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看好網易雲的音樂社區,而看好騰訊的長音頻?

2021-01-08 澎湃新聞

文|編程浪子

來源|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想聽周杰倫,那您還是得上QQ音樂」,螳螂財經編輯組的資深周杰倫鐵粉 @行川 這樣告訴筆者。

業界公認,QQ音樂在熱點音樂版權上早已經甩網易雲一大條街。

不過長期沉溺於英倫迷幻搖滾和小眾民謠的編程浪子,是個鐵桿的網易雲用戶。

「蹲在廁所裡,拉最臭的屎,聽最文藝的民謠,看下邊最矯情的評論,就像在錄像廳看完李麗珍的賢者時間再品一遍王家衛的《2046》」吐出一口煙圈之後,筆者在某次團隊聚餐上這樣告訴同事,裝B的樣子像極了加納的黑人抬棺手遇上殉情自盡的南方姑娘——風月無邊。

「雖然知道你路子很野,但是屎尿橫飛的時候,我更願意在QQ音樂上聽給力的口水歌」,@行川 吐出了嘴裡的小龍蝦,語氣比帶貨的錘子羅還誠懇,「只有他們有版權」,補充的口氣,溫柔,不乏初戀般的造作,臉上的褶子在戲劇性地抽動著。

面對他三十餘年的槓精生涯,我沒有繼續爭論,「網絡音樂流媒體未來,版權很必然是交叉性的,圍繞版權之上的泛娛樂生態才是關鍵」,心中默念,維護著一個中年網際網路行業觀察者最後的倔強。

5月12日,網易雲音樂籤約華納,獲得了旗下的音樂詞曲版權,業界認為版權交叉的趨勢已經開始出現。

6月2日,網易宣布將在香港公開發行1.715億股新普通股,從美股回到港股,網易走了二十年。

那麼騰訊與網易雲兩家基於目前的版權狀況,各自的音頻娛樂生態有什麼特點,長期看哪家具有長線優勢?

一、網易雲音樂代表在線音樂社區化方向

豆瓣是國內小眾音樂最早的聚集地,專注個人生活記錄展示的文藝氣質,吸引了國內小眾亞文化愛好者的聚集。

良好的社區氛圍在評論區生產了大量優質音樂評論,現在為人所熟知的萬能青年旅店、馬頔、宋冬野等國內搖滾和民謠唱作者,都是先在豆瓣的小圈子裡火起來。

而豆瓣在音樂流媒體的表現確實越來越不盡人意,只能標記、評論,但是不能點播的缺陷讓用戶數量受限,原先的豆瓣電臺也出現了大量歌曲流失的現象,版權的巨額支出是豆瓣無法承擔的壓力。

接棒豆瓣音樂社區的是網易雲音樂,網易在流媒體、直播的基礎上,從一開始就將音樂的社交性作為產品的主要調性,產品如此定位還是因為拮据的版權庫存,對於用戶來說,在網易雲音樂看評論是用戶津津樂道體驗的一部分,但是關鍵歌手的缺失,又讓QQ音樂成為不可替代品。

何謂一個音樂社區?編程浪子認為至少應該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1、 擁有內容的生產和庫存,實現在線音樂平臺的基本功能;

2、 實現基於音樂內容的評論和其他衍生類音頻內容的功能(音樂直播、音樂播客錄製,偏專業的音樂創作上傳等);

3、 基於內容的SNS(記錄個人的聽、唱和偏好),並由此在同好基礎上產生進一步穩定社會關係的交往機制(線上的或者線下的);

三點是逐步遞進的關係,平臺可以實現從產品挖掘、到推廣展示,以及用戶互動等一系列的生態閉環。

在內容的生產和分享上,網易雲相較QQ音樂處於平分秋色的狀態,不論是QQ音樂還是網易雲,都有完備的內容創作者社區。

在基於內容的強關係社交方面,2019年,網易雲推出過基於聽歌偏好的「社交匹配」功能,不過該功能曇花一現之後便沒有下文了,相比通過QQ/微信綁定關係的QQ音樂,網易雲的強關係社交穿透力尚未顯示出來。

