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小編提過的
朝陽區5個小微公共空間改造的事嘛~
咱朝陽於2019年啟動
「微空間向陽而生」項目
由「葵花籽兒」責任規劃師團隊
搭建平臺,聯合多方力量
在太陽宮鄉、雙井街道、小關街道
南磨房鄉、常營鄉進行試點改造
現在已經全部竣工啦
今兒,小編就帶你走進小關街道
讓我們康康
「幸福甜甜圈」小微空間究竟長啥樣
「幸福甜甜圈」小微空間
位於小關街道惠新東街社區服務站前的「幸福甜甜圈」小微空間,佔地約450平方米。其中改造面積約100-200平方米,由責任規劃師團隊清華大學帶頭改造。
惠新東街社區屬於老舊小區,社區裡公服配套和無障礙設計不足,改造場地功能單一、可活動空間有限......這都難不倒我們的責任規劃師!改造過程中,責任規劃師協調管理部門,發起居民共同參與設計開放場地,用「繡花」的功夫,給居民帶來了滿滿幸福感~~
01
「幸福甜甜圈」
走進這處小微空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地面上的彩色甜甜圈了。聽說這五彩斑斕的甜甜圈,是居民和設計團隊共同完成的呢。通過甜甜圈這種有趣的形象可以拉近與居民的距離,鼓勵居民參與設計過程。通過繽紛的糖果色點亮街道空間,營造活躍的街道氛圍。
02
閒置用房改造成了服務站
社區中心改造前是一個空置建築,這所建築原為對外經貿大學所屬,街道與高校合作協商後,將它改造成了惠新東街社區服務中心,為街道7000多名常駐人口提供服務,成為惠新東街公共服務和展示的窗口,也是街角一道亮麗的新地標和新風景。
03
增加無障礙設施
責任規劃師團隊在調研中了解到,惠新東街社區共有殘疾人約132人,而原有場地存在一定高差,未考慮無障礙設施的設置,使用較為不便。於是改造中特別新增一條無障礙坡道並下移門框,來平緩場地高差。
04
增加夜景照明設施
以前夜晚的安苑路照明效果欠佳,所以在本次改造過程中,責任規劃師團隊結合綠地景觀增設了一定的照明設施,以球型照明燈為主,放置在綠地內,既是照明設施,也可作為綠地裝飾,打破大面積草坪帶來的單調感。
這處個小微空間
改造項目的成功背後
是街道、設計團隊
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公眾參與,社區治理層次豐富
本次改造經歷了工作坊、實地現場調研、居民意見徵詢會、社區居民工作坊等多層次、多類型的公眾參與方式,並經過5次與施工團隊對接、4輪街頭廣場方案修改,得以完成。
地面上的彩色甜甜圈是邀請社區居民與設計團隊、施工團隊一同繪製完成的。電線桿上的彩繪圖案是根據居民網絡投票的結果,並由設計師再次設計而形成的。牆上的宣傳欄是根據社區使用需求而增加的,日常進行活動通知、黨建宣傳、居民作品展示等。
部門協同,閒置街角變身活力空間
在改造中涉及市政部門、園林部門、電力部門等多部門,權屬複雜,設計及後續的維護管理是本次改造的最大挑戰。街道與各部門的不斷對接協調,最終成功將社區中心門前的電線桿移除,綠化空間的改造也得到了園林部門的大力支持,未來這片綠地空間將有園林部門統一養護,社區中心協助進行日常管理。
構建1+4+X的自治體系
小微空間建成後,後續誰來負責維護呢?經過與街道、居委會協商,後續維護構建了1+4+X的自治體系,即
1:街道負責人
+4:居委會主任、社工代表、社區代表、臨近社會單位代表
+X:樓門長、黨員志願者、積極群眾等,進行定期清掃和檢查,共同加強維護管理。
逛完這一圈
真是好生羨慕呢生活在朝陽,家有風景如畫~
小編悄悄告訴大家
咱朝陽將計劃2021年在全區
啟動實施小微公共空間改造項目
大傢伙兒就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