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真實的背後故事並不是超自然的,但他們還是像電影所描繪的一樣令人毛骨悚然。
演員託尼·託德在1992年的電影中扮演糖果人
1992年的《Candyman》塑造了一個恐怖的偶像。糖果人是一個報復心強烈的藝術家,因為與一名白人女子發生了關係而被私刑處死。學者海倫正在研究一個流行於美國民間的傳說:只要對著鏡子連續五次念出「糖果人"的名字,就會出現一個右手帶著鐵鉤的陰魂跑到世上取人性命。
整個電影劇情中海倫慢慢揭開了傳說背後的真相,同時她也遇到了更可怕的現實,貧困,警察的冷漠,毒品,這些在20世紀90年代困擾著芝加哥人的生活。
這個角色的怪異和他悲慘的背景故事引起了一代又一代恐怖迷的共鳴,觀眾們不禁要問:「糖果人是真的嗎?」
糖果人的真實故事是複雜的,但每一點都像電影講述的故事一樣悲慘、痛苦和恐怖。
露絲·梅·麥科伊悲慘的死亡真相
露絲·梅·麥科伊生活在芝加哥南區
在現實生活中,與電影情節相似的是一個名叫露絲·梅·麥考伊的人被殘忍殺害的悲劇,她住在芝加哥南區的ABLA homes,患有精神疾病。
1987年4月22日晚上,驚慌失措的露絲·梅·麥考伊撥打了911,請求警方幫助。她對調度員說,隔壁公寓有人想從她浴室的鏡子裡進來。「他們把櫥櫃推倒了,」她說,這把調度員搞糊塗了,調度員認為她一定是瘋了。
調度員不知道的是,露絲·梅·麥考伊是對的。公寓之間狹窄的通道讓維修工人很容易進入,但也成為了竊賊常用的一種破門而入的方式,他們會把浴室的柜子從牆上推出來。
儘管鄰居報告說從露絲·梅·麥考伊的公寓裡傳來了槍聲,但警方沒有破門而入,因為這樣做有被居民起訴的風險。兩天後,一名大樓管理員終於把門打開了,他發現露絲·梅·麥考伊臉朝下躺在地板上,被開了四槍。
《Candyman》這部電影包含了這個悲傷故事的幾個素材。第一個受害者是露絲·瓊,一個住在Cabrini-Green的居民,她被人從浴室的鏡子裡進來給謀殺了。
和露絲·梅·麥考伊一樣,露絲·瓊也報了警,結果沒有人幫助她。
她的死在芝加哥政府為低收入者所建的公共住房中並不罕見。
芝加哥Cabrini-Green區的貧困和公共住房
1996年公共住房裡的低收入者
電影的取景和部分拍攝在Cabrini–Green的公共住宅區。這裡是為了容納成千上萬的黑人移民而建造的。當時這些黑人為了逃離南方對黑人的暴力Z族歧視而移民來到芝加哥工作。
剛建成時現代化的公寓以煤氣爐和帶熱水浴室為特色,在密西根湖嚴寒的冬天為居民提供舒適的環境。早期這些承諾都實現了,這些房屋也出現在像「美好時光」這樣的電視節目中,成為體面生活水平的典範。
但隨著芝加哥住房管理局的逐漸忽視把Cabrini–Green社區慢慢變成了一場噩夢。
到20世紀90年代,有1.5萬人(幾乎全是非洲裔美國人)居住在破舊的建築裡,每天貧困的生活在毒品交易而引發的犯罪之中。
所以當攝製組到達拍攝糖果人的現場時,他們不需要做太多道具就可以完美展現惡劣的環境。
芝加哥住房管理局三十年的疏忽已經讓取景地和電影的背景完全一樣。
同樣地,過去美國對黑人男性的暴力,尤其是那些與白人女性建立關係的黑人男性,為《糖果人》的另一個關鍵情節奠定了基礎:悲慘惡棍的起源故事。
「糖果人」與美國的跨種族關係
1911年拳擊冠軍傑克·詹森和他的妻子埃塔·杜裡亞
在電影中,才華橫溢的黑人藝術家丹尼爾·羅比塔伊在1890年愛上了一名白人女子,並使她懷孕。被發現後,白人女子的父親僱了一個團夥來打他,鋸掉了他的右手,換上了一個鉤子。然後他們在他身上撒上蜂蜜,讓蜜蜂蜇死他。死後,他變成了糖果人。