在這一方面騰訊音樂則以穩定關係的社交用戶形成了比較有優勢的「在看」「在聽」的生態;網易雲的音樂社交之路,顯然是一種「弱關係」的輕社交圈,這類SNS功能主要集中在網易雲音樂的「雲村」板塊,不過在騰訊音樂方面也有酷我旗下相應的對標功能。

不論如何,基於「弱關係」的音樂社區已經在網易雲音樂上成型,但是僅以這一方面的產品特性尚不足以撼動騰訊音樂的用戶黏性。

二、音樂工具的擴圈經營——TME試圖切入長音頻

騰訊音樂(TME)明顯走著和豆瓣以及網易雲不同的發展道路,騰訊音樂一直在拓展音樂流媒體的業務圈層,走泛音頻的多重經營道路。

從單純的音樂流媒體而言,騰訊音樂擁有國內最多的當紅歌手版權,這樣用戶基數、活躍度和付費情況都居於國內音樂賽道的頭部。

但是騰訊音樂並非一個單純以音樂訂閱為核心營收的企業,財報顯示,大頭是依靠音樂社交娛樂服務,具體包括直播打賞、會員費和智能設備銷售等。

根據騰訊音樂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佔比71.9%,在線音樂佔比只有28.1%。

如果我們對在線音樂流媒體的業務圈層稍做梳理,就可以得到下圖:

在線音樂流媒體業務圈層,及業務主要影響因素

騰訊音樂的邏輯明顯遵循著上圖的「破圈邏輯」。

在用戶數量增長已經進入飽和,版權爭鬥尚未平息的情況下,騰訊音樂選擇了繼續在泛音頻娛樂道路上前進,把版圖擴展到音頻流媒體,以及與此相關的直播、社交等其他內容。

4月底,騰訊音樂宣布將長音頻作為未來發力方向,推出酷我暢聽,騰訊音樂苦苦思索之後將目光投向泛音頻娛樂,主要基於以下三個理由:

首先,長音頻UGC和PGC內容出現可以有效避免版權的爭端和巨額支出。

其次,長音頻的依靠優質內容吸引用戶的付費率將可能高於現有的純音樂訂閱。

最後,多元化是騰訊音樂的一貫戰略,依靠騰訊系社交工具的巨量用戶池,不論在導流還是變現,從騰訊的角度看更有優勢。

來源:觸寶大數據

從美國市場比例來看,音樂流媒體平臺+播放工具佔比只有50%,其餘半壁江山被K歌平臺、播客、電臺、音樂識別工具和樂器模擬工具所瓜分。

整個在線音樂賽道將會逐漸與泛音頻娛樂賽道融合,而全賽道融合併相互引流的打法恰是騰訊屹立多年所擅長的打法。

騰訊切入到喜馬拉雅、蜻蜓和荔枝的音頻領域,某種程度上是瞄準了網易雲「人窮志短」的軟肋,繼續強化騰訊本身集團作戰的多種類經營的作戰策略。

騰訊去年5月在東南亞推《全民K歌》的海外版,就是這種戰略的表現之一,該軟體在菲律賓已經進入Google Play免費總榜前十,在出海方面,網易雲的文藝小清新社區未必能夠有效徵服海外用戶。

結論

騰訊音樂走向泛音頻的多重產品矩陣,相對於網易雲的音樂社區路線,螳螂財經認為其長期效益更加突出,原因如下:

1.音頻賽道MAU迅速增長,多業務渠道是行業趨勢

根據易觀數據顯示,國內移動端音頻用戶群體持穩定增長狀態,2020年3月MAU為1.3億。月均用戶增幅達到19.4%。由於用戶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專注程度在不斷降低,以往對用戶注意力要求較高的SNS社區模式已經越來越式微。

