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隨著電影《芳華》的熱映,該片的片尾曲《絨花》頗受關注。「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啊~,絨花絨花,一路芬芳滿山崖」。優美旋律,抒情演繹,使這首40年前的老歌再度走紅。
這首歌,給很多人帶來疑問:歌曲中提到的絨花究竟是什麼植物?絨花,是什麼樣的花?
確實,由於植物學上沒有叫作「絨花」的植物,電影中也沒有絨花的照片,絨花到底是什麼?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疑問。
於是,圍繞「絨花」是什麼,許多專家開始了猜想。有人說是木棉花,因為它是著名的英雄樹;有人說是杜鵑花,因為「杜鵑啼血」,和「漓漓鮮血染紅它」更吻合;有人說是雪絨花,因為名字中帶有「絨花」二字……。此外,還有人說是紅絨球、含羞草、纓絨花等等,眾說紛紜。
那麼,關於這個問題,村長的答案是什麼呢?這裡慢慢告訴你。
首先,《絨花》這首歌曲是藝術創作,作者目的是利用一種「物」來「託物言志」,所以這種「物」有可能是一種植物,也可能是幾種植物的混合,還有可能是一種意象中的植物。所以,目前尚不能嚴格、準確地認定絨花是某種植物。
其二,從歌詞內容推斷,上述的木棉花、杜鵑花、雪絨花、紅絨球、含羞草、纓絨花等,都不是「絨花」!木棉花和杜鵑花,有「鐵骨錚錚」,但沒有「絨」;雪絨花是白色的,不符合「滴滴鮮血染紅它」;紅絨球、含羞草、纓絨花都是草本植物,不僅氣質不符,而且不香,不可能「一路芬芳」。更關鍵的是,《絨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電影《小花》的插曲,電影取材自小說《桐柏英雄》,講述了1930年代桐柏山區的革命鬥爭故事。上述植物要麼是熱帶植物,要麼是近年國外引進植物,都不可能在上世紀中葉的桐柏山區生長。
根據上述因素綜合推斷,村長認為:最符合「絨花」特徵的植物只有一種,那就是在桐柏山區廣泛分布的常見樹木——合歡。並且,合歡的別名就叫絨花樹。
合歡(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又名絨花樹、馬纓花、夜合樹、蓉花樹等,含羞草亞科合歡屬落葉喬木。合歡樹幹灰黑色,二回羽狀複葉互生;羽片4-12對,小葉10-30對,線形至長圓形,向上偏斜;頭狀花序呈傘房狀,簇生於葉腋或枝梢,粉紅色花絲聚集成絨球狀。合歡樹姿優美,葉形雅致,晝開夜合,特別是入夏以後,開出一樹粉紅色的絨花,如錦團,似雲霧,景觀獨特迷人。
我市西部山區屬於伏牛山和桐柏山餘脈,這裡也是電影《小花》故事原型的發生地,自然分布很多野生合歡樹。由於樹姿飄曳,花團錦簇,近年來城市綠化也種植不少。但是,關於合歡在城市綠化中的使用,村長有如下建議:1,合歡樹姿彎曲傾斜,樹冠較大,容易對道路通行造成影響,做行道樹時要留較寬距離,在公園、遊園、庭院中種植更好;2,合歡易感染病蟲害,尤其是合歡枯萎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除注意防治外,不宜集中連片種植;3,與其他大型喬木相較,合歡壽命較短,大多數20-30年就會死亡(然後再萌發),在綠化配置時需考慮此因素。
作為我國傳統植物,合歡樹有著豐富的植物文化。合歡花被稱作吉祥之花,清人李漁說:「萱草解憂,合歡蠲(音juān,免除)忿,皆益人情性之物,無地不宜種之」。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在宅第園池旁栽種合歡樹的習俗,寓意夫妻和睦,家人團結,對鄰居心平氣和,友好相處。人們也常常將合歡花贈送給發生爭吵的夫妻,因為合歡的小葉朝展暮合,古時夫妻爭吵,言歸於好之後,共飲合歡花沏的茶,寓意消怨合好。前兩年熱播劇《甄嬛傳》中,甄嬛最喜歡合歡花,合歡花多次出現在劇情之中,有許多隱含之意。
古代文人吟誦合歡的詩詞比較多,儘管大多寫得比較哀怨,但是精品還是不少。例如:「最愛朵朵團團,葉間枝上,曳曳因風動。縷縷朝隨紅日展,燃盡朱顏誰省。可嘆風流,終成憔悴,無限悽涼境。」再例如:「夜合枝頭別有春,坐含風露入清晨。任他明月能相照,斂盡芳心不向人。」
不過,與古人之作相比,這首《絨花》歌詞也堪稱精品: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華,花載親人上高山,頂天立地迎彩霞,絨花~~,一路芬芳滿山崖 !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本公眾號)
(56)禁毒日,說說大煙
(55)昔日尋常「牛抵頭」,今朝變身「搖錢草」
(54)端午節,插艾葉
(53)到底誰是澀拉秧?
(52)世上真有忘憂草
(51)兩兄弟,倆刺頭
(50)採薇採薇
(49)沒有梓樹的故鄉
(48)蒲公英,我們身邊的「抗菌消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