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劇不僅講述了貴族家宅的明爭暗鬥,更向我們展示了女主盛明蘭如何從備受打壓的庶女,逐步成長為睿智沉穩、自強自立的當家主母的故事。
1.場景布置及細節演繹
這部劇以北宋仁宗年間為背景,導演用了多個鏡頭向我們還原了北宋時期宅內生活化的情景,小時候的明蘭和顧廷燁投壺遊戲的場景,盛紘與盛老太太母子聊天時很自然地做著焚香,說話時很自然地熨著衣服,自在而悠閒,好像這就是他們本來的生活,具體到裱繡,寫字,點茶,翻花,繡花,襻膊。
而茶案上擺著的小石碾和小石磨,真實再現了宋朝上流社會的飲茶之道;春季打馬球,元宵節燈會,甚至是三個姐妹在拜見嫡母時,也都是依次而坐。貼身丫環們站在一旁很是有序。
宴會背景裡,負責膳食的僕役將做好的吃食放入盤中,盤底是一方木質的託盤,很是講究,小木船從後廚投入細淺而婉約的水渠,沿著後廚一直流淌到明蘭參加的侯府流水席,按照尊卑依次品嘗,作為庶女的明蘭身份低微,也只有落座末席的資格。
新婚之夜,顧廷燁為明蘭所買的樊樓美食,有鴨爪、螃蟹和奶酪,以及川流不息走在街上的人群,對於生活常態的還原,滿足了人們對宋朝的好奇,仿佛離現代人的生活更近一些。他們活得詩意優雅,又熱氣騰騰,將我們帶入到過著同樣精緻生活的宋代。
2.道具布置
晚這部劇夜晚的場景很是真實,這是因為劇組在房間點了300支蠟燭,在燭光的照耀下,人物的談話顯得真實飽滿。宋朝人的家,大而不空,厚而不重,一眼望去,室內空間開闊且富有層次,整體看上去幽靜淡雅。
夜審小蝶時,主人們做坐的跤椅,因為椅足呈交叉狀而得名,盛家主君、主母來到院中管事,丫環們便搬來交椅,服侍他們落座。相傳,宋徽宗車駕出行時,往往都會讓隨從扛著黃羅朱纓的金交椅,所以官宦人家也就以此為風尚。
還有隨著時間變化的梅花、桃花,看似對劇情的作用不大,卻象徵著堅強、不畏艱辛的精神,帶有極具飽滿的美感。
3.喜歡的人設
劇中有我們喜歡的人物,如自帶快樂源泉的王大娘子,當知道兒子長柏中舉後,嘴中雖然不停地對家僕們罵罵咧咧,內心卻有著掩飾不住的激動,以至於忘記了腳下的門檻,激動地摔了一跤。還有天真可愛的五姐如蘭也像母親一樣的天真爛漫,直來直去,敢說敢做。
男主顧廷燁面對父親的不公正而痛心疾首,三姐妹吃著冰酥烙聊著天卻各懷心事。小公爺齊衡和明蘭的年少美好,明蘭即使沉入了湖底,依舊抱著齊衡送的娃娃,內心絕望的神態歷歷在目。但最讓人喜歡的還是明蘭大婚的場景,穿著嫁衣,苦盡甘來,終於不用看人臉色過日子了,坐上了當家主母的位置。
4.內容上的伏筆
明蘭的大姐華蘭,作為家中的大姐,自然是學規矩的首選。但是從學規矩開始,四姐墨蘭就在華蘭身邊,高標準要求自己,幾乎喧賓奪主,顯然把自己當成了主角。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墨蘭一直把自己和華蘭相比。為了達到嫁入豪門的目的,不惜賠上姐妹名譽和整個家族的臉面。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墨蘭,人如其名,也說明了墨蘭的人品,五姐如蘭像蘭花一樣簡單清香,的確,她在這部劇中也是最沒心機的一個人了,雖是嫡女下嫁,但她也是姐妹中最幸福的一個,家裡沒有那麼多瑣事,平安幸福。最小的明蘭,明亮清麗,可以說是活得最通透的一個人,她做什麼事都非常明確,明白自己想要的。「墨」代表黑暗,「明」代表光明,在名字上也說明了明蘭和墨蘭不是一路人。
而明蘭的貼身丫環小桃,看似憨憨傻傻,最好套話,卻也是最像明蘭的人,表面上稀裡糊塗,只知道哪個東西好吃,實際上對明蘭最是忠心耿耿,所有明蘭的大小事,她都參與過,一個小官家的侍婢,可以將國公府的小公爺罵的狗血淋頭,說明了小桃也是個有心術的人。
5.片頭、片尾的畫面意境
這部劇具有中國濃鬱水墨畫風的開頭,畫風不僅極美,而且極具韻味,蘭花恬淡而生,一株蘭花草從發芽到開花的過程,如同明蘭的一生,經歷了曲折之後,終於迎來最後的綻放。而這部劇片尾的畫軸也暗藏深意,早已透露出明蘭與顧廷燁圓滿的結局。綠肥且紅瘦,唯願人長久,讓人一看就有一種夢回宋朝的感覺,這正是應了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