在這種背景下,在線音樂也面臨著日漸「工具化」的窘迫,而在線音樂的「社區」也顯得很不現實,只有在在線音樂的衍生賽道上,比如長音頻提前進行布局,才有可能滿足用戶日益多元的需求。

2.後版權時代多業務圈層才有可能繼續刺激用戶付費

5月12日騰訊音樂公布2020年Q1財報:淨利潤8.9億元,YoY同比下降-10.1%,不論是騰訊還是網易,面臨的市場都日漸飽和,付費用戶增長進入瓶頸期。

疫情期間的「宅經濟」,並未如人們所預期的為所有在線娛樂帶來全面飄紅,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在線音樂本身的娛樂特質相對單一,導致黏性不足,騰訊的解決方式是將觸角延伸到長音頻領域,通過泛音頻娛樂較高的付費率,與版權優勢形成正反饋迴路,相互循環補給,繼續擴大優勢。這似乎是一條更具現實性的道路。

3.只有詞曲版權的交叉版權,仍然打不破騰訊音樂的獨佔性

騰訊音樂在版權方面的優勢地位已然確立,本次網易雲與華納籤約拿下大量詞曲版權,被業界解讀為騰訊的版權優勢已經鬆動,未來會受到網易雲的威脅。

不過我們對詞曲版權概念稍作深究就會發現,詞曲版權並不會威脅到當前騰訊音樂的優勢地位,很多歌手代表作的數字版本,仍然只能在騰訊才能看到。

不論如何,未來的音樂版權很有可能是大量交叉的,用戶被吸引付費的理由,會逐漸從音樂轉移到音樂之外衍生出來的泛音頻UGC產品。

總而言之,長期堅持單一的產品形態,不在賽道矩陣上做突破,即使未來的版權不再具有獨家壟斷性,只依靠在線音樂一個渠道很難迎合目前日益細分的用戶口味,過度的「社區化」很有可能讓產品豆瓣化,成為小眾用戶眼中的「精品」。

在音樂社區生態有所建樹的網易雲音樂,如果不及找到業務破圈的路徑,也遲早要在泛音頻娛樂的汪洋大海之中左支右拙。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相關焦點