學者海倫被暗示是糖果人的白人情人的轉世。
這個故事的這一方面特別可怕,因為跨種族夫婦,特別是黑人男性的風險在整個美國歷史上都是太真實了。
到了19世紀末,白人暴民將他們的憤怒發洩在他們的黑人鄰居身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私刑變得越來越普遍。
例如,在1880年,暴民殺害了40名非洲裔美國人。到了1890年,也就是電影中提到的糖果人傳奇開始的那一年,這個數字翻了一倍多,達到85人,而這還只是有記錄的殺戮。
1908年肯塔基私刑的受害者屍體經常在公共場所放置數日,兇手不必擔心被當地執法部門逮捕。
沒有黑人能倖免於這種暴行,就連世界著名的拳擊手傑克·詹森,在1911年娶了一個白人女子後,也在芝加哥遭到了一群白人暴徒的追捕。1924年,庫克縣唯一已知的私刑受害者、33歲的威廉·貝爾被打死,原因是「死者涉嫌企圖襲擊兩名白人女孩中的一名,但兩個女孩都無法確認貝爾就是兇手。」
《糖果人》中描述的私刑仍然如此可怕,因為這是幾代非裔美國人每天都在生活的現實,他們的反應可以從糖果人經歷的恐怖中看到。
事實上,直到1967年最高法院的洛夫訴維吉尼亞案,跨種族夫妻的伴侶關係才獲得了法律上的承認,到那時,美國各地已經發生了數千起針對非裔美國人的襲擊和謀殺事件。
直到2020年2月,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才將私刑定為聯邦犯罪。
除了美國黑人經歷的真正恐怖之外,糖果人電影還熟練地利用神話、故事和都市傳說來創造一種新的恐怖圖標,這種圖標深深植根於人們熟悉的故事中。
血腥瑪麗、克萊夫·巴克和啟發「糖果人」靈感的故事
據報導,電影中使用的活蜜蜂每蜇託尼·託德一次,他就能得到1000美元。他被蟄了23次。
那麼糖果人是誰?
最初的糖果人是英國恐怖作家Clive Barker在1985年的小說《The Forbidden》中的一個角色。在這個故事中,主角出沒在作家Clive Barker的家鄉利物浦的一座公共住房大樓裡。
Clive Barker筆下的「糖果人」借鑑了一些都市傳奇故事,比如血腥瑪麗,還有鉤子人。
與其他恐怖偶像不同的是,糖果人不像面具傑森魔或德州電鋸殺人狂,他只在電影裡殺過一個人。他與復仇英雄有著更多的相似之處。
演員託尼·託德和銀幕上的糖果人
那麼,真的有糖果人嗎?在芝加哥是否有一個復仇藝術家被錯誤地殺害的傳說?
事實上並沒有,這個角色利用了真實的歷史暴力、民間傳說和無數其他人悲慘的故事來揭示數百萬人經歷的痛苦。
託尼·託德創造性地運用了他對歷史和z族不平等的知識,賦予了糖果人角色的生命。
他的即興創作也給導演羅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他寫的最初版本被廢棄了。
至於糖果人是直接從露絲·梅·麥考伊的謀殺案中獲得靈感,還是僅僅是在當地研究故事情節為電影增加現實主義的巧合,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所知道的是,她的悲慘死亡是許多類似事件中的一個。
糖果人最可怕的地方不是他潛在的血腥,而是他迫使觀眾去思考那些在Cabrini-Green的房子裡被妖魔化的人們,以及像他的角色一樣的人所經歷過的非常恐怖的暴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