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與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首次採用線上直播形式聯合發布了生活者「動」察2020研究成果——「度(duo)物(wu)」:以「自由尺度」享受購物樂趣並重新審視生活意義的生活者,基於生活者生活方式、購物行為的變化趨勢,提出了「生活即購物」、「賣場媒介一體化」、「現實生活實用價值」營銷對策,助力品牌方在不斷變化的購物環境中,與「度物」生活者建立信賴關係。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發布生活者「動」察2020研究成果——「度物」
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自今年4月以來,中國生活者的消費意欲依然維持在高水平狀態,且今年各電商大促成交金額再創歷史新高,由此可見,中國生活者依然擁有高漲的購物熱忱。另一方面,針對「購物的樂趣比以前增加了」的調研結果中,中國生活者的肯定回答佔比為40%,明顯高於美國(27%)、日本(10%)兩國。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認為,即便是在「後疫情期」,對於生活者而言,這種「購物熱忱」仍保持著延續的狀態。
生活者在購物熱忱持續高漲的同時,也開始重新審視生活內容,尤其是在健康、儲蓄、消費等方面,他們更關注自身價值觀,認為購物不再只是「單純的購買行為」,而是「讓生活變得更豐富的原動力」。他們開始追求高品質商品的同時,節約意識也在同步提升,並開始反思自己的「衝動消費」行為,重新審視所購買的商品是否是自己真正所需。生活者會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更加張弛有度的消費,逐漸萌生出「自由購物尺度」的意識。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將「持有購物熱忱」並運用「自由購物尺度」進行購物的消費心理及購物行為命名為「度物」。「度物」——以「自由尺度」享受購物樂趣並重新審視生活意義的生活者。
「度物」一詞意在指,對生活者的購物特徵進行捕捉時,以年齡、地域、經濟水平為代表的這些外在尺度,正在向選擇商品時的耗時長短、花費對象的選擇、支付時實惠感的感知等為代表的內在尺度的轉變。這種轉變即便是在同一生活者的購物行為中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且可變性的標準。為此,生活者的購物行為也變得更為複雜,更難以揣測。
過去,品牌方一味追求速度、價格競爭,加之電商、數位化加速滲透帶來的購物「便捷性」,導致生活者雖體會到購物的實惠與便利,但購物的樂趣卻暗藏著遞減的危機。購物環境與以往相比發生了巨變。新的購物環境下,在提供「實惠性、便捷性」的基礎上,與生活者建立信任關係,成為品牌與「度物」生活者之間新的紐帶。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圍繞「度物」生活者購物行為與購物環境的變化,提出了品牌應對營銷對策。
變化一:「購物的場景、購物的時間」拓展到整個生活和購物過程中,「度物」生活者購物情景尺度發生變化。
品牌營銷對策:【生活即購物】,品牌將對購買行為的激發和觸達分散到生活和購買過程的方方面面,從而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地與「度物」生活者建立信賴關係。
變化二:「賣場」對「度物」生活者來說,既是「購買場所」又是「信息媒介」,「度物」生活者購物信息來源尺度發生變化。
品牌營銷對策:【賣場媒介一體化】,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品牌將賣場不僅按照「購物場所」來打造,更要融入品牌、商品的信息宣傳。
變化三:比起品牌所提供的「附加價值」,「度物」生活者更追求「現實生活實用價值」,「度物」生活者購物信息內容尺度發生變化。
品牌營銷對策:【現實生活實用價值】,比起美好光鮮的附加價值,需為「度物」生活者提供他們認為「真實、有用、親切」的價值。
針對「度物」生活者購物行為、環境變化的營銷對策
生活者的購物意識、購物行為與購物環境均向複雜化、多樣化趨勢發展。面對持有「度物」態度的生活者及多變的購物環境,單一化的數據已無法對其全面解讀和呈現。未來需依靠整合更多數據與研究方法來洞察生活者、市場營銷方向。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在發揮自己獨有的「生活者」內心價值挖掘方法及調研手法的同時,也期待同中國傳媒大學專業研究團隊、大數據公司、電商平臺共同對數據調研、輿情梳理、消費洞察進行深入挖掘,了解生活者內心、行為的變化趨勢,助力品牌方探尋未來市場營銷新方向。
2012年,博報堂生活綜研成立於上海,以生活者「動」察研究為主題,以對生活者整體生活環境的理解為出發點,逐年洞察、解讀、定義生活者的本質欲求,並據此作出新生活方式的提案。「度物」是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第八個大型研究成果,通過對中國生活者變化趨勢的捕捉,為企業、品牌提供迎合中國生活者變化趨勢的策略,並描繪對生活未來的構思,協助中國市場營銷工作的推進發展。