  • 網易雲音樂上線「聲之劇場」背後,音頻圈正上演長音頻爭奪戰
    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9月8日,網易雲音樂宣布正式上線全新內容版塊「聲之劇場」,主打年輕IP改編的廣播劇與有聲書。為此,網易雲音樂在業內首創音頻內容「聲畫同頻」模式。據介紹,「聲畫同頻」模式是在以音頻為基礎的同時,實時匹配精美場景圖,同時增加彈幕互動,營造出良好的社區氛圍,帶來真正沉浸式的互動體驗。當然,用戶也可自主選擇是否開啟「聲畫同頻」模式,開啟後用戶既能選擇解放雙手只「聽」,又能隨時進入更加沉浸式的場景。目前,在線音樂幾乎流量見頂。
  • 一個月籤四大戰略合作,網易雲音樂為什麼被音樂行業看好?
    過去一個月來,網易雲音樂與KKBOX、Kobalt Music、天娛、米漫傳媒達成戰略合作,成為這個冬天毋庸置疑的行業焦點。這四大戰略合作,有音樂平臺,有版權商,有音樂公司,也有「國風龍頭」,為什麼這些合作方都看好網易雲音樂?除了我們都知道的體驗好之外,網易雲音樂還有哪些競爭優勢?
  •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新爭-虎嗅網
    而TME在放過獨家版權的同時,騰訊控股今年3月收購環球音樂集團10%股權,6月初收購華納音樂集團 10% 股權,加上索尼、華納參與騰訊音樂上市前融資。可以說,TME已經與環球、索尼和華納「三大」都完成了資本綁定,將產業上下遊結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社區、直播、長音頻……網易雲音樂的第二條路行得通嗎?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雙雙與環球音樂籤訂合作,用戶的選擇更多了
    音樂版權這塊肥肉,平臺們誰都不會輕易鬆口。8月11日,網易雲音樂、騰訊音樂相繼官宣與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簡稱UMG)達成合作。
  • 網易雲音樂用戶破8億,來自音樂社區的歸屬感
    網易雲音樂在2013年上線,距今已經發展了7年之久。相比較酷狗音樂、QQ音樂,網易雲音樂的出現過晚,似乎已經失去了搶佔市場的先機。雖然在外界不被看好,但很有意思的是,網易雲音樂在自己的不斷運營下,取得了音樂市場的一席之地,並肩第一階梯的選手。在今年8月份,網易雲音樂用戶量成功突破8億,這是一個怎樣的數據?
  • 騰訊音樂剛剛推遲IPO,百度就馬上投資了網易雲音樂
    而蝦米音樂雖然背靠著阿里巴巴,但是發展也是不盡如人意,用戶數還不及網易雲音樂。而百度所扶持的百度音樂,幾乎以失敗告終,在賣給太合音樂之後,也改名了,百度音樂也不存在了。但是百度顯然不會就此放棄這個市場,畢竟在線音樂領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而網易雲音樂,幾乎是百度最好也幾乎是唯一一個可以投資的對象。
  • 網易雲音樂引入韓版《我是歌手》獨家音頻版權
    3月17日,網易雲音樂對外宣布,已正式引入韓版《我是歌手》三季全部音頻版權,其中絕大部分為中國大陸獨家版權。至此,網易雲音樂已擁有韓國原版以及中國版《我是歌手》的全部音頻版權,成為擁有《我是歌手》相關音頻版權最多的國內音樂平臺。
  • 騰訊VS「網易+」:在線音樂雙雄局
    攤開牌面看,騰訊音樂坐擁國內數位音樂版權的半壁江山,且相當穩固;但網易雲音樂也不甘示弱,以社區屬性打出差異化長板,再攜阿里之力衝擊騰訊的「老大哥」地位。中國數位音樂走過20年的風風雨雨,到今天騰訊與網易兩家依然劍拔弩張,對版權的爭奪依舊是現在進行時,但戰火燃起之際,兩家平臺又將去向何方?
  • 「網易雲音樂,你變成了我最討厭的模樣」
    「這就是公司」曾報導,國家網信辦對音頻行業亂象進行集中整治,網易雲音樂、Soul、喜馬拉雅、荔枝等多款音頻軟體因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被陸續下架。隨後,網易雲音樂上架了「更專注於聽歌體驗」的「極速版」,但登錄安卓市場僅2天,極速版也被下架。這對於正在醞釀一場「社交變革」、急切希望藉助社交粘性拓展變現途徑的網易雲音樂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 網易雲音樂打破獨家版權模式,音樂社區的故事剛剛開始
    當然,還有經常「搞事情」的網易雲音樂,今天又迎來重磅新聞:網易雲音樂與環球音樂集團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在此合作框架下,網易雲音樂不僅將獲得環球音樂的曲庫授權,雙方還會共同探索在音樂產品、服務和宣發層面更多創新領域開展更深入廣泛的合作。環球音樂是我們所熟知的三大唱片公司之首。
