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三百多億建的這條公路,車輛卻「寥寥無幾」?內行人說出原因。
時代的快速進步,國內經濟也有了飛速發展,大家的生活都有很大改變,特別是出行這一塊,車子已經普及成為大部分人的標配,大家也都享受到了車子帶來的便利,所以都想要去購買一款屬於自己的車型,據一些不完全的統計,國內的汽車數量已經超過了3億,對於交通來講還是有很大的壓力,不過國內的基建一直都沒停下來,每年都會有新建成的道路投入使用,各大交通的運輸體系也在不斷完善,特別是高速,給大家出行帶來很大方便。
對高速來講大家應該都有體驗過,不會覺得很陌生,尤其是現在高速的體系一直在完善,覆蓋了國內95%的地區,作為一種高級的公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也成為了各個城市連接的重要樞紐,跟普通公路比起來高速公路承受的能力比較大,而且最高限速達到120,車子可以高速的通行,大大降低了通行的時間以及能源消耗和磨損程度。
很多人對高速的第一印象就是車流量很大,如果碰到節假日,堵車那是一定會發生的,尤其就是發達的東部地區,人口比較密集,而且流動性大,高速上經常都會有堵車現象,但是國內有一條公路,耗資三百億多,用了3萬多個工人,但現在卻還沒多少人走,上面的車輛更是寥寥無幾這條高速就是G7高速,也就是大家經常會說的京新高速,那麼為什麼會這麼慘澹呢?
對於G7高速,起點是北京,終點是烏魯木齊,在這之前這高速還沒建成的時候,想要從北京去烏魯木齊,要經過G30國道,而這條高速全長2540公裡,跟G30國道比起來縮短了1300多公裡的路程,可以說對有這種需要的朋友來講是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節省很多時間,當然這個高速還途經了山西,河北,內蒙古,甘肅等很多省份,也算是帶動了一些周邊的發展,在文化和經濟交流上都起到很大作用。
但首先要明白,這個高速在修建時,定位是要成為世界上穿越過沙漠裡程最長的一條高速,所以這條高速橫跨了西部的三大沙漠,開發的過程相當艱難,而且晝夜溫差大,地形又很複雜,修建的時候真是困難重重,中途還經過了幾百公裡的無人區,路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自然景觀,所以喜歡去旅遊,喜歡去探險的朋友就很喜歡自駕上這條高速,但正是因為有點偏僻,所以不是大眾喜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