭良好,有資深人士預測,未來中國中產階層以上人家的資產配置中,藝術品的比重將增加,並將成為一種趨勢。
  • 文旅部:藝術品發展利國利民,將徹底取代股票和房地產成為投資新寵!
    9年後《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出臺,標誌著我國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標誌著我國文化產業開始實現發展動力機制的轉變。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對新時代文化建設做了深刻系統的闡述。在這樣一個歷史進程中,我國文化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004年實現增加值3440億元,佔GDP的比重為2.15%;2017年3.5萬億,佔4.29%。年均增速20%,可謂蓬勃發展。
  • 窮人拼命買房,富豪瘋狂買畫,自古以來,唯一不貶值的就是藝術品
    常玉《曲腿裸女》,油彩纖維板,1965年作,122.5 x 135cm導讀:最近地產、股市、比特幣暴跌,但藝術品的價格不跌反漲。藝術品,是人類自古以來,唯一不貶值的商品,沒有之一。      雖然比特幣暴跌,但比特幣還是在這幾年暴漲了400萬倍,比比特幣漲得更瘋狂的就是中國書畫了。
  • 蘇州富豪群體的身家與性格
    在這個城市中有有一些人,即使他們開著不甚名貴甚至有些寒酸的車,穿著樸素得看不出品牌的衣衫,親自去市場採購新鮮果蔬,但是驚鴻一瞥中,與你擦肩而過的他,有可能就是一個身家過億的富豪。來自崑山的一位張姓企業家說:「蘇州的五縣市有眾多的鄉鎮企業,其中很多企業都是經歷看改制後迅速發展起來的,所以這批企業家都比較務實踏實,不願露富。」雖然蘇州還有相當數量的富豪由於各種原由沒有「露面」,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出眾表現。蘇州從來都是群雄爭現的大舞臺,這個有著「海納百川」傳統而又現代的都市,任何時候都是一片資源的熱土。
  • 文化資產的形成:古玩藝術品作為國家儲備資產的風向標
    根據綜合數據報告,在過去的5-10年中,古玩藝術品的表現都超過了金融資產、股票和房地產。全球股市回報率為6.5%,而古玩藝術品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了16.6%。全球股市從1920年到現在,年平均回報率為13.4%,房地產平均回報率為6.5%,而古玩藝術品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14.4%,古玩藝術品投資收益幾乎跑贏了所有的投資品種。當富豪們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如何保留自己的財產,如何讓其保值、增值,就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 收藏家捧著金飯碗討飯,雍和藝術品金融能否破局?
    藝術品具有文化和金融雙重價值,與金融和地產並稱現今世界公認的三大投資領域。然而,藝術品不同於一般商品,藝術品旺盛的市場需求背後,卻有著諸多現實困境,捧著金飯碗討飯,成了收藏家既尷尬又無奈的現實,這讓改變藝術品的行業生態,成為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 窮人拼命買房,富豪瘋狂買畫,自古以來,唯一不貶值的就是書畫藝術品
    常玉《曲腿裸女》,油彩纖維板,1965年作,122.5 x 135cm導讀:最近地產、股市、比特幣暴跌,但藝術品的價格不跌反漲。藝術品,是人類自古以來,唯一不貶值的商品,沒有之一。      雖然比特幣暴跌,但比特幣還是在這幾年暴漲了400萬倍,比比特幣漲得更瘋狂的就是中國書畫了。
  • 後疫情時代藝術品市場如何破圈?這場投資藏收論壇給你解惑
    本次會議由浙報美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美術傳媒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志林策劃組織並主持,鄧志林表示,浙江不僅是藝術品的收藏產出大省,更是全國收藏家、藝術家群體居多的省份,享譽全國的中國美術學院、西泠印社藝術家所創作的精品深受藝術品市場的歡迎,浙派藝術品在全國藝術品市場上佔有很大的份額。
  • 藝創藝術品商城——值得信賴的線上藝術品投資平臺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的概念流傳至今,人們對藝術品收藏的腳步從未停下,然而,傳統藝術品拍賣收藏行業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與犀利獨到的眼光,一般人不敢輕易嘗試。藝創藝術品商城卻打破了行業壁壘,降低參與拍賣的門檻,推動歷史性的藝術發展,運用線上交易的模式讓大眾擁抱藝術,藝創藝術品商城讓更多的人體會到中國風的魅力,同時,藝創藝術品商城也在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收藏家。
  • 在未來幾年,不懂藝術品收藏將被邊緣化,成為隱形貧困人群
    隨著我國藝術品收藏市場的持續火爆,在未來幾年的時間當中,不懂藝術品收藏的人,將越來越被邊緣化,成為隱形貧困人口。因為藝術品收藏的優點非常明顯,那就是風險小、格調高、升值快,因而成為了很多投資者的不二之選,同時又因為樓市和股市的低迷,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藝術品投資市場,從側面上提升了藝術品的價值,抬高了藝術品收藏的門檻。
  • 盤點娛樂圈低調收藏家,亮瞎你的眼!