  • 網易雲音樂的「自救」
    2018年,國家版權局宣布,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並商定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絡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版權戰爭告一段落?顯然沒那麼簡單。網易雲和TME各自掌握的音樂資源都不在少數。
  • 國內在線音樂社區研究報告:網易雲音樂夜貓子多 酷狗用戶愛早睡
    報告從市場概況、行業分析、音樂社區代表及未來發展等多層面對國內音樂社區進行深入解讀,認為當前在線音樂行業已步入存量紅利時代,社區化成大勢所趨;其中網易雲音樂憑藉音樂社區的定位快速發展,與騰訊音樂構成兩強格局,並形成差異化競爭態勢。
  • 網易雲音樂被下架的原因是?我的歌單該怎麼辦?
    網易雲音樂被下架的原因是?我的歌單該怎麼辦?網易雲音樂大家肯定不陌生,也是我一直使用的音樂軟體,裡面的歌單真的不錯,對於我這種喜歡小眾音樂和電音的用戶很是友好,可是今天,網易雲音樂遭到到了各大應用商店下架,背後原因未知。
  • 狂補版權短板,或牽手環球音樂,網易雲音樂能撕掉「網抑雲」標籤嗎?
    2017年5月,騰訊音樂獲得了為期3年的環球音樂獨家曲庫內容和轉授權許可,以及全球知名歌手資源的運營、推廣、開發等權益。如今,二者的獨家版權合作協議已經到期。一直以來,受限於版權問題,網易雲音樂選擇了「音樂+社交」的差異化發展路線,通過評論、雲村、熱評牆、Mlog等形式構建社區生態,增強用戶粘性。然而對於音樂平臺而言,最核心的價值仍是滿足用戶聽歌需求。
  • 《我們的樂隊》即將奏響,網易雲音樂斬獲獨家音頻版權
    作為獨家音頻合作夥伴,網易雲音樂將第一時間上線《我們的樂隊》現場音頻,與樂迷共同見證樂隊成團的完整歷程,並在未來開啟多種互動形式,讓更多人可以加入這段 「樂隊旅程」。   《我們的樂隊》是一檔樂隊真人秀,由王俊凱、謝霆鋒、蕭敬騰三位「總裁」集結熱血音樂人,組建一支具有市場潛力的新生代潮流樂隊。
  • 音樂的力量 | 最新版網易雲音樂APP產品分析報告
    網易雲音樂的LOOK直播也以音頻直播、視頻直播和派對(多人聊天室)為主,並在2018年推出獨立APP:LOOK直播。QQ音樂在直播業務方面形式較單一,僅有音頻直播和多人聊天。網易雲音樂因為良好的社區氛圍也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時長,用戶聽歌的同時會查看每首歌的評論區,或查看雲村其他村民的原創作品,一定程度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時長,QQ音樂則滿足用戶的基本聽歌需求。
  • 騰訊想要的東西太多,推出「和群」不被看好
    騰訊要推出「和群」的小程序,是基於微信端的興趣社群,話說千百年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是脾氣秉性,臭味相投。放在商業社會就是集聚有共同興趣的人,聊網際網路,聊科技,聊大家共同的專業,聊興趣,聊人生。在微信上我們建立共同的群,這背後有很多商機,也實現過所謂商業社會的價值。
  • 網易雲音樂完成新一輪超6億美元融資,投資方:中國音樂市場仍存在很多可能
    本輪投資方也表示,此次投資是基於對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和網易雲音樂成長空間的長期看好。「百度始終致力於創建最強大的內容生態系統,我們發現中國音樂用戶市場仍存在很多可能性。」百度副總裁王路表示:「網易雲音樂以給用戶提供高品質和個性化內容而著稱。而百度在信息流、搜索方面,都擁有中國領先的內容分發能力。
  • 《歌手·當打之年》現場音頻上線8期 網易雲音樂播放量破10億
    《歌手·當打之年》進程已過三分之二,隨著節目選曲的「百花齊放」和眾位優秀歌者演繹的「誰與爭鋒」,節目歌曲已經成為公眾茶餘飯後收聽的重要音樂內容。4月2日,網易雲音樂通過官方微博宣布,《歌手·當打之年》現場音頻上線8期,網易雲音樂累計播放量突破10億。
  • 2020,網易雲音樂大步向前
    內容平臺未必是社區,比如公眾號、今日頭條、騰訊視頻,這些只是內容聚合或者信息流,但社區往往都是內容平臺。上述特徵,對「內容+社區」型平臺來說,更是如此。無論是網易雲音樂、B站還是知乎,抑或是虎撲,這些社區都很難說是在哪個節點趕上了哪一陣風口,但它們無一例外都堅持深耕,且都有一個小眾走向大眾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