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堆牆、木筒煙囪、木片房瓦……古樸、安寧、淡雅,遠山近村仿佛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卷,在陽光和白雪的擁抱下緩緩打開。逶迤行至長白林海深處的吉林撫松漫江鎮錦江滿族木屋村,仿佛闖入了世外桃源。
錦江木屋村,位於長白山東南部、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漫江鎮北部。原來叫"孤頂子",以村旁一座孤立突出的山峰而得名。村落毗鄰發源於長白山的錦江,文革期間改名為錦江村。
「孤頂子」村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677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該村是由康熙年間欽差大臣武默納所帶領的巡山祭祖留下的旗人與原住居民共同建立的。據《長白山江崗志略》記載,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劉建封奉旨踏查長白山,首次發現了「孤頂子」。
錦江村是長白山滿族木文化遺存,是滿族的發祥地。商周時期屬於滿族先人肅慎地。據說,在民國初期,遼寧省鳳凰城一帶的遊民先後進入長白山封禁地打獵為生,其中有少部分遊民進入了漫江附近的原始森林,就是現在的錦江村,他們用木頭壘垛成房子,開始了「棒打狍子碗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黑熊野豬進園子,人蛇同睡被窩裡」的生活。
在錦江木屋村,幾乎一切都是木頭製成的。放眼望去——房屋的架構、瓦片、籬笆,屋裡的桌椅板凳,乃至煙囪、狗窩都是木頭製成。這些木頭大多就地取材,簡單加工,因而充滿了自然、質樸、原生態的韻味。在村子裡穿行,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東北滿族村莊的樣態。這些房屋裡很多還保留著從前的老物件,是對當地民俗、文化活的繼承。
未來幾年,還要把錦江滿族木屋村落打造成為長白山生態文化博物館、長白山民俗體驗中心、長白山藝術家創作寫生基地,錦江木屋村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後勢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