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新區隸屬於遼寧省錦州市,位於錦州市區南部,因古松山城而得名,有「英雄城南大門」之稱。轄區面積為220平方公裡,居住人口近15萬人,下轄國有農場2個、街道(辦事處)3個、行政村26個。2015年,松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2億元。
據悉,之所以將新區取名「松山」,是因為松山是歷史名城,內含了古戰場的戰爭傳聞。清康熙、乾隆等皇帝從北京到瀋陽祭祖,曾多次往返過松山。松山還是古代交通驛站和軍事衛所,明末清初松錦大戰主戰場就在松山,我國十幾部史書都曾提到過松山。
交通運輸
渤海大道,102國道,秦沈鐵路,京瀋高速公路,錦朝高速公路,阜錦公路,疏港公路,寶錦公路等。
貫穿新區的渤海大道將新區與錦州老城區和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緊密相連,區內有國道102線,京瀋、錦朝、錦阜高速以及秦瀋客運專線等公路鐵路穿城而過,距錦州港10公裡,距離錦州機場8公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松山新區(高新區)位於錦州主城區南部,西臨葫蘆島市乃至京津塘地區,距離「東北南大門」——秦皇島市僅180公裡,南接錦州港,東連遼寧中部城市群。
地形地勢
松山新區(高新區)被南山天然的分割成南北兩區。北區坐落於小凌河、女兒河交匯的廣袤土地之上,地勢平坦,平均海拔18-25米,南區以渤海大道和疏港公路為骨架,區內地勢略有起伏。
氣候
松山新區(高新區)處中緯度地帶,屬於溫帶季風性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常年溫差較大,全年平均氣溫8℃一9℃,年降水量平均為540一640毫米,無霜期達180天。
水文
松山新區(高新區)境內主要有小凌河、女兒河。
風景名勝
區內有「一山兩河」,具有一級空氣、一級水質、一級環境。區內有政府廣場、東湖公園、女兒河帶狀公園等山水風景。
松山古城,在錦州城南9公裡,與錦州城隔山相望,松山原名「箕子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商紂王叔父箕子是開發松山的鼻祖。
松山新區(高新區)內共有遺址21處,其中新石器時代時期5處,戰國漢代時期4處,近代11處,國家一級保護文物1件。
榮譽
2012年新區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2013年,新區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錦州汽車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車特色產業基地」、東北首家「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基地」; 2015年獲批省級科技金融示範區;同年2月松山新區經國務院批覆正式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文章整理編輯,錦州市松山區歷史文化誦讀。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