    不管是為了炫富還是看中了藝術品的收藏價值,中國富豪買家頻頻出手,在國際上確實是好好刷了存在感。剛剛有錢的我們或許還只摸到了藝術品收藏的門檻,不過,總算是有了進門的資格。紐約(房源)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總監Brooke Lampley認為:「此次上拍的《側臥的裸女》可以說是莫迪裡亞尼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而且在過去5年裡,莫迪裡亞尼的裸女畫始終都是每一位頂級藏家最渴望獲得的藝術品。」而就在在蘇富比首場陶博曼收藏專拍上,莫迪利安尼創作於1919年的《寶麗特·茹丹肖像》剛剛以4281萬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2.71億元。
  • 臺灣富豪陳泰銘:亞洲收藏界的奇葩
    其中就包括大陸首富、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他在兩年前以2,800萬美元購入了一幅畢卡索(Picasso)的作品。此外,收藏家劉益謙以3,600萬美元的創紀錄價格拍得一隻明代瓷杯,並用它喝了一口茶。正是這種彪悍的做派,讓中國在過去十年裡成為了誕生億萬富豪最多的國家,並成為全球藝術品市場上異軍突起的一股力量。但是,給國際藝術品市場帶來震動的中國人並不只有這些高調的大陸富豪。
  • 九鼎經典拍賣:網際網路與藝術品「聯姻」賦能文化產業高速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際網路+」成為助力各行各業發展的機動車,在物質飽滿的今天,提高文化軟實力成為了大眾的一致追求,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中國,積累了五千多年的文化藝術資產,藝術品作為藝術的結晶,有著強烈的文化屬性,是個人和企業品牌以及社會影響力的文化載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悼念收藏家張七星老師,為人謙和,痴迷古代藝術品
    弟子羅倩悼念收藏家張七星老師:我是張七星老師的弟子,在張七星老師身邊工作和學習了幾年。張七星老師對收藏和字畫藝術品的熱愛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經常夜深人靜的時候,老師一個人還在辦公室把玩著新寵,我們都不忍心打擾老師就悄悄下班了,第二天早晨我們再來上班時,看到老師的辦公室燈還亮著,老師就這樣通宵達旦地,「色眯眯的」盯著藝術品。偶爾來的客人對某件藝術品愛不釋手,連連稱讚,老師見人喜歡,就揮揮手「送你了,送你了」,送的多了我們看著都心疼,畢竟這些寶貝都價值不菲。
  • 繆斯的抵押權:藝術品的定價、交易與金融
    然而,20世紀末現代金融業對藝術品市場的深度介入,使藝術品一級市場(畫廊)和二級市場(拍賣行)小心維護的界限開始一再被突破。策展與拍賣策劃人連為一體,純投資目的的各類對衝基金和藝術主題基金代替家族收藏家成為藝術品市場新貴。
  • 荷蘭收藏家倪漢克承認錯誤,將收藏的古董藝術品帶回中國
    今天,荷蘭媒體NOS駐華記者Sjoerd den Daas報導了一名荷蘭收藏家將多年來收購的中國古董藝術品,歸還給中國的上海博物館的消息,報導的題目是:荷蘭收藏家將(購藏而證實是)掠奪得來的藝術品歸回中國:這是我的錯(Nederlandse verzamelaar brengt roofkunstterug naar China: Het is
  • 藝術品市場前景可期!
    藝術品的金融屬性一直為業內矚目而予以期待,也有藝術機構作了摸索嘗試,未至成熟。政府倡導文化產業,企業轉型,企業建立美術館、博物館成為方向,鄭州今年已經明確下文,未來要建一百家博物館,「相當於下指標了!」新建博物館必然要充實藏品,而散落民間與市場的作品一旦進入館藏,其數量、價值就明朗了,可確定了,可作為資產配置硬通貨,甚至